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柜刘起初有一些拘谨,说着说着就放开了,趁着天气还热,他捉着一把芭蕉扇,像说书人似的说故事,说得绘声绘色。他怎么和东瀛洲、东半岛的人打交道的。
东半岛皇帝现有几个宠妃和权臣勾勾搭搭,朝中势力仿佛炖杂菜一般混乱,为了屁大点事斗得你死我活,掌柜刘带的大雍花种、山石、书册、书画,一下就成了各路势力的座上宾,那店铺开起来仿佛不要钱一样。
东瀛洲则更穷苦些,毕竟四面环海,气候寒冷,除了鱼获真的没什么物产,可是捕鱼又很艰辛,典型的低回报产业,若非土地贫瘠稀少还缺乏淡水,渔民可能也未必想以捕鱼为生……掌柜刘就是靠食物在东瀛洲砸开的道路,然后按照李咎的规划提前买了几个大庄园。
他现在的身价还不够,再凑一堆,他要和李咎、夏刺史等人一起买港口,那才真有个巨富豪强的样子,现在不过是借着大雍的威慑力在外拿个方便而已。
出关往东北大洋上去,有好几个不错的能当港口的地方都还空无人烟,特别是李咎很看重的深水港,现在多数连渔村都还没形成。掌柜刘购买土地房产都贴着几个港口买,但是为了做生意,也不得不在城市里购置了一些,如此能分出来给港口置地的钱就少了,还得靠大雍国内筹钱。
李咎问了问掌柜刘,那里人情如何,怎么雇请的人,怎么收的田租,怎么做的打算。
掌柜刘回于是说起了他在番邦买地买庄园,仿照李园也建立了长短工制度,约定了家规守则,在庄园里开的学塾等等:“那还不是照着咱们国内一样,该有的都有,不该有的也别想了!横竖我也是他们国里的大官,也养得下私兵护卫,他们必不敢反了我的天!我再看他们的穷人也老实,也肯干,如此就和咱们的人一般,也不差什么。就是他们那些地方的人,好些都还没开化。说是有国君,实则不过能管得住几个城,再往外走一走,再看去,竟是四六不通的地主蓄奴做主的情况更多,比咱们落后了不知道多少年。九成九的人连成句的话都不会说……我原想着从咱们这带去的人,不论男女,能在当地落地生根,做个长期买卖,将来功成名就再带着丈夫媳妇回江南,也是个阔翁了。没想到他们竟是那样的情况,竟不好说婚嫁——谁肯嫁娶不通人意的人呢?我来前带去的小幺儿正当着塾师,教我买的那些地的佃农读书认字,到我启程时,听闻他们中聪颖出色的已经取了汉名,也懂得了礼义廉耻。”
李咎点一下头,教到这就算可以,大雍暂时没兴趣替别人养百姓,李咎也没想过一统全球,但是中原文化圈可以先扩散起来。大国的国势在此,自然有天然的吸引力,其文化、风俗、传统、习惯,很容易就会被其他文化圈的人吸收学习。
“哦对了,这次去东瀛洲,还是靠的在咱们这读过书的原宏道原少爷帮忙,牵线搭桥疏通关节的,好多事才顺顺利利办了下来。下次去他们那儿,得给原少爷多带些雅正的东西,这块儿咱们都不懂,少不得要劳烦嫂——麻烦公主殿下帮忙看一看了。”
这事自无不妥,李咎满口就应了。就算城阳懒怠管,尤家出个办法,或者让傅贵儿想辙,也没问题。原宏道么,李咎本也认得,这个少爷是典型的不知世事艰辛的贵族少爷,好哄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