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2 章【VIP】(2 / 2)

去年年关前,何余腹中的孩子已经足足八个月,明显至极,只能用厚重的冬衣遮掩。

也许是天无绝人之路,正在何老板为了小儿子焦头烂额之时,最先诊出怀孕脉象的那个大夫找上门来,将一神医的消息告知于他。

一家人立刻准备行囊上路,甚至顾不得寒冬大雪,匆匆便出了京城——也正好是那一日,段晏隐瞒身份逃出昭国皇宫,混在“严记”成衣铺的队伍中出了城。

“那神医于五年前替一青年剖腹取出过足月的孩子,此事鲜少有人得知。这位大夫也是几年前游览山水时,才听闻这件事,并拜访过神医的住处。”

何余默了默,似是在回忆半年前发生的事情,慢慢道:“寻到神医的住处后,我已怀胎九月,不等几日便要……生产,好在那大夫医术高超,顺利保住了我和这个孩子。”

但因剖腹取子伤身至极,生下孩子后,何余又在那神医的住处休养了四个多月,一家人才带着孩子启程回京。

刚刚回到没两天,就被宁诩找了过来。

听见果然有神医成功实施过至少两例男子生产的手术,宁诩心内激动,正想出声问话,余光却瞥见身旁的青年往前走了两步。

段晏的侧脸神情看起来比宁诩还要紧绷,连垂在身侧的手也攥成了拳,忍不住沉声问:“那神医姓甚名谁?所居何处?从京城出发,过去要多久?走陆路还是水路更便捷?”

他问得又急又快,何余愣了一眼,看着屏风后几人的身影,说:

“我们家中有一份地图,标注着神医的居住地,等回去后,我再亲自书写一封信,还有你们想知道的其他事情也会一并写在另外的纸上,你们把信带过去,应就没有问题。”

宁诩顿了顿,隔着屏风望着这年轻人,不禁从圈椅里站起身,轻声道:“好,多谢。”

何余摇摇头,又说:“剖腹毕竟不是小事,你若真下定了决心,这段时日就养好身子,尽快去寻那神医最好。否则再拖下去,更易徒生变故。”

宋公公一惊,没想到何余竟明白了是宁诩……

“待会我们的人便随你回去取地图,”宁诩神色冷静,没有因为何余的话而惊讶动怒,而是道:“今日情急之下,打扰到两位,还请恕罪。我们也会奉上一箱珍贵的温补药材,以作补偿。”

何老板一听,不禁高兴起来。他开着数家染色铺子,银子是不缺的,但小儿子何余自从诞下一个孩子,出血过多,身体孱弱,而珍稀药材是有钱也买不来的。

“多谢几位公子。”何老板拱手行礼。

何余又看了眼站在宁诩身旁的另一高挑青年,收回略有几分惆怅的目光,恰巧怀里的孩子醒了,嘴一扁就要哭。

眼见屏风那边手忙脚乱地哄起孩子来,宁诩便不愿再耽误何老板等人时间了,轻轻对宋公公道:“送他们回去吧,还有,明日再给那孩子送一枚长命锁。”

“也算是今日打搅这个孩子的歉礼。”

*

回宫后,段晏二话不说,立即着手安排出宫寻医的一应事宜。

算起来这一次出宫时日可能更久,宁诩寻思良久后,还是让夏潋想了想法子,试探性地在朝中放出了些许风声。

他现今久不上朝,朝廷里早已议论纷纷,起了疑心。

有人说是宁诩离宫南下逃难时伤了身体根基,如今病倒在明乐宫榻上气若游丝,还召了太医院的院判、史御医,在从宫外寻来的几位名医在小偏殿里翻阅医书研制药方,情势怕是颇为严重。

又有人说是那燕国皇帝给宁诩下了阴毒,虽不致死但也会缠绵病榻,好让他几年后从燕国带军卷土重来,完全占领昭国土地。

又又有人揣测是翰林院学士夏潋趁宁诩身体不佳时妄自夺权,毕竟先前宁诩不在宫中,就是夏潋主持朝廷中的一应事由,谁人又不知他曾只是后宫中一小小良君,如今才得势入朝,焉知其人是不是狼子野心?

还有人说……

宫内宫外诸多猜测,宁诩虽心知肚明,但也并未特意想方设法驱退这些谣言。

……毕竟真相比谣言还吓人多了。

随着腹中胎儿月份渐长,明乐宫内剩下的那批宫人也被遣散出去,只留下宋公公和他带的一个哑巴小徒弟,还有段晏假扮成的“近身侍卫”。

如此一来,宫中更是人心惶惶,眼见着夏潋每日出入明乐主殿,谣言又有着往夏潋挟君要权的方向而去。

而当宁诩把要出宫的风声放出后,朝廷里更是一石激起千层浪。

夏潋自然是默不作声地顶住了压力,让宁诩意外的是,那向来懦弱畏事的太医院史御医,竟也能在被群臣围攻之下面不改色地扯谎,编造了一套陛下圣体需休养,要出宫放松几个月才能转好的谎话,同时还给众臣看了脉案本,任凭何人来都寻不出差错。

朝中闹了几天,宁诩才在御书房宣见了六部的尚书,借由书案遮挡住腹部,远远地与各个神情惊疑不定的尚书们谈了一下午。

宁诩现下虽腰腹笨重,但脸上却并没有多多少肉,披上披风后倚进圈椅里,再往唇上涂点粉,就是一副病恹恹的模样。

反复确认过宁诩不似是被人所害马上就要一命呜呼后,这些老臣才放下半颗心,剩下半颗则是担忧宁诩贸然出宫有风险,结果还没等开口劝,就见宁诩摆摆手道:

“朕困了,诸位爱卿退下吧。”

众臣子:“……”

离开时,吏部尚书忿忿道:“必是陛下近来宠幸的那侍卫妖言惑人,要叫陛下带着他出宫游玩!”

其他尚书纷纷点头,大叹:“好色,好色啊!”

昏庸好色的宁诩这天晚上连夜把文书奏折等物装进了马车,只待寅时一到便可从小门出宫。

而今日朝臣们刚刚见过宁诩,想来最近半月都不会有太大动静,等过了这段时间,再宣布陛下出宫游玩,就可将明面上的时间缩短。

宋公公已经带着人准备了许多日,眼下终于要送宁诩和段晏离开,不舍至极地抹着眼泪:“陛下,就不能带上老奴吗?”

宁诩安慰他道:“此去之地离京四百余里,时日太久,宫中还需你宋公公协助打理。何况,不是有敛秋随朕一起出行吗?她做事素来稳妥,公公大可安心,史御医也在队伍中。”

夏潋站在另一侧,见宁诩和宋公公说完了话,才上前来,看了宁诩一会儿,才轻声叹道:“这次离别,颇似陛下几月前出宫之景。”

那日燕军入城,宁诩匆匆离京,仓促慌乱的心绪仿佛还能回忆起,一晃眼,又站在了这条熟悉的宫道上。

段晏正在与敛秋逐个确认马车上携带的行囊有无错漏,宁诩回头瞅了一眼,就看见青年在夜色下认真的侧脸,蹙着眉像是在面对行军图一般严肃。

“虽是情形相似,”宁诩转过身,沉静道:“但今时今日,心境毕竟不同以往了。”

夏潋望着他,目光温柔:“只要是陛下能想自己想做的,臣就替陛下高兴。”

“朝廷上的事有臣为陛下守着,望陛下早日平安归来。”

宁诩眨了眨眸,眼里也有几分泛酸,他何其有幸,能结识到夏潋这样的朋友。

见段晏看似并未注意这边,宁诩放轻了嗓音:“小青,朕亏欠你许多。”

夏潋摇摇头,笑了:“陛下,臣已在短短几月内从翰林院正七品编修擢升至从六品修撰,放在以往,这是状元郎才有的待遇。臣能在陛下身边辅佐,施展胸中抱负,陛下何来亏欠臣的地方?”

宁诩抿了下唇,说:“那不一样,小青。若论君臣,朕不必言亏欠二字。但若身为友人,你的确帮助了朕太多。”

夏潋怔住了,好半天才低声道:“陛下,您是天子,怎能将臣比作友人……”

远处的敛秋唤了一声:“陛下,可以启程了。”

宁诩应了,回眸看见夏潋不知所措的模样,也不禁笑了,语气轻松道:“朕既是天子,那还不是朕想把你当朋友,你就是朕的朋友。如果你不想担此名号,当然也可当做朕是随口一言。”

语毕,他朝夏潋挥挥手,说:“朕出发了!”

夏潋怔忪了半晌,才点点头,出声道:“陛下,保重。”

挥别了夏潋、宋公公等人,宁诩才坐上马车。

忽而想起这趟出宫,忘记和吕疏月说一声,要是他哪日偷偷跑进宫中想看望“小宝”,恐怕要大失所望,甚至掉眼泪了。

宁诩正琢磨着这些事,突然见轿帘一掀,是段晏弯身坐了进来。

马车轻轻一晃,开始平稳地行驶出宫。

“他们都回去了。”青年淡淡道:“宋公公方才问我,是否要知会吕尚书府上的吕小公子一声,我叫他看着办便是。”

宁诩唔了一声,高兴道:“好,那便不怕小……疏月担心了。”

记起先前段晏百般强调不许再提小黄小青二字,宁诩的目光飘了一下,别开眼,假装专心致志地盯着马车内的小铜香炉看。

刚才和夏潋诉那么一长段衷肠,段晏应该没留意到吧?毕竟那时他连视线都未曾往这边瞧一眼——

“今夜时间匆促,”青年忽然漫不经心般开了口:“没能给陛下留够与‘友人’互诉离别情谊的时间,是臣失职了。下次陛下早些提醒,臣必定领着众人退避三舍,给陛下腾出安静的空间。”

宁诩:“…………”

段晏伸手掀开小铜炉的盖,放了几段温香进去,不紧不慢道:“毕竟身为陛下的‘佞宠’,臣这个侍卫若不机灵些、懂事些,怎能长久地勾住陛下的心,宠爱不衰呢?”

青年一挑眉,看着宁诩,哼笑了声,还问:“陛下——您说对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