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纪偏大的孩子总是会学得快一些,而年纪不过四五岁的孩子,真的就只能学到小学而已。
学生们学的进度出现分层之后,李咎便有了助手。
他选了两个十五岁的本份少年作为助教,那些新招进来的学生,就有这两位“助教”带着学习最基本的内容,李咎额外给他们一份助教的贴补。
学生们打基础的时候,李咎渐渐地从乡下招到了合适的其他科目的匠人,又从青山李园的学塾调来了几个愿意在金陵闯一闯的人,总算凑齐了理科的地理(气候)、物理、农学三门的教书先生和木工、画匠、陶工三个大类的入门师父。
有了师父(先生)之后,李氏学塾就算进入了正常的轨道,至少各式各样的技术点是可以开工了。
最先被提上日程的是图纸。纺机、织机、自行车、木轨道……被金陵盯上的产业依赖图纸的拆解。特别是有熟练工的陈杨等几家,他们都憋着一口气,指望自家的熟练工可以再行改进,争取把另外几家都反杀了。
接着就是李咎自己一力主推的蒸汽机。金陵和青山不一样的地方还有金陵附近的矿山规模比较大,再往北往西,煤矿也就渐渐地有了。
这些矿山主是最有革新动力的,并且他们的每个环节,都有革新的空间。李咎的蒸汽机给他们画了个饼,他们不知道李咎的方向是否正确,但是的确李咎给的前景就是他们想看到的前景。
所以紧随图纸之后崛起的就是蒸汽机-机车技术点,得到了一定支持之后,至少实验室是能开起来。
第三个技术点却是医科了,医科的需求旺盛到李咎可以立马开卫校的程度。
没别的原因,天下安定了,人们有了资源去抚养更多的人,而人命却太脆弱,新生儿的夭折率甚至一度高达四成,再加上未足岁去世的,婴儿的死亡率甚至会有恐怖的六成。
不仅是靠谱大夫的缺口很大,女医和“护士”的缺口也不小。这就直接导致医科被证明有效后需求暴涨。
李咎那个仓储有麻醉药库存,但是没有合格的麻醉医生来使用,麻醉药和杀人药也没太大区别,因而动手术之类的事暂时不敢想,只能督促大夫们尽快搞出合格的麻沸散。
开胸开腹开颅的手术一时间无法展开,涉及到五脏六腑的治疗,就更依赖传统医学。依赖传统医学那就逃不开李咎抄的典籍。李园的医科学生聚众辩证是常态,金陵李园也不遑多让。
而立竿见影的外科和产科就更受追捧了。
刘五娘被李咎调到金陵后,立刻接了个要命的案子,就是给岳老爷的媳妇接生。
岳老爷的媳妇都四十多了,妥妥的老蚌生珠,放现代都是高危孕妇,生产时也是大出血,所有大夫都说必死。
她却奇迹似的被刘五娘救了回来。
本来刘五娘就已经小有名气,这次之后更是声名大振,金陵及附近的富户大凡有闺女、姐妹要生产的,都迫不及待地想请她去镇着,出诊费车马费水涨船高,极大地刺激了本地人的挣钱意识。
谁家没个媳妇、姐妹、女儿的?送去读两年出来,车马费都能一年攒一千两,真真红在人眼里。
所以李园的医科这都不是技术点,已经是个单独学校的规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