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制于长安京畿这个大先决条件,尹州的发展路线其实已经很明确了。
做好交通建设,有交通什么都好说。副食品也好、蔬菜瓜果也好、开民宿招待进京的人都行啊,那不都得依靠便捷的交通。
大雍时代的交通就是修路和疏浚河道。
二皇子带了木轨技术回京,就不知道尹州什么时候能用上了。
李咎能教给他们的也就是大棚、堆肥、科学的养殖法、新品种和木轨交通技术。
顺便也给孟二郎他们重新理理,他在城阳府的时间毕竟太短了,还有一大把时间用在了晒盐法上,真正的大棚技术反而只教了个皮毛。
尹州也是适合滴灌法的,孟二郎他们是真的实装了滴灌法,实装的过程中也没少遇到奇奇怪怪的情况,正好两边儿一块教,孟二郎等人现身说法,还有个教学相长的意思。
杨大郎作为尹州派来的人的当头,对李咎教的新知识兴趣盎然,对纯手工操作的活计有点抗拒。不过真的学进去了之后,杨大郎逐渐地觉摸出好处来了。
有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特别是经典力学范围里的,放在实践中才能感受出来,于是杨大郎又乐意认真学一学了。
和云梦两道一样,学完基础技术之后,李咎也送他们去切身感受了一下实用。
大棚种植在金陵就有,木轨也逐渐地在金陵四周铺设开了,尹州十七人去的比较近,只在金陵近郊转了转就够了。
金陵人用大棚多是为了培植珍惜的作物,比如反季节蔬菜,比如本地不好越冬的名贵花卉药材。甚至有人搞大棚是为了给狮子老虎,只因狮子老虎的发情期不一致,配不上狮虎兽,他们就用大棚控温,慢慢地给狮子老虎协调到一起,养下稀奇罕见的狮虎兽,称作祥瑞,牟取仕途资本。
李咎看不上这种用法,尹州人倒是觉得不错,这些五花八门的用法比单纯的种菜更适合京郊附近的产业。京郊各地地价那么贵,能耕种的地又少——绝大多数都修了房屋、坟墓,就剩那么些田地,和中原腹地、鱼米之乡没法儿比,本身水肥光热也就那么个样儿,就是扶不起的阿斗。
尹州种一车小菜谷子,还不如种一棵茶花一丛竹子。长安气温寒凉,竹子这类喜欢温暖环境的植物活得不是很好,偏偏长安文人墨客多,都觉得竹子有气节,当官的归隐的,都喜欢竹子。若是再尹州种出些竹子,怕不是一棵顶一车谷子。
李咎出于金钱的流动关系的考量,即考虑到富人们追逐高价的奢侈品实际上会加重盘剥,本想顺手捞一把市场供需关系和资源优势之类的话题,然而这些话题对于扭转他们的认知并没有什么帮助,而且一味地要求人们不计较短期利益,也过于不讲人情了些。
说到底,剥不剥削的,不在富人今天买了一丛竹子,而在一个制度能不能限定这个购买力的来源。
于是李咎也就不说那些扫兴的话了,反而仔细打听过如今长安流行什么,给他们准备相应的种植办法和种苗,除了竹子、茶花,还有芭蕉、兰花。虽然种出来的肯定长得不好,能卖上价也已足够。
李咎放开以前的担忧,教尹州人如何用大棚管理反季节和南方喜温暖的作物,在比较熟悉他的亲友中引发了一点点小讨论。
以前李咎连自家“祖传”的雀儿钟美人火都不肯在江南出售,宁可千里迢迢背到关外去,也不想在江南开放。
之前金陵学了大棚技术,先让富户寻摸去弄了些奇珍异宝养着,也让李咎叨念了很久。
结果李咎现在竟然肯放开教人去弄这茬了?
别说远在青山的黄致等人觉得惊奇,就是近年来才认识他的城阳、三皇子也觉得不对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