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二章 新剧目(2 / 2)

不管怎样,这一年总算是进入了尾声。

因为大部分地方都还没缓过劲来,御史岳老相公还在江南三道来回逡巡,今年倒没人想着大肆庆祝。

就连“德云社”都减少了演出的次数,更没开发新剧目,实在是周边都遭了灾,义演都没处募捐。正是所有人、财、物都扑在灾后重建、赈济和港口修建上,娱乐活动自然要尽量减少。

于是今年“德云社”难得地没挣到几个钱,全靠李咎发“工资”养着。

不过“德云社”的姑娘小伙儿倒也没闲着,他们大多数都身娇肉贵干不了粗活,就都抢着做那些力所能及的事。或是收留孤儿、寡妇、老人,或是帮着李咎抄书、画图,总没闲的时候。

那些被他们收留的人,有些最后返乡去了,有的去港口那些招工的地方谋生,还有的就留了下来,跟着千红他们学艺。

千红虽然过年那阵和李咎说有人想聘娶她为正妻,然而到年底了她也没嫁出去,倒是那个说要聘她的地主,另聘了一个山阳戏班的正旦,千红的事也就不了了之。

后来有好事者(主要是喜欢曹行首的粉丝)拿这件事恶心千红,千红索性自梳明志,说自己只一身可用,为报答“德云社”愿终身不嫁,若违此誓不得好死等等。

千红自梳的消息传来,便就连幺娘都忍不住同情起千红来,甚至也为了安慰千红直说“都怨老爷不解风情,,又爱钻牛角尖,倒让姐姐你这般为难”。

千红反说:“不关老爷的事,是我自己想明白了。我若嫁了人,再难登台唱戏,也难收徒弟学生,就成了‘一生喜乐由他人’的笼中雀儿,还不如一辈子不嫁的干净。我若不嫁,就是老了色衰,也是‘德云社’的大师父,自有学生徒弟无数,谁敢要我的强?就是你曹姐姐,她也越不过我去,王班头就更不行了。”

千红是看明白了,没几天那曹行首也跟着自梳了。

“德云社”两个当家大花旦纷纷自梳,让外面的戏迷一时间怀疑“德云社”是不是为了不让当家的跳槽逼迫她们自梳,此事也颇闹了几天,直到千红和曹月琴各自摆了收徒的架势,各收了五个徒弟,才将流言蜚语都翻过篇去。

到青山城近年收成过了,王班头才央着李咎写了出新戏,李咎本想整个《打神告庙》之类让人看了一时气愤一时爽快,回过头去仔细一想又能在心底埋个不服权贵的种子的戏,但是看着外面的情形,最后捉笔抄的却是《锁麟囊》。

《锁麟囊》是个喜剧,辞藻更加简单近人,不读书不认字的也能听得明白。其中女主角薛湘灵因为水灾与家人失散,最后因为早年行过善事被人认出,最后得以一家团圆。

这出戏适合水灾后刚刚恢复生机的青山城,简单的辞藻能让外地到此逃难的流民听懂,故事能给因为水灾而流离失所的人一些希望和安慰。

其中更隐含了一丝善因善果的劝善之意。今岁青山城往外支援了不少银米,百姓们虽知道是为了救人,但因自己也遭了灾,日子也不好过,却得勒着裤腰带给别人吃喝,他们难免有些微词,正好用这出戏暗暗地夸一夸他们。

是以李咎送走了奏疏后,老老实实抄了一本《锁麟囊》,这出戏不长,不过两天功夫就抄好交出去排演了。

这出戏有两个主要的花旦角色,千红领了薛湘灵,曹行首自告奋勇,拿了赵守贞作配,一出戏排得很快,不过五天功夫,赶着冬月初一就上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