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种耐旱性很强、产量稍低的小麦和粟米种子,具备自我繁殖能力,需要专人照管培养维持品系的稳定。
一种落花生种子,也是高抗旱、耐寒品种,产量小了点,但是榨油的最佳选择。
黄瓜和苹果作为主要的蔬果,用的都是现代的品种。黄瓜主要用在沿河的滩涂地,改良过的品种,刺儿更少,也没原生种那么锋利,长好了带着蔓儿送到附近的城市卖钱或者做成酱菜都不错。而现代的主流食用苹果是比较理想的经过现代数代改良的富士、国光,不论品质、大小、产量,都甩原生的柰、沙果、林檎十八条街……不是看不起原生品种的意思,主要是苹果这个现代杂交栽培种真的过分优秀。
而晒盐是李咎逛完后的新发现。古代的制盐技术已经十分发达,特别是沿海地区,什么煎盐煮盐晒盐都有,只是去不掉海盐里的氯化镁使得盐的口感非常差。而李咎从书里翻到的未来革新过的晒盐法能通过溶解度去掉氯化镁等杂质,这个方法完全可以在城阳府用起来,这里的日照时间很长,比较适合制盐——比不了南方热带,然而热带还是一片丛林没说起开发咧。
有了饱腹的粮食打底,有花生这种榨油爸爸,有苹果这个耐储存产量又大的品种,再配合上按照本地的需求量身定制的土化肥方案,本地农业能稳住。
商业方面,就算再怎么被限制,海盐是不会被限制的,这一条也妥了。说不定他方子给出去,皇帝陛下有了多个海盐产地会愿意把城阳府的盐场也给女儿拿着。他也算是还城阳公主的一份维护和协助之力。
列完计划,李咎把带来的种子先取出来准备育苗,其实苹果用仓储中心的成苗更好——这不是没办法带过来嘛。
育苗期间李咎就开始着手搞自己的农业技术站第一个试点。
城阳府的文盲率非常高,约有九成五左右,而李咎需要一套能自我运转的体系,就不能借助自己带来的人的力量,于是李咎首先要找的,是那个能登记造册、面试考核、通晓务农之术的核心骨干。
这里不像青山城,人们普遍能认字儿了,就算不认得字儿也能读拼音。李咎想要把一个消息传遍所有地方,就必须有足够多的人去口述。
幸好现在李咎要找的就是能识字的人,一张告示抄出来十里八乡地贴上去,也就成了。
告示盖了郡守的印章和丰穰侯的钤印,措辞是李咎一贯的大白话风格:圣恩浩荡,体恤民情,命丰穰侯在城阳府成立一个惠农机构名曰“农业技术站”,负责收集和推广农业相关的信息。现拟向本地聘任熟知农务、能书善文者三名,欢迎符合要求的人来到驿馆或府衙东角门报名。被聘任者即授予九品职衔“农术博士”,每月有米一石、银一两、肉三斤。凡报名且能写下自己的姓名、籍贯和一条务农心得的,给一个白面夹肉的饼作为路费。
后面还有许多细节,李咎没在公告里写明,比如具体职责,比如上下关系……那都是后面的事了。
李咎的时间卡得很紧张,公告文书写好后,就将此事甩手给了苏秀才去负责,什么张贴、解读……他一概不管,他只管最后带到面前的人的“考试”。
这个告示引起了相当大的反响。
一来这个“农业技术站”非常新鲜,人们都没听过,又觉得它很白话好理解的有趣儿;二来它给的实在太多了,一年的俸禄足可以让全家过个肥年。
顿时城里乡下,大凡是个读书认字的,都跃跃欲试起来。不过这些跃跃欲试的人里,一个正儿八经的考科举的都没有。
“太丢脸了!简直斯文扫地!”
这是本府县学教授看见一个脚上还沾着泥的老人敲了东角门报名时,从心里发出的愤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