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一章 人尽其才(2 / 2)

城阳沉吟片刻,待李咎和黄致说得差不离,告一段落时,便与李咎说道:“哥哥,我想起个人,别的不行,给咱们描舆图绝对是最方便。就是……杨太傅的女儿。她就和哥哥说的这个绣样张一样,找图画图丝毫不错,叠上纸去比我们描红的还准呢!她因回了娘家住,上面是太傅和太傅继室夫人,中间儿还有我前面那位驸马和续娶的妻子,夹在中间,她整日里左右为难,两头受气。我寻思舆图大多在京城,咱们这个铁轨车,也必然是要以京城为重的,那么京畿附近的道路、地图就尤为重要。咱们远在金陵,若要取个京城的消息,一来一回几个月就过去了。倒不如委托杨娘子把舆图和京畿的图抄一份出来。如果京畿附近道路有变化,她也可尽快改了送来。趁此机会,让她选个清静的地方画图,就当避一避她家那些事儿。你说怎么样?”

城阳说完,心里稍微有些不安,毕竟杨青娥是她前面那次婚嫁的小姑子。虽则她和青娥好在出嫁前头,是闺中密友变妯娌,友情大于其他,但是难保别人怎么想。

李咎完全没在意她提到的“杨家”,道:“你觉得行,就行。里头涉及别家女眷的我怕是不好插手,此事还得托付夫人了。”

城阳说:“既这样,我就去办了。先托人带信给杨娘子。顺便再让京城的女学也寻摸些,有能画图、摹图的,叫他们送到金陵来。我瞅着你们以后必定要好些人制图的,一个人哪够?我在金陵要开女校,正好也在绣样外加一门课得了。”

李咎点点头,以后机器多起来了,对画图的人的需求自然也会增加,现在提前安排一些人准备学这个技能糊口,未尝不是好事。幺娘还想让她妹妹学这个呢,都是跑在前面的人。

李咎和黄致交代清楚了,黄致回家自然提前准备起来,不几日过去,仍是在正月里,李咎就把绣样张和张家老娘都送到了金陵。

张老娘的眼睛还是看不大明白,仍和吴管家的老娘住在一起搭伴过日子,绣样张则去了黄致府上,开始了新的打工人生。

除了两张地图需要汇总,还有个蒸汽机相关的实验室/技术站要搭建,李咎和城阳商量过后,直接用了原酉禅寺旁的那个技术站。

城阳当时搭了个雏形,靠着旁边就有运转中的纺织厂做实验,倒也积累了不少技术和经验。后来城阳李咎去了京城,皇帝陛下又下旨在京中先造蒸汽机车头,于是陆陆续续抽调了一批有经验的工匠,剩下的人不足以推动技术再往前一步。

不过他们守成还是可以的,至少原来三九名下、现在城阳名下的纺织厂已经装了几台蒸汽锅炉。

除了蒸汽机外,他们零碎的发明还不少,其中最典型的就是水力织布机的进一步改良和轧棉机的雏形。

纺织机械化之后,生产效率暴涨几百上千倍,海贸又拓展了海外市场,最后制约纺织业发展的仍然是原材料。于是轧棉机应运而生,轧棉机把棉花分离杂物的效率提高之后,最后只剩下棉花来源这一个问题了。

这个问题不是机械化能直接解决的,但也不是不能部分提升。大雍人少地多的矛盾很突出,又处在人口增长期,海贸带动了商业进一步繁荣,农业相对的就要滞后许多。

皇帝陛下不能在粮食耕种上松口,他得保证有足够的粮食让人活下去,在这之后才能想别的事情。

李咎准备在组织实验室攻克蒸汽机车头的技术难关之外,同时开一个实验组去攻克化肥技术和种田机械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