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完这顿揣着明白当糊涂的饭,李咎带着他们从西门出内城到外城间,去看了城西的墓地,再从外城绕回了南门。
此时天已经黑定了,而外城的作坊还在上工,机器声、叮当敲打声依然在沉闷规律地回荡。
工业时代,机器不用休息,厂主多数都会二十四小时开着机械,然后让工人们三班倒。遇到黑心的工厂主,那上工的时间可就不是八小时,而是十八小时了。
李咎不太相信这里的工厂主会搞三班倒,以他的猜测,这里的工厂主、作坊主,还是压榨贫民的血汗钱的概率大一点。
一圈走完,已近夜深,李咎三人赶回住地,匆匆就洗漱睡下了,一点动静都没有。
张郡守从城里的、驿站里的眼线得到消息说李咎看了一圈,无功而返,没吩咐什么也没安排什么,自觉已经渡过了最危险的一关。
他高高兴兴地回到自家后院的席间,座上都是幕僚和本地一些名望,张郡守迎着他们或期待或忐忑的眼神,笑着宣布:“各位放心,想那检点大人,终究也是肉体凡胎,没长个火眼金睛。我们这里面上处处打点得到,他连一丝痕迹都看不出来,又去哪里挑错?有劳诸公再辛苦几天,咱们把他送走了,再回来痛痛快快地吃酒看戏!”
张郡守猜测李咎还会来衙门里查看近些年的账本、官仓储备和办案的记录,这些他也都准备好了,为防出瑕疵,还再三和本地富户核对过借粮、约束家中子弟仆从等事,保管万无一失。
众人连声附和,都觉得这次检点巡察之事,应该就是这样了。
第二天一早,驿馆只有寻常响动,没有人外出,李咎虽然还是起得很早,但是只在馆里打拳练刀,又牵着马出去片刻放风,别的都没做,于是张郡守等人就更放心了。
然而李咎遛弯回来,把阿宅系好,接着就叫来了这次巡察之行的副手并周捷足一起开会。
李咎自己是个粗人,但是手底下的副手真是人才济济:
智囊团里,默认地位最高的人是个京官,姓钱,乃是城阳派来的一个内务司官员,城阳知道李咎对这些事缺了根弦,特意找的这么一个人精。钱典事本有一身本事,无奈不是科举出身的,在京城被人打压得抬不起头来,到了金陵才好些。不过城阳和李咎家里人少事儿简单,产业上下都有定数,他的本事只能用上十之二三,着实不美。
其次是从尤家借来的一个幕僚,姓姚名阔,据说“长了一万个心眼子”,出谋划策胆儿贼大,但是落在自己身上胆儿就很小,是个心狠眼利的怂包。姚阔本人是两江道人,虽不是大湾府的,也算有一点点乡土便利。
苏秀才,之前他就一直在负责打理李咎的一些事务,几年过去,看着也老实,对他的一些怀疑也就暂且搁下了。这次李咎出来要和官府打交道,还要和地方势力打交道,除了他,李咎自己的智囊团里还真找不出一个有丰富的同时应付官府地方和民间的经验的人。
本来辛秀才和欧秀才加起来已经足够可以独当一面,不过他们现在应该已经返程回乡去建设藩州武州的技术站了,技术站的事结束,他们还要去游历天下,下次见面都不知是什么时间呢?
再有个沉默寡言的哑巴和从小被李咎一手带大的初三郎,六个人都能凑出俩诸葛亮了,李咎还是很有信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