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7章 后继无人呐(2 / 2)

众才子连声称道。

。。。

来此吃花酒的不是锦衣商贾便是粉面富家子少有似高文彦这等俊朗风仪的才子,不是说三河镇不欢迎才子逗留,实际情况也是如此。

作为中转货流集散的三河镇异于周边城镇繁荣,其风气太商业,嗯,更红尘些,物欲横流那种。

如此红尘浊流滚滚的繁华大镇,于此转乘即可,有志游学天下的才子书生才不会久居于此呢。

此地既无名师名宿居此又无书院设立,有的是赌坊青楼烟花地,多逗留几日便使盘缠多耗用几日,更不提这镇上的物价可高于左近县城呢。

故而三河镇鲜有书生文士久居。

商贸繁荣的三河镇如一块喷香肥肉吸引来的只有眼里唯利是图的商贾和混口饭吃的江湖底层势力。

江湖路真没那么好走。

浪荡不羁的江湖也没有茶馆里说书人口中天天逍遥和快活,说到底也不过是另一群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罢了。

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有江湖的地方就会有纷争。

三河镇作为一处大港口在发展过程中滋生过不少乱子。

追名逐利也好,混口饭吃也罢,三河镇多年以来大浪淘沙,有人得偿所愿,也有更多人的坟头草长了老高甚至葬身鱼腹化作一泡粪。

如今的三河镇便是一个小江湖,逐渐形成一套稳定的规矩。

官府要的是源源不断的税赋和稳定,江湖势力要的是稳稳扎住脚跟儿吃喝不愁,本地商家要的是人气旺盛八方来财,外来客商求的是平安无事,钱货两讫。

三河帮是三河镇历史最长的市井本土势力,几乎与三河镇同龄,最初由混街的青皮儿和码头卖力气的苦力和船工组建的。

本是初来乍到的镇衙主官为了掌控码头而扶持的帮派,历年来快速发展成三河镇码头众多市井势力中最贴心的本土帮派。

只在三河镇声势大的小小帮派上放到江湖上便不得台面,当然也不配上黑冰台善录司的专门记录江湖势力的花名册。

即便如此不上台面,三河帮在三河镇也是鼎鼎有名且举足轻重的一方势力,在这一亩三分地的地头儿说话有些分量,眼下高文彦他们所在的忘归楼便是三河镇名下最赚钱的产业。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忘归楼同大多有名气的青楼一样,楼座布局呈回字形,丁字形连廊相通,中庭倒垂花灯,舞台搭建的恰到好处,每日都有曲目。

忘归楼又与其他青楼不一样,自转手到三河帮后,忘归楼异于别家的白日休业,而是昼夜不休的连轴转,争取做到人歇店不歇的地步,因而赚疯了。

保持白日营业终究不敌晚间的热闹,别人都说这是要钱不要命。

一些缺钱缺粮的苦命舞女乐师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