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之中,曹操拿着手中的丝帛满是喜色。
“大王,并州军军心涣散,我们的机会终于来了。”许攸满是惊喜的说道。
曹操连连点头。
情报上面讲的很简单,军中断粮,人心涣散,不少将领认为见好就收,吕布反对,压迫众人行疲兵战,怨声载道。经李儒劝说,吕布打算就食于鄢陵,望君上率军伏击。若是吕布离营我们会在辕门上举火为号,介时,君上率军正面进攻,末将从旁策应。
“诸位认为本公该如何行事?”
“君上,机会不可失啊,吕布大军撤离,士卒必然松散,此时若是我们发起攻击,必然大胜。”许攸怂恿道。
曹操的目光又转向其他人。
荀彧思量了片刻道:“纪灵此人不过是一介牙门将却对吕布军中一切的情况了如指掌,实在是有些诡异,微臣认为君上还是小心行事。”
许攸闻言顿时有些不舒服,当众反驳道:“文若兄的意思是连我许攸也不能相信了。”
荀彧见许攸如此说连忙解释道:“许攸兄误会了,我没有这个意思。”
“误会?诸位都清楚,纪灵将军虽然没有身处要害位置,但他毕竟还是能轻松出入中军幕府,对于吕布军的情况有所了解,难道这很不合理吗?”
荀彧还想解释,许攸又说道:“我清楚诸位心情有顾虑,认为我许攸不过是悖主之人不值得信任,我许攸也不奢求大家能看得上我。今我既然已经选择投奔魏公,军机大事,还请魏公决断,许攸暂且退下。”
说罢,许攸拂袖而去。
看着许攸离去的背影,曹操有些埋怨的看着旁边的荀彧说道:“文若,子远既然千里迢迢来投奔我,可见他的诚意斐然,既然大家同为辅臣,我希望大家能不要猜忌于他。”
荀彧似乎也察觉到自己的不妥,脸上浮现出一丝悔意,轻叹一声道:“是在下疏忽,请君上见谅。”
曹操话风一转又回到了这件事情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情报摆在这里,战与不战,我只问诸位认同哪一种。”
“战,必须战。”夏侯惇斩钉截铁的回答道,他站出来旁边的夏侯渊自然也不甘落后。
荀彧思量了一下还是回答道:“在下认为还是保守为好,最起码不能倾巢出动。”
“在下认为该战,军队一直龟缩士气全无,该用一场大战来鼓舞士气。”程昱建议道。
文武双方各执一词,但最终主战一方渐渐占据了上风。
曹操本着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最后还是同意偷袭的计划。
“既然诸位已经认同偷袭计划,那事不宜迟,我们马上展开行动。文若,仲德,公达。”
荀彧三人站了出来,看着曹操,脸上满是兴奋的神色。
“待我出城之后,城内的一切就全部托付给你们了,文若,你有王佐之才,仲德稳重,公达机智,你们三人守城,我无忧亦。”
“微臣定收好城池待君上凯旋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