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九十章 稻基鱼塘的实战(2 / 2)

李咎往返金陵、青山时基本都会借宿在各个村落中最贫苦的人家中,一是为了帮衬一手,二是为了近距离切实体会这个年代的沉底人家的苦难,他得时刻警醒自己不能脱离了这个阶层。

其实这样的人家还有个屋子,还有几亩薄田,远不算是大雍的最底层。

大雍的最底层是连立锥之地都没有的流离之人。

在青山,这样的人被收编起来,按照他们的能力分配一些力所能及的活儿,好歹能有个遮雨的瓦片、避寒的单衣。

但是其他地方还没进展到这个程度。

也就金陵好一些。御史岳老相公到达金陵后,金陵官场的风气为之一新,又有城阳等人表率做得好,于是近些年来没少施粥放赈,济贫处也陆陆续续增加了好几处,这才让金陵城流浪在街头的乞儿孤寡少了许多。

李咎能为这些人做的也就是尽可能多想点给他们增加收入的办法。

大多数时候还是有用的。

如今江南半壁江山的女子织布都用飞梭,为大雍的海贸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有些灵巧的姑娘,特别是何药娘这样出身在工匠家庭的姑娘,即便自己不会纺织,看着亲朋好友纺织也搞懂了飞梭的原理,她们便能将工匠的长处与飞梭的长处再碰撞一次。现在市面上已经出现了三代飞梭,布匹的宽度和牢固程度都已经能赶上现代的未经特殊处理的纯天然棉麻布,而织布效率更比一代要高三倍。

手巧又心思敏捷的姑娘们给织机装上了踏板,彻底解放双手。当织布机开动时,一双双被生活磋磨得十分粗粝的手就在缕缕丝线中穿梭,仿佛起舞的蝴蝶。

这两年李咎很是督促了一番修路,去年来还有有轨车道陆续铺设,青山-金陵加海港这么大的一片区域,顿时繁华如长安的漕运渡口一样。

城阳从一片生机勃勃的村落中穿过,云梦两道派来的使者也在一个村落一个村落地追寻着答案。

李咎当年在皇庄实验的稻基鱼塘、稻基蟹塘已经在一定范围里推广开了。稻花鱼稻花蟹已经是人们餐桌上日常可见的食物。

虽然鱼虾蟹贝并不被视作正经肉菜,然而它们提供的蛋白质,对人体的发育,特别是对小孩儿智力发育尤为关键。

聪明不聪明的短时间内看不出来,不过聪明的小孩儿多数有更强的好奇心并且更加好动,这是外显的。外显出来,便是常吃熟鱼熟蟹的小孩儿,似乎要健康、活泼不少,婴幼儿的存活数量也多了一些。

武州、藩州的使者逐家走访时,当地的农户或多或少都提到了这些区别。

最先拿到了飞梭,皇庄的技术员推广稻基鱼塘时最先报名的双垭村钱八月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钱八月遇到李咎时,正是最艰难的几天。家里没有存粮,又逢阴雨天,儿子在外面打短工挣命,他在家重病。

李咎和哑巴在他家借宿了一晚上,帮他请了大夫,还给了邻居一碗粮食请邻居照顾他。李咎留下了一个睡袋和几个罐头给钱八月续上了命,李咎走前还给他补好了屋顶、房门、墙壁,帮他把菜地收了,柴火和饮水都打好了。

就靠着李咎的善意,钱八月活到了儿子回家。父子两人后来就开了两亩河边的滩涂荒地,艰难为生。

后来村里来了几个李家实验田教人搞稻基鱼塘的农民。村里别人都迟疑不敢学,钱八月听说这什么“稻基鱼塘”是李咎一手主持的,没有二话,直接给自家所有地都安排上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