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姐不怎么出门,听了就羡慕一下,倒无所谓。芸娘却若有所思地跟着点了点头,后来她再去实验田,就更懒得理会外面的言三语四了——那么大个幺娘和幺娘她姐杵在那呢!
“技术站”的三个骨干在城东置办了一片实验田,和李咎的青山快乐老家一样,一半是平地一半在坡上。
然后他们雇人在坡上凿了个蓄水池,用水泥、石头、陶瓷片糊了五个面以防渗,定期往里头补充河水作为水源使用。
平地里搭了大棚,里头是小麦、黍子、花生,山上搭了几个临时的棚屋给守夜的人居住,水池边是黄瓜,其他地方暂时种着作为对照组和繁育组的作物,还有一个角落空着,是给还没长出来的苹果苗做的准备。
苹果还都是小苗苗,暂时没到移植的时候。李咎拿的苹果是种子和扦插苗,扦插苗路上就死得差不多了,不过李咎仓储里还有一些小苗,他会将一些死掉的扦插苗更换为仓库里还有活性的新苗,就用这个办法存活了几棵苗苗,剩下的都是种子,还在生根发芽。
棚屋旁边有技术站的办事和居住场所,是方方正正两进的四合院,正在建。棚屋一路通往山下最凹处挖了蓄粪池和堆肥池,再远一点是制造土化肥的作坊。李咎赞助的一头耕牛两头骡子养在棚屋脚下的圈里,
这就是技术站的一期雏形布局。
芸娘和留黯、小山商议后,先期招募了二十位农夫参与实验田的耕种。这二十位农夫不是全职或者终身制的参与者,他们有自己的田地要耕种,接受招募只是因为有多余的劳动力用不完,想多挣一口饭吃。
“技术站”招募人手时,这些农夫也听说了,他们都不认得字,也不觉得这事能成,就可惜自己拿不上一个月一石米一两银的月钱。
他们刚到实验田,就羡慕嫉妒拿月钱的人。他们不敢对留黯这个秀才有所言语,对芸娘和小山就没那么客气了。
李咎不知道,知道他也没办法插手。人是芸娘他们自己招的,将来的事也得芸娘他们自己办,他插手一时,还能插手一世?
没过多久,芸娘雷厉风行地换掉了事儿干得不行还整天逼逼赖赖的几个农夫,再次补充人手,这次补充的人手里有两个非常健壮的农妇。
农妇干农活是常事,不像芸娘做的是“男人们才该做的事”,不会招来流言蜚语。况且两个农妇做事很上心,照顾的大棚温度都比别人靠谱,每次考评都是“上上”,每五天拿一次的工钱也都是最高的,连带着原本有些懒散的其他人也一日比一日正经。
李咎偶尔去他们的实验田看看,地里几乎一天一个样,一切都在磕磕绊绊中有序前行,这就很好。
随着时间推移,实验田和其他地方的区别渐渐地明显了起来。
实验田里种着李咎带来的种子、本地的种子,本地种子有黍子小麦这样的对比组同类种子,也有蔬菜瓜果等经济作物。种子的待遇又分大棚+土肥待遇(不含小麦黍子)、大棚(不含小麦黍子)或土肥待遇、本地其他种植方法相同待遇(不含落花生)等不同的情况。
一段时间过去后,人们肉眼可见地发现,就算不考虑品种问题,实验田里种的麦子黍子瓜果菜蔬,长得也比他们寻常地里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