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清衍不动声色,既然小皇帝想管,他便索性将一些不太重要的政务慢慢交回到他手中。
只这些就足够让小皇帝手忙脚乱,一时顾不得其他。
往好处看,这是顾清衍给他机会历练,小皇帝脸上笑嘻嘻,对顾清衍依旧一口一个老师,亲昵的很。
一晃眼又是两年,太后回宫后第一件事就是催着皇帝大婚生子。
小皇帝未来的皇后早已定下,是先帝去世之前就已经指婚,只是两人年纪都还小,尚且要等上几年。
现在小皇帝十五,未来的皇后也是这般年纪,虽然十五岁成亲是小了一些,但民间也不是没有,不算太过分。
太后作为小皇帝生母,此时提起来合情合理。
小皇帝大婚的事情顿时刺激到几位辅政大臣,私底下都认定是皇帝母子想要通过大婚,宣告天下自己已经成年,可以亲政。
对此,自然是一拖再拖,含糊不应。
顾清衍心底也反对,十五岁实在是太小了,身体都还未长成,这时候成亲生子的风险极大。
但他知道自己不能反对,小皇帝如此心急,太后屡次催促,可见母子俩都急切的很。
此时拦着,母子俩并不会想到生孩子伤身体之类的话,只会觉得顾清衍也有了异心。
左拦右拦,最后依旧是小皇帝赢了。
母子俩打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名头,硬生生将婚期订到了第二年春天。
只等待成亲,小皇帝便能宣告自己已经成年,甚至想要提前加冠。
因为此事朝中风云诡谲,一时气氛异常,到处都在议论此事。
顾清衍却无暇他顾,他正忙着盯着工部,以至于小皇帝见状都心生怀疑,这一日忍不住开口发问。
“老师,您这篇奏折写得极好,倒是让朕想起前朝工部尚书,曾有一度天下闻名。”
小皇帝笑着说道:“怪不得父皇当年常夸老师有治世之才,如今朕一看也觉得眼前一亮。”
顾清衍谦虚道:“只是依样画葫芦,能有些用处就好。”
小皇帝话锋一转,他如今已不再是当年那么稚嫩,很有几分帝王心机。
“只是营造之法固然好,却终究是奇技淫巧,这些日子来朝上常有弹劾,说太师你舍本逐末,甚至还有上纲上线,说这些法子会有伤国本的。”
顾清衍一听,便知道小皇帝心底也对工部不以为然,不禁叹气。
“陛下觉得,治国之本该当何物?”顾清衍问道。
小皇帝沉吟一声:“自然是君王圣明,吏治清朗,如此百姓就能安居乐业。”
顾清衍点头,又问:“若是君王圣明,吏治清朗,却年年天灾人祸呢?百姓何以为生?”
皇帝沉默下来,拧眉道:“怎会如此,君王既然圣明,上天就会眷顾,哪里来的天灾人祸。”
顾清衍并不回答,反倒是将一本奏折翻出来,指出大周建朝以来遇到过的天灾。
光是这一项就有厚厚的几大本。
“陛下觉得,太祖皇帝足够圣明吗?”
小皇帝沉默下来,显然也意识到其中矛盾,如果太祖皇帝圣明,那为何当时天灾不断,可让他说太祖皇帝不好,作为子孙后代实在是开不了口。
“天有天意,人有人间,古有张衡制地动仪,陇西地动早报三日,救下无数百姓。”
“江南一带常有水患,若能改造水车,疏浚河道,既能保证堤坝安稳,也能使得漕运畅通,更能推广江南,秋税或可翻番。”
小皇帝点了点头:“如此说来,虽然研制起来花费巨大,但确实也有用处。”
顾清衍扔下一个炸弹:“除此之外,兵刃炼制更是重中之重,两国对战,短兵相接,除了考验将领兵力,兵器也十分重要。”
“大周若不精益求精,遇上敌军不堪一击,更会葬送无数军士性命,曾听闻西域有火器,能不近身就伤人性命,此等利器大周怎能没有?”
“大周之外还有西域,西域之外还有番邦,番邦之外更有许多国家,大周若是闭关锁国,就会不进则退,也许千百年后便从如今鼎盛,沦落到被迫挨打,对那些蛮人俯首称臣。”
“这怎么能行。”小皇帝果然神色大变。
他顺着顾清衍的话往下思索,觉得真有可能,越想也是心惊肉跳。
顾清衍再接再厉:“今日有酸儒视工匠为末流,长此以往,天下便只知道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读书能当官入仕,自然是好的,百姓逐利,为了读书却将其他抛之脑后,却是走偏,数百年后再也无人记得前朝覆灭之时,是太祖皇帝火炮营先破的东城门。”
小皇帝只觉得心惊肉跳,这些他都从史书记载中看过,自然知道顾清衍并非危言耸听。
他立刻改了方才那副顾太师你不务正业的姿态,连声道:“还是太师有远见,工部看似不起眼,实则大有所为。”
顾清衍笑而不语,有心人在小皇帝耳边嘀咕,他自然也是知道的。
等拿出真家伙来,小皇帝自然就信了。
离开皇宫,顾清衍不记得回寿亲王府,而是一路到了郊外。
他口中的利器火炮是一部分,农耕也不能落下,如今郊外农田都在优选稻种,十里农庄正是稻穗压头的时候。
顾清衍刚出现,庄头便殷勤上前:“参见大人,稻田一切都好,过几日就能收割,这次定能丰收。”
“那就好,记得将所有步骤都记下来,决不能出错。”顾清衍叮嘱。
他特意绕着稻田走了几圈,免得下面的人阳奉阴违,这才进了工坊。
相比起琉璃、时钟这样的赚钱利器,顾清衍更想早些将水泥、沥青、弹簧这样的折腾出来,最大程度的改善大周基建。
至于工业革命,倒不是他不愿意做,而是牵连太大,还得好好想想。
转了一圈回到亲王府时,天色都已经黑了。
顾舒颜在门口探头探脑,见他回来就一把拉住,低声道:“大哥,你可算回来了,方才王爷回家了,不知道为什么沉着脸,下人都不敢靠近,连着向我求救呢。”
顾清衍听了奇怪,今日朝中除了小皇帝发问,并无其他事情发生。
他拍了拍妹妹手臂:“我去看看。”
等他走进屋子,果然瞧见裴玄满脸冷意,正在擦拭手中佩剑,寒光必现。
第156章 消停 消停
裴玄的浑身冷气在看到顾清衍瞬间消融。
“回来了。”他放下手中佩剑, 起身倒了一杯茶,“喝口茶歇一歇吧,这几日总是往郊外庄子跑, 人都瘦了一些。”
顾清衍笑着坐下来, 也不客气,就着他的手喝了一口, 这才抬头说:“整日黏在一起, 你倒是还能看出来我瘦了胖了。”
裴玄见他姿态亲昵, 微微挑眉,神色愈发和缓。
“自然知道,你少了一根头发丝我都能发现。”
顾清衍差点一口茶喷他脸上:“真的假的, 那你说说我今天掉了几根头发丝。”
裴玄一笑, 忍不住伸手勾住他的发丝缠绕指尖, 也不说话, 只是一味把玩。
顾清衍将发丝扯回来, 这才开口问:“谁惹你生气了?”
裴玄挑眉不语。
顾清衍便猜到什么:“那就是因为我了。”
这些年裴玄年纪越大,越是沉稳,在外冷酷寡言少语的, 鲜少有真正动气的时候。
偶尔一次, 总是跟顾清衍有关。
如今满朝文武都知道,顾大人就是寿亲王的死穴, 不能戳,否则不是你死就是我亡。
裴玄叹气:“你一心为天下百姓, 却总有人以恶意揣测,今日更是离谱,此次考生中竟有一两个不知天高地厚,屡屡不敬。”
顾清衍还以为什么, 一听顿时失笑:“嘴巴长在别人的嘴上,咱们管不了。”
“方才你浑身冒冷气,我还以为又有人想要弹劾,甚至拿捏住把柄,结果就这?”
裴玄见他不以为意,沉声道:“民间会有这般流言蜚语,就是朝中有人对你不满,明面上不敢做什么,暗地里却小动作不断,如硕鼠一般实在是可恶至极。”
顾清衍将茶杯递回去:“喝一口清心降火。”
裴玄一饮而尽,还是生气:“别的不怕,只怕陛下听多了,心底也会生出别的心思来。”
顾清衍知道他一腔担心,却只能叹气,等他冷静一些才开口说:“你怎么知道陛下并未参与其中。”
裴玄脸色微变。
顾清衍又说道:“若是毫无瑕疵才更可怕,一个人有弱点不奇怪,尤其是人人都知道的弱点,这些年来被翻来覆去的弹劾,反倒养不成大问题。”
裴玄知道这个道理,但每每听见有人非议,心底依旧窝火。
顾清衍继续说道:“陛下如今长大了,很有平衡之心,这是好事儿,证明你我的教导没有白费,他很快就会长成一位合格的君主。”
这番话说到了裴玄心底,他微微拧眉,若有所思。
许久,裴玄忍不住说道:“是我耽误了你。”
顾清衍一笑:“你这话又是从何而来。”
裴玄轻轻搂住他:“清衍,我知道你心中志向非在朝堂,而在京城之外,前些年那般自由自在的日子才是你心中所求。”
“那时候你总是神采飞扬的,每日都过得很高兴,虽然累了一些,苦了一些,却总带着笑容。”
“可如今公务缠身,每日辛勤奔波还要受流言蜚语,若不是为了陪我,你大可以辞官归隐。”
顾清衍笑个不停,伸手捏了捏他身上的硬肉:“裴大哥,我怎么不知道你还有这般悲春伤秋的时候,即使没有你,我也不能扔下娘和妹妹不管,只顾得自己逍遥。”
又说道:“平心而论,若不是有你,我即使有几分才能也得不到重用,也许如今正在郁郁寡欢,抱怨自己怀才不遇。”
裴玄亲吻他的额头,即使过去这么多年,他心中炙热依旧,只觉得怎么爱都不够。
也许是顾清衍身上有他从未有过的豁达开朗,亦或者是当年的救命之恩,在一起久了,便越发的离不开。
裴玄总觉得自己十分幸运,他此生能遇到顾清衍,才让黑暗的人生变得亮堂起来。
既如此,为了保护顾清衍,他什么都会做。
顾清衍也正提起皇帝:“陛下过完年就会大婚,我看陛下与太后的意思,是急着亲政的。”
“你不同意?”裴玄问道。
甚至心底已经在想,若是顾清衍不愿意放权,他有的是办法让小皇帝无法亲政。
顾清衍微微摇头,却又说:“倒也不是,陛下年幼,确实不如先帝沉稳,但他学了这么多年,总要实践的。”
“若不亲政,陛下永远都无法成为一位合格的皇帝。”
即使在人后,顾清衍对小皇帝也是尊敬多,亲近少:“不过我觉得那三位大人不会立刻答应,还有的磨。”
“那就让他们磨一磨,拖上几年对你如今做的事情也更有利。”裴玄立刻道。
顾清衍点头,又说:“陛下察觉后,一定会向我们求助,到时候若是不帮,陛下将来会心生怨恨,对我们不利。”
“即使我们帮了,他就不怨恨了?”
裴玄心底清楚明白的很,从他坐上辅政大臣的那一天开始,注定是要跟小皇帝走向陌路。
当年先帝不会想不到,但依旧这般安排,也是无奈之举。
自古以来担上辅政之名的,又有几个好下场,多是被眼前全是迷了眼。
随着小皇帝一天天长大,裴玄已经在思索两人的后路。
顾清衍心底叹气,还想说几句话,却觉得裴玄都胸膛太过舒适,躺着躺着便眯着眼睛睡着了。
裴玄皱眉,小心翼翼的将人抱到了床上,心疼拂过他的脸颊。
方才他说顾清衍瘦了,这个只是笑着不听,但裴玄说的并不是假话。
那么一大摊子的事情要做,还得教导小皇帝,与其他辅政大臣勾心斗角,权衡利弊,足以让人殚精竭力。
裴玄心底明白,顾清衍不说,可确实不喜欢这般日子的。
也许,小皇帝想要亲政是一件好事。
正如两人猜测,翻过年,小皇帝迎娶皇后之后第一件事,便觉得自己已经成年,想要提前加冠,开始亲政。
这果然遭到了三位辅政大臣的激烈反对,以皇帝未满弱冠,膝下无子作为借口阻拦。
小皇帝孤木难支,太后那边也帮不上忙,转身便向顾清衍两人求助。
顾清衍自然是要帮忙的,至于能不能达到小皇帝的目的,他就不知道了。
倒是裴玄态度奇怪,竟是光明正大的支持小皇帝亲政,甚至有跟那三位直接撕破脸的意思。
小皇帝简直要感激涕零。
即使如此,小皇帝亲政的事情还是一拖再拖。
以至于小皇帝心头一怒,转身进了后宫,力求跟皇后尽快造出一个孩子来,证明自己已经能生育子嗣,不再是小孩儿,更不能用膝下空虚作为借口。
朝中纷纷扰扰,顾清衍只是不理。
经过三年的时间,农庄上优化稻种总算是初有成效,这是极为耗费时间精力的事情,一时半会儿都看不到成果。
若不是顾清衍自己往里头砸钱,坚持至今,只怕早就停顿。
如今放眼看去一片金黄,沉甸甸的稻穗让人看了便觉得心头喜悦。
【叮咚,发现优化种稻田签到点,是否消耗1积分签到?】
顾清衍并不意外,从云岭那时候开始他就发现,在他主导下推行下去的政策,通常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当年的梯田如此,后来修桥建路也是如此,眼前的稻田更是意外之喜。
【您在优化种稻田签到成功,获得优化稻种一千斤。】
顾清衍心头一荡,这可是好东西,系统出产的稻种只怕比眼前稻田里的更好。
到时候将这一批稻种种下去,他的计划就能更进一步。
稻田中有了意外之喜,顾清衍更是高兴,转身往工坊走。
“大人,按照您的指示,工匠们有了初步成果,您要不要亲自去看看。”
顾清衍当然要去,这一看倒是意外,第一个被搞出来的居然是水泥。
这可是造路修桥堆城墙的好东西,难道是他心底基建的念头太强大,以至于如此。
顾清衍亲自试了试,虽然还是初级产品,但该有的速干,坚固,容易铺设的特点都在了,肯定比现在用石板碎石子好许多。
“带上这个,咱们进宫面圣。”
顾清衍兴致勃勃的往宫里头跑,身后还跟着两个满脸兴奋的工匠。
大家都知道顾大人虽然要求严格,但从不居功,只要研制出成果来,他们每个人都有功劳。
每一次赏赐也分外大方,正因为如此,在朝堂上顾清衍口碑两极化,但在工匠们眼中,这位顾大人就是顶顶好的大官。
小皇帝见到水泥果然也高兴无比,竟然亲自带着人去御花园试了试。
顾清衍看着被水泥覆盖的御花园,冷不丁想到现代的故宫,觉得水泥用到这儿倒是大可不必。
“老师,您又给了朕一个大惊喜,此物极好,若能用来铺路,到时候骑马岂不是一日千里。”小皇帝夸赞道。
“老师又立下一功,这次朕可得好好想想如何赏赐。”
顾清衍微微一笑:“陛下,微臣不过带个头,剩下的事情都是工匠们日以继夜才琢磨出来的,受之有愧,不如直接赏赐他们。”
听了这话,皇帝的脸色越发和煦,心想这么多年下来,顾清衍依旧如此谦逊,怪不得父皇临死之前那般夸他。
“他们要赏,老师更不能落下。”小皇帝执意道。
等从宫廷离开的时候,顾清衍到底是带上了大大小小好几抬东西,那上面装着的都是皇帝亲自从内库中挑选的好东西。
如此盛宠,实在是让人羡慕。
满朝文武心底嫉妒,但等看到顾清衍折腾出来的好东西,一个个顿时不吱声了。
毕竟原本心底喊着我行我能上,结果一看东西,却发现我不行实在是没顾大人这般厉害。
第157章 太平 太平
十里稻香黄, 打谷场上,朝廷新发的脱粒机好用的很,捆着稻子的汉子满头大汗, 身上全是稻芒, 脸上却带着笑容。
老村长背着手站在旁边盯着,如今他年纪大了, 家里人担心身体不许他下地。
可当了这么多年的村长, 他哪儿闲的下来, 每天就来晒谷场盯着,免得村里人偷懒坏了收成。
等稻穗脱下,老村长脸上是压不住的笑容:“瞧瞧这稻穗, 是不是比往年都长些, 饱满一些。”
“可不是, 一把都快比我手掌长了, 今年肯定是大丰收。”
有会说话的立刻喊道:“这可多亏了顾大人, 谁能想到咱们这样的山沟沟里居然飞出去一只金凤凰。”
“若非顾大人盯着,哪儿来这样好的稻种,还有这打谷机可省力多了。”
一提起从梅岭村出去的顾清衍, 家家户户都觉得沾亲带故, 与有荣焉。
自打顾清衍步步高升,他们梅岭村在十里八乡也被人高看一眼, 尤其是老村长作为亲大伯,地位昂然。
如今附近但凡有婚丧嫁娶, 那是肯定要上门来请老村长过去参加,这份脸面都是因顾清衍而来。
更别提这些年来,顾清衍为老百姓做了许多事情,百姓们日子过的好了, 心中自然感激。
老村长最爱听别人夸顾清衍,含笑听着,口中谦虚道:“那孩子是有几分才能,但到底是晚辈,不值得你们这么夸。”
“顾大人都夸不得,那满天下的大官谁能当得了这个夸。”
还有人甚至说:“您不爱听,我们也得夸,因为这都是老百姓的心里话。”
老村长但笑不语。
这样的事情不只发生在梅岭村,如今大周各处都是如此。
小皇帝登基后,大周难得迎来几年风调雨顺,再有顾清衍大力主张,一时间各处都是大丰收,老百姓的日子明显富裕起来。
以往逢年过节才舍得吃一顿肉,现在可好,隔三差五就能沾点荤腥。
老百姓日子好了,街道上就热闹,连带着人口也在蹭蹭蹭往上涨,一切都是欣欣向荣。
几年前民间还有人议论顾清衍冷心绝情,不敬养父母之事。
如今谁再敢提起来,老百姓的唾沫星子都能把他淹了。
毕竟顾清衍能为老百姓干实事,这些年来矜矜业业,这般的大好人,大好官,怎么可能是不孝顺。
如果他真的不孝顺,那也一定是养父母有错在先。
没看到顾清衍连干娘都奉养终老,视作亲母伺候汤药,有这样的孝心在,以前那些肯定是贪官污吏对他的污蔑。
不知不觉中,顾清衍在百姓中的口碑倒是越来越好。
百姓富足,国库也跟着富裕起来,顾清衍看着账本也松了口气。
终于收支平衡,国库有钱了,他也能大刀阔斧的开始实现自己的计划表。
天知道老皇帝时期穷奢极欲,大笔的银子不知去向,国库就是个空架子。
等到先帝时期后宫空虚,支出变少,自己也极为节俭,这样才慢慢过度下来。
一直到小皇帝登基为帝,顾清衍执掌大权,国库的情况也一日日变好。
不过,想到什么,顾清衍将账本放下,起身离开。
裴玄刚从衙门离开,出来却瞧见一辆熟悉的牛车。
他不禁心头一喜,飞快上车,里头果然是顾清衍。
“怎么想到来接我?”裴玄又惊又喜,毕竟他们现在老夫老妻,虽然感情极好,但像是这般接送却少了。
顾清衍挑眉:“正好结束的早,你不是总抱怨我不够重视,今日亲自登门,可算重视了。”
裴玄哈哈一笑:“早知道抱怨有用,那我就多抱怨几次。”
牛车慢慢离开,衙门内探出两个脑袋来。
“我没听错吧,方才那好像是寿亲王在笑。”
“应该没听错,你瞧见那头大黑牛了吗,那是顾大人的坐骑。”
两人对视一眼,都恍然大悟,就说寿亲王怎么会放声大笑,原来是顾大人来了。
新来的不禁啧啧称奇:“奇了怪了,都这么多年了,这两位大人的感情居然还这么好。”
“可不是,当年先帝一走,还有人怀疑寿亲王与顾大人是故意做戏,就为了让先帝放松警惕,哪知道他们十年如一日,感情好得很。”
“不过顾大人身居高位,怎么还坐牛车?”
“这你就不知道了吧,顾大人这头大黑牛很是不凡,力气大,速度快,并且霸道的很,你可别当着它的面说不好,否则黑牛撩蹄子,连汗血宝马都害怕。”
裴顾两人早已不在意旁人的议论想法,聊过几句,顾清衍便提起正事。
“这些日子我将国库账本梳理了一遍,发现有一笔巨额支出不知去向。”
裴玄并不意外:“是太平教。”
顾清衍点头,忍不住说:“虽然早知道他为了长生几乎疯狂,但如今看了账本,依旧觉得心中发寒。”
裴玄心想,连自己的结发妻子,深爱自己的皇后都能牺牲,他还有什么做不出来。
甚至他,先帝,朝中无数大臣都是受害者。
一个人为了长生不死竟然如此丧心病狂。
裴玄拧眉问道:“怎么忽然又提起这个?”
顾清衍开口:“自从先帝登基,太平教就蛰伏下来,这些年少有踪迹,但他们手中有这么一大笔银钱在,我总觉得不安心。”
“怕什么,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他们若是敢冒头便是死路一条。”裴玄冷笑。
顾清衍脑中闪过那位左护法的踪影,总有几分不安定。
潜伏在暗处的毒蛇,远比明面上的威胁更让人害怕。
但太平教如今销声匿迹,顾清衍查无可查,只能暂且放下。
他叹了口气,笑着说道:“也许是我想太多了,如今天下太平,百姓们并不需要太平教。”
裴玄握住他的手,笑了起来:“是极,这些都多亏了你。”
顾清衍不敢居功,略过这话题,忽然提起另一件事:“陛下如今膝下已有二子一女,虽然将将十六,但以他的脾气按捺不住多久。”
“我知道,上次进宫,陛下便屡屡提起加冠。”
裴玄沉声道:“陛下的意思是,我是寿亲王,亦是皇叔,若是由我提出提前加冠最好。”
顾清衍心底叹气,知道此事不可阻挡:“既如此,明日上朝便提出来吧。”
裴玄微微皱眉:“好不容易安稳了一些时日,又要横生波折。”
“早晚的事。”
顾清衍笑了笑,忽然道:“等陛下亲政,也是我们该离开的时候了。”
这话让裴玄眉头拧得更紧。
顾清衍意外问:“你不舍得?”
裴玄微微摇头:“若能跟你逍遥天下,自是比留在京城中勾心斗角更好,只是……”
他看向牛车之外,宫城方向:“如今看着,陛下对你我还有几分真心,可太后回宫之后性格大变,重用娘家人,对你我分外提防。”
“不怕别的,只是怕手中东西交出去后,陛下不依不饶,到时候便只能任人宰割。”
顾清衍对他的担心心知肚明,更加明白若是没有系统这个大大的金手指,他也会沦落到如此境地。
历史上那些辅政大臣又不是傻子,一个个为什么死活扒拉着权势不放,权利的诱惑是一方面,不想成为鱼肉任人宰割是另一方便。
顾清衍只握紧他的手:“无人可以伤害到我们,即使是一国之君。”
裴玄望着他那双依旧清澈的眼睛,忽然不再担心。
他反握住顾清衍的手:“你这般一说,我倒是分外盼着那一日早些到来。”
事实上,皇帝比他们预想的更加着急,几乎是急不可耐。
先是对裴玄屡屡暗示,要让他以寿亲王,先帝亲弟弟的身份提出加冠。
第二天朝会上,裴玄受到皇帝暗示的眼神,没有再犹豫,直接出列提出此事。
皇帝提前加冠,如同一颗炸弹落到了朝堂上。
三位辅政大臣心惊肉跳,暗道裴玄莫非真的一心效忠,他当了快十年的寿亲王,大权在握,难道真的舍得将到嘴里头的鸭子舍出去。
但看顾清衍神色不变,第一个出声支持,便知道这两人早就商量好了,不管将来如何,此刻都站在小皇帝身后。
小皇帝得到两人支持,果然更有底气,咬紧立刻加冠亲政不放。
如此来回拉扯一个月,终究还是小皇帝得偿所愿。
加冠日就定在二月二,龙抬头日,时辰极好。
三位辅政大臣面无表情的看完了整个加冠礼,知道今日之后,小皇帝亲政一事再也无法阻拦。
从宫殿内离开,他们忍不住拦住裴顾两人。
“寿亲王,你如今是大周唯一异姓王,就不怕陛下亲政后第一个拿你开刀。”
裴玄只是冷色不语。
“顾太师,听闻你与太后柳家关系僵硬,柳家屡屡上门交好却被拒之门外,柳家人出了名的心胸狭隘,一旦陛下亲政,你的好日子也到头了。”
顾清衍心知肚明这是挑拨离间,但也知道柳家确实如此。
他笑着回答:“若有那一日,本官就告老还乡,去过采菊东篱下的日子也不错。”
说完两人联袂离开。
“哼,老夫就不信他们真的视功名利禄为粪土,不过是嘴上说得好听。”
“不如我们略作手脚,等太后与柳家对此二人不满,两虎相争,我们便能渔翁得利。”
三人对视一眼,都觉得这是个好主意。
风雨欲来,顾清衍敏锐的感受到朝着他们围拢过来的阴谋诡计。
从小皇帝亲政那一刻开始,两人的地位忽然变得暧昧不明。
对此,顾清衍与裴玄商量后,决定早做打算。
第158章 辞官 辞官
“陛下, 太后跟前的月红来了,说娘娘惦记着陛下身体,特意炖了人参鸡汤。”
听着大太监的话, 小皇帝眉头微皱, 眼底闪过一丝微不可见的不耐烦。
略作停顿,他还是点头让月红进来。
果然又是一顿老生常谈的话, 无非是太后如何如何关切皇上的身体, 又如何如何辛苦炖了鸡汤。
小皇帝刚刚亲政, 正是忙得焦头烂额的时候,听见这些家里长短的话难免不耐烦。
没等月红说完,他便开口打断:“朕知道了, 鸡汤放下, 等朕有空再喝。”
月红欲言又止。
小皇帝心知她还有话要说, 便道:“等朕处理好公务就去看望太后。”
月红这才离开。
等到黄昏时分, 小皇帝终于从公务中解脱出来, 他如今才知道前些年多轻松,原来一国之君竟然要处理这么多事情。
忍不住便想起之前那段日子,顾太师曾经表示可以缓慢过度。
当时皇帝还觉得顾太师有些瞧不起人, 如今猛然接手, 心底倒了解顾清衍确实是好意。
“陛下,太后娘娘那边已经派人催了两三回了。”
听见这话, 皇帝心中更是不耐。
到底是亲娘,小皇帝揉了揉眉心便起身:“走吧。”
太后正翘首以盼, 一桌子饭菜热了好几回,等得心底焦急不已才终于接到信。
她忙不迭的走到宫殿门口,看见皇帝就开口:“皇儿总算来了,可让哀家好等。”
“太后若是饿了就早些吃, 公务繁忙,若是因此饿坏了母后,儿臣心中不忍。”小皇帝笑着说道。
太后亲昵的拉住他,一如当年,只是她还没意识到眼前的孩子,早已不是她当年能搂在怀中庇护的小太子。
“既然你说了要来,就算再晚哀家都愿意等。”
说着又关切道:“朝堂固然重要,可皇帝的身体更重要,你可千万别累坏身体,否则……”
两人都想起英年早逝的先帝。
小皇帝轻咳一声,点头道:“多谢母后关心,儿臣会照顾好自己的。”
“也怪皇后年纪小不经事儿,每日里忙东忙西的,也不知道关心皇帝身体。”太后忍不住埋怨了一句。
小皇帝已经皱了眉头,知道太后又要开始挑剔皇后的不是。
皇后是先帝亲自挑选的,德容样貌无一不好,更难得一举生下嫡子,让小皇帝有了亲政的机会。
于情于理,小皇帝都十分喜欢这位皇后。
但不知道为什么,太后与皇后总有几分不对付,让小皇帝有些发愁。
这会儿听着太后念念叨叨的话,小皇帝忍着吃了点东西,便岔开话题:“母后若是在宫里头待得闷了,不如去行宫住一些时候,那边地方宽敞,景色也好。”
哪知道一说这话,太后的脸色就变了。
她立刻想到先帝临死的时候让她去行宫祈福,差点没能回来。
如今小皇帝因为皇后,居然再次提起让她去行宫,太后心底对皇后更恨。
小皇帝若是知道亲娘的想法,心底也会觉得冤枉。
天知道他压根没这个意思,提起这个想法只是想让亲娘别老盯着皇后,有这个闲工夫就去行宫住几日玩一玩,此行宫非彼行宫。
太后连忙岔开话题:“倒也不是很闷,皇帝,如今你已经亲政,一切可还顺利,朝臣们可还听话?”
小皇帝见他不肯,也不强求:“尚好,还得以后再看。”
太后便道:“若是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尽管差使柳家舅舅和表兄弟,他们都是乐意为你分忧的。”
小皇帝忍不住放下碗筷,脸色都挂下来。
“他们虽然出身不高,却是跟你血脉相连的亲人,肯定是一心一意为你,别旁人更值得信任。”
太后尚且没察觉,心底想着娘家人说的话,越发觉得如此。
柳家入朝能得到富贵,还能帮到自己的亲儿子,在太后看来简直是一举两得的好事情。
皇帝却叹气不已,心想先帝说的没错,当年太后还是太子妃的时候,身上恭顺听话的优点,如今都成了缺点。
柳家那是有什么人才,一个个恨不得趴在太后身上吸血,他登基为帝这几年就闹出不少事情来。
如今满京城都知道柳家的糟心事,要不是看在太后的面子上,小皇帝连个闲差都不想给他们。
偏偏太后看不清,还以为是其他人故意打压娘家。
见皇帝不搭话,太后越发着急了,连声问道:“皇帝,哀家都是为了你好啊。”
“那几位辅政大臣霸占朝政,虎视眈眈,寿亲王与顾清衍如今看着是还好,可人心隔肚皮,你也得多一个心眼子才好。”
小皇帝忍不住捏了捏眉心:“母后,是不是又有人在你耳边嚼舌根?”
太后闪过一丝心虚,但想到自己也是一腔好意,顿时理直气壮起来:“难道不是吗?”
“不说顾清衍,光是寿亲王就值得提防,人人都知道他虽然姓裴,实则是文帝的嫡次子,名正言顺的继承人。”
甚至还说道:“他好好当着寿国公倒也罢了,如今偏偏成了君王,你父皇临死之前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居然将兵权交给了他。”
“裴玄既是文帝嫡系,又手握兵权,此人不得不防。”
太后说着说着,自己都觉得心惊肉跳。
小皇帝冷声道:“母后!”
“寿亲王一心为国,乃是忠贞之臣,此话切勿再提。”
太后脸色微变,连声解释:“皇帝,哀家也是为你担心,哪一天他若是造反如何是好?”
小皇帝额头越发疼了。
早知如此,他就不该将太后接回来,徒生烦恼。
小皇帝心底忍不住闪过这念头,但看到太后衰老不少的模样,又狠不下这份心。
于是便将罪名扔到了柳家头上,认定是他们挑拨离间才让太后如此。
太后并不知道自己一番话,倒是让小皇帝对柳家愈发不喜,断了前程。
她见小皇帝沉默下来,还以为自己说的话起了效果,又说道:“防人之心不可无,皇帝不如慢慢将兵权要回来,您才是一言九鼎的皇帝。”
方才的话,小皇帝是不放在心上的。
他毕竟是顾清衍一手教导长大,对裴顾两人感情深厚,并不会因为三言两语就心生猜忌。
可听到兵权,皇帝不禁也心动起来。
但也只是心动了一瞬间,如今他刚刚亲政,尚未能得心应手,这时候并不是夺回兵权的好时机。
母子俩这顿饭最后还是不欢而散。
皇帝一走,太后就扶着脑袋说晕,一群宫女围着她团团转。
“哀家算是看明白了,如今皇帝也跟我生分了,都怪先帝当年一句话让哀家去了行宫,否则怎么会跟皇帝生分。”
说完这话,又开始别扭:“如今哀家说的话,他是一句话都听不进去。”
甚至拉着宫女说:“大哥说的对,裴玄狼子野心,顾清衍权倾朝野,他们夫妻万一有反心,后果不堪设想,哀家得想想办法。”
顾清衍若是知道宫里头太后的担心,恐怕会宛然失笑。
太后实在是想太多了,说句不好听的,裴玄要反,当年先帝刚死,新帝年幼,那时候才是最佳时机。
何必等到小皇帝长大成人,如今娶妻生子开始亲政,慢慢坐稳了皇位。
这时候再反,付出的代价就大了。
可惜人人都能看清楚的道理,太后却看不清。
柳家在太后的示意下上蹿下跳,每日盯着裴顾两人,恨不得拿着放大镜从他们身上找毛病。
长此以往,顾清衍心底也觉得厌烦。
小皇帝亲政一年后,裴玄便将虎符交出。
一开始,小皇帝执意不肯接受,裴玄却一而再再而三坚持,小皇帝到底是收下。
虎符交接后一个月,朝中对裴玄的弹劾愈发多,除了那三位辅政大臣之外,亦有柳家人踪影。
皇帝一味站在裴玄这头,但这样的情况还是愈演愈烈,甚至蔓延到顾清衍身上,连那三位辅政大臣也没有例外。
顾清衍与裴玄私底下商量,觉得已经到了最佳时期。
第二天早晨,又是一顿唇枪舌战,但这一日的顾清衍分外沉默。
小皇帝扫过群臣,见顾清衍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架势,心底不知为何咯噔一声,总觉得有事情脱离了计划。
他不禁开口:“顾太师,方才争论你可有话要说?”
众人目光都落到顾清衍身上。
顾清衍点了点头,拱手出列。
“微臣近日来深觉年老体衰,精力不济,常有头痛体乏之症,故而萌生告老休养之念,还请陛下允准。”
告老还乡?
顾清衍一句话,成功让满朝文武都愣住了。
再看顾清衍不过三十,乍一看如同二十出头年轻,正是年轻力壮的好时候。
听闻去年顾太师出门,还曾在街头被女子扔了簪花,弄得寿亲王很是吃醋,将京城的簪花采购一空,堆满了整个寿亲王府。
看着顾清衍脸色红润,皮肤白皙,比同龄人都年轻姣好的样貌,众臣都沉默了。
您这也说告老还乡,让五十出头满头白发的老大人们怎么办?
小皇帝也不敢置信,下意识觉得顾清衍是以退为进,轻咳一声:“太师正值壮年,怎么能说年老体衰,若是有哪里不舒服,朕让太医院尽心治疗,过几日就能好起来。”
顾清衍却执意道:“实在是在朝多年,心力交瘁,想好好休息。”
“还请陛下看在微臣这些年来兢兢业业的份上,应允微臣的请求。”
小皇帝皱起眉头来,心底思索是不是近日来自己对太师有所忽略,才让顾清衍生出这样的念头来。
他忍不住想到顾清衍的好,更是舍不得他离开,而且如今他对朝廷掌控不算完全,顾清衍一走,许多事情都会麻烦。
小皇帝声音越发温柔:“顾太师若是累了,那就歇息一段时间,可别再提告老还乡一事。”
话音未落,却见裴玄也站了出来。
小皇帝暗道不好,果然就听见裴玄掷地有声:“陛下,微臣也觉得自己老了,该到了告老的时候,还请陛下应允。”
第159章 逍遥 逍遥
“太师, 这些年来都是你一直陪伴在朕身边,若是没有你,朕如何处理朝政, 管理大周, 朕不能没有你啊。”小皇帝情深意切的喊道。
有小皇帝打头,朝臣们不管真心还是假的, 纷纷开口劝道。
“顾大人, 您正是年轻力壮的时候, 怎么能轻言告老,您这青春少年的都说告老还乡,让我们这群老朽怎么办?”
“太师, 您是肱骨之臣, 是先帝钦定的辅政大臣, 怎么能轻言告老。”
“顾大人脸色红润, 声音洪亮, 哪有一点点老迈,定是可以继续在朝堂发光发热。”
任由他们好说歹说,顾清衍只一句:“微臣体力不济, 近日来只觉得昏昏沉沉, 不再适合在朝为官,请陛下应允顾某告老还乡。”
小皇帝心底一沉。
他忍不住反省是不是近些时候自己太过张扬, 以至于一惯温和的顾太师也心生不满。
所以才会毫无预兆的提出告老,以退为进。
小皇帝神色闪烁, 尤其是裴玄也站出来说身体老迈要告老。
满朝文武都无语了,寿亲王你前几天还提着剑追着人家砍,如今居然说自己老迈,看看你那挺拔的身材, 矫健的身姿,你倒是好意思。
小皇帝自然不会应允,捏了捏眉心道:“太师与寿亲王若是身体不适,就回去歇几日,养好了身体也不迟,但告老一事切勿再提。”
“退朝。”
顾清衍告老的事情一闹,满朝文武把方才吵得热火朝天的事情都忘了。
顾清衍施施然迈步离开,寿亲王紧随身侧,两人并肩而行,完全无视了身后那些眼神。
回到亲王府,顾清衍坐下来喝了口茶,第一句话便是:“怕是有一段时间不清净了。”
裴玄挑眉:“闭门谢客就是。”
顾清衍笑了起来,有些人可以闭门谢客,但有些人谢绝不了。
第二天开始,顾清衍果然打着身体不适的名头,直接告假在家,从这一日开始就不再上朝办公,连带着裴玄也是如此。
两人直截了当撂摊子,倒是让朝堂手忙脚乱了一阵子。
尤其是小皇帝,这会儿他才意识到顾清衍平时做了多少事情,给他挡住了多少问题,如今一股脑儿闹到了跟前,让小皇帝头疼不已。
顾太师现在还不能走,这是小皇帝唯一的想法。
闭门谢客第一天开始,就有人络绎不绝的上门劝说。
顾清衍打出精疲力乏无法待客的名头,直接闭门谢客,让前来劝说的人都坐了冷板凳。
结果第二天,顾望晴回娘家了,身后还跟着丈夫。
自家亲妹妹和妹夫,顾清衍自然不能拒之门外,到底是见了他们。
不等顾望晴开口,顾清衍便开口道:“二妹,三妹整日里念叨着你,你不妨先去后院坐坐。”
两人一听就知道顾清衍要把她支开。
顾望晴下意识看了眼丈夫,起身往后院走。
等只剩下两人,顾清衍看向妹夫,笑着问了句:“此事我心意已决,眼前看虽有坏处,但从长远看利大于弊,今日你多劝一劝,等离开寿亲王府也能交差。”
听见这话,妹夫长叹一口气,知道无能为力。
后院,顾舒颜见到姐姐就开口:“二姐,你不该掺和此事。”
顾望晴拧紧眉头:“大哥还这么年轻,刚过而立之年,正是年轻力壮的好时候,为什么要告老?”
“大哥自有他的考虑。”顾舒颜回答。
顾望晴犹豫一番还是开口:“可是陛下极为信任大哥,他何必急着现在走?”
哪知道顾舒颜忽然反问:“二姐,你这番话是担心大哥,还是担心自己?”
这话让顾望晴脸色大变,急声解释:“三妹,我们是嫡亲的姐妹,你怎么能这样想我?”
顾舒颜缓缓道:“在你来之前,大哥曾跟我说过一番话,一个人为自己着想这是人之常情,不必苛责,但他绝不会因为别人而改变自己的决定。”
顾望晴脸色乍青乍白,不知道想到什么,露出几分羞愤。
顾舒颜只当看不到,继续说道:“寿亲王府烈火烹油,这些年鼎盛至极,盛极必衰的道理二姐想必也懂,如今激流勇退才是正道。”
“否则一年年拖下去,只会拖到陛下对寿亲王府心生不满,对大哥的感情耗尽,到时候再想全身而退就更难了。”
顾望晴何尝不知道这些道理。
但她更加知道自己能在夫家过得轻松自在,就是因为有寿亲王府,更有顾清衍提出告老还乡后,丈夫和公公回家后急切担忧,这些都跟她紧密相关。
顾望晴素来就是个聪明的姑娘,所以心底明白,一旦顾清衍从太师的位置退下来,连带着裴玄也交出兵权,到时候自己在黄家就没那么舒服了。
她张了张嘴,还想要再说几句,却又不知道从何提起。
只觉得自己一腔心思都被大哥和三妹看得清清楚楚,无从开脱,一时间又急又怒,开始往下掉眼泪。
顾舒颜等她哭了一阵子,这才伸手握住她的手,婉言劝道:“二姐,朝堂大事,我们既不懂,那就不该瞎掺和。”
许久,顾望晴才收了眼泪:“好,我知道了。”
顾清衍留了夫妻俩用了饭,这才送他们离开,看了眼妹妹红彤彤的眼眶,他只说了句:“有空多带孩子回来坐坐。”
却再也没有多问一句话。
裴玄见他心情不大明朗,不禁开口:“若是担心晴晴,其实并不急着告老。”
顾清衍看了他一眼,淡淡道:“她已经嫁人生子,早已有自己的人生,我虽是亲哥哥,但也不能管她一辈子。”
裴玄有些诧异,毕竟在他看来,顾清衍对两个妹妹分外保护,是有些宠溺在里头的。
顾清衍笑了一声:“疼爱妹妹是一回事儿,但不该因此退让,否则一次退让,便有之后的无数次,反倒是让自己落入被动。”
裴玄眉头微皱,低声道:“其实不至如此,即使不离开朝廷,我们也有自保之力,更别提如今你在百姓眼中名声极好。如此,将来皇帝心生不满,想对付你也难。”
顾清衍摇了摇头:“告老倒不是全为了这个,说真的,我已经在朝廷待腻味了,整日里勾心斗角也很累。”
这点裴玄心知肚明,所以之前才会同意。
不过此刻见顾清衍有些不舍,才会开口劝说。
他想了想,又说了句:“这些年来你殚精竭力,为百姓做了那么多事情,一旦离开朝廷,也许很多政令都会闲置,你真的舍得吗?”
顾清衍有些诧异。
“今日我告老会闲置,他日我死了也会闲置,除非我长生不死,年年月月亲自盯着,否则迟早都要撒开手。”
“既如此,早一些,晚一些,有什么区别。”
裴玄一愣,许久摇头失笑:“是我想岔了,总觉得你心为百姓,定会撒不开手。”
顾清衍此刻却沉静说了一句话:“百姓是水,时光如洪流,我不过是其中一艘轻舟,纵有一番驰骋,最后也是水过无痕。”
裴玄敏锐察觉这话不对,不禁拧起眉头来。
顾清衍笑了一声,又说了一句残酷的话:“难不成你我要造反,还能登高一呼不成。”
裴玄脸色微变。
“你……”
顾清衍拍了拍他的肩头,补了一句:“若哪一日你我落难,治下百姓也不过叹息一声,既如此,何必将自己看得太高太大。”
裴玄眉头紧拧,心底不知为何有些发凉。
也许是顾清衍所说太过真实,以至于让人觉得难以接受。
顾清衍反过来安慰他:“人心如此,不必强求,我们已做了能做的,其余的且看时间。”
他心想,自己又不是大周皇帝,除非他想要造反,自立为王,否则迟早都是要退下来的。
至于造反,到时候岂不是天下大乱,无数百姓枉死,顾清衍觉得自己下不了这个狠心,裴玄别看脸上冷,其实心比他更加柔软。
既然如此,晚一些不如早一些。
裴玄听懂了他的未尽之意。
顾清衍比他与小皇帝更加亲近,更加看得清小皇帝亲政之后的变化,这种变化虽然细微,却很致命。
从一开始先帝驾崩后,小皇帝的依赖和敬慕,到现在已经生出几分忌惮和防备。
这是难以避免的事情,裴玄设身处地的想,自己若是小皇帝,有一个手握重兵的亲叔叔,还有一个权倾朝野的太师,这两人既是辅政大臣,还是夫妻。
光是这么想着,都觉得如同有利剑高悬,哪能放得下心。
裴玄心知自己并没有反叛之心,可人心最为难测,多疑却是帝王本性。
正因为如此,顾清衍才会决然提出告老还乡,他并不是试探和以退为进,既然提出来,那是必定要走的。
正好他在公布所做的事情都已经告一段落,如今离开并不会半途而废。
至于离开之后的事情,顾清衍也管不得那么多。
正如顾清衍猜测的,顾望晴夫妻俩是一种试探。
退让一次后,众人便都知道顾清衍的软肋在哪里,想尽办法拿捏顾望晴,到时候顾清衍又该如何。
既如此,倒不如一开始就态度分明。
顾望晴夫妻俩无功而返,顾清衍只是闭门不出,无论谁上门都无用。
满朝文武看在眼中,态度也有了变化,一开始,他们都以为这位顾大人是对皇帝不满,所以以退为进。
可如今看着,顾太师这是真的想告老。
一时间小皇帝也心急起来。
两人在朝的时候,能起到震慑作用,若是他们走了,小皇帝不想也知道自己将面对的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