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九自然听明白了。淑妃的有两个意思,一是为了李咎的将来考虑,他和皇室联姻是最好的选择。以城阳的盛宠,在皇帝、皇后活着的时候,李咎绝对安全,甚至会比大多数皇子都安全。二……还是为了李咎的将来考虑,如果她成了王妃,自然能和李咎形成互相保全的关系。
不过话不能都听淑妃一个人说了,淑妃一个后宫妃嫔,她为李咎想那么多做什么?
淑妃的意思反过来听,就是她想给三皇子找些帮手。如果皇家和李咎真的联姻成了,李咎立刻双侯加身直奔超品,还有城阳这个顶级明珠为妻子,获得帝后的保全。而她作为李咎的前属官,和李咎的牵连早已不能割裂,自然能把这么一个分量极重的人物拉拢到三皇子的阵营里来。
如果说现在有一个人希望李咎和城阳的事儿成了,恐怕这个人除了淑妃不作他人想。
然而三九必须说,对李咎而言这确实是最好的情况。
不仅是淑妃言外之意的两重好处,还有一重隐含的好处——现在几个皇子中,和李咎关系最好、最信服他、和他志向更接近的正是三皇子,帮三皇子,未尝不是帮他自己。
三九和淑妃都是聪明人,电光石火之间两人已经用含蓄委婉的语言把各自的考量交代得一清二楚。
淑妃知道聪明儿媳和重量级臂膀都稳了,三九知道怎么给李咎设下保全,双方对达成的结果都很满意。
不过三九还得先办两件事:从丰穰侯府辞职,和李咎交待各种关窍以及搞清楚他是不是真的有那么一层成家的意思。
这里淑妃点了头,帝后无话说,城阳也一力推荐,三皇子的婚事就定了下来。
三九这时提出需得回去与李咎、幺娘交割,皇后痛痛快快地就准了,还叮嘱说:“你这去了,把后面接替的属官也叫来我瞧瞧。丰穰侯可是陛下放在心里的子侄,属官是丰穰侯的半个人在,必得我亲眼见了才能放心。”
三九乖巧点头:“是,妾记得了。”
“还有一件事,是咱们私底下说起来,我也就是个提法,你自己斟酌看妥当不妥当。那就是,让丰穰侯认你做妹子。你们本有兄妹的情谊,只差个兄妹的名分,你就认了丰穰侯为兄长,将来你在京城交际,就再也不差别人分毫了。”
三九听了尤可,一旁的淑妃是心里乐开了花。
淑妃撺掇三九与李咎攀亲,却还是有一些担心三九真的与丰穰侯认了兄妹,成了侯爷之妹,会引来皇后微词。
不想皇后主动提了——皇后提了,自然代表皇帝陛下也是这么想的,那淑妃就没什么好担忧,只剩下高兴和喜悦而已。
淑妃跟在皇后之后叮嘱了些“早些回来”的废话,心满意足地道了安。她回去了还要认认真真地把前后上下各种人事物财都理顺,还要给儿子额外准备一份合适的出宫建府的财产,时间很紧张。
她临走之前看了城阳一眼,含笑对皇后说:“娘娘,想来皇子妃都能是再嫁之身,国公夫人哪,侯夫人哪,也可以是吧?天家血脉都是一样,妾觉得,可没有谁比谁更高贵更特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