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与地势险要的清河城相比,这些"损失"便显得无关紧要了。
他几乎可以预见到,此等彪悍的战果一出,即便是朝中那些风闻奏事的御史言官们,也挑不出半点毛病。
"好。"
"国之大喜,朕自当与尔等同乐。"
"大伴即刻吩咐下去,宫中人人有赏。"轻轻颔首之后,朱由校便是在诸多宫娥内侍喜出望外的眼神中吩咐道。
虽说对于他们这些"天子家奴"而言,朱由校口中的"有赏"更多是一种象征意义上的赏赐,至多也就是额外给些银钱布匹,但这也足以让他们知足了。
毕竟这偌大的紫禁城中谁不知晓,天子虽是圣明之君,但在对于"银钱"的态度上,却颇有些万历皇爷的影子,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天子御极称帝至今已有将近三年的时间,但能够得到其赏赐的王公贵族却是少之又少,就连他们这些"家奴"也仅仅是在前段时间,中宫皇宫张嫣分娩,为天子诞下"嫡长子"的时候,得到了一次赏赐。
难道在天子的心目中,朝廷在辽东复土,竟是能够与皇宫为其诞下嫡长子相提并论?
此刻正沉浸在喜悦中的朱由校显然察觉不到身后宫娥内侍狡黠的眼神,其深吸了一口气之后,便是以不容拒绝的口吻吩咐道:"大伴,即刻让户部和兵部派遣专员赶赴辽东点验战果。"
"一旦核实无误,该有的封赏和抚恤,立即分发下去。"
女真不满万,满万不能敌?
朱由校知晓,在自己治下的辽东将士之所以能够在短短数年的时间里便"脱胎换骨",除却自己力排众议,委任了经略熊廷弼,巡抚周永春等名臣,杜绝了诸如王化贞,高第,袁崇焕等一系列只会纸上谈兵的"忽悠",更重要的原因便是保证了辽东将士的"足额足饷"。
依着他琐碎的历史记忆,在天启皇帝病逝之后不久,自诩要重整山河的崇祯皇帝便下令缉捕号称"九千岁"的魏忠贤,并将其党羽一并处死,籍没其家产。
不过在这些所谓的"阉党"尽数伏诛之后,崇祯皇帝却是后知后觉的意识到了一个让他细思极恐的问题:无论是权势滔天的九千岁魏忠贤,亦或者?卖官鬻爵的吏部尚书周应秋,以及掌握天下兵部大权的崔呈秀等人,其家产均是少的可怜,至少远远不达其预期。
而在这些"阉党"伏诛,东林党卷土重来之后,朝廷中枢的运转虽是没有出现问题,但各地的军镇却是陆陆续续出现了"欠饷"的情况,并引发了一系列难以挽回的后果。
尽管史书上没有明确记载,但朱由校心中却隐隐有些直觉,或许这些所谓的"阉党"所贪墨的财产,大多都被运抵九边充当军费开支。
也正是因为知晓在原本的历史上,各地边军被拖欠军饷之后衍生的"恶果",他方才会连续多次自内帑拨银,直至为九边将士补齐钱款。
如今来看,他不惜代价的"付出",终是得到了足额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