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的惯例,父母尚在的儿孙可以不那么严格地为祖父母守孝,且尤三郎不是长孙,更不可能算承重孙,守孝这事儿就更加宽松了,九个月已经足够,民间惯常只守三个月。
尤家的事都有先例和旧事可循,不过需要些人手帮衬,没有也不要紧,小莲和两位太太打理这么一点事不在话下。
而另一件白事则远没有尤家的这么意料之中,更没有这么盛大。
那是吴别驾的妻子何氏难产去世的消息了。
生了长子后何药娘迟迟未能再次生育,而这时候的老吴已经因为在江南干得还算出色,被祖父记挂起来了。
祖父希望老吴回京城帮衬主支——他可从没想过要把吴家的产业怎么分老吴一支,在吴老爷的计划里,这个孙儿将来就是守着宗祠的旁支那一些“族亲”,其中有才华的人可以襄助主支,但是不可能获得主支才能继承的关键财富。
吴老祖父看不上老吴的嫡母为了点小钱算计子嗣、全无当家主母气度的刻薄样儿,但是也看不上何药娘这个工匠出身的儿媳。
何药娘嫁了这几年只有一个儿子,连女儿都没有再添一个,吴老祖父就想着再给老吴几房妾室以开枝散叶。
然而其实何药娘没生育只是因为她和老吴做了一些避孕措施。何药娘婚后仍然会学一些杂学旁收,画画图什么的,本来生活也不算清闲。而她的长子虎头虎脑古灵精怪,照顾这个淘上天的泼皮,也让老吴和何药娘耗尽了心思。老吴对子嗣并无执念——他的兄弟那么那么那么多,并不需要他传香火,于是夫妻俩默契地就都不太想生了。
这时代避孕药啥的没有,算安全期还是没问题的,加上老吴本来就不好房事,每月也就是兴致到了才会和夫人合房。于是后来就一直没有再行生育。
后来被老吴祖父盯上了,何药娘算算时间,前面那个长子懂事儿上学去了,自有西席教导,她这里空闲了些。再者,的确长子将来入仕不能没帮手,哪怕只是给他添个舅家也行,是以何药娘就再要了一个孩子。
就是这个孩子,因为胎位不正,难产。即便当时老吴请了一个李园出来的女医在抢救,到底何药娘是因为大出血死了。
“……据说当时一盆一盆的血端出来,人都快流干了。”
这是老吴家来给李家报信儿的嬷嬷说的。
吴书生和李咎关系一向不错,何工还在李园干活呢,于情于理,都应该报给李咎知道。吴书生不报,何工夫妻要打理女儿的丧事,还要为外孙操心,也得要找李咎报备一声才行。
嬷嬷在老吴家有头有脸,对何药娘和小吴少爷忠心耿耿,说到何药娘去世的情形,不免红了眼圈。
李咎不发一语,只呆在那里,仿佛想了许多,又仿佛什么都没想。
城阳看看他,又看看老嬷嬷,道:“我和侯爷知道了,喜晴,送妈妈去休息、换洗,我和侯爷仔细商量一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