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零三章 大湾府6(1 / 2)

苏秀才的反问句简直是一声轻雷,惊醒了被表象迷惑的其他人。

对啊,为什么不问问当事人?

考虑到狗儿媳妇有一些些惧怕陌生男子,李咎不得不从随行人中挑选合适的女子作为问询官,仍叫周捷足作翻译转述。

和一个没有读过一天书,什么道理都不知道,也没见过外面的世界的人做交流是很困难的,因而前前后后,在狗儿媳妇这里,就花了三天多时间。

李咎不仅得问到狗儿媳妇的口述,还得和实际情况做对比,以防犯了先入为主的错误。

狗儿媳妇零零碎碎地,连抱怨带认真回答问题,把自己知道的都说了出来。她的话有相当夸张的成分,但是梳理、归拢后依然能得到符合事实的结果。

大湾府的民意反对机器化的生产,既有李咎之前猜测的原因,也有意料之外的其他原因。

工人们很讨厌机器,认为机器导致他们家境每况愈下,不得不成了一天要上工七八个时辰的血汗工,给本就为富不仁的地主老爷们提供了新的盘剥方式,导致他们的生存更加艰难。

工人们没有太深的知识,对于机器的来历和运转动能都知之甚少,更不要说思考更深层的所有制、剩余价值之类的问题。他们朴素归因,就只能把自己的艰难困苦都怪到打破过往平静生活的机器和工厂身上。若不是机器能不分昼夜地运转,工人也不需要这么辛苦。

李咎早有所知,这方面除了开扫盲班一班一班地科普过去,没有任何别的办法。扫盲班也未必能让人们形成正确的认知,不过至少能让机械化和未来的电力化进展得更顺畅些。

而意料之外的原因,还有本地开厂、引入机械的作坊主的故意抹黑。

对于机器生产冲击小农经济和传统男耕女织的经济单元的情况,李咎很早就有预料。

皇帝陛下意识到机器生产的好处,意识到生产力的含义之后,铁了心要推广这一派,就不得不提前给既有的经济形式进行兜底。因此皇帝陛下要求各地引入机械生产,必须要绑定庄稼种植的土地数量,绑定粮食入仓数量。为了保证民生不被冲垮,皇帝陛下咬牙从海关新增的税收里借出来的钱用于保护原有的经济单元低损耗转换为机器生产单元。

皇帝陛下自己是打过天下的,对人间疾苦非常了解,他还是皇子时领兵就有“仁将”的称呼,这个“仁”字的传扬度远高于代表他战功卓著的“勇”字。所以皇帝陛下会支持夏刺史改革税法,支持在勋贵中名声不太好的秦王主持户部,考虑国营海贸官营海贸并举,都是顺从本心的前提下不得不如此——他需要钱,需要很多很多钱,但是他又不能盘剥百姓。

他总说李咎玩的是天下大势,就是这个原因。李咎只是推出了蒸汽机动力的机械,而皇帝陛下看到了蒸汽机和其他机械代表的未来,他要这个未来,还要把民生也抓牢,于是后面的事,根本由不得皇帝陛下自己做主。

所以皇帝陛下给了每个地方缓冲时间和缓冲的钱,而本地的大户引入了生产线之后到处妖魔化工厂机械,完全是在这样的前提下为利益驱动的行为。

他们想尽量吃独食,所以要避免更多的人一起参与工厂竞争。皇帝陛下出了一些措施支持原有的小家庭经济联合起来开厂,这就是要了那些富户的老命,他们是想垄断的,于是妖魔化的动力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