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李咎第一个要解决的就是汐泉县的用水问题。
幸而这里海拔稍微高一点,地质构造具备储蓄地下水的条件,能打出几口甜水井来。
李咎组织好汐泉县的技术站后,第一课教的就是地质构造和水文环境,第二课才进入种植的正题,便是苹果的繁育、优化和种植。
地质构造和水文环境旨在水利工程的修建,小到挖井,大到建水库、水坝、开水渠,都用得上。
水利工程本来也是城阳府必须放上纸面考虑的长期规划,既然这里打井有意义,地势也偏高存在开渠修水库的可能性,何妨就在这里铺水利的事?
最后城阳府府城一地产粮食,帛名县用盐养经济,汐泉县就是城阳府的水源和经济作物以及养殖业基地。一个地方经济体的三根支柱跃然纸上。
这三地最后的经济发展水平一定会有不平衡的情况,然而只要郡守足够给力,这种不平衡是可以人为控制的。
城阳府的孔郡守干别的不行,端水绝对没问题。而且城阳府的特殊政治地位让这个地方多了一份稳定的依靠,人们会更加保守,一方面是心里有底不怕家产突然被吞并,另一方面则是缺乏进取心,不太会因为求上进而起争斗。
不过在汐泉县搭建技术站时,出了点不大不小的问题。
第一批被李咎选拔上来的人学会了通过地质构造判断地下水的储存点后,帮着他自己村里和隔壁村抢地方,用五石米米换了一点地界,把那块有地下水储存的地方换到了自家村子里。但是没想到因为地下水压力走势的问题,最后块地下水的出水口还是弯弯绕绕地落在了邻村。
这边看井的人丢了脸,村里丢了五石米,心有不甘,就想把五石米要回去。
两边村子官司打到了技术站,打到了李咎这里,李咎问明前因后果之后,把先头培养起来的技术员给撤了,从备选里挑了两个顶上来。
拜落后的交通和通讯方式所赐,李咎也好,或是将来的技术站负责人也好,他们很难对离自己较远的地方的技术站和村、镇一级的技术点形成有效的控制。因而技术站的作用大小严重依赖技术员的个人道德操守。
如果是李咎这样的,即便是得罪过他的人,他也不会有所偏废;但若是私心重的比如这个看井的技术员,在李咎眼皮底下尚且敢做出这样狭隘的事情,以后会发展到什么程度,李咎想都能想到。
所以李咎直接换了他,选了别人。就算现在的好人将来会变质,那这个变质的时间也是越晚越好。
除了这件事,别的倒是很顺利。
因为干旱的缘故,城阳府人对淡水的追求甚至要超出对单纯的钱的追求,李咎真的带着他们打出几口井后,当地人学水力学地质的热情极度膨胀,和帛名县学晒盐的热情丝毫不差什么。在这样的氛围下,李咎选人也就容易得多了。
这次他选去府城的是两个男子,是一双游学至此的兄弟,用李咎的话说,这俩书呆子是把天赋全都点在了学习上,学得叫一个快融会贯通得也快,再去转教别人也快。
考虑到留黯不一定会走哪条路,李咎决定把这俩兄弟带回府城当培训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