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实话,后世人都说,是贾赦为了赖五千两银子,或者说是贾赦把迎春卖了五千两银子。
可是,贾敏知道不是。
那贾赦,是不缺银子的。
就他收藏的那些古董,任何一件都值个几千两银子。
卖闺女,不至于。
何况,贾敏在晚上光临贾府各个地方时,看到贾赦的私库。
那里面的好东西,可比王夫人那里多多了。
贾敏还想着,等皇上抄家之前,她要来搜走一半呢。
要说贾赦故意不还孙绍祖的银子,然后借机把迎春许配给孙绍祖,要贾敏看,他是故意的。
当然不是为了赖钱,;赖五千两银子,而是为了赖个女婿。
没人给迎春提亲,有这么一个后生,在贾赦看来,配十九岁的贾迎春那是绰绰有余。
毕竟这个年纪的大姑娘了,想嫁小伙子不容易了。
要知道,这时代的女孩子,十二三岁开始就琢磨相亲了。
两家看好了,十四五岁、甚至十三岁就定下,然后及笄后成亲,才是正常的。
而贾迎春都十九岁高龄了,
只能给人做续弦或者给人做小。
加上,在贾赦的认知里,贾迎春和孙绍祖过日子,就算不如意,大不了就像邢夫人和尤氏一样,做不得男人的主,看着男人和一帮小妾胡闹,自己在一旁熬日子呗。
估计贾赦想不到,就是贾府其他人也想不到,他们这个阶层的婚姻里,还有男人打老婆的。
那都属于市井无赖的做派,而孙绍祖一个拿银子想买个官当的人,会那么没品打老婆吗?
不过,有一点贾敏也是好奇,那就是迎春。
她和孙绍祖过日子挨打,按理孙绍祖那人,你就是对他百依百顺,一句反驳的话都不说,日久天长,他也会打人的。
可贾迎春呢,在贾府,那是多一句话都没有的人,可成亲后,居然还劝起了孙绍祖。
虽然小说里说的是迎春自述,她只是略劝了劝,可这个‘略劝过两三次’,也就说明她还是劝了,并且还不是一次两次。
简直不是迎春的一贯做派。
而且,她不仅仅是因为孙绍祖要欺负她的陪嫁去劝,就连孙绍祖睡孙府里的其他人她也劝。
那个由着丫头婆子吵嘴,她就在不远处拿着《太上感应篇》看的二木头,居然婚后变了性子,还劝起了丈夫。
结果就是挨了一顿打。
不知道爱劝人的薛宝钗要是劝孙绍祖,会不会挨打呢。
不过,归根结底,都是贾府里的人不作为。
那么大的姑娘家,贾老太太就知道让他们小辈儿奉承着她高乐。
至于孙女们的前途,干她老太太何事。
唉,贾敏承认,她心软了。
觉得贾家的几个女孩子,能帮一个算一个。
而且,就算这个不好,可再不好还能坏过那个孙绍祖去不成。
所以,既然贾赦同意了,贾敏在中间牵线。
由于那个官员是连任前回京述职的。
所以时间很赶。
干脆,贾敏怕夜长梦多,就和那个中间人蒋氏一起,在说定了的一个月后,给贾迎春和那个道台举办了婚礼。
十六周岁的贾迎春出嫁了。
而嫁妆,虽然时间紧,但是贾敏给贾赦提了建议,毕竟迎春婚后要随夫去外地,干脆就以这个由头,把费时费力的大件家具等折成银子,一些小的摆设什么的可以送给迎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