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林如海也把林黛玉到贾府时的年纪和当时住在碧纱橱的事说了,说和贾宝玉当时是在碧纱橱一个里间一个外间住了一个冬天。
而且那贾宝玉不说那时候,就是现在,也是个长不大的孩子。
结果,百里父子听了,都表示可以理解,婚事可以继续下去。
林如海则说:“百里兄,这样,等几天,你们也查问查问,然后再定。”
林如海也是觉得没办法,其实这时候哪怕百里父子不同意,也不好拒绝的。
他们林家出了这事,让人家怎么好拒绝?毕竟投奔过来,身上已经没有一文银了不说,过来的船费都是跟人家说话,到地方付的。
也就是说林如海给付的银子。
加上最近吃的药、一应费用,全都是人林家的。
他们这要不同意有点忘恩负义的意思。
可事成了,林家也有挟恩图报的成分。
毕竟这种世道,女孩子的名声何其重要。
这么说吧,这谣言一出,好人家哪怕知道林黛玉是清白的,也不会娶她了。
否则都有贪图林家财产的意思。
有种为了银子、为了攀附林如海而去娶个不清白的姑娘了。
难怪林如海吐血。
林如海也没有去阻止流言发生,他阻止不了。
还有就是,就算阻止干净了,上面也会心中有想法,会忌惮林如海的能力。
谣言这东西,皇家要制止的话都是要用鲜血清洗流言呢。
所以,林管家就让下人出去,如此这般,在有人说的时候怎样反驳。
当然,林黛玉不得已,白天都是换装出去,遇到有人说了,她也把贾家看林黛玉要订婚而故意散播的谣言,以此来迫使林黛玉嫁入他们贾府。
并且还说了那些年林府对贾府的资助,贾府有野心了。
而林如海呢,也不是什么都没做。
他这半辈子就做了这么一件事,还是有效的。
这天早晨,林如海溜达到吏部去,跟礼部尚书喝了一顿茶后说:“大人,听说西北某县的县令已经在那里九年了,也该让人家回来了。”
“哦?林大人莫非认识那个县令?”
“听说过,是个寒门学子,考入二甲第六名,然后就被安排到了那里,听说到现在已经九年了。唉,大人,那是个好地方啊,很锻炼人。我觉得咱们这边的人应该去锻炼锻炼。”
“林大人,你觉得谁合适?”
“大人,我觉得,工部的员外郎贾政,非常合适。
贾政人品好啊,任劳任怨务实无华,人品学识都不错,应该给他机会到地方上锻炼锻炼,肯定能治理好那个地方。”
吏部尚书一听,非常合适啊,他正愁没人呢。
于是,林如海知道吏部大人喜欢各种印章。
于是,送给大人一块上等原石,让他自己去刻章玩。
喜得礼部尚书高兴地说:“再有这样的好事来找我哈。”
于是,调令下来了,贾政即日启程到西北那个县城去上任。
并且,吏部的人还暗示,想做出成绩最少也得两任,可以带妻子等家眷。
毕竟两任就是六年。
贾政终于明白了,是他家的那个婆娘惹得祸。
于是,贾政这个窝里横,回家一同喷。
然后就收拾行囊,强行带着王夫人和赵姨娘去上任。
结果赵姨娘临走前,突然发烧病倒,没办法,贾政和王夫人俩人带着一干奴仆去上任了。
贾宝玉等几个孩子都被留下。
贾母很生气,林如海太狠。
林黛玉算计着时间,在贾政走了三个多月后,她才决定处理贾老太太。
毕竟要是贾政刚走,老太太就出事,那难保贾政会辞官照顾老母亲。
所以,在估摸着贾政快到目的地时,林黛玉出手了。
这天晚上,贾母在睡梦中被一个胖胖的中年女人给叫醒了。
屋里守夜的小丫头显然已经昏过去了。
贾母:“你是谁?怎么到我这里的?”
林黛玉现在练习的都不用变声器,她自己就能把声音控制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