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八章 母女(2 / 2)

原本他们也打算在为皇子和宗亲婚配结束后就给公主们选驸马,现在考虑倒也不算太早。

困难的是,皇后殿下要怎么提这事?

城阳自己遮着藏着,李咎根本还没开窍,皇帝陛下压根没往那边想。皇后真怕自己提了,城阳怂了,李咎拒了,皇帝陛下一句“这是什么天荒夜谈”,事儿就彻底凉了。

但若要从长计议,又怕时间来不及。

城阳没有跟着三皇子一起启程回京,皇帝陛下已经够恼火了,只怕明年开春就要诏她回来的。那时若事情还没个定论,城阳在京城,李咎在江南,天长路远的,就是月老牵线也该断个干净。

那要怎么说才行?

皇后殿下想到自己的女儿,先在心里把杨家母子骂了个狗血淋头。

她的女儿曾经是长安最耀眼的明珠,活泼开朗,温和淑慧,有勇有忍。只因嫁错了一次,她就不得不远遁江南,从此深居简出,一切事宜都必须小心安排,不能半点引起别人的注意,唯恐招来攻讦。

皇帝陛下和老臣、世家、望门没少起冲突,眼尖气氛有些微妙了起来,和离的城阳一旦出现在人前,简直就是个活靶子。

若非如此,她何须这样小心谨慎?

在皇后的纠结和幽怨中,时间终于走到了今年的结束。

又是一年风调雨顺,大多数地方过了个丰年,极少数小范围受灾的也有朝廷赈灾,人们能安稳快乐地过个饱年。

定波港开的海运陆续可见回报,最远的船队已经下了南洋以南的贵霜,香料、种子、粮食、金银、珠宝……十倍甚至百倍的收益,促使人们把视线投向了海贸,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手工业、工业发展及相关技术进步的作用,并且追逐利益的人们将攫取利益的来源向贸易倾斜,无形中降低了对农业和农民的剥削。

得益于皇帝陛下对海贸诸地的新的考评要求,各地特别是岭北道,越来越倾向于用商税贴补农业,因而今年可以说是大雍开国以来广大贫寒百姓最肥的一年。

人们兴奋地讨论着今年的收成,多扯两尺越来越便宜的染色花布,给媳妇女儿买朵花儿戴,家里买一块青山皂,洗衣服洗手脸都更干净些,再添头牲口,再养两只鸡鸭……

去时但见民生艰,来时喜笑逐颜开。

三皇子回京所见,与出京所见,大不相同。仔细想来,种种变化,都和青山李咎紧密相关。于是他人是离金陵更远了,向往之情却更重了。

好容易到京城渡口下了船,满目可见,渡口也不一样了。

四条铁轨绵延到路的尽头,渡口旁就盖了个车站。马车骡车挽着货物进出车站,伙计、力夫、帮闲忙忙碌碌地换牲口、装货卸货,车站里好不热闹。

轨道两旁有好多调皮的小孩儿追着飞驰的骡车、马车进站出站,若不是有几个工作人员拦着有站台的围栏隔着,说不定还真会撞飞几个。

前来迎接三皇子的内务司官员见三皇子目不转睛盯着轨道车看,笑问道:“殿下,咱们这儿的铁轨车才装了没几日呢,若是想试试,不如咱们索性换下马车,也搭这个轨道车进城?”

跟了三皇子一路的內侍道:“咱们三殿下刚从金陵回来,没少搭这个,倒不觉着稀罕。有什么安排就先应了去,天色不早,忙忙给陛下、娘娘报个平安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