他只知晓,在他的任期内,曾经不可一世的女真建奴迅速跌落神坛;年少即位的天子在他的"辅佐下",由一名被养于深宫之中的皇子,一跃成为中兴大明的圣明之君。
靠着这些功绩,便足以让他青史留名。
"诸位爱卿,且先看看具体的战报吧,"满意的点了点头之后,朱由校便将军报交予身旁的司礼监掌印,示意在场的众臣传阅。
此役建奴倾巢而出,战火几乎波及整个辽南地区,而重兵把守的辽沈防线虽然与那驻扎在抚顺的四贝勒没有发生正面碰撞,但暗地里也是暗流涌动不断。
这场几乎持续了将近一个月时间的战事,无论是涉及到的人员,还是消耗的粮草辎重,都丝毫不亚于那场彻底改写女真命运的"萨尔浒之战"。
"登莱巡抚袁可立擒杀女真三贝勒莽古尔泰?!"
因为战报被分成了很多份,暖阁内诸臣手中的内容也各不相同,就在众人聚精会神,试图通过这字里行间,感受战争余温的时候,一道歇斯底里,乃至于有些尖锐的声音便猛然炸响。
"莽古尔泰作茧自缚,于领兵撤退的路上,被朝廷的火炮击中,后死于乱军之中.."在十余道不敢置信的眼神注视下,次辅刘一璟思绪近乎于呆滞,声音微不可闻的低喃道..
女真三贝勒..
即便他不如兵部尚书王在晋熟知兵事,也不像首辅方从哲那般了解女真内部的情况,但也知晓这所谓的"三贝勒"莽古尔泰正是那女真老酋莽古尔泰之子。
换做他们大明的话,其身份就相当于皇子?
身份如此显赫的建奴,居然魂断辽南,甚至连死因都有些不清不楚,只能以"死于乱军之中"这等敷衍搪塞之语一笔代过?
"莽古尔泰的头颅以及其余被擒获的鞑子,正在被押往京师的路上。"抿了一口桌案上冒着香气的热茗之后,朱由校顺势接过话茬,淡然如水的眼眸深处也涌现出一抹期待。
这莽古尔泰在史书上的名声虽然不如大贝勒代善和二贝勒阿敏以及后来继位称汗的皇太极那般如雷贯耳,但切切实实是一名悍不畏死的猛将。
如今其人魂断复州城外,必然会极大程度的动摇女真人的军心,说不定还会让那本就身体不好的女真大汗努尔哈赤提前"归西"。
从这个角度考虑,他们大明这一次在辽镇取得的战果可是影响深远呐。
"启禀陛下,如今建奴败退,朝鲜朝内又发生政变,那绫阳君李倧连派多名使臣,请求与我大明重修于好。"
"天时地利人和之下,我大金不若一鼓作气,兵临赫图阿拉,彻底叫那建奴灰飞烟灭?"
或许是被登莱巡抚取得的战果所鼓舞,原本是在商议封赏的群臣们在短暂的私语声过后,竟是不约而同的朝着案牍后的朱由校请命道,其中甚至还包括兵部尚书王在晋。
随着清河城复土,或许他们大明已然可以吹响反击的号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