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九十六章 暗潮汹涌(2 / 2)

但是徐家兄弟两个就不这么想了——他们几曾见过像元燚这样大胆明媚,却又才思敏捷的仙女啊!小仙女还和他们青梅竹马,又是自家表姐妹,那还不能算天作之合吗?

而知子莫若母的徐太太,很快就洞悉了两个儿子的心事,这让她在一瞬间对黄元燚产生了一些不满,不过一想到黄元燚的干娘干爹,徐太太就沉住了——反正她和她儿子不会吃亏,至于元燚的性格脾气不是很符合深闺淑女的要求,那等人嫁了进来,她有的是时间慢慢儿调教。

……

徐家的情况有了一些微妙的变化,李咎和城阳就不知道了。

他们隔三差五会让人去徐家走动走动,送点小节礼,再给元燚添上些东西,知道元燚过得不错,就放了心。想来人家和元燚是亲戚,家风清正,又能为难一个小姑娘什么呢?于是李咎粗犷,城阳自信,就这么放心了。

他俩日常的事已经不少,何况恰好这年春天以来,又多了点别的杂务。

先是随着李咎的那些机械到处铺开,难免各地地方争利却拿李园杂学说事。

或有说机器轰鸣嘈杂,不像是明公正道的好东西;

或有说机器不需要人就能动起来,特别是蒸汽机,上面还冒老高的白烟黑烟,怕是妖怪也说不定;

或说官府插手联营会与民争利,要等他们民间发展起来了,他们当官儿的好摘果子……

令人听了啼笑皆非,而细较原因,不外乎就是两点:

其一是挣钱的东西传得快,而扫盲和科普能力传得慢,本来人们就缺乏学习“不挣钱”的杂学的动力;各地的士绅或明或暗地阻挠李园杂学传播,当然人们学习新东西的进度就更慢了,这便导致机器先到了,知识原理还没传过去,人们畏惧没见过的事物,难免横加猜测。

人们既然有所猜测,又有个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的定律,于是各种猜测里,更加负面的、荒诞的猜测却更有传播的市场。加之可能有人会刻意推动那些不利于机器传播的信息,或是利用机器加强对底层百姓的剥削,更加加剧民众对机器的仇恨。

其二就是利益。以前李咎的那套体系主要是在青山、金陵、岭北道等地传播,最远不过是城阳府。青山之前很穷,能吃饱饭就不错了,几代县令却都有抱负,于是青山和李咎的利益达到了统一。金陵、岭北道、城阳府乃至京城,都有足够强大的地方利益代表和李咎绑定,李咎只需要在后方提供弹药,前面有别人去打仗。而现在情况有了变化,李园的杂学体系已经渗入了各个地方,属于“过江龙”,当然会和地头蛇产生碰撞。

况且今年确定要实行夏刺史提出的税法改革触动了一些势力的敏感神经,各地因为自然禀赋不同出现了收入差异特别是海贸扩张极大程度地加剧贫富分化于是矛盾愈演愈烈,还有皇帝陛下给四位皇子不同的封号让嗅觉敏锐的人开始忙活……这一切都刺激了他们对李园的情感偏向。

李咎有对应的办法,因为这些问题在现代位面都曾经出现过,他就是抄作业也能抄个及格分,他缺的是在大雍的政治博弈里实际操作的经验,城阳在这时候就恰好补上了李咎的短缺之处。夫妻二人一个提供参考意见,一个主持实操,倒是配合得天衣无缝。

就是一时间他们顾不上其他许多零碎的小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