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二章 南归10(2 / 2)

确实基础知识学到一个程度之后再往上就是高等物理、高等化学这些依赖新设备和新技术的内容,从书上只能学到概念,并不能形成真正的认知。

天才和普通人的区别即在于此,天才能看过书就懂,普通人却要花更大的代价去学。

李咎到现在遇到的真正可以算天才的只有杨家那位大郎,他精于数学和物理,可惜要回家继承家业——杨家的家业可不好继承,杨大郎至少需要考中进士才能服众。

因此至少在他考上进士之前,他得分心一半去科举。

除了杨大郎之外的其他人,也有很学神的,到底天赋差了些,加之确实这个世界并没有最基本的科学氛围,一旦脱离了实际操控的范围,他们就会产生理解困难。

最直观的表现就是他们能轻松理解静电,可是却很难理解磁场。

和杨大郎差不多的天才,李咎再也没遇到过了,可能小莲算半个,但是小莲的长处全点在了记忆上,所以她心算极快,文学造诣不低于她丈夫,但是可能是没办法投入的缘故,于数学和物理只学到了相当于高中毕业的水平就没再继续了。

其他大多数人都和郝秀才差不多,可能天分一般,但是勤学苦练,撞了南墙都不回头,所谓“愚者千虑亦有一得”,就算再没天分,钻研刻苦到这个程度,也能得到些收获。

一个人有一些收获,两个人一交换,就都有了两分收获。

初期条件限制大的时候,科普通识教育就是这么推进的。

如此数日一个间隔,李咎下船就到处转悠,遇到不合理的便插手管一管,遇到值得合作的便根据当地的情况约定投几个产业,并带走当地合适的人才去金陵学艺。

渐渐的,队伍中求学、求技术的人就多了起来,再加上有那么些工匠在,还颇折腾出了一些新鲜古怪的小玩意儿……有没有用的,李咎不知道,反正挺锻炼人的。

李咎还把蒸汽机的图纸也给他们去玩了,万一折腾出个燃烧效率八以上的蒸汽机,李咎能给他们送一个庄园!

如是在水上漂了个把月,天气渐渐转入寒冷,北方甚至开始下雪下霜,车队弃船驾车,改从陆路走着,逢天气差时还要停下避雨避风。且虽是昼夜兼程,到底畜力可惜,总得给牛马和人休息的时间,那速度就要慢得多了。

不过慢却有慢的好处。

向者李咎和城阳也去过不少地方,但是为了赶路或者时机不对或者没有兴致,他们很少游山玩水。

这一次,李咎和城阳正是如胶似漆的时候,恰好又没什么特别要紧的事务,索性便刻意放慢了行程以纵情山水。

既然行程慢了,他们还刻意去了鹿城附近小有名气的风景绝佳之处,所经过的山庄村镇也多了起来。两个月的行程拖成了三个月,原计划请那么二三十次的流水席的,也变成了五六十次,队伍也变得越来越庞大。

等他们回到金陵时,整个车队已经比出发时多了八十来人,全是沿途遇到的,愿意来金陵求学,或是和李咎、城阳等人合拍的新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