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零八章 卖粮2(2 / 2)

因为日子舒坦,好些已经做不动体力活的老大爷老太太在路边摆着茶摊、棋盘,边闲聊吃茶边做些手工活儿,边挣小钱边打发时间。他们注意到这队年轻的陌生人,似乎看出了他们的窘迫,大爷大婶儿们叽咕一番,其中长得最面善的一个就主动出来,用官话和他们招呼了:“哎,后生仔们进城卖东西呀?”

老大爷摇着大芭蕉扇,膝盖上放着一个穿红肚兜的小孩儿。红肚兜崭新崭新的,一看就不便宜;那小孩儿白嫩嫩的,胳膊像藕节一样圆润 ,也不像是穷人家的小可怜。老爷爷带孙子,看着就让人觉得安心,不像是坏人。

玉鹤县的几人忐忑不安地商量几句,由赶车的大伯爷出面。大伯爷堆出皱巴巴的笑,拿一口半生不熟的官话回道:“老人家好呀!是啊是啊,我们想进城卖点儿山货,打几件过冬的衣服给娃穿。”

老大爷眼前一亮,带着伙计们就围了过来:“我们帮你看看卖的是什么,告诉你往哪家卖去!城里的商人多了,奸商好人都有,你们人生地不熟的,怕被花言巧语的骗了!”

另一个同样抱孙子的老太太接道:“你们被骗事小,传出去以为我们青山城出奸商那就不好了。我么城里的都是好人,奸商都是外头来的,今年生意好做,人忒多了,可不奸商也多了么!”

一群自来熟的老人们凑上来,玉鹤县的人看着他们中气十足又穿得光鲜,不敢有所阻拦,只得下意识地去遮掩。但是两千斤粮食哪里好遮掩?几个老人一摸就知道了,为首的老大爷十分诧异:“你们是哪个村的,怎么才来卖粮?我们官仓都把夏粮收尽了,该送去山阳的也送去了,就这两天功夫要封仓了哩。”

玉鹤人听出来这不是要抢劫的意思,也没有报官的意思,可以放心了。倒是夏粮收尽即将封仓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官府不收粮了,粮行的米价还能稳?

大伯爷支应道:“我们是小南山村的,因家里有事,耽搁了几天,没赶上粮行收粮食,只好自己押了来卖。我们这粮,都是白花花的好米,还能卖不?”

“小南山村?”老人们又是一阵叽咕,把个事情叽咕明白了,老大爷才说:“哦……听说了,听说你们那边几个大粮行都压价压得极低,即便赶上了也不能卖他们!得,你们这一趟也是几百里路,不容易啊!放心好喽,即便城里的粮行不做人,李老爷肯定是做人的。粮商若是压价压过了头,你们去李园后门卖也是一样的。李园晓得伐?就是李大善人老爷家啊,我跟你们说啊,我们这日子过得好了全靠他老人家怜贫惜弱,不计成本帮衬着……”

老人们把李咎一通夸,一半是夸他一半也是炫耀自己日子好过,从可怜巴巴的几个玉鹤县人身上赚足了羡慕,他们才将城里的粮行位置点了,又将李园的位置告诉他们。

大伯爷千恩万谢,将粮行和李园怎么走记了下来,又犹犹豫豫地问:“进城的话,一个人交几个钱?我们这不算是商队吧?听说商队交钱多哩。”

“哟哟,你们那还收城门税呢?青山城不收这个,俺们的官府只从商行抽税都富得流油了,还有那公田里的粮食,白花花淌不完流水一般,还能看的上这几个小钱?你们能有多少钱,能刮下多少?真真李大老爷的话说得对,‘蚊子肚里刮脂油’,缺德,缺德得都冒了烟了!”

玉鹤县人在众人的同情声中满不是滋味地进城了,只留下城外的闲人们仍在讨论这一行可怜的人,顺便高兴自己命好,赶上了好官好地方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