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四章 关于年终盘点的那些事(2 / 2)

李咎给这些花了心思的羽绒衣定位是奢侈品,追求极致效果的人家才买得起的那种。人人都能动针线的时代,那些普通的衣服,自家也能做,愿意花钱去买的人不多。只有一般人家做不了的东西,才能卖上好价。

如此算来木子衣铺的一件光洁干净,表面不浸水、内胆不钻绒的贴身袄儿要三十两银子才能得。饶是如此,也是有市无价,每天不知多少人等着三九往外倒货。

毕竟大户人家的公子女眷都要面子,越往北方,羽绒衣的销路就约好。这时节谁不穿件薄薄的羽绒小袄避寒?穿这个小袄儿,外头就可以继续穿那些轻软的花色料子做的氅衣,不必像其他人一般裹得狗熊一样来。小伙伴们凑在一起玩耍,大家都穿着羽绒衣,等到了室内脱下外衫,别人里头穿的李园羽绒衣仍是光洁如新、花团锦簇的,独自己穿的自家做的羽绒衣,那外衫脱下来粘着一层毛,岂不颜面大失?于是赶潮流的人们不仅要羽绒衣,还必得有李园羽绒才能不被潮流抛下。

只这一项,一天纯利也有一二百两。三九算着制衣的时间,按照李园上工的时长和休息时间赶工的时长比例换算,将其中七成作为李园的应得部分上缴,剩余三成归在了木子衣铺的账面上。

再加上其他进项,这里一抿子那里一杆子,到了年底盘账的时候,账面数字却比王得春想象的好上太多了。

王得春原本心里算着大约要李咎白填二千两银子进去,没想到最后只填了八百来两。而且等明年再弄出点新东西来,说不定还能有盈余。

王得春赶在腊月中旬将账册子与李咎交割清楚了,李咎都做好了大出血甚至要出手一批宝石换钱的准备,看见结余如此,自己也很惊奇,便让给每人发一个六两六钱银子的红包。

发完年底的红包,李咎手上还剩现银子五六百两,足可以将荒山附近一大片民居买下来,改建成教习杂学的学校。

时至小年,除了穷得还不上债的或是家里遭了灾的人,家家户户都忙着准备过年。本就热闹的青山城里更是每天从鸡鸣喧闹到三更天,人人脸上都喜气洋洋的。柳记货行里那些平时只有行商和大户人家才会采买的香皂等,早就卖得干干净净。

李咎晨练时还听见有街坊邻居说没想到今年进项挺多,还想买些好吃的好玩,过年好待客、拜年。只看来看去仍是那几样,除了李园折腾出来的东西,再没别的新鲜东西,一时也不知该买什么。

李咎琢磨了片刻,又从外面雇了几个盲人拆东西。这次拆的都是现代的零食专区。那些李咎实在吃不来的小零嘴,数量又多,又不饱肚子,口味却好极了,此时弄了来,一个大钱卖一碗,给青山城乃至附近周边的人们过年的饭桌上加一碟小零食,着实不错。

到了小年那日,李园再忙碌了一天,那些在外面安了家的李园长工、短工陆陆续续地要回家过年去了,故而都早早地与李咎辞行。

如此算来,李咎来到这个世界,竟然整整一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