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1章 贺丞景流放北地(1 / 2)

桂榜之后,官府惯例召见解元、亚元以及几名经魁学子在府衙设宴,这是新科佼佼学子与官员少有难得的交流畅谈。

宴席上李太傅仅一眼便认出贺年庚,只因其与齐先生三五分略似的面容,还有那身与齐先生神似的沉稳姿态。

李太傅尤记得多年前,他与齐先生追随萧帝的征战时光,一恍光景竟已物是人非。

回想旧时,李太傅不禁多吃了几杯酒,常说酒意醉人人自醉,他们都老了,走的走散的散,热血该是留给年轻的后辈——。

在众多举人中,贺年庚是话最少的那个,并非他无意攀附关系,只因李太傅看他的眼神,同样让他想起已逝的父亲。

他虽没与李太傅过多交谈,话题多是明面上的交流,或许深意全在杯中酒。

听闻此次兖州城科举徇私舞弊一案,皆由李太傅一手经办。

王家已全数伏法,抄没家财,三族宗亲连根掘起,应了那句拔出萝卜带出泥,同王家亲近的族人手里或多或少都沾了点荤腥,这遭落难半点不冤。

而当初被王秀才威逼也好,利诱也罢,联名上书诬陷张丙怀的十多名秀才学子,皆被兖州城学政署革去秀才功名,许是新帝即位第一场乡试,朝廷有意严办此案,再有手段雷历的李太傅,根本不讲半分情面。

不仅一应犯罪全数下狱,不日押回上京三司会审,十多名秀才学子家中三族以内宗亲,皆被官兵原地圈禁。

据说,将全数发配北地劳役,三代内不回祖地,北地是大庆开国第一块收复的领地,不说民风彪悍环境恶劣,流放北地简直比判斩刑还要折磨人的心志。

衙门开堂审理此案的时候,年东年北都跑去围观了个全过程,眼看着跪在公堂之中的秀才学子们,哭哭啼啼的悲壮场面,二人内心更觉唏嘘

尤其是看见心如死灰的贺丞景,兄弟俩皆由心生起一股后怕,好在贺丞景之事在大哥的推动下,贺氏一族赶早做出了决断。

不然,他们族人安能全身而退。

此案牵连者甚多,官府衙门空缺了大半,朝廷不日便派来新任官员上任衙门,从犯官和王家抄没的家财,听说填满了衙门库房,大庆开国不久,先帝又是个极尽奢糜的性子,萧帝即位以来常常因为国库空缺而薅秃了脑袋。

虽然兖州城抄没的金银珠宝押送回朝廷不够看的,至少接下来的一个季度,朝廷京官的俸?是不用愁了。

——————

几日后,贺年庚和锦绣踏上了返乡之路,为了将贺礼物件都拉回乡下,特地请了三辆马车随行。

为保全周,徐锦贵安排了几名徇假返乡的工人一同回村,路上好有个照应,除此以外,还从镖局雇佣三名镖师押车随行。

马车刚出了城门外的岔路口,骑行在前头马背上的贺年庚和徐锦贵看见前方停了两辆马车,从车上下来的是张丙怀母子以及孟伯弦。

张丙怀身上的伤势好了许多,气色渐渐恢复以往,他搀扶着老娘特地等候在此。

贺年庚见状,从马背上下来,转身到马车前搀扶下锦绣。

徐锦贵同样也翻身下马,眼瞅着妹夫的两位举人朋友,特地等候在此,不由得开怀一笑,“两位举人老爷。”

张丙怀和孟伯弦看在贺年庚和锦绣的面子上,可不敢在徐锦贵面前托大,纷纷拱手笑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