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八章 过年4(2 / 2)

其他人则自行去厨房领取自己的那份饭菜——所有人都比平日里多一块肉方或者一根肋骨、一碗鱼汤或者鸡汤、一份酱鸭,他们领好饭菜,端到自己的位置上,再摆上自己带来的水杯,便可一边闲聊一边等着晚上的节目开始。

黄致和尤复桌上的东西差不多,比着李咎的少了些口味儿重的山珍,多了些鲜掉眉毛的海味。黄致席上又比尤复、李咎的更丰盛些,是多着他妻子儿女的那份。

一般的宴会场合,很少有男女混座的,但是黄致的夫人徐氏却不以为然:“又不是外面那些地方,是在咱们自己的兄弟家。兄弟既然没有妻室,我这个长嫂说出去也是半个能管事的,有什么可避讳的?且让我松快两天。”

黄致颇以为然,李咎自己就最讨厌这些古板的大防规矩,于是便将徐夫人和黄致的坐席设在一处。

算来这应该是从古至今的第一场“春晚”,也是徐氏第一次在外人跟前与丈夫同席而坐,故而从尤复、黄致夫妻开始,到才进李园没多少日子的短工,再到闻风而动趴在墙头看热闹的外人,各个都十分期待。

躁动的气氛甚至带着不那么上心的李咎也有了些意动。

之前那个说三国的独臂说书先生现在还在李园,李咎对他很满意,将来还指着他说西游、水浒等,今天索性将他送到台上客串主持人。横竖主持人和说书先生的工作也差不多,带动气氛、吊胃口、随机应变、观众互动……他都理会得来。到了点儿,说书先生伶伶俐俐地就走到了被垫高的“舞台”上,与众人拜年道恼儿,三言两语,就将众人的情绪挑到了高涨,再趁势退出今晚的第一个节目,便是“小秀姑娘”的笛子了。

平心而论,小秀只是农家女,她吹奏的曲子是放牛的时候自己琢磨的,充满了本地的特色,很有点儿“下里巴人”那个意思。

等会儿演上那两出戏的时候,小秀还会给他们配乐。

李咎摸着下巴,琢磨自己找人去瓦肆里演小规模杂戏的可行性。没有什么比文艺作品更有魅力了,外面连载故事毕竟对读者提出了识字的要求。可是戏剧不一样,最简单直白的戏剧,对观众是没有要求的。

越有生命力的文艺作品,对观众的要求就越低。

所以柳永才能在他们那个时代做到“饮水处皆歌柳词”。

扯远了,总之去年李咎已经动过这个主意,只是去年摊子铺得太大,三国的连载进度又放得太慢,这才一直拖着没有去管。

这次春晚,李咎只提了建议,并没有深入地插手。如果他们做得有模有样的,倒是可以考虑今年就将瓦肆的这些事给办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