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章 第二十七章席上
花轿摇晃,前面敲锣打鼓后面跟着长长一队人抬着嫁妆,除了原本就说好的那些,君承嗣还大手一挥将聘礼中的礼金全都留给了君柒当压箱底,毕竟周家都送了这么贵重的经书文章,相比起来这一百两都觉得有些寒碜了,于是原本备好的一对活鸡变成了鸡鸭各一对,腊肉和咸鱼也从各两条变成了各四条,细粮粗粮也全部翻了倍。
这样一来,原本的嫁妆再加上君柒自己三房这边家里的东西,整个嫁妆队伍就显得非常庞大了。
这份嫁妆别说老君村里的族人,就是君柒亲爷爷奶奶那边的亲戚也说不出一个不好来。
至于亲娘那边,外祖一家早年遇到水灾就没剩什么人了,来的是一个二表的姨妈,作为远亲就是来做个见证人,在田产房契相关的文书上按个手印。
君柒的出嫁代表老君家整个三房彻底没有了,君柒亲爷爷留下来的房产和一半的田产归养育发嫁君柒的老君家所有,剩下的一半田产则会被归到君氏一族的族田中。
因为房子不再属于自己,所以君柒做了一个整屋的大清理,除了今日婚礼需要的东西要等回门那天再拉走,其他东西基本都打包带走了。
听闻以后这间房间会划给三堂哥君叔耀当婚房,等他婚后带着妻子回家的时候就住在这里,毕竟是老君家最好的屋子之一,人家贵人家的姑娘下嫁,老君家也要拿出姿态来。
君柒坐在轿子里脑子里在琢磨的,是周家让送过来的房屋布局图,到时候她的这些嫁妆怎么摆才是最合理的,拿的时候也比较好拿。
“新娘到,好妇临门,落轿纳福!”周家这边也有司仪,和媒婆一人一句互相唱着祝词,周家大门打开,鞭炮齐鸣人声鼎沸,恭喜的声音比老君家那边还大。
周家和村长家有亲,村长家又是君氏的嫡支,整个老君村都和他们家沾亲带故,若说老君家的酒席来了半个村子的人,那么剩下的人就全在周家了,甚至还有一家人拆开赴宴,或者中午晚上两顿酒席岔开吃的。
反正村里喜事用的都是流水席,没有什么繁复的规矩,坐满就上菜。只要厨房还开着火,你就是从中午吃到晚上也没人管你。
“娘子,到家了。”一只骨节分明的大手撩开花轿的帘子伸到了君柒的盖头下,周谨言的声音清亮温润还带着一些少年气。
君柒微微侧头顺着那只手看过去,瞥见一点周谨言垂落的乌发和清瘦但挺拔的胸膛,看高度对方是坐着的。
外头起哄声一阵接着一声,君柒抬起手没有犹豫地放入了眼前的那只手中,下一秒手就被握住,然后牵着她往外走。
媒婆在边上帮着撩着帘子,一把将大红绸花塞到了君柒的另外一只手里:“新妇落脚,富贵齐至喜鹊叫。”
“佳妇踏福,孝子贤孙跃龙门!”不管外头人声鼎沸,君柒耳边只有那一道木轮碾过青石板地面的声音。
她真的结婚了!
君柒有那么一瞬间仿佛神魂归位,对于这桩婚事终于有了真实感。
“新郎新娘行拜堂礼!”
“一拜天地!”
“二拜高堂!”
“夫妻对拜!”
“送入洞房!”
在一阵阵恭喜声中,君柒听到身边人发出一声低笑,然后紧接着又是一阵哄笑声,再之后她被扶进了新房坐下。
周谨言则留在外头招待宾客和送嫁的老君家人,媒婆司仪也都到外头入席了,整个新房就只剩下君柒坐在床沿。
房门吱嘎一声开了,人还没有进来,熟悉的声音已经响起:“七丫头,是我,你秀嫂子。”
“秀嫂子。”君柒开口唤了一声,因为长时间没有开口没有进食,声音有些沙哑。
“给你准备了茶水你润润喉。”一个装着温水的杯子递了过来,君柒伸手接过:“谢谢秀嫂子。”
“谢啥,都是我表姑,你婆婆还有言哥儿交代好的,这娘俩心疼你,早早就让厨房备好了。”秀嫂子笑着接过君柒手里的杯子,然后将一小碗伴着香油的面条递了过来,“饿了吧,吃吧,正好不烫了。”
“嗯。”君柒也是真的饿了,若是没有喝那杯茶还能忍,这茶水一下去肠胃被唤醒就没法忍了。
软和的面条明显煮的过头了,但是这时候却正合适,葱花几许,青菜几根,下面还藏了一个煎得边子焦脆的荷包蛋。
君柒把最后一点面汤都喝完才感觉自己的肚子被安抚好。
“谢谢秀嫂子。”君柒有些不好意思地将碗筷递出去,秀嫂子立刻接过还递了一条手帕过来:“谢啥,应该的。那你先歇着,外头还不知道要闹到什么时候呢,我先把碗筷送回厨房,过会儿再来陪你。”
“秀嫂子你也去入席吧,我没有关系的。”君柒摆了摆手,秀嫂子想到自己成婚那日,没人的时候反而自在,于是犹豫了一下:“也是,你就嫁在自己村子里,这里里外外的都是自家人,确实没啥好怕的,那行,我也吃饭去了,你一个人也松快。”
“秀嫂子说的是。”君柒确实没啥好紧张的,今日这花轿要是不特意绕着村子走,怕是不用一刻钟就到地方了。
“七丫头,不对,现在是言哥儿媳妇了,果真是乖巧可人。”秀嫂子端着碗筷一边笑一边开门出去,当然不忘了反手将房门关上了。
君柒确定房里没人了才长长呼出一口气,然后慢慢转动脖子伸展手臂腰肢,好在平日里绣花也是坐习惯了,不然换个人猛然被压着坐上大半天,定然浑身僵硬麻木。
君柒在里面慢悠悠的活动身体,外头周谨言面带微笑向宾客敬酒。
来吃席的大部分都是君氏族亲,剩下的就是周谨言的恩师好友了。
县城书院的山长也来了,坐在上首由村长陪着,另外君叔耀和君季祖也在这里,他们哥俩是送嫁的,看到山长在这里就直接过来陪坐了。
另外还有一桌全是周谨言在县城里交好的同窗,当然也有不请自来的,比如总在学院里找周谨言麻烦的,今年新上任的县令袁明义之子袁禄,就是周谨言猜想后来证实的上辈子毁他仕途的那个人。
“哎?”袁禄推了推身边的人,“不是说周谨言原本的未婚妻嫌弃他断了腿让堂妹替嫁过来的吗?”
“啊?”正在炫饭的同窗闻言愣了愣才点头,“是啊,周兄的婚约很多人都知道,去年周兄中秀才的时候,未婚妻家的父兄都来祝贺的,喏,在主桌最后那两位就是原本周兄未婚妻的的亲哥哥,这兄弟俩今年刚考上秀才。”
袁禄观察了一下老君家兄弟俩的表情,又看了看明显神情愉悦的周谨言,目光略过周谨言的腿嗤笑了一声:“这周谨言怎么跟没脾气似的,媳妇被换了都不哼一声,就认下了?还把这兄弟俩请上了主桌,往日里怎么没看出来他这么怂?”
袁禄的声音并没有特意拉高或放低,流水席热闹非常,隔着桌子说话可能听不到,但一张桌子上还是能听清对方说话的,于是他的话刚落一张桌子的人都安静了一瞬,好几个人甚至呛到了。
“咳咳咳。”刚才被袁禄问话的书生立刻抬手示意袁禄,“袁兄怕是不知内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哦?难道还有什么说道不成?”袁禄原本摸下巴的手顿了顿。
本来他还想去探一探周谨言原来那位未婚妻,要是对方愿意,他就把人收在身边做个小妾,什么时候办个诗会文会,到时候请上周谨言,再让人出来伺候着端个水倒个酒,那场面定然有趣极了。
“袁兄不知道,这新娘子家堂姐妹足足有七个,出身最好的自然就是周兄的前未婚妻,但要是撇开出身,那差距可就大了。”那同窗压低声音,“我姑就嫁在村里,这老君家的七仙女她可都知道。按照我姑的说法,周兄这位新妇不论长相性情都甩那位大姑娘八条街,相貌咱们不好多说,但是人是出了名的明事理知进退,还有一手好绣技,周兄这亲换的那真是……”不用说的太明白,懂的都懂。
“真的假的?”袁禄不信。
“估计是真的。”桌子上另外一位书生点头,然后又有同桌的三个书生点头。
“你们该不是糊弄我吧?”袁禄皱眉,他怎么这么不信呢,“人家姑娘家的事情,你们这么清楚?”
“……不瞒袁兄,前年家里请媒人上门过,被拒了。”那时候的他连童生都还不是,他姑风风火火上门,结果被人好声好气推了出来。
“那你们呢?”袁禄转头看另外四个。
“听家里提过一嘴。”家里祖母一天天念叨十里八乡的姑娘,最想把老君村的金疙瘩抱回家。
“去年被拒了。”家里老母还可惜好久。
“家里本来准备过了年那什么……”也是今年中的秀才,谁知道被周谨言捷足先登。
几个书生面面相觑都有些无奈,但也说不出来啥,毕竟大家都是县城附近的人家,都是读书人,这门当户对的人家就那么些,人家媒婆互相之间都有互通,老君家算是乡下读书人家中的大户了,还有七个待嫁的女儿,自然而然就被几位媒婆放在最上头。
而君柒这个会赚钱的金疙瘩,条件差不多的谁不想抱回家?
袁禄:……感情周谨言这腿断的还挺值?
第28章 第二十八章洞房上
别人的新婚坐帐是个什么体验君柒不知道,但是她自己的还觉得挺好的,并没有那么难熬,没有人打扰的情况下,她捻着红盖头先在新房里转了一圈,把整个房间的布局打量了一遍,第一感觉就是非常顺眼,非常合心意。
也不知道是不是巧合,新房里的家具摆设都和她平日里的习惯很契合,看来不用依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再收拾一遍了。
“那是不是意味着,周谨言的很多生活习惯都和我差不多?”君柒觉得自己又发现了一件不错的事情,毕竟如果两人生活习惯不同,那么一起生活后需要的磨合也是很折磨人的。
房间看了一遍之后,君柒最后站到明显比一般案几长很多的书桌前,几乎和墙面同宽的书桌前摆着两把厚实的圈椅,而书桌上一左一右摆着两套文房四宝,就连书架都是左右分开的两个,另外还有放置摆件的架子……老实话君柒是第一次在这个时代看到如此现代味的书桌书架组合。
抬起手指尖略过右侧架子上摆放的木偶和贝壳摆件,最后停在右边书架上的那三排书册上,只看书脊看不出是什么书,但是书架每层都挂着小木牌,君柒翻开就看到上面写着:话本,游记,杂记奇闻。
完美匹配君柒在这个时代感兴趣的范围。
君柒犹豫了一下抽了一本游记翻开,发现第一页还有朱笔批注,会简单介绍写游记的人和关于他的生平,以及这本游记主要讲的是作者在哪一带游历的见闻。
再往后翻,也同样有不少朱笔批注,多是生僻字或者歧义的地方,甚至还有同一个地方另外传说的简单介绍。
君柒抬起眼,将红盖头撩的更开一些,目光扫过那三排书册,这少说得有三四十本吧……该不会都做了批注吧?!
君柒随机抽了几本翻了翻,果然都有朱笔批注的痕迹。
另外还在书架的侧面发现一排小抽屉,她心里猜着或许里面藏着零嘴,抽开一看确实是一个个摆放整齐的,隐隐透着甜香的陶瓷罐子,拎起其中一个盖子,没有丝毫意外,里面是半罐子杏脯和桃脯的双拼蜜饯。
君柒:是她喜欢的口味,因为她觉得其他种类的蜜饯都太甜了一些。
盖好盖子又打开另外几个,居然全是她喜欢的点心果子。
“呃……”君柒默默盖好盖子将抽屉合上,面上的表情有些神奇,目光落在上面的两个抽屉上,心中带着些许试探的想到:如果是她的话,第二个抽屉她会放什么?
她想,她可能会放一些笔墨蜡烛零钱之类,缓缓抽开抽屉,君柒呼吸一滞,居然真是笔墨和蜡烛,还有一个荷包,探手一摸就知道里面装的应该是铜板和碎银子。
“……不是吧……”君柒关上第二个抽屉都有些恍惚了:这,这好神奇又诡异!
君柒想了想下定决心抽开最上面的抽屉,双眼都瞪大了:“不是,这也有啊!”
第三个抽屉里的东西真的和她想的一样,是一卷系好的绣样,就连系的带子都是她习惯的配色。
君柒抬手将第三个抽屉推回去,双手捻着红盖的两侧第二次打量周家新房的摆设。
若是刚才她觉得整个新房的布局符合她的习惯喜好是什么巧合的话,那么现在她却不敢这么认为了。
这哪里是什么巧合?
这分明是照着她的心意做的房间装修啊!
就像另外一个自己亲手参与装修出来的一样。
但这怎么可能呢?
周家当时说了,因为是新翻修的房子家具,所以不准备大动,希望女方这边不要置办多的大型家具,家里大人也过来看过,确实都是好料子打的家具,也都是新的,没有必要因为成婚特意再换新。
如果坚持要换,不但女方要浪费一大笔钱,男方清出来的家具也没地方好摆,又不是家财万贯,胡乱折腾什么?
于是家具和室内装修这一块,老君家就没有再管了,至于君柒自己,绣嫁衣绣到头昏脑涨,家里大人们都说周家新房整治的不错,她也就没有细问,在她看来真不喜欢新房的装修,等到婚后再摆弄也不迟,反正在这个时代既非大富又非大贵,便是折腾也折腾不出花来。
所以周家怎么知道自己的喜好?难道是偷偷观察过她在老君家的房间?
君柒默默坐回床上放下红盖头,面上还算平静但是内心已经沸腾,脑子不知道转了多少个圈圈才凑出一个比较合理的解释。
她的房间周家婶子是见过的,观察到自己的一些习惯喜好倒也算合理,另外她上一世似乎听到过有一些厉害的人,他们能从一个人房间的摆设猜测到房间主人的性格和行为习惯,那么反过来推测好像也算合理。
所以周家婶子或者周谨言,又或者这母子俩都是这样深谙人性的大佬?
君柒看到新房这么用心要说不感动那是不可能的,光是那么多朱笔批注就要耗费不少时间和精力,周谨言肯这样做说明他真的很用心,也对她很真诚。
但想到自己以后在他面前犹如透明人,还是忍不住后背发凉,汗毛都竖了起来。
等等!
君柒有些后知后觉,周谨言虽然因为腿脚问题不能做官断了仕途,但是以他从小就被称作麒麟儿的盛名,就从来不应该是一个普通人,为什么她以前从来没有切身体会到这一点呢?
理智知道周谨言是十里八乡的金龟婿,但是对这个说法的认知明显完全不够!
这分明是,人类高质量男性top0的存在……
君柒:是自己上辈子只能对着手机屏幕发花痴的那种颜霸学神!
她嫁给了这样一个少年?对方还只有十八岁!对方还对她好用心!
迟来的滤镜突然就给加上了。
不是……这……
君柒默默捂住脸:她真的不是什么小说短剧女主角吗?
什么?你说周谨言腿瘸了?
腿断了也没影响欧阳明日成为白月光!
腿瘸了又怎么会影响周谨言呢?
猴哥都说了,这世间本来就不存在完美,不完美才是顺应天意,再说了周谨言要是腿不瘸,还有别人的活路吗?
分明是老天为了拯救天下苍生才让周谨言瘸了腿!
有没有道理?
有道理!
君柒盖着盖头的脑袋用力点了点!
退一万步说,周谨言要是没瘸还能让她捡漏?做什么青天白日梦呢?
君柒抬手轻轻搓了搓脸,突然就紧张起来了,不过搓完了脸立刻僵住,仔细查看手掌,发现粉并不多才松了口气。
托年轻的福,全福太太在给她上妆的时候没有跟抹墙一样,不然刚才那样一揉整张脸就花了。
就在君柒的心情再次从紧张变回平淡的时候,外头的热闹声开始向着她这边的方向传来,敲门声和哄笑声一起响起,君柒很清楚的听到在哄笑声中周谨言微微带笑的声音:“娘子,我进来了。”
“新娘开门啦,新郎进房门,喜相逢,庆长生。”媒婆有些大舌头,看来刚才入席没少喝酒。
“快快快,周兄,让我等和嫂夫人(弟妹)见个礼,别以后当面都不认识那就失礼了!”喝了酒的书生们起哄道。
“见自然是要见的,只是我娘子年纪还小,性子也温婉娴静,经不住你等孟浪,还请诸位贤兄贤弟收敛则个。”周谨言虽然说的客气,但是看向一众书生的眼神可不客气,“我想诸位应该都还记得自己不曾成婚的事情,没有人喝酒喝忘了对吗?”
原本趁着酒意想要搞事热闹的书生们顿时一个激灵,全都堆起笑容:“是是是,我辈读书人最是看重礼仪,绝对不会冒犯了嫂夫人(弟妹)。”
周谨言点点头,这才被一众书生推着轮椅在媒婆的引导下进了新房。
新房面积大,分成了里外两间,中间用木质的屏风做隔断,所以打第一眼大家是看不到坐在床上的新娘的,第一眼看到的就是靠门右手边占着一面墙的书桌书架。
一众书生还没见到新娘子,先被这桌子书架吸引住了。
周谨言才不管其他人,只管跟着媒婆操纵轮椅转过屏风,这时候跟着书生们后面进来的女眷们也挤了过来,原本还算大的新房一下子就站满了人。
袁禄和其他去盯书架的书生们不同,他紧跟着周谨言转了进去,心里想着,他倒是要看看这替嫁过来的新娘子是个什么模样,让十里八乡的读书人家都想娶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