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应的,因为遭灾严重,当地的百姓活不下去的都外逃了,剩下的人口还不足八万,到今年开春还是死气沉沉的样子,只有金陵的救援送到时才会喘口气以示这里还有个行政单位。
约等于一张可以随意涂抹的白纸,位置相当不错的那种。
皇帝陛下笑眯眯地说:“大家说的都对,怎样选拔人才怎样安排他们的地位怎样防止他们被别有用心的家伙利用……你们的顾虑都有道理,到底行不行,就看李丰穰这次试验结果如何嘛。朕的丰穰侯虽然大多数时候都不那么靠得住,朕也只是听听就过。然而他的简单道理,朕觉得很对。当一亩地只能产三百斤稻谷时,收九成税也不过是二百七十斤。但是如果一亩地能产六百斤稻谷,收五成税也有三百斤了。朕的子民才刚刚从战乱中得到喘息之机,才刚刚有了休养生息的时间,加征是不能加征的,就只能走一走丰穰侯看到的路这样。”
吴大学士和杨太傅气得火起,皇帝陛下连说话的语气都更接近南边那个丰穰侯了,还说“也只是听听就过”?怕是听了无数次吧!
反对当然是要反对的,这不是什么粮食、农民的问题,是国本的问题!这次开了口子,让大字不认得一个的农民走上了“讲坛”,成了能跨地区大量收徒的“先生”,明天必然有梗过分的待遇,后天一定会扩散到更多的领域!别以为他们不知道李园的工匠待遇都快赶上县学的教谕了!
在以他们俩为代表的儒生的激烈反对下,皇帝陛下的第一次尝试无疾而终。
不过不要紧,他有个特别贴心的女儿。
城阳虽然远在金陵,对京城的事倒也不是一无所知。她的爹妈唯恐女儿有了XX忘了娘,日常写信里夹杂着京城的各种大小新鲜事,务必不能让乖女儿和京城脱了节。
再加上还有个日常在皇亲国戚、贵族各方势力和新兴势力之中左右逢源的京城张家在帮忙通传书文,城阳知道的多,角度全面,速度还快。
城阳是杨梦仙的弟子,皇帝陛下的贴心小棉袄,李咎的铁杆支持者,本身也是胸怀天下的真·圣母,对李咎的奏书当然也是百分百支持的。在皇帝陛下都还有些犹豫的时候,城阳就写信去劝过了几次。
这日得知皇帝陛下准备将双元县作为李咎的试验地,却被太傅和吴学士堵回去,城阳就有了个想法。
她写了封信给李咎,她愿意将自己的封地城阳府拿来作为试验地,李咎不反对的话,她就直接这么写信给皇帝陛下上书了。
这乐子可大了,因为城阳府就在天下儒生视为圣地的鲁东道,虽然城阳府在鲁东道最南端,离淮北道更近一些,可是它从行政、历史、文化意义上都属于儒生的圣地鲁东。
而公主的封地在本朝已经不具备前朝那么明确的政治含义,它更多的是经济含义,即封地征收的税赋徭役,会按朝廷价格折算成公主的额外收入。
实际上城阳并没有对封地的行政管理权,所以她的这个提议真的很……用杨太傅夫人的说法简直可以算不要脸的慷他人之慨的做法。
但是正在鲁东道巡查地方的三皇子公开上书表示支持。
原因无他,鲁东道本来就很穷,城阳府更是穷得彻底,穷到他们的那份税赋徭役折合成银米还不如城阳的俸禄高。
城阳府的农业和渔牧一向是很惨淡的,没啥起色,但是它滨海,有海港,也能走走海贸,竟然还能这么穷,着实令人惊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