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四章 抵京(1 / 2)

往京中去的路上,李咎闷在房里,不是画图纸,就是抄书,边自己学习,边教渴望知识的随行人念书。

城阳公主起初还耐着性子,忍住了不去找李咎。后来发现就连红蕉、蓝锦都是时常跑去李咎抄书的地方听他讲课,谁去李咎的书房都显得那么自然,索性城阳也跟着去了。

城阳公主在金陵时除了正式公开场合会穿着公主品阶的大礼服,其余时间一向都是男装见人,大多数时候她跟着三皇子和李咎下地干活,她也习惯了褐色蓝色黑色的朴素袍服。

久而久之,李咎都快忘了城阳公主也是个明媚的女子,正处于最好的年华。

现在城阳必须穿着符合身份的衣服,倒不一定是礼服,而是适合出行的身份的衣服。

绫、罗、绡、纱……轻薄又鲜艳的布匹,制成颇有江南情调的京风裙衫,苏粉宫妆,金钗翠翘,沉檀熏得衣带香,凤凰衔来明月摇,錾花嵌宝金臂钏,垂裳结珠玉压环。虽无十分艳色,富贵端庄、妩媚风流,何情何态不曾有?

李咎慢慢地才觉察到,原来城阳也是一位娇软柔弱的妇人。

城阳在金陵时也很少提诗词歌赋等纯文学艺术方面的文字,顶多就随口夸了《宋国志》《三国演义》《西游记》的精妙,又将李咎抄出来的诗词集子背得滚瓜烂熟,除此外再无其他。

然而船上、路上时李咎抄书,有时候会引申到其他的书经要义,李咎还得想一想,而城阳基本都能脱口而出。

单纯考学识,李咎不一定比城阳强,城阳从小接受的都是皇室的顶级教育,本人又聪敏好学,学个什么都能耐得住性子。李咎却是在部队里长大的,义务教育阶段有好好读书,入伍后几乎全部时间都在训练,文化水平还真不如城阳高。城阳只输一段知识面的广博,却不输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深度。

而城阳也看到了另一个李咎。

早先在学塾时,李咎见她讲课讲得好,就让她做了几日的主讲,那时候城阳就知道李咎心无挂碍,用人不看其他,只看能力。

到了此时又见李咎虚心恭谦,不因她是公主就讨好,不因她是女子就轻忽。该请教时礼数尽了,被她指出来谬误或矛盾也不见羞恼反而大大方方地听从她的意见修改,该与她争论时,也并不回避与她争锋,从不因她的身份和性别而刻意退让。

城阳早就知道李咎和一般人不一样,他对女子的照顾并不是“因为你弱所以让着你”,而是“你说的有道理,所以我听你的”。他对皇子公主的耿直并非是部分儒生们立人设似的“我就不为权贵折腰”,而是“你说错了我就纠正得来”。

由是两人的关系倒日渐亲近,以前是朋友,渐渐成了知己,知己之上又多加着几分互相欣赏。

然而李咎没往别处想,城阳是不敢往前多想一步,于是关系也就停在了这一刻。

倘若没有外力推动,城阳固然是不会再有婚嫁,而李咎多半也会觉得未来遇到的每一个女子,都非意中人。

所以机缘是奇妙的,冥冥之中,命中注定,似乎自有它的逻辑和道理。

从金陵到京城,一路上水路、陆路穿插着行进,得益于轨道交通系统,回京的速度比城阳前来金陵时快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