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城阳见闻录7(2 / 2)

城阳学了最基础的大气环流和自然地理-光照与四季变化,对什么副热带高压还比较熟悉,看了一阵再听了一会儿,她就懂了。

李咎举例用的都是大家比较熟悉的现象,比如高山上气温低,城里雪化了山上雪还保存得很好,还有海风的风向、季风的风向……这些人们日常所见的现象有了共同的解答,大家理解起来就更简单了。

为了让众人更加切实地体会,也为了锻炼学生们的实验能力,为将来适合走这条路的人培养动手做实验的习惯和意识,李咎还准备了一套实验道具:水槽——装满染成红色的水,透明的玻璃杯和蜡烛,让勇于尝试的人上前来亲手做实验体会气压的存在。

经过蜡烛加热后的水杯倒扣在水槽里,不一会就能明显看到水杯将水槽里的水吸上去一小截,红艳艳地昭示着存在感。这正是加热导致空气膨胀又冷却收缩,导致水杯里的压强变小,非常直观地给众人上了一堂课。

其实若要有惊人的表现,真空半球实验是最好的,只是现在完全找不到那样能密封的材料和铸造技术,一时间无法制备,李咎才不得不退而求其次做了这个吸水实验。

实验期间环境有点嘈杂,喜晴小声问城阳:“这个李先生,真的不是会妖术吗?那水怎么就真的上去了?”

“不是妖术,是自然之理。首先呀,你得知道,我们平时生活的空间看起来是空的,实际上它充满了无色无味的气体,所以我的手这么一摆,就有风。先生用蜡烛烧热玻璃水晶杯,杯子里的气体就变热了,膨胀了……”城阳之前询问温度计和湿度计的原理时就学了一些气压的知识,便耐心地给喜晴和其他人讲解起来。

说着说着,之前在教室外头扎堆的人也屏气凝神过来听。有人不知道底细,正抓耳挠腮地觉得好奇,恰好听见城阳讲得极明白,忙挤上来讨问:“这位娘子,刚才有一些地方没打听明白,未知娘子能不能将这些道理教教我们?”

城阳愣住了,这是头一次有人对她说“教教他们”,一时间城阳心跳如擂。

入目是四五个年轻人,二男三女,大的不过三十,小的约是十五六,后面还有听见动静往这里看的人,也是男男女女大大小小的都有,或穿华服锦衣,或穿粗布裋褐,有戴冠的,也有用布条木棍包头的,人或各异,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便是他们眼中对知识的渴望。

喜晴下意识地想拒绝,城阳把她往后一挡,拦住了她,对提问的人说:“我……我知道的也不甚多,说说我的见解是可以的,只怕误导了你们。不如我们一起去向先生讨教吧?”

这时一个声音插来:“不会,这位姑娘,你说的极好,比我还多一分耐心,应该是我向你请教求学教书育人的道理。”

城阳已经听出来人正是李咎,得他这么一说,当即心下暗道:“素日总听说他和一般人不一样,信来信往中也可知确实不像常人似的对别人存成见。元宵那日见着已是不一般,今日愈见其本性如此。除了这里着实求知若渴的人以外,换了别个,就算是他人才不如我,也未必肯说愿向我‘请教求学’;若是比我强的人,更是拉不下脸来。他们倒把孔子的‘三人行必有我师’忘到了脑后。李青山虽然没学过四书,做的却是古之贤人的事。”

边想着,城阳边侧过身看去,正是李咎听见这里的动静走过来听了一耳朵,忍不住插了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