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30(1 / 2)

第121章 121 走吧,买糖

周大喊了车夫把钱家的婆子送镇上照顾着, 又拿了二十两银子让给医馆,药都要让捡好的使。

闹腾了一天了,周大也有些心累,抱着钱小花在院子里来回走, 不停地哄着她说她娘去给好吃的去了, 一会儿就回来了。

孩子小, 又换了新地方,看不见娘哭得不行,周大抱着哄了好久,最后还是哭累了睡过去了,周大抱着给放在了床上, 搬了个凳子守在了床边。

医馆里周芳姐儿醒了一会儿喝了药吃了几口饭,周宁给喂的, “芳姐儿谢谢你。”

周芳姐儿现在身上疼得厉害, 嗐了一声,“说实话,我也没想救你,腿比脑子跑得快。”

周宁扯了个笑,“多谢你了, 我有孕了。”

周芳姐儿瞪大了眼睛,“什么,你有孕了, 那我岂不是救了你家两条命。”

周宁点头,周芳姐儿大笑了两声,“沈临川,你完了,以后你得听我的话了。”

钱家的事, 也是沈临川中了举子后,钱大志才和自己说了一二,她之前一直以为钱家是泼天的富贵人家,那知道都快被蛀虫给掏空了,那可都是她的钱啊,心疼死她了!

沈临川坐在一旁嗯了一声,“日后还你家两条命。”

周芳姐儿撇了下嘴,“哪里需要你还什么命,你保住我家富贵就成。”

她们钱家好着呢,什么命不命的,沈临川胡说八道什么呢。

沈临川心里轻叹了一口气,这钱家不想沾如今也要沾了,弄不好到时候连累得他家一穷二白,虽无性命之虞,保不齐得吃点苦头。

欠账还钱,更何况他现在一下子欠了周芳姐儿两条人命呢。

等回了县府了找钱大志问清楚,这钱家到底有多少的祸等着呢,弄不好,到时候就连他都前途无望了,那也得给还了。

钱家的婆子很快过来了,帮着照应起来更方便了。

婆子拿了二十两银子过来,沈临川让给了大夫,大夫给接了过来,二十两银子用好药说不定都不够用的,只是没想到这家竟是富贵人家,之前还以为付不起二两的参钱的,这一出手都是二十两银子。

要是不用人参用些普通的药材好得慢些,看这家不吝惜钱财,干脆都用最好的药材,保管把那位夫人给养得面色红润,还有那位有孕的夫郎,也给开些温补的药,都给养好了。

沈临川因放心不下周宁,也就没有回去,一来有大夫在这他放心,二来周芳姐儿还没脱离危险了,他不看着点良心难安。

一夜无事,好在周宁和周芳姐儿都身强体壮,周芳姐儿失血过多,都用了好药材养着,养个三五日若不发烧就能回家去了。

第二天一早吃了些饭食,小药童端了两碗药出来,一碗周芳姐儿的,还有一碗是周宁的,周宁愣了一瞬,“我为什么要喝?”

“师父说你家有钱,要给你也补补。”

老大夫轻咳一声进来了,朝着胡说的小药童给了一巴掌,“瞎说什么,这位夫郎受了惊,虽然身体底子好,但也得补补,这有孕的人养好了,夫郎和胎儿都康健。”

沈临川觉得有理,“那麻烦大夫开药的时候都用好的,两个人都用好药材,银钱不够尽管说。”

老大夫捋了下胡子,“那是自然,医则治病救人。”

又给两人把了脉,老大夫这才走了。

周芳姐儿躺在床上,今儿比昨天好了一些,脸虽然依旧白成一片,但精神头好多了,还有心思打趣周宁两句。

“娘!”

“哎呦,娘的大闺女来了。”

周芳姐儿一喜,昨儿可是吓死她了,差点以为见不着她的大闺女和好大儿了,劫后余生让她看见她闺女甚是欢喜。

钱小花昨儿哭闹了好久,今天一早醒来看不见她娘又哭了起来,周大哄不住,又有心疼不已,就一道给带了过来。

钱小花眼皮到现在都是肿的,早上又哭了一阵,被周大抱着上了马车说找她娘去,这才不哭了,小模样甚是可怜。

“娘,糖~”

钱小花现在说话还不大顺,只会几个字几个字地往外蹦,周大赶紧说道:“昨儿哭了半天,哄着说你出去买糖去了,今儿还记着呢。”

周芳姐儿摸了摸她闺女的脑袋,“有,有。”

昨儿兵荒马乱的,哪有功夫买什么糖呀,周芳姐儿现在后肩膀还疼得厉害,但又仗着这次周家可是欠了自己老大恩情了,心里又得意了起来。

“沈临川,你外甥女要吃糖哩。”

周芳姐儿支使起了沈临川,管他举子不举子的,她昨儿可是救了周宁,还有他肚子里的小崽子!

沈临川撩起眼皮看了一眼,周芳姐儿有点怵他,沈临川这人看不透,虽然带着温和但总觉得他不好惹。

周芳姐儿说完就后悔了,沈临川刚念着点自己的好,她还指望沈临川当了官了庇护钱家呢,那就是帮她庇护她的富贵了,可别翻脸了啊!

周芳姐儿缩了下脖子,又故意嘶了一声,“让,让婆子带你买去。”

周宁也看了过来,还没开口呢,沈临川就先开了口,“小花过来。”

钱小花向来喜欢长得好看的,所有当中最黏着沈临川了,沈临川一叫就过去了。

“啊,糖~”

沈临川牵住钱小花的手,“走吧,买糖。”

沈临川带着钱小花出去了,不远处就有个点心铺子。

周芳姐儿见沈临川真的去了,还有些吃惊,“我还以为他不乐意去呢。”

周宁动了动嘴没说话,要是沈临川不乐意的话,那他就喊沈临川去,沈临川最是听自己的话了,他就说自己也想吃。

沈临川没一会儿就回来了,不单给钱小花买了饴糖,还买了不少的点心蜜饯这些。

见沈临川回来了,周大给说了周有成的事,沈临川觉得他爹做得对,但终归要看周芳姐儿的意思,“周芳姐儿,你觉得该怎么处理?”

周芳姐儿低头想了想,沈临川又开口道:“你想好了,若是放了周有成,这份恩情就当还了一半了,我家也不会再追究。”

周芳姐儿忙说道:“不成,那是你家欠我的恩情,怎好平白浪费了去,你自己爱怎么办怎么办,别烦我了,我不想听。”

沈临川点了头,“好。”

周芳姐儿在医馆住着,沈临川也让他家夫郎一道住着,到时候在一起回去。

周有成现在在村里捆着呢,他不怕有人敢偷偷给放了去,看谁有那个胆子了。

大杨树村,胡彩云一个劲儿地哭,周老二也是唉声叹气的,“行了,别哭了,好好的家都被你给哭散了!”

“怎么能怪我,都怪沈临川,要不是他,咱家有成能成这样,如今都成了他的心病了!”

“只能和芳姐儿说说,那是她亲哥,都是自家兄妹,就当是闹着玩了,难不成真把他哥给弄牢里去了不成。”

“那你快去,有成一会儿好一会儿坏的,好歹是个男丁,要是真入了大狱了,咱家可就绝了后了。”

周老二也急啊,昨儿他就去找村长求情了,希望能说和说和从轻处理了,今儿在去打探口风,村长直接说不管了,沈临川是个举子,周大说昨儿当着那么多人的面说了,他可不敢得罪了去。

周老二唉了一声走了。

胡彩云叫他,“这是时候去哪呀!”

“还能去哪,去镇上去!”

周老二到了镇上,想找周芳姐儿说说放了她大哥,结果医馆都没让进,周大带着车夫冷着脸给赶了出去。

周老二不死心,若是不放了,他可真就绝了后了。

“芳姐儿,芳姐儿,爹老了,你哥又半傻的,你就当可怜可怜爹吧,爹给你跪下了。”

见周芳姐儿铁了心不见他,周老二就知道这件事不好弄了,他一个当爹的跪闺女,看人家怎么戳周芳姐儿的脊梁骨。

周老二往医馆门口一跪,一个劲儿地说当爹的错了,这往来的人又多,没一会儿就围了不少的人。

“这哪有亲爹跪闺女的,还有没有天理了。”

“是啊,能多大的事呀,也不能让自己亲爹下跪啊,太不孝了。”

围着的人不知道实情,纷纷指责了起来,周芳姐儿躺在床上养伤呢,听着外面说自己不孝,听得头疼,“这周老二存心让我难堪!”

沈临川也皱眉,周有成这次他是不会放过的,周老二跪在门口引得人吵吵嚷嚷的,周芳姐儿要静养,他家夫郎也要静养呀。

“我去请差役过来。”

周芳姐儿哼了一声,“请差役过来有什么用,不让他跪着,他跪一边去,这是铁了心要坏我名声。”

“扶我起来。”

周大赶紧劝道:“芳姐儿,快些躺好。”

“大伯,死不了。”

钱家的婆子把周芳姐儿给扶了起来,沈临川抬了下下巴,“把昨儿的衣裙给换上。”

周芳姐儿觉得如此甚好,昨天那衣裙上都是血,周芳姐儿让小丫鬟给披在了自己身上,又让扶着出了医馆。

二话不说扑通就跪在了地上,一身的血,脸色又白,倒是把看热闹的人给吓了一跳。

“爹,你何苦逼我,你儿子要杀了我和堂哥啊!”

周老二没料到周芳姐儿给他来这么出,周老二慌了一瞬转了转心眼,“爹给你磕头赔不是了,你哥他不是故意的,你就这么个哥哥,忍心给他送牢里,让爹娘后半辈子孤苦无依嘛。”

周芳姐儿往地上一跪,靠在婆子身上直抹眼泪,“大家评评理,是他儿子要杀我和堂哥,我命差点没了,爹,你现在又来逼我。”

周芳姐儿越哭越惨,说自己当年差点被亲哥卖了,现在又要杀他,她怎么能不寒心呢,她也不想管,到时候让官府评判,怎么她都认。

众人越发同情起了周芳姐儿,“这当哥的也太狠心了些了!”

“我呸,什么东西!你这当爹的也是个狠心了,这是要逼死你亲闺女啊!”

“闺女,快回去躺着去,看这一身的血,哎。”

周老二没想到这死丫头几年不见心眼见涨了,他也哭了起来,“芳姐儿,你哥要是没了,你让爹娘后半辈子怎么活啊可!”

“爹,这不还有女儿嘛,女儿一定好好侍奉爹娘。”

周芳姐儿暗中呸了一声,没见过这么不要脸的,这些年在钱家她也刚进门的傻丫头了,那些个丫头小厮背地里编排自己,上又有婆母压着,她还能像头几年那么傻嘛。

周芳姐儿说着说着就晕了过去,婆子赶紧喊人给扶了进去,周大唉了一声赶紧喊大夫过来瞧瞧。

周老二还跪在门口哭呢,周围的人纷纷说道:“你这爹当得也太偏心了些,你闺女都快死了。”

里面传来大夫叫嚷的声音,“哎呀,你们怎么能让出去啊,快快快,拿银针来,昨儿失了血险些活不成,今儿气急攻心,命都要没了!”

有人朝周老二扔了个烂菜叶子,“你要把你闺女逼死啊!”

“就是就是!”

“都这样了,你闺女还愿意给你养老送终,你还有什么不知足的!”

周老二被砸得一身烂菜叶,连滚带爬赶紧跑了。

周芳姐儿一进来就睁开眼了,她装的。

老大夫过来一看也明白了,故意大声叫嚷了起来,这才引起了公愤,周老二以后再也不敢来了。

沈临川拱手道:“多谢大夫了。”

老大夫摆了摆手,“没事,保证患者身心愉悦也是我们医者该做的。”

老大夫背着手悠悠然走了。

周老二仓皇回家去了,一进村子就被村里人指指点点的,周老二之前在村子里何等的风光,现在跟过街老鼠似的,赶紧回家去了。

胡彩云见人回来了赶紧问道:“怎么样,那死丫头可松了口了?”

“松个屁,那死丫头不知道跟谁学的,现在一肚子的心眼,连我都险些被镇上的人给打了去!”

胡彩云又开始抹眼泪,“那怎么办呀,以后家中就只有我们两人了,这不是绝后了嘛!”

周老二摆了摆手,“行了,行了,那死丫头说以后会给我们养老,也不算是件坏事。”

周芳姐儿现在是何等的富贵,手上露点银子都够他们话了,儿子现在指望不了了,要是闺女也得罪是了,他两老了更没有人管了。

胡彩云擦了擦眼泪,“芳姐儿真这样说的?”

“真的,好多人都听见了。”

“那,那有成怎么办?”

“唉,我有什么法子,快晌午了,去给有成送饭去。”

胡彩云擦了擦眼泪做饭去了,没想到她都这把年纪了,生了一儿一女,之前嘲笑老大家只有个哥儿要绝后了,现在好了,她到头来什么都没有,还不如周大家呢!

第122章 122 你都知道了

胡彩云做了饭就先送到了祠堂, 村子里有个破祠堂,年代久了也不知道是哪个姓的祠堂了,只剩下两间塌了一半的破旧屋子,平日里多是一些野猫出没。

胡彩云过来送饭, 看人的是村子里两个年轻汉子, 周有成蓬头垢面地被拴在一个柱子上, 胡彩云看见她儿子这样擦了擦眼泪。

怎么突然就成这样了呢,之前分明早早就考中了秀才,去年虽然去南陵州府没考中举子,那还年轻呢,多考几次就是了, 怎么就突然疯了呢。

“儿啊。”胡彩云叫了一声。

周有成发出粗重的笑声,看了胡彩云一眼, “娘, 我没疯,我这样都是沈临川害得,都是他害得!”

‘沈临川’三个字早就成了周有成心中的一座大山,他把所有的一切都归结在沈临川身上,那不是梦, 是真的,是真的!

为何这辈子沈临川变了!上辈子分明是他占尽了风光,这一切都是沈临川给害的!

周有成一想起这三个字就疯得挣扎了起来, 胡彩云刚给他端了饭就被打翻了,“我要杀了他,杀了他!”

周有成突然发疯,胡彩云被吓了一跳,又哭了起来, 她不是哭周有成成了这个样子,而是哭这些年的辛苦都付之一炬,原指望儿子能让她风光呢,现在指望不上了,还好有个嫁了有钱人的闺女。

“滚,滚,滚啊!”

周有成踢蹬了起来,胡彩云哎呦一声给踹在了地上,她骂了一句周有成比不过沈临川就走了,周有成更是挣扎了起来。

沈临川几人在镇上住了三日就回来了,住在医馆不方便,钱小花又不肯走,索性就在附近住了客栈,白日里也好去照看周芳姐儿。

周芳姐儿躺了三天总算是能动动了,在医馆都是用好药养着,虽然气色比不过以前,但也好上许多了。

“可算是能出来了,再躺下去我可是受不住了。”

之前在医馆一直不让动,现在回家去了还能在院子里走走,一行人回了家,村里关系近的人家带着东西过来看看。

周宁有孕的事没有声张,现在月份还小不易让外人知道了。

有人来看了周芳姐儿就柔柔弱弱地躺在床上,一副半死不活的样子,她就是要让村里人知道她伤得有多重。

来得人太多了,有周家同族过来看病人的,还有一些闲人过来看热闹的,后来谢了客,现在家中一个伤患一个孕夫,虽然大部分人都是一片好心,但着实不易吵闹。

家中的饭食多是钱家带过来的婆子做的,小丫鬟打打下手,原本打算回来两三日就回去呢,现在周芳姐儿受了重伤,起码十天半个月不要挪动的。

沈临川拿了银子给了婆子和小丫鬟,让做饭的时候顾着点他家夫郎,婆子高兴得不成,连声给应下了。

沈临川放心不下周宁,特意又和他嘱咐了句,“现在月份还小,重活什么的都不要做,省得伤到了身子。”

知道自己有孕的头两日,周宁小心翼翼地生怕有个啥事,小心了两天觉得和平日里也没啥不一样的,他该吃吃该动动的,肚子里一点动静都没有,渐渐就觉得没啥不同。

沈临川过来叮嘱的时候,周宁不大认真地点了下头,“知道了,知道了。”

不怪他有点敷衍,实在是沈临川这两日说得太多次了,他听得耳朵都要出茧子了,沈临川失笑了一声,之前还小心得跟揣了宝贝似的,现在又松懈了下来。

那日幸亏了周芳姐儿了,要不然他都不敢想后果。

沈临川眼底闪过一阵阴暗,“我出去一趟,你在家和小花玩。”

周宁嗯了一声,也没问沈临川去哪了,不用想就知道去找周有成去了。

沈临川来祠堂的时候,两个汉子正蹲在墙角玩叶子牌呢,“你说这周有成怎么办呀,这样一直看着也不是个事呀。”

“谁知道呢,周大叔家那边现在人还没回来呢,谁知道怎么弄的。”

“我呸,这两日夜里还叫,吵得我头疼。”

“忍忍得了,都得罪不起。”

沈临川轻咳一声走了进来,两人赶紧站了起来,“沈举子来了。”

沈临川给行了个礼,“这两日辛苦二位兄弟了。”

两人赶紧摆手,“不敢当不敢当。”

虽然发发牢骚,但这活儿该干干,沈临川从袖口摸了两角碎银子,“多谢二位兄弟为我家的事操心了,请二位兄弟喝点酒。”

沈临川出手大方,两人瞬间没了之前的牢骚,赶紧说道:“没有没有,也就看看人。”

沈临川想单独和周有成说说话就让人出去了,刚听见沈临川声音的时候周有成就已经怨毒地看了过来。

等沈临川走近了周有成反倒笑了两声,“沈临川。”

“沈临川哈哈哈,沈临川,都是你害我至此!”

“都怪周芳姐儿那个胳膊肘往外拐的死丫头,若不是她拦着,我就能一刀杀了周宁了,你不是最宝贝那杀猪家的哥儿,不想你死,我想周宁死!”

“若是周宁死了,你这一辈子都痛不欲生,你毁了我,我就要毁了你!”

沈临川冷笑了一声,“你都知道了。”

“对!明明不该是这样的,你为什么要回来,为什么要回来!”

“我为何不能回来。”

沈临川顺着周有成的话说,原来周有成把自己当成了和他一样,有两辈子的记忆,沈临川只是个外来者,这不是本书,是另一个世界。

周有成挣扎了起来,“若不是你先我一步回来了,我怎么会落得如此下场!”

“举人,举人哈哈哈,你竟然考中了举子,上辈子你分明回来了,冻死了哈哈哈,凭什么,凭什么你改变了这一切!”

“那你呢,你又过着什么样的生活?”

周有成望着透蓝的天,“我本该安稳一生的……”

沈临川嗤笑了一声,“你的安稳一生是踩在我爹和夫郎身上。”

“那又如何!你走了,周大死了,这周大家的东西都该是我的!若不是你跑了,周大怎么会死,周宁又怎么会死,你说啊!”

“所以我回来了。”

周有成呵呵笑了起来,“沈临川,我这辈子最后悔的就是考中了秀才,若是没有考中那个秀才我是不是就不会和你争了。”

“我没有和你争。”

“你胡说!分明是你和我争周家的东西,和我争村里人的风光,为什么你越来越好,有了田庄有了仆从,我却什么都没有,都怪你,都怪你!”

周有成越说越快,“沈临川,你知道嘛,上辈子周宁也是死在这的,哈哈哈,是我把他给赶了出来,他生病了,病得厉害,你记得嘛,你也是死在这间破屋子里哈哈哈。”

沈临川还真不知道上辈子原身竟然也死了,他只知道原身跑了,后来就不知道了,周有成知道得比他还清楚……

等沈临川从祠堂里出来的时候,日头已经西斜,周有成是真的疯了,两世的记忆让他怨恨不已,沈临川抬脚走了。

第二日周有成就被送到了衙门,这么大的事镇令无权管,又着人给送到了县府。

周老二胡彩云又想上门哭闹,被周芳姐儿给呵斥出去了,“周有成不中用了,再闹休想让我给你们养老!”

两人这才不敢上门来闹了,周芳姐儿躺在竹椅上晒太阳,“哎,完全是无妄之灾呀,都怪我要回来显摆,要是我不回来显摆何来这血光之灾呀。”

周宁也坐在一旁,默默给她端了点心,周芳姐儿不客气吃了起来。

周芳姐儿转念一想又觉得极为划算,一刀换了她一辈子的荣华富贵,沈临川读书那么好,钱大志说了,这明年考中了进士手拿把掐的事,到时候做了大官了,她家就有靠山了,还怕捞不到银子嘛。

这几日住在他大伯家,之前沈临川爱对自己冷脸,现在不也得敬着自己,莫名觉得心里舒爽了不少,周芳姐儿想着想着就笑出了声。

有了沈临川这个大靠山,她在钱家的日子以后都是好日子。

周芳姐儿这半月养得面色透明,人都有几分丰腴了,沈临川不吝惜银钱,各种滋补品往家买,周芳姐儿和周宁一人一份,周宁吃得都有些怕了,顿顿吃好的,吃得他一身的火气又不敢乱来。

周芳姐儿养得差不多一行人就收拾了东西回县府去了,明年还要会试,这趟回来的急,沈临川压根没带什么书,好在那会儿王老夫子给了他不少之前的用书。

但现在家中住得人多,看书难免吵闹,就连周芳姐儿都盼着沈临川明年考中了进士,那她的腰板在钱家可就能挺更直了,看谁敢和她叫。

钱家的祖宅不在开平县,在南陵州府,那会儿钱大志买了院子是为了方便读书,方便他结交一些清贵士子,现在终于攀上了沈临川的大腿,他也懒得在书院吃苦了,打算今年就拖家带口回祖宅去。

周芳姐儿舒舒服服地靠在软垫上,在她大伯家耽误了这几日,她比沈临川都急呢,生怕耽误了沈临川读书,那可是关系着她的地位。

钱大志早就和她说了,一直没回南陵州府就是想和沈临川处好关系,现在这关系处的不能在硬了,她这个大少奶奶也能风光回去了!

等明年沈临川考中了进士了,她在南陵州府那边也能站稳了,呵,论起来她现在比钱大志还高贵几分呢,娘家有个举子,钱家在富贵也不过是商贾。

马车刚走去村子没多远后面就传来了哭嚎声,“芳姐儿,芳姐儿啊,等等娘啊!”

沈临川他们的马车在后面,听见声音沈临川就撩开了帘子,就看见周老二两人着急忙慌跑过来了。

周宁也问了一句,“两人追过来了?”

沈临川嗯一声,“一会儿别下马车,省得伤到你了。”

周宁点了下头,马车被拦了下来,胡彩云扒着周芳姐儿的马车哭嚎起来,“芳姐儿,芳姐儿,你说了要养爹娘的,怎么一声不吭就走了那。”

周芳姐儿有些不耐烦,那日不过是诓骗二人,省得日日过来闹,扰了她清闲,当初可是要卖了她的,呸,现在想起来她了,晚了。

也不知道是哪个嘴长的去报了信,周芳姐儿撇了下嘴,抱着钱小花没下来,只对着外面的车夫说道:“快些走,要是谁敢拦,你手上那马鞭做什么使的?”

胡彩云拦着不让走,眼看那鞭子差点落在自己身上赶紧躲开了,胡彩云破口大骂了起来,“不孝女!你竟然让人打你亲娘!”

“得了吧,您还是指望您的亲儿子去吧。”

周老二也拦着不让走,车夫举着鞭子就抽了过去,两人寻死腻活地躺在路上打滚,说什么都不让走的,要走就把他们两个给带上。

周芳姐儿心烦不已,“碾过去。”

车夫有些迟疑,还是赶着马往前走去,周老二胡彩云二人赶紧滚一边去了,周老二爬了起来,“死丫头,你真要碾死自己亲爹啊!”

周芳姐儿不在理会,车夫赶着马车赶紧过去了。

胡彩云也骂了起来,“好啊,你这个闺女算是白养了,养出个别人家的闺女,我呸,沈临川你不就是仗着自己是个举子嘛,我家有成没了,你两也别想好过,老娘诅咒你们一直生不出孩子。”

两辆马车朝前走去,任由周老二在那骂人,沈临川手上拿着书眼皮都没撩,无关紧要的人罢了。

胡彩云到头来竹篮打水一场空,坐在地上直拍大腿,“没了,没了,都没了!”

现在好了,儿子被流放到苦寒之地,闺女也不认他们了,这以后老了可怎么办啊!

周老二也唉了一声,怎么就成这样了呢!

马车走得慢,走走停停四日了才到了县府外的田庄,沈临川先下了马车,伸手就要扶他家夫郎下来,周宁推开了他的手,“哪有这么娇气。”

周大忙给搬了个凳子,“小心些,这么老高呢。”

周宁之前都是从车架上跳下来的,现在只好老老实实踩着凳子下来了。

第123章 123 种红薯

钱大志头一日就接到了消息, 他媳妇儿原本说三五日就回来了,这好几天都没回来,他着人找到了大杨树村,这才知道他媳妇儿受了伤了。

今儿是回来的日子, 他早早地就等在田庄门口了, 一看见周芳姐儿下来忙给扶住了, “哎呀,我的夫人啊,你担心死我了。”

周芳姐儿白了他一眼,之前怎么没见这么殷勤过。

钱大志举着袖子擦了擦眼泪,袖子下嘴角止不住往上翘, 他钱大志做了那么多桩生意啊,就数这门生意做得最是划算了。

还是他钱大志眼光好啊, 长得好有什么用, 不如他早早就做下了这笔生意,划算啊!

钱大志假惺惺哭了两声又抱起了他闺女,“小花,可想死爹了。”

花大娘他们听见动静也出来了,帮着一道往屋子里搬箱笼, 在大杨树村发生了什么他们并不知道,主家回来了很是高兴。

冬喜儿叽叽喳喳地说道:“郎君你们可算回来了,你不在家我都没啥事做了, 我给您缝了好几双袜子呢。”

沈临川请了钱大志进了田庄,欠了这么大人情不能像以前那样冷脸了,钱大志喜不自胜,还是他媳妇儿能干啊,回去一趟这周家对他态度明显不一样了。

钱大志赶紧抱着他闺女进来了。

沈临川又见冬喜儿蹦蹦跳跳围着他家夫郎说话呢, 上去提醒了句,“郎君现在有了身孕,以后做事都小心些,花大娘以后你们都辛苦些,先去田力那边多拿两个月的喜钱。”

冬喜儿啊了一声,“郎君有孕了!”

花大娘把人给拉一边去了,“慢着点,可别碰到郎君了。”

冬喜儿连声给应了下来,“哎哎哎,知道的,我一定小心照顾着郎君!郎君我会绣花,我给小少爷绣肚兜!”

秋雁也说道:“我会做衣裳,郎君到了冬日得穿宽松了衣裳了,我给郎君做新衣裳还有小少爷的。”

周宁笑了一声,“好,辛苦了。”

花大娘引着人往屋里走,“郎君快些进屋歇歇。”

今儿家里还来了客人,花大娘赶紧回去做饭去了,还要烧热水,这一路车马劳顿的,得先让郎君洗个澡松快松快。

周芳姐儿也被小丫鬟扶着进来了,钱大志跟在沈临川身旁满脸的笑容,比给他儿子办满月酒那天都高兴呢。

“听说宁哥儿有孕了,我特意带了些阿胶燕窝花胶,还有海参,要是缺了什么东西尽管来钱家取就是。”

钱大志乐呵呵的,沈临川是他做生意回报最丰厚的一笔了,以后他们钱家在官场上也算有人了,别说这些燕窝花胶了,就是日后沈临川在官场上行走,要多少银子打点关系他们钱家都有!

只希望沈临川日后平步青云,保他们钱家高枕无忧啊!

沈临川道了谢,又和秋雁说道:“好生照应着郎君和钱夫人,我和钱相公去书房说会儿话。”

秋雁应了一声,“东家放心吧。”

钱大志见沈临川有话要说,什么话呀这么急着和自己说,钱大志把抱着的闺女给了婆子带一边玩去了。

沈临川引着人去了书房,他现在官场都没踏进去呢,就先沾上了大麻烦,钱家的背后到底是谁,让他如此急着拜托,沈临川不得不问清楚了。

钱大志也喜滋滋的,自从他这连襟兄弟考中了举子了,那来钱家打秋风的人明显少了不少,但他们钱家有钱无权,不得不给。

现在不一样了,他连襟兄弟高中了亚元,明年那进士不是探囊取物啊,钱家的银钱让别人给啃了去,不如助沈临川平步青云来得划算。

他知道沈临川是个聪明人,当日自己在书院大肆结交的时候,他一看就看出了钱家的弊病,眼光毒辣,就算是在官场上也绝非池中之物。

之前沈临川对他避之不及,现在不行了,他媳妇儿可是救了他夫郎还有肚子里的孩子,他提什么沈临川都得应着他,但这人情得悠着点使,不能把人给惹恼了。

两人都是聪明人,对方打什么主意各自心里都清楚,沈临川直接开门见山问了钱家生意上的事,钱大志也没瞒着,直言以后助沈临川早登高位。

两人在书房说了好久,在出来的时候钱大志脸色不大好看,连饭都没吃,直接带着周芳姐儿母女两回去了。

周大过来叫人吃饭呢,看见钱大志几人走了喊了一声,钱大志头都没回就走了。

沈临川抿了口茶水也出来了,“爹,无事,钱相公家中有急事,先回去了。”

“啥急事呀,走这么匆忙。”

“许是生意上的事。”

周芳姐儿坐上了马车还在抱怨,“什么事呀走这么急,刚不还挺高兴了,怎么这会儿子了又拉着个脸,怎么,他沈临川不愿意帮着咱家呀?”

钱大志脸色铁青,“后日收拾了东西回南陵州府。”

“怎么走这么急呀,我这才帮你打好关系,你就要走了,之前不是你想巴结,巴结不上,现在有机会了,又要走了。”

“别说了。”

周芳姐儿瞪了他一眼,“冲我发什么脾气啊,老娘告诉你,沈临川就算是不答应帮着钱家,那日后也不会不管我,老娘可是他家的救命恩人,你敢凶一个试试。”

钱大志扯出个笑,“夫人,我哪里敢对你发脾气啊。”

钱小花拉了下他爹的手,“爹,坏~”

钱大志把闺女给抱在了腿上,“爹的错,爹的错。”

钱大志现在心情不大好,原是想借着这次周家欠他家恩情,想让沈临川日后做官了庇护着钱家,哪知道沈临川不肯,而且钱家的处境比他想的更加艰难,沈临川这张牌得留到最后再用。

沈临川第二日就让田力送过去了不少的银子布匹,钱家不缺这些,但昨儿钱大志拿了不少之前的好东西,有一些就算是用银子都不见得能买得到补品,沈临川一道折了银钱给送了过去。

沈临川一行人刚回来,沈家哥嫂听了信就赶紧过来了,沈大哥是做木匠生意的,平日里来往人多,这消息也格外灵通些,知道弟夫郎差点被伤到了赶紧过来看看咋回事呀。

沈大嫂拉着周宁的手安慰,“还好没事,你大哥说衙门里审案子,说是周家的案子就多嘴问了一句,哪知道竟是咱自己的事,没伤着吧?”

沈临川一一给说了,沈家哥嫂直说幸亏没伤到,那芳姐儿以后可得好好待着。

“大哥大嫂,宁哥儿有喜了。”

沈大嫂啊了一声,随后大喜道:“这可是天大的好事,宁哥儿日后就不要往铺子里跑了,这些杂事大嫂打理着就是了,你好生在庄子上养身子。”

“大嫂,没事的,我现在都还没什么感觉。”

“听话,这田庄地儿大,想去哪玩去哪玩,你们小年轻头一胎,大嫂有经验,等你生了,大嫂过来照应你。”

沈临川真心感谢他大嫂,拱手行了个大礼,“宁哥儿生产的时候恰逢明年赶考,劳烦大嫂多费心了。”

“这说得什么话,都是一家人,休要客气了。”

沈大嫂又拉着周宁去屋里说贴己话去了,问得周宁头上都冒汗了,床帷上的事,他大嫂怎么问这么仔细啊!

这两日张小意他们也都过来探望了,张小意是大夫,来的时候又叮嘱了周宁一边,还特意写了一本册子送了过来。

沈临川拿着翻看了起来,“这倒是个好东西,若是能印刷成册,那能惠及不少人。”

张小意听沈临川这么一说也是,“我先印了在医馆卖卖,要是不错了,不仅能帮到初次有孕的妇人夫郎,还能多个收支。”

沈临川还想到了什么只是没有说,只是轻咳一声看向了一旁的罗青山,罗青山瞅了一眼沈临川知道他想说啥了。

两人在这吃了饭就回去了,张小意没少和周宁说注意的事,周宁没想到要注意这么多,好生麻烦,意哥儿说得那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呀,他一个都没有,觉得和平日里没啥两样。

罗青山赶着骡车,张小意还在想着找哪家书局印那本孕期注意事项呢。

“要不找永和书局吧,他家便宜些。”

罗青山轻咳了一声,“哥儿女娘出嫁都有一本压箱底的妆画图,或许可以和妆画图捆到一块卖。”

张小意呀了一声,“罗大解元,没想到你还有经商的头脑呢。”

罗青山只是笑着摇了下头,他哪里有什么经商的天赋啊,还不是今儿沈兄使了个眼色,看着他悄悄在桌子上写字,他这才想了起来。

张小意回去就找了书局,让人家刊印,一部分拿到医馆卖,一部分让书局捆着妆画图卖,一举两得,他得了银钱,新成亲的妇人夫郎得了孕期指导。

张小意转了转脑子,又写了一本行房书册,到手能一下捆上两本。

周家在县府的亲朋不多,认识的人都过来探望了一遍就没有什么人过来了,沈临川几人时间紧,明年就要会试了,他、罗青山还有叶景兰三人都抓紧时间读书呢。

月上中天沈临川才合上了书本,周宁已经睡了一会儿了,沈临川过来又醒了,沈临川拉了下被子,“接着睡吧。”

沈临川把人给揽了过来,这以后呀他都不能让他夫郎抱着睡了,这特权没了,只能他抱着他家夫郎睡了。

周宁打了个哈欠,不大乐意让沈临川搂着,“热了。”

“哪里热了,这刚过了端午几天呀。”

周宁只好让搂着了,“芳姐儿走了。”

“嗯,回南陵州府那了。”

“我还想看看她呢,她走这么急。”

“钱家的生意都在南陵州府那边的,钱大志在开平县三年了,也该回去了。”

周宁嗯了一声,被沈临川抱了会儿又生了些心思,偷偷在沈临川腿上蹭了一下,难受。

沈临川感觉到了,“不成,现在不能胡闹。”

周宁日日被补着,补得有些上火,“没有。”

之前在乡下的时候就补得上火,现在终于回来了,又只剩下了两人,就想和沈临川亲近亲近。

沈临川低笑了一声,“躺好别动。”

沈临川慢慢滑了下来,周宁惊呼一声,“沈临川!”

“小点声,虽然这院子就我们两人,但要是让巡夜的听见了……”

周宁赶紧捂住了嘴,“沈临川,脏。”

“不脏,躺好,别动。”

周宁从没受过这么大的刺激,不一样的感觉,想把人推开又舍不得。

……

沈临川起身端了茶盏漱口,又打湿了汗巾给周宁擦了擦身子,周宁脸色爆红,沈临川,沈临川能这样啊。

沈临川也起了火气只能老实忍着,又把人给揽了过来,“睡觉。”

“我帮你。”

“别,一会儿更别想睡了,别勾着我了,我定力差。”

周宁现在心都在乱跳呢,不敢在乱动了,这会儿困意上头没一会儿就睡着了。

沈临川在宅子里安心读书,田庄上的事有周大和田力管着,不用他们两个操心,周宁有时候去铺子走走,大多数时候都在田庄。

沈临川日日都要去看看他的红薯苗长成什么样了,一开春暖和了就给种下了,现在快到五月底了,再长怕藤蔓老了不好牵扯,趁着现在刚好,沈临川一早决定把红薯藤给剪了。

前两日他就让田力带人翻了两亩地出来,地里下了牲畜肥料,然后让用耙犁给打垄,只需要打竖垄就成,到时候刨红薯的时候好刨。

周宁也时常注意院中的红薯苗,沈临川一说能剪了,连周大都稀奇这种地,一早没吃饭呢,三人就一人一把剪刀剪了起来。

只需要把藤蔓剪成小臂那么长就成,二三十个种球的藤蔓剪了好几背篓的种藤出来。

周大乐呵呵地说道:“只知道那柳枝插地上就能活,倒是没见过什么庄稼这么种的,稻谷麦子苞谷还有豆子这些,都是下了种子的才发芽,这红薯倒是和其他种法不一样。”

早上吃了饭几人就下地去了,地里垄已经打好了,田力按照沈临川教的法子种了起来,沈临川和周宁往垄上扔苗,田力和周大在后面埋种藤,两亩地半晌的功夫就给种好了。

沈临川拍了拍手上的土,“田力,一会儿叫了护院过来,帮着一道给浇浇水,一颗浇上一瓢水就成。”

“知道的东家。”

“要是有人问这是什么东西,只说是菜就成。”

“哎。”

第124章 124 别不是肚子里不是一个

沈临川不想惹不必要的麻烦, 现在他们种藤也不多,这红薯日后是要推广开来的,但也得有种藤再说啊,先在庄子上繁育着。

沈临川几人先回了宅子, 路上看着旱田里的麦子都开始发黄了, 长势很是喜人, “爹,这麦子过一阵就要割了吧。”

“可不,咱家的旱田多,到时候得早早地在村里找人帮忙,村子里各家都有地, 得提前找人。”

沈临川点头,“说得也是。”

“这田庄的事你两不用管, 临川你安心读书, 宁哥儿也安心照顾好自己,别说这些地了,就算是再多些爹也照应得过来。”

周大还觉得他家的地不算多呢,以后要是地再多了,还可以找佃户, 他家只需要收租子就成了。

现在天热了起来,在地里干了一会儿活儿身上出了层薄汗,这住在田庄比县府那边还凉快许多呢, 田庄四周种了一圈的杨树,最适合夏日乘凉了。

两人回了院子,喊了冬喜儿给打了水过来,两人在屋里擦了擦汗,周宁现在三个月左右了, 小腹微微隆起,平日里穿着短褐压根看不出来有孕了。

沈临川拧了汗巾给他家夫郎擦身子,盯着他家夫郎的小腹好奇,“像是吃多了。”

沈临川还下手轻按了一下,“有点硬。”

周宁躲了躲,“痒,别按他了。”

沈临川觉得好奇,里面有个小生命,是他和周宁的孩子。

没几日天气越发热了起来,旱田里的麦子也割了下来,就连沈家哥嫂一家都过来帮忙了,怕田庄人手不够,多了两个人帮忙打理,田庄上的一切都井井有条的。

沈大哥帮忙安排人手,沈大嫂领着几个妇人夫郎给田里的汉子做饭,百十来亩的旱田几天的功夫就全给割完了。

周大很是高兴,吃饭的时候还在说,“今年天好,阴了两天也没落下雨,要是下雨了就不好收麦子了。”

“爹,这两天有些燥热,我瞧着燕子都飞低了不少,怕是今儿夜里或者明天有雨,一会儿让人先把麦子给收到草棚下面省得淋到了。”

周大哦了一声,“临川你怎么知道有雨了?”

“书上有句谚语,燕子低飞,天将雨,前两天就打了闷雷了就是没落下来,怕是最晚明儿就要落雨了。”

“原来这样啊,那一会儿吃了饭我就喊人把麦子给收了去。”

田庄的麦子早就割完了,扎成了捆在打谷场上晾晒着呢,只等着天好了碾下来就能装袋子了。

田庄的麦子收得算是晚一些的了,周围的村落不少人家都开始碾麦子晒麦粒了,这会儿各家各户院子里都是麦子。

下午周大就让人把麦捆给剁到了草棚下面,放不下的就全剁在外面,上面用蓑衣盖着,这样就湿上一小块不打紧的。

赶牛的老头看见周家田庄这会儿忙着一片,赶着牛过来看热闹,“周老东家,这会儿日头正大着你呢,咋把麦子给收了呢,多好的天啊。”

“老丈,要下雨了,快些回家也把麦子给收了吧。”

“哪里要下雨了,我瞧这天好着呢。”

“我哥儿婿说的,他说得不差的。”

老头赶着牛走了,回到了村子里给人家当闲话说了,“这读书人哪里知道田间地头的事,竟然说快下雨了。”

不少人听了去,赶紧回家把院子里的麦子给收了起来,花大娘也听沈临川说了,赶紧回家让家里人把碾好的麦粒给装袋子收屋里去。

花大娘信沈临川的话,东家是个有本事的,去年种出来了稀罕菜可挣了不少的银钱,她们读书少,说不定那书里教得就是多呢。

有人不信,觉得读书人不懂这些,麦子依旧放在院子里晾晒。

夜里一阵闷雷响起,惊醒了不少人家,村子里没收麦子的人家赶紧爬起来收麦子,夏天的雨来得又快又急,给人淋了个透心凉。

沈临川和周宁也醒了,这会儿估摸这都后半夜了。

“沈临川,下雨了,幸亏你今儿提醒了爹收了麦子。”

沈临川打了个哈欠,“接着睡,困。”

家里那么多亩麦子呢,若是被雨给泡了半年的辛苦就白搭了,沈临川特意和花大娘说了今儿可能下雨,村里人信不信就看自己。

就算是有人家的麦子被雨淋了,也淋不了多少,村里的人家各家没有几亩地,收起来也快,不过是人被雨淋上一场罢了。

麦子都已经该入棚子的入棚子,该盖得盖了起来,外面的雨下得很急,没一会儿就渐渐声音小了下来,一夜好眠。

早晨起来空气带着雨后的清新,日头从东方升起,地平线望去像个成熟的红柿子,沈临川心情不错,捧着书诵读了起来。

周宁也起来去了趟小厨房,今儿早上凉爽了不少,菜园子里种的小青菜格外的新鲜,周宁摘了一篮子送到了厨房,让花大娘包一些青菜素馅包子出来,沈临川喜欢吃。

吃朝食的时候,周大满脸的笑容,“临川昨儿说得可真准,半夜突然就下了雨,前半夜闷得厉害,一下雨凉快了不少。”

沈临川也心情极好,“爹,是不是该下第二茬种子了,准备种些什么呀?”

“水田还种稻谷,旱田收了麦子就种苞谷,菜田准备多留些地,种萝卜菘菜,冬日里囤着能卖菜,现在地里的豆角茄子辣椒这些长得都不错,都开了花了,长得可真好。”

和肉铺子比起来周大现在格外上心田庄,把田庄打理得花团锦簇的。

周大乐呵呵地说道:“这场雨下得好呀,下了种子就省得人灌溉了。”

周宁听着也心生欢喜,“沈临川,一会儿去地儿转转看看咱家的红薯长得怎么样了?”

“好,应该生得更精神了些。”

“好着呢,爹一早起来就去那片红薯地转过了,刚开始种下那两日藤条都趴在地上,叶子都晒得蔫掉,爹还担心这红薯活不成呢,哪知道没两天叶片就支棱了起来,这又下了场雨,我看都生出来新叶子了哩。”

那片红薯地现在是整个田庄的宝贝,地里的活儿多找帮工来做,那片红薯地可是他亲手照料,丝毫不假他人之手。

沈临川听着也高兴,“我和宁哥儿一会儿也去瞧瞧去。”

两人吃了饭就一道出去了,刚下过一场雨,宅子周围的大杨树叶子都干净地跟洗了一遍似的。

常走人的路有些湿的,但走过去鞋子上也不沾泥,两人相携去了那片红薯地,地里的泥土湿漉漉的,看起来又松又软,地面上一根杂草都没有,红薯藤也都冒出了翠绿的嫩芽,看得人心生欢喜。

周宁不由面色柔和了下来,“是不是跟苞谷一块熟。”

“是,能收不少呢,这次可以放开了吃上一两顿都没事的,这红薯的叶子也能吃,很是鲜嫩,等收了红薯了,老掉的藤蔓还能喂牲口。”

“那岂不是这红薯所有都能吃,这可真是个好东西。”

沈临川看着地里新生出的嫩芽,目光殷切,仿佛看见了新生命的蓬勃,沈临川不由把目光挪向他家夫郎的小腹,那里面也正孕育着一个小小的生命。

日落星移,风起叶落,沈临川弯腰扯这藤蔓,周宁也想下手帮忙,沈临川不许,“宁哥儿,站地头看着就成,这么多人哪里用得到你。”

地里站了不少的人,沈虎子拿着镰刀利落割掉了藤蔓,“这红薯长得可真大啊,土都给顶破了。”

今儿收红薯呢,沈家一家四口也过来了,全家人亲自下手收红薯,周宁现在显怀了,穿着长袍格外的明显,周宁觉得除了行动不大方便之外,这肚子里的孩子不折腾人。

他该吃吃该喝喝,一向都很好,若不是这肚子里的小玩意动动,他有时候都差点忘记这肚子里还揣着崽呢。

沈小鱼也哼哼哧哧拔着红薯藤,一不小心摔了个屁股蹲,惹得沈大嫂笑了起来,“小鱼慢点,可别把那红薯给弄断了,这可都是要留作种子用的。”

沈小鱼有些脸红,“知道了娘。”

红薯那会儿都种在特意打得垄上面,有的把土顶的都裂开了缝,下手一拔就出来了。

沈虎子已经弄出来不少,“二叔,这红薯可真大啊!”

沈小鱼也举起一个,“我这个更大!”

沈临川看着也欣喜不已,这红薯挺高产的,一颗下面能结出来七八个出来,大的比拳头还粗呢,还有小的也比头一茬的种球大多了,沈临川决定把大的留下来做明年的种球,小的拿出来吃。

两亩地收了好几骡车的红薯,周大乐呵得不行,这方家的田庄可真是个聚宝盆,还是他家哥儿婿慧眼识珠,找了这么好个宝贝。

红薯收完放在了竹篓里,找了个阴凉的空屋子放着,当天就煮了一锅出来,沈临川还下手炸了不少甜滋滋的红薯丸子。

周宁很是喜欢吃红薯,又甜又糯,这么好的东西,若是以后家家户户都种,那饿肚子的人就少上不少。

这件事现在瞒着外人,省得惹事端,田庄里的人也都叮嘱了遍,众人都点头不往外说。

沈大哥感慨,“这红薯可真是个好东西,一下子能收这么多,我估摸着这一亩地有三四千斤哩!”

“是啊,可比麦子高产多了,那一亩地麦子也才收了三五百斤,这红薯可真是个好东西啊!”

所有人都压抑不住的兴奋,不敢想象这要是家家户户都种了红薯,那岂不是就不用饿肚子了,他们现在日子好过了,但还有好多穷苦人家吃不上饭呢。

这可真真是个宝贝啊!

沈临川对今年的产量也挺满意的,“以后好好培育说不定能亩产到五六千斤呢。”

“啊!这么多啊!”

沈临川笑着点头,“这事先不要往外声张了,匹夫无罪怀璧其罪。”

众人纷纷点头,“知道的。”

沈大嫂板下脸又和沈虎子说了遍,“听见了嘛,这事谁都不许给说了。”

沈虎子赶紧点头,“不说不说,我要是乱说就让我,让我吃不上肉!”

沈虎子最是喜欢吃肉了,要是不让他吃肉了,他觉得生活都没啥趣味了,沈大嫂这才满意了。

沈家前几年因为沈临川读书的事家里闹得穷,沈虎子沈小鱼两人小时候没吃过什么好东西,现在长大了家中有了银钱了,沈虎子就特别喜欢吃肉。

沈大嫂盯着周宁的肚子看,“宁哥儿这差不多快六个月了吧。”

周宁点头,“差不多了。”

“我瞧着宁哥儿你这肚子怎么这么大,看着跟七八个月似的。”

周宁头一次有孕,哪里知道这些,沈临川也是头一次做爹,这几个月的肚子有多大他也不大清楚,听他大嫂这么说也紧张了起来,“大嫂,可有什么事?”

沈大嫂摇头,“这么大,别不是肚子里不是一个,还是找个稳妥的大夫瞧瞧。”

周宁有些愣了,“不止一个?”

沈大嫂也不敢肯定,“只是你这肚子也太大了些,最好去看看,要不然后面几个月会格外的辛苦。”

沈临川更是紧张了,“那一会儿我就陪着宁哥儿去县府瞧瞧。”

“那一道,现在天还早,走吧咱。”

沈小鱼还要上学堂,这会儿刚吃了午饭,索性一道去县府看看,周大也放心不下,生怕他家哥儿有个什么,也跟着去了,“县府保安堂有个九十多岁的老大夫,我们去找人家看看。”

之前没觉得有什么不对,他大嫂说了之后,沈临川总忍不住盯着他家夫郎的肚子看,越看越觉得是挺大的。

沈临川既高兴又忧虑,这医疗条件不发达,生孩子本就是一件危险的事,若是不止一个孩子的话那危险就翻倍,沈临川不由握住了他家夫郎的手。

周宁一摸,那手心上都是汗,“怎么紧张成这样?”

“我就是有点担心。”

若是把他家夫郎置于危险之中,他宁愿这肚子里只有一个孩子。

马车到了保安堂,老大夫今儿不坐堂,沈临川使了银子才把人给请过来了,老大夫搭上了脉,眯着眼睛,“确实有两个。”

沈临川忙问道:“生产的时候可有什么危险?”

“这位夫郎身强体健,两个孩子都蛮好的,生产的时候要格外小心些,我认识个接生婆,你们找她。”

沈临川赶紧道谢,“多谢大夫了。”

沈临川扶了人起来了,一家人都震惊不已,没想到这一胎竟然两个孩子,全家人既喜又忧,周宁摸着肚子发愣,“竟然这么多。”

“大哥大嫂,你们先回去,我们也回家去了。”

第125章 125 生了

沈大嫂应了一声, “临川,刚那老大夫说得接生婆,大嫂帮你去请,到时候还有大夫养婆婆都得给找好了, 临川你放心, 这些事大嫂给你们弄, 你安心照顾着宁哥儿。”

“多谢大嫂了。”

“一家人客气什么,快些陪宁哥儿回去歇息。”

沈临川扶了周宁上了马车,马车上有些安静,周宁拉住沈临川的手,“沈临川, 你不高兴了。”

“没有,我只是担心你。”

“没事的, 你看我现在好着呢, 没有一点不适。”

沈临川心里有些怕,紧握着周宁的手,“宁哥儿,对不起,不能替你分担一二。”

“沈临川你说什么呢, 这是我两的孩子。”周宁觉得是件喜事,还好他身形比其他哥儿高大不少,这才没那么辛苦, “你别担心,安心读书,我好着呢,若你高中了进士,我会很高兴。”

“好。”

周宁怕因为这事影响了沈临川读书才这么说的。

知道肚子里现在有两个崽, 沈临川对周宁更加上心,衣食住行都亲力亲为照应着,他家夫郎睡之前先给按手脚才去读书,他也不去书房了搬到了东耳房,若是有什么动静也好照顾着。

周宁心里感动,沈临川待他是极好的。

转眼又到了年底,沈临川在书房用功,花大娘几人都在周宁那的正房呢,几个人围在一起做棉袄小衣裳这些呢。

花大娘手巧给做了好几双虎头鞋,周宁针线活儿不好,秋雁冬喜儿都比他手巧,这会儿两人正拿着针线缝小衣裳呢。

冬喜儿咬断了线,抖着小衣裳给周宁看,“郎君,你看,小少爷或者小郎君穿上一定很好看。”

因为是怀着双胎,东西都得备上两份的,襁褓小衣裳做了不少,一柜子都放不下的。

周宁看着这些小衣裳也心里欢喜,“今年过年不能回去,辛苦你们了。”

“郎君你说什么呢,我们这都离家近,空了就能回家瞅瞅。”花大娘说道,“等过了年接生婆和养婆婆就要来了,到时候都在了,老东家和东家也好安心些。”

说起这花大娘就感叹不已,活了这么些年了,没见过谁家男人像沈举子那样顾着夫郎的,事事亲力亲为,把周夫郎照应地极好。

因为周宁的产期在一月底,会试在三月十五,从开平县往京师快一个月的路程,罗青山和叶景兰一早就过来商议何日出发去京师了。

因为顾着沈临川,最后商议二月一日出发,歇上半个月赶会试。

外面零星又飘起了雪花,窗外的红梅沾了雪映衬地格外好看。

沈临川合上了书本去了厢房,这会儿快到晌午头了,屋子里就剩了周宁一人,花大娘几人去灶房做饭去了。

周宁正收拾着桌子上的小衣裳还有针线筐子,沈临川瞧着有趣拿起小衣裳看了起来,“好小。”

“小孩子出生本来就很小,青团儿那会儿就很小。”

周宁没见过什么刚出生的小孩子,也就罗青团出生那会儿去瞧了瞧,小孩子就是很小。

“外面落雪了,别往院子里去了,小心地滑,可有什么不适的地方,腿脚可还酸吗?”

见沈临川又紧张了起来,周宁直摇头,“好着呢没事,就是肚子里跟踹了条鱼似的,也不知道是哪个,整日里就喜欢乱动。”

“辛苦我家夫郎了。”

“不用担心,我好着呢,还有一个月就要赶考,你安心读书,明年不能陪着你去京城了,你好好考就是了。”

还担心这个呢,沈临川觉得他现在会试的事都得往后挪挪,这次他夫郎生产的日子刚好撞上他会试的日子,要是宁哥儿生产的时候他不在,那这一两月他不都得牵肠挂肚的。

就算是坐在了考场上,他都得坐立难安,沈临川无声叹气,好几年怀不上,这一来就扎堆过来了,这让他怎么不担心。

雪一直落个不停,除夕的时候都没停,这几日一直下着,伴随着噼里啪啦地鞭炮声,新的一年来了。

庄子里格外的热闹,沈家一家四口年年都会过来,特别是周宁今年有了身孕,沈大嫂更是格外的上心。

一过了年,田庄上也越发忙碌了起来,周大担心他家哥儿,索性猪肉铺子就全交给了二牛管着,他在田庄上能时时刻刻看着他家哥儿。

头年的冰雪还没消融呢,周大就领着雇工开始翻地下春菜,沈大嫂也领着找好的两个养嬷嬷过来了,一位妇人一位夫郎,都是三十岁左右,沈大嫂选了好久挑出来最好的。

虽是妇人夫郎,但都是选的身强体壮的,方便照顾孩子,还有稳婆也一早就接了过来,张小意也时不时过来住住,他怕自己医术不够,和他爹张郎中也打了招呼,到时候宁哥儿生产的时候就赶紧把人给接过来。

该来的人都来了,越是临近月底沈临川越发焦虑了起来,夜里睡觉的时候旁边的周宁动一下他都惊醒的,白天又要读书,夜里又睡不着,沈临川眼底乌青一片。

周宁看着心疼,“要不你睡书房,在这边夜里睡不好。”

沈临川哪里肯的,“就是睡到外面都不成的,我担心你。”

“我好着呢。”

周宁觉得自从自己有孕以来还成,幸得他身形高大,这才没有那么辛苦,别说沈临川夜里睡不着了,他也有些急,眼看马上就要二月初一了,沈临川出发的日子就要到了,但这肚子一点动静都没有。

沈临川的一应赶考的东西都已经备好,褥子吃食平日里的用具早就准备好了,就等着二月一日去赶考呢,要是这肚子里的孩子没出来,周宁怕沈临川赶考都心不在卷子上面的。

罗青山和叶景兰临行前两日就过来商议了,沈临川摇头,看样子这两个小家伙没出来的意思,让罗青山二人先走,到时候找了院子安顿好了他也能直接住了。

周宁怕误了沈临川赶考劝他二月初一一道走,沈临川哪里肯的,“不看着你平安,我哪有心思去赶考的,去了也无用,无妨,就是再登上半个月也不碍事的。”

周宁也知道是这个理,二月一过依旧没有动静,整个院子里的人都越发紧张了起来,随时都准备着。

周大这几日别说铺子不去了,就连田间地头都不常去了,守在院子里时刻等着呢。

众人嘴上不说,脸上也都挂着笑,心里却紧张不已,这生孩子可是一条腿跨到了鬼门关,这一下子又是两个,众人怎么能不担心呢。

沈大嫂张小意日日都陪在周宁身旁,现在天好一些了,有时候就出门在庄子附近转转,夜里有沈临川在呢,身边都时候跟着人呢。

眼看都要二月初五了,罗青山他们赶考都要走了五日了,周宁穿着里衣坐在床上摸肚子,“你们怎么还不出来。”

沈临川也小心把手放了上去,刚放上去不知道哪个崽子就一脚踹了上去,吓了沈临川一跳,这一脚劲儿挺大的,周宁的肚子都踹出了脚掌印。

周宁嘶了一声,沈临川立马紧张了起来,“可踹疼你了。”

“没有,就是踹得我肚子紧了一下。”

张郎中日日都过来把脉,张小意也住在着呢,有两个大夫在这呢,沈临川心里这才稍稍宽了些。

沈临川照例睡前给他家夫郎按按腿安安胳膊,然后盖上被子准备睡觉,他家夫郎肚子大了之后,两人就面面对睡,周宁的肚子顶着沈临川,有时候半夜沈临川都能被踹醒了。

沈临川刚被踹了一脚,笑了一声摸了摸他家夫郎的肚子,“睡觉,睡觉,都睡觉了,不许闹。”

周宁有些想笑,沈临川经常夜里读书的时候对着他肚子里小崽子念,还没出来呢,能听得懂吗,听得自己昏昏欲睡不说,有时候觉得肚子的崽子这会儿也会安静上不少。

周宁也困了,安抚了下肚子里的崽闭眼睡觉。

沈临川刚沉沉睡觉,就感觉到他家夫郎要翻身子,周宁翻身不方便,沈临川每次都会起来帮忙,沈临川刚坐了起来就摸到他家夫郎身上出了一层薄汗,这才二月,春寒未消,怎么就热成这样了。

沈临川赶紧轻声问道:“宁哥儿,宁哥儿,哪里不舒服?”

“没有,就是肚子有些紧。”

周宁已经习惯了,这样都两三次了,头一次他没经验以为要生了,慌忙喊了稳婆和意哥儿过来,哪知道一会儿就不疼了。

如此又折腾了两次,周宁觉得是自己太紧张了些,让大家伙兵荒马乱的跟着跑,他心里有些过意不错。

这会儿肚子又隐隐作痛,这会儿又二半夜了,大家伙儿都睡觉了,周宁也不想折腾人家了,一会儿就不疼了。

沈临川放心不下点了蜡烛,又去倒了热水给周宁喝两口,周宁喝了水靠在软枕上歇息,缓了一阵肚子更疼了,周宁有些慌了,一把拉住沈临川的手,“沈临川,这次好像是真的。”

沈临川也慌了,赶紧披上了长袍,鞋子都来不及提就跑了出来,先去隔壁院子喊了张小意,张小意也是披上衣裳慌忙出来了。

安静的院子瞬间亮起了烛火,纷纷朝着主院跑去,花大娘赶紧带着秋雁冬喜儿烧热水,稳婆和养婆婆也都起来了,院子里都是说话声和匆忙的脚步声。

沈临川喊了人又匆忙朝门房跑去,脚上的鞋没提上险些把自己给绊倒了,扶了下墙稳住了心神,“田力,田力,套了马去请张大夫来!”

“知道了东家!”

虽是三更半夜,但好在之前周宁肚子疼大家伙慌过两次,这会儿反倒没那么手忙脚乱了,众人纷纷做着手上的活儿。

沈临川也进了屋子陪着他家夫郎,稳婆看过了是要生了,周宁觉得还好,一阵一阵地疼,沈临川拧了帕子给他擦汗,“好宁哥儿,辛苦了。”

周宁看起来比沈临川都镇定几分,“终于要出来了,好歹没误了你去京城赶考。”

“说啥呢,都什么时候了还说这些,那会试不考也罢,哪里有你重要。”

周宁觑了他一眼,“又在混说,这次不去了就得辛苦上三年。”

这会儿才刚开始,沈临川急得不行,恨不得自己替他家夫郎受了这苦,沈临川只能抓着周宁的手不停安慰。

周大也在堂屋不时站门口问问怎么样了,后半夜周宁出了一头的汗,沈临川越发不知所措,最后被稳婆给他赶了出来,嫌他在这碍事。

沈临川和周大在堂屋回来踱步,坐是坐不下的,张郎中也在等着,意哥儿在里面呢,沈临川还是放心不下。

里面不时传来闷哼声,周宁很是配合稳婆,让做什么做什么,天快亮的时候里面传来了小孩子的哭声,沈临川卸了口气赶紧进去了,“宁哥儿,怎么样?”

“哎呦,怎么进来了,别在这碍手碍脚的。”

周宁看起来状态还不错,朝着沈临川摇头,“没事。”

冬喜儿送了参汤过来,沈大嫂接过来喂了周宁喝了一些,意哥儿正在给刚出来的小家伙包襁褓,沈临川看看这个看看那个。

张小意满脸笑意让沈临川抱抱,“是个小子,像宁哥儿,可比青团儿刚出生那会儿壮实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