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5章 不尽心事(1 / 2)

比如此刻......

上官凝着一袭石青宫装,外罩鹅黄色软纱,衣摆微曳,发间嵌着一支墨玉蝉簪,笑时目光转盼,显得整个人艳而不俗、妩媚多姿。

只见她玉立在堂前,目光所至处,是宾客满座,皆为晋阳本地官绅、文士权贵,交头接耳,窃语未歇,可她只略略一转眸,便使人下意识地闭了嘴。

“谢大人自幼喜清静,不喜宴乐,是下官唐突了。”她手中执盏,朝谢禛略略一笑,“可贵妃娘娘命下官顺道来一趟晋阳,若空手而至,倒也不合适,便厚着脸皮,讨个欢喜。”

她抬手轻轻一摆。

不多时,一箱一箱漆器整整齐齐地被抬上来,盖布一揭,光华四射。

“这是谢贵妃托下官带来的。”上官凝语气从容而亲昵,目光也温柔,“她说谢大人素不喜铺张,如今晋阳雪重,便不亲来叨扰了,托下官代为问候,略备薄礼,权当贺寿。”

她轻轻一顿,补了一句:“谢大人与贵妃自幼相熟,这份心意,想来您也能明白。”

“这一册,是李首辅以家藏手抄《离骚集解》所制,字墨并重,原件存于藏书阁,副本仅此一份。”

“此是陇西沈老先生寄来之书函,附赠一块石田旧墨......谢大人曾随他习书法,怕是记得这味。”

“再者,乃是京中文士所共录一篇诗集,言谢大人年少曾击节之作,今集百家之墨,敬祝风华长在。”

....

言罢,似乎是意犹未尽,她转身抬手,轻轻一挥。

帘后传来一阵细碎脚步,不多时,几名仆从分批抬上锦箱,每一口皆雕花镶金,封钤严整,沿途铺着绛红绣毯,步步沉稳。

“这几匣,乃是上京内务坊特赐所出之工巧之物,皆为年末御库所藏。”她语调平稳,“贵妃殿下曾言,谢大人素不爱珠翠脂粉,故所选皆偏于文雅静物,不涉脂粉风月。”

第一匣开,是一对景泰蓝鎏金诗画屏风,盈尺而立,画上题的是“雪夜孤鸿图”,下有前朝旧年间名家手题小楷。

灯光一照,华光流动,细节精绝,众人几乎未见过此物,仅听过传闻。

第二匣是南海夜明珠一对,拳大,温润如脂,光可映物,一现便叫堂中诸人哗然。

“此珠先在永安公府,后入御库,贵妃殿下曾戏言,此后谢大人归京华,夜行不需灯火,佩此便足。”

再后一箱,是并州沉香雕玉笔筒,旧年书法大家梁存所用,笔筒之上密密缠绕浮雕苍松古藤,有暗香萦绕,一开盖便有冷香散出,直沁心脾。

更有一箱,乃是江南织造送来的云锦整匹,纹样皆为订制图纸,乃谢家旧藏拓本中节录再制,只为谢大人一人定制。

“这一匹名‘飞霜照影’,织成已四年,今始完工。”她语声轻柔,带着说不出的气派和华彩。

席间众人皆惊。

虽非朝贺大典,但此刻这排场已是半宫廷规格,所受之礼不止于权贵赏识,更似士林共誉,一时无二。

而叙事的重心的那位,始终不曾多言,唯独目光淡淡望着那一箱箱送来、展开的物什,时而颔首,时而轻笑,不拒斥也不甚欢喜,只静静坐在光影中央,如雪山梅枝。

清贵不待言说。

可便是这样的态度,却看得座下之人心神黯黯,怅惘失神起来。

不尽心事。

.......

谢禛生辰之日,钦差府中自然设宴。

这场生辰宴自腊月十五便开始筹备,观其用心程度,府中上下竟是比小年夜还要上心些的。

此时晋阳风雪方歇,夜寒如冰。

风轻月淡,漫天灯火将谢府照得通明一片,府中院落临时搭了半亭半棚,彩纱如帘,琉璃灯盏层层叠叠,竟胜过元夕。

席设七八桌,并不张扬,但从摆设到陈设皆是由上官凝一手把控。

颇费心思,器皿一律仿汝窑,热汤之上撒着金箔,细如蝉翼。

灯火之下,流光泻地,满堂宾客皆衣冠楚楚,谈笑风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