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0-140(2 / 2)

“我没事,让你费心了。”

“哪有的事,我们家常喜跟徐梦是好朋友,你人也不错,咱们放在古代就是通家之好。”常妈绞尽脑汁的,不留痕迹的安慰冯燕文,并且尽量避免提高考这档子事,也不夸常喜了:“现在天气热,孕妇的负担是重些,我怀常喜那会儿就很怕热,那时候可没现在这个条件,风扇家里有我都不敢一直开着。”

这一席话,越发应证了冯燕文心里的猜想,常妈可能因为她胎儿有问题了。

冯燕文也不想点明了,成绩没公布之前,还是低调一点比较好,她拍了拍常妈的手说:“这几天天确实热,我白天不该出门的”

两人聊了很久。

那头常喜带着徐梦出了卫生所大门,她买了两只绿豆冰棍,两人一人一根,蹲在卫生所大门口,一边吃着一边聊天。

徐梦找常喜打听:“你知道咱们街道,谁对这附近最熟悉吗?”

她也想帮忙找一找适合做加工车间的厂房。

常喜悠悠的吃着:“你干嘛?”

“朋友店里要做个工厂。”

“你怎么打听到我这里来了,这事儿应该找王叔问,或者找刘阿姨,他俩人脉广对这一块都比较熟悉。”

“行。”徐梦换了个话题:“这次你考得很好吧。”

常喜正在咽东西,突然被呛到。

完了完了,她妈只说不要在徐梦跟前提,但也没有说万一徐梦主动问起怎么办啊。

“咳咳咳,也还行,比我平常考得好,主要是英语,真的多亏你,这一年要不是你,我真的一点信心都没有了,之前都考虑过上我妈他们系统内的大专院校了。”毕业分配也是往铁路单位分配。

但常喜不喜欢。

现在的人都羡慕铁老大,福利好工资高,出去坐火车全免费。

现在铁路员工还没分段,后来是分段了以后,京铁的员工坐京铁段的路线是免费的,现在只要是铁路员工,拿着工作证上车,去哪里都不要路费。

别感觉车费不值几个钱,火车费对比当下的收入水平来说,是贵的。

徐梦欣慰的说:“那你想好报什么大学没有?”

常喜真的不想聊了,但奈何徐梦一直问,在说下去就有点戳徐梦的意思在了:“交大吧,我成绩也只够上交大的,不然就要去外地了,我不是很想去外地念书。”

徐梦点了点头:“交大离不远,你还能住家里吧。”

是这样讲没错,但常喜都想好了要住学校的。

不是,咱能别再聊这个话题吗?

此时,正在老家的魏香也对好了答案,她的成绩比去年的本科线还高了十几分,应该能上本科。

魏香高兴的原地打转转了,跳了好几圈。

同样在县城读书的同学羡慕的看着她,也就是城里的学校好,升学率很高,像县城的学校,大学录取率只有百分之二十左右,这里面还包含了大专院校以及各种,本科率就更低了,像他们学校还是本县最好的中学,一个学校撑死了也就百分之十的人能考上本科。

所以魏香带着成绩回家的时候,她家里就已经庆祝上了。

魏香的父母年纪都很大了,上面几个哥哥姐姐也都没赶上好时候,碰到这个幺女恰好能读书,就算是家里条件不好,他们也努力把孩子送去城里读书了,像他们这样花这么多钱培养孩子的不多,刚好也是碰上了好年景,家里这几年的收入都不错,山上种的果子也卖出去了大价钱。

“这几天你进一趟城,去找下你同学,给人家送点东西。”魏母缓缓的开口:“多亏你那个同学,最后一个月还住在人家家里,虽说咱们也交了粮,但也要记得人家对咱的好,这几天你哥也要进城的,让他带你去。”

魏香最小哥魏强今年二十三,常往城里跑,运点家里的山货进城卖。

这段时间雨水大,山上的野山菌都出来了,家里人一般都是天不见亮的就去山上采,天蒙蒙亮就要骑车去城里赶早市,这几年魏香要在城里念书,家里人就要比往年更辛苦些,如果魏香要是考上大学,就得挣更多钱。

为此连她小哥说亲都推迟了几年。

魏香这几天还想下河去玩,父母拦着不让。

哥哥姐姐们都没花家里这么多钱,现在又要念大学,自然要她自己更辛苦一些挣钱才行,魏母让她也跟家里其他人一样,天不见亮的起来上山摘菌子。

这也是个态度,不然哥哥嫂子们都忙着呢,要花钱的小妹却在外头玩,说出去都不像话。

魏母说:“这几日山上的行情好,菌子也多,城里人又爱吃这个新鲜,你们也抓紧点挣钱,不然小明媳妇都没说上呢,小妹又要去念书,哪哪都要花钱,小妹你明天给你那同学带点菌子过去。”

魏香正在低头呼哧呼哧的吃面,听到这话就抬起头:“您不是说,算命的说我十九岁有个节坎,不让我出门的吗?”

魏母说:“只不许你下河,去危险的地方,去城里怎么就危险了,不过出门你也要看着点路,别跟个眉头苍蝇一样的乱转,也不止是叫你去同学家,也去一趟学校,跟老师商量一下报志愿的事,对了你也给老师带点蘑菇过去?”

魏香摇头:“我老师一个人住,带了也吃不了,不过可以带点玉米,她喜欢吃这个。”

魏母说:“那我自己去地里掰。”

山上的路不好走,她跟魏父两人腿脚不好,就留在家里做家务看着小些的孩子们,她算着时间早上能去一趟地里,当天掰下来的,放好了也能吃个两三天的。

魏母安排好了活儿,几个孩子都各自散去了。

魏香一直没说话,其实她自己早就想好了,她就报师范学院。

家里的负担重,小哥到现在还没敢说对象。

而且她成绩也不算太好,能力范围内选一个自己能够得上的吧。

这样想着,魏香晚上就没怎么睡好。

凌晨四点,哥哥嫂子们起来的时候,魏香也被叫起来了。

这附近的山不大,得早点去寻摸,去的人要多,不然找到的蘑菇不够多,一趟城里就算是白跑了,所以要全家出动,七八个人打着手电筒,浩浩荡荡的上了上去。

这季节山上还有蛇,所以要很小心,上山的时候,都是穿着胶皮套鞋,哥哥们手里或者拿着根棍子,或者拿着镰刀,就是怕山上有蛇会咬人。

全家人一起行动,两个小时也采了二十几斤蘑菇。

魏强高兴坏了,跟妹妹说:“今天的最多了,早点去菜市场,卖个好价钱。”

捡得少了,电池费用都出不来。

从他家里去城里有二十几公里的路,骑自行车快的话,也要一个来小时,于是把这些蘑菇分了大概两斤重左右出来,并二十来斤玉米,这是给徐梦的,另外一些玉米,则是给章老师的,兄妹两个一人骑着一辆车,往城里去了。

到城里的时候也才七点钟出头。

兄妹两个决定分开行动,魏强去了菜市场卖菌子,魏香则是先去学校找章老师,然后去长春巷找徐梦,到长春巷的时候也才八点多,徐梦刚从卫生所回来。

冯燕文在卫生所吸了一晚上的氧,回到家的时候身体已经舒服多了。

现在不管是身体上还是心理上,都适应了女儿考出450的事实。

刚到家,徐梦就看见了魏香,她高高兴兴的迎了过去,几天没见魏香,觉得她又瘦了好多。

徐梦忙问:“你怎么还瘦了。”

魏香把蘑菇跟玉米递给她,因为知道徐梦家里有冰箱,玉米给她家的就多些,而且她家人也多,魏香住在这里那段时间,跟那三个小家伙的关系也处的蛮好的:“我天天上山捡蘑菇,早上三四点就要起来,这蘑菇给你的,早上采的,还有玉米,这段时间刚好应季,你留着吃吧。”

这年月,人生活水准都不高,就是乡下地方也很稀罕吃新鲜玉米。

要不是这几年条件好了,不稀罕粮食了,换以前这么嫩的玉米谁舍得吃,纯粹糟践粮食。

所以哪怕是曾经下过乡,在农村待了十来年的章老师,也都很喜欢吃嫩玉米的。

徐梦也很喜欢:“玉米好吃,待会儿我就去煮一大锅,真是的你每次过来都要送我东西,对了你等等,我也有东西要给你。”

不等魏香拒绝,徐梦蹭蹭蹭的跑出去。

一气儿跑到王栓柱现在住的房子里,王栓柱有个柜子专门放样品的就放在给她留的那间房,她从家里拿了一个充电宝,这东西比手电筒可好多了,能够充电。

等徐梦回来,往魏香手里塞了两个停电宝。

“不要不要,我家里就有手电筒。”魏香拒绝。

徐梦告诉她:“这东西是充电用的,不费电池,电费可便宜多了,而且晚上打着这个出去,亮也足够大,现在是白天我不好给你展示,但这玩意儿是真好用,现在我家里都用这个。”

以前王栓柱只把停电宝放在店里,后来来了一批样品,就放在家里了。

徐梦偶然见到,就觉得很熟悉,现在充电的手电筒还没有流行,停电宝这种早就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东西,她也觉得陌生,但后来还从这款产品衍生出来了充电手电筒等等,只是现在的停电宝很大,拎着也很沉,但电筒光也大很多。

电筒光一打开,魏香的眼睛就直了。

“这东西很贵吧。”

“没事没事,这王叔放家里的样品,没花钱。”徐梦还以为魏香是担心钱的问题:“送你啦!”

魏香却觉得她手太松了,这种东西肯定很贵的。

徐梦:“你拿回去用,没关系的,你家也经常给我们家送东西呢。”

魏香看着这台停电宝,也爱不释手,电池贵的很呢,上山捡蘑菇最大的成本,大概就在买电池上了,像这样一天下来能捡一二十斤也还好,碰到不好的日子,捡不到多少斤的,说不定还要亏本做买卖。

听说魏香最近都在山里捡蘑菇,徐梦就比较高兴,跟她说:“山里有蛇,你拿着这个,就不怕蛇了。”

她的一颗心也放回到肚子里了,捡蘑菇很费事儿,应该没时间去河里玩了吧。

等到魏香回到家,告诉母亲她得了这么一个好玩意儿时,魏母还说了她一顿:“让你去给同学送点东西,结果人家还回了你一个这么重的礼,你也好意思收,这东西我听说卖可贵了,七八十一个,咱们这里还没得卖的,村长家的大儿子去了趟京市,也不知道上哪里买的,这个东西光亮大,一照就是一大片。”

以后至少能省去一半买电池的钱。

等到魏大哥从地里回来,见到了这东西也夸:“这是好东西啊,咱们都不知道上哪里去买,你说这玩意儿也是稀奇,竟然不用电池,也不知道充电费不费电?”

魏父刚从外面回来,也围着看了起来:“我听村长说,他家天天都用着这个什么停电宝,电费跟以前也没区别,可见是个好东西,就是太贵了,不过像咱们家这种人家,买一两台停电宝倒是也便利。”

魏母说:“这么贵的东西,如果不是日日要用,谁舍得花大几十去买,咱们且不说别的,就捡蘑菇,又能捡多少日子,要我说既然人家送了,咱们就用着,大可不必再买一台。”

魏父却说:“那你是没算算每年买电池要花多少钱,这一台看着贵,也就是二十对电池的钱。”

这话一说完,全家都陷入了沉默。

魏大哥说:“这东西,也不知道能不能搞到咱们这里来卖。”

魏母说:“你上哪卖去?”

魏大哥不以为然:“之前不是也有那么多人去村长家打听上哪买来的吗,我就不信咱们去卖,就没人要了,魏香你去问问你那个同学,看看找他们家提货要多少钱,如果有利润,咱们也可以上街摆摊去卖一卖!”

第137章 误会

魏香只是犹豫了一下,决定给徐梦打个电话问问。

自从冯燕文跟王栓柱结婚以后,新装修的房子,家里是装了电话的。

现在打电话联络人也方便了不少。

徐梦在电话里听说她说完便说道:“我叔做的就是总经销,底下的代理商都找他拿货,现在这东西在京市卖的也可好了,光我们长春巷就人手一台。”

魏香被说的越来越心动,忙跟她讲:“那你能不能问下你叔叔,这东西怎么提货的,最低提多少?”

没过多久,徐梦就给了她一个提货价。

“真的很好卖,你先提三十台,实在是卖不掉的话,没拆封的,一个月内我找王叔给你退。”

魏香立刻跟家里人商量了,准备第一次进个五十台。

王栓柱没想到自己只是出了趟门,徐梦就跟人谈了这么一笔“大”业务,他倒不嫌弃人家提货少,初初打交道的客户,一次提五十台都算多的,晚上欣慰的跟冯燕文说:“我看梦梦心里是向着咱们的。”

冯燕文嗔道:“自然向着咱们,她心里鬼着呢,明着是拿你的东西送人,我看她早就想好了,她那个同学那边的生意好做!”

徐梦:“”

她当时还真没想过给王叔做个推销

吃过晚饭,徐梦说想去走走,不知不觉就走到了史家胡同。

恰好碰上了也要“出去走走”的韩季明和韩凌凌。

韩凌凌大叫了一声:“徐梦,你怎么好久没来我们家了。”

刚好蒋慧琦也要出门散个步,见到是徐梦,笑着请她家里坐:“好久没看见你过来了,我还想着考完了你也有时间,怎么也不过来。”

韩凌凌就在她身后嘿嘿嘿笑。

闹得徐梦一个大红脸,她哪好意思,以前她可是管蒋慧琦叫阿姨。

韩凌凌说:“你不是要学滑冰的,哪天我们一起去室内滑冰场,我带你。”

韩季明一般这个时候都不说话,但明显有些不高兴了,绷紧了一张脸,刚才他就该让韩凌凌先走的,这丫头还真是话多。

徐梦干笑两声:“我没有玩室内的冰刀鞋,之前买的在什刹海玩的那种,应该上不了好的冰场,回头等我买了新鞋再来约你。”

韩凌凌虽然很想说把没穿的那一双鞋子送给她,但看着韩季明的脸色不好,就没敢开这个口,只是应是。

蒋慧琦笑着说:“头回说滑冰,倒让我想到一件往事,你们还是去室内滑,户外的野冰还是很危险的,季明小的时候去外面溜冰,还掉到水里去过,得亏了有人把他救上来,我记得那会儿他都读初中了吧,真是个不省心的。”

徐梦睁大了眼睛:“什么?”

韩凌凌:“你不知道,那年就是我们一起去溜冰的啊,好像你也掉河里了呢,也是奇怪了那年明明冷得很,河水早就结了冰,什么会掉下去的,不过这样的事,每年冰场都有一两件,出了事没闹出来人命就好”

徐再看向韩季明,见他脸上的表情一点变化都没有。

而她再回忆起当年的往事,有些不能理解的事情,便有了答案。

她怎么说呢,韩家的人也太客气了,明明是韩季明救的她,但人家却给她送来了水果。

原来这些都是韩季明

他压根没跟家里说出实情来,而是把事情反着说了。

就说嘛,韩家哪怕是再好性,儿子为了救人掉在水里,还给被救的结算了医药费,送来了水果,这不是人好能够解释的,这简直就是圣母了!

再回忆起这些往事来,徐梦的内心充满了苦涩。

她跟韩季明的渊源,远不止他救过自己,还维持了她在韩家的体面。

韩凌凌见她的表情变了又变:“当初救他的,好像还是你吧!”

蒋慧琦微怔,似乎也想起这件事情来:“真的是徐梦吗,你瞧我怎么就忘了,这事儿过后你就没怎么来我们家了,事情隔了太久我还真忘记了,你也是个好样的,当年的事情,我们还没好好感谢你呢。”

徐梦说:“不是我。”

韩凌凌:“你倒水那次发了烧,好多事情都忘了,我怎么记得小叔回来跟我们说就是你救的她。”

徐梦心里暗暗发苦:“真的不是我。”

韩凌凌嘻嘻笑:“我就说为什么我小叔喜欢你呢,敢情是有这救命之恩啊。”

徐梦祈求般看向韩季明,见他微微摇头,她使眼色对方却把眼睛撇开。

刚才那一点感动,却因为他撒了这么一个谎言,顿时变得没滋没味起来。

她不是韩季明,站在他的立场上,只是撒了一个善意的谎言,可是站在她的立场上,却有可能要用很多个谎言来圆,徐梦一时之间没说出话来,而是又看了韩季明一眼,见他还没有解释的意思,顿时她有种透不过气来的感觉。

是继续配合韩季明撒这个慌,还是戳穿当年韩季明其实才是撒谎的那个人?

徐梦都不知道自己是什么离开这里的,只记得蒋慧琦留了她,她还是离开了,等她走远了韩季明才跟了上来,伸手拉她的胳膊的时候,还被她甩了一下,韩季明这才知道她生气了。

“徐梦,你听我说。”韩季明用了点力,好歹把人给拉住了。

徐梦突然觉得心里堵得慌:“我知道你最初这样说是不想让我为难,但刚才为什么不跟她们解释。”

“你要我现在怎么说,因为这个事情,她们对你的印象极好,我现在说出来,他们记恨的不会是我,你懂吗?”

徐梦一下子就卸了力气,她就说呢为什么蒋慧琦一开始对她的态度就不错,如果仅仅只是因为她是韩凌凌的朋友的关系,那他们家的人也太和善了,到现在她才明白,原来他们对自己的好,是基于她“救”过韩季明。

因为有救命之恩的牵绊,所以才会对她这么好吧。

“但我也真的,我不想以后看到他们一次,就要面对着这样的窘境一次。”从小就不喜欢当个撒谎的人,徐梦有些受不了的说:“你跟家里解释一下。”

“都这么多年了,再去解释是不是太刻意了。”

“你不说,难道我去说?”

“你别太放在心上了,以后大不了不要在家里提什刹海,其实你不提他们也不会记得,这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以后再问起来,我俩就说互相记混了呗,当时的情况确实很混乱,我记成了你救我,你记成了我救你。”

徐梦:“韩季明你别是把人当傻子吧。”

韩季明有些哭笑不得:“我让他们别提好了,我马上又要去青海了,你不能好好跟我说会儿话吗?”

他把徐梦搂在怀里,轻轻顺着她的后背哄。

看来她是真的气到了,呼吸都急促了起来,过了好一会儿才平复下来,两人接了一个很深的吻,又过了很久韩季明才平静下来,他双手捧着徐梦的脸,一眼不眨的看着她,好像怎么都看不够一样:“你说,我怎么就这么喜欢你呢。”

徐梦没好气的在他手背上拍了一下,她手劲儿很大,撒娇的语气,打人却很有力量。

还凶巴巴的

韩季明拉着人的手,一边遛马路一边问:“还没问你估分的情况,快报志愿了吧。”

现在是先考,考完半个月左右就要开始报志愿,就显得估分这个动作很重要。

徐梦说:“我估计是450往上,就是想问你,这分数是报京大还是外语学院。”

450!

连韩季明都愣了一下,这分数就算是放在往年也不低。

正是因为高,所以报志愿就要更加谨慎,万一京大掉档了,外语学院肯定录不上,保底能读个普通的本科,四百五这样的高分,去读个普通本科冤不冤,一般情况下都会选择复读。

所以就显得报志愿这个环节很重要,这年头除了请教自己的老师,或者蒙一把,也没有更好的选择。

“你当初是怎么报的?”徐梦有些好奇。

“我当初啊。”韩季明摆出一副沉思的样子出来,最后咧嘴一笑:“我当时是保送的啊。”

不出意外,又挨了鸡爪子。

徐梦挥舞着小爪子,恶狠狠的说:“又给你装上了。”

韩季明委屈巴巴:“你这人怎么一言不合就打人啊,以后肯定有家暴倾向。”

徐梦本来想小小的踢他一脚,但忍住了:“谁跟你一家?”

脸颊滚烫,一秒就红透了。

韩季明没忍住又捏了捏她的脸:“真可爱啊,我怕我离开了会想你。”

徐梦知道他离开是做正事,青海那边常年气温低,就算是夏天晚上也是很冷的,韩季明现在在做的那个项目跟冻土施工有关,在徐梦重生前,这条公路是修好了的,运营通车十年以后,质量都很好。

虽然韩季明没有参与过那条路的建设,但在拉萨的终点有一块纪念碑,上面铭刻了对这条公路做过贡献的人们,而在这之前,长达十来年的理论研究,和大量的论文,也给这条路创造出来了理论基础。

那个年代的人是有情怀,也有追求的。

正是因为有韩季明这样的,无数的人的付出,才有了后世一条条冻土上建起来的柏油路。

徐梦没忍住就红了眼眶:“嗯,那我出成绩的时候,你是不是已经到青海了?”

韩季明沉默了一下:“我明天走,先坐火车去西宁适应几天,然后再去德令哈跟格尔木,我到了有城市的地方会给你打电话联系你。”

“嗯。”

伸手抱住了他的腰。

好舍不得他走啊

而此时的长春巷,两个人出现在王栓柱家的大门口。

第138章 做媒

这几天谭会计打听过了,得知徐梦考砸了,便把心放回到肚子里。

她倒不担心徐梦不答应。

曹鸿扬这个人长相也不赖,不是他们这个圈子的人,也打听不到他名声有瑕,这件事情怎么看都是好的,一般家庭条件不好的人家,高考没考好,就要给孩子做打算了,要么给孩子找工作,要么就要给孩子找个人家,把人嫁出去。

老方问:“你可真是打听清楚了?”

谭会计说:“问题不大,再说了又不是亲生爹妈,干嘛不答应?”

老方:“我听说这男的生意做的很大,也不缺钱啊。”

谭会计白了他一眼:“钱还有谁嫌多的,外人看来你这位置也不错了,还不是想往上爬一步,这男的再有钱,又不是自家的姑娘,许出去了就许出去了,再说这种家庭也好,以后小两口真打起来,娘家人也不会给她撑腰的,她那个养母,年底就要自己生孩子了。”

老方这才把心放回到肚子里去。

这会儿钱大嫂正带着黄晓莹,在院子里摘番茄,上次刘大姐给的方法很好,只十来天的时间,番茄就红了好几个了,现在每天都能摘几个炒菜吃,这几天结的番茄够多,黄晓莹就开始馋糖渍番茄。

两人正说着话,见谭会计带着个男的走到了门口。

谭会计不住在这边,但偶尔去街道也会碰到,这边的住户属于跟她认识,但跟她并不熟悉的程度,而且平常谭会计也是一副高高在上的姿态,今天见她拎着两个礼盒过来,钱大嫂还以为她走错门了呢。

“请问,冯老师在家吗?”谭会计问。

钱大嫂这才反应过来,连连点头:“在在在,刚回来准备吃午饭了。”

谭会计笑着说:“我是街道的会计,姓谭,你应该认识我的吧,我找冯老师有点事,可以进去吗?”

什么叫你认识我吧,黄晓莹在心里吐槽,讲的好像自己是个名人一样,不过谭会计确实也是这一片的名人。

“你去找找徐梦。”钱大嫂吩咐。

这个谭会计跟徐梦有点过节,她怕这人过来是来寻麻烦的,黄晓莹见来的是两个人,打架也要人多更占优势,于是点了点头,抬脚就往外面跑去。

钱大嫂怕不方便,往里面喊了一声,见冯燕文应声了,这才请谭会计往客厅里面去坐。

谭会计两口子进了客厅,就忍不住连连咋舌。

客厅里摆放着的沙发是红木做的,材料两口子都说不上来,只知道看着就很贵,正中间摆着一台21寸的彩电,这电视机可不便宜,至少要好几千块,这年头流行的双门冰箱,也摆在客厅旁边,一看就是簇新,刚买了没多久的。

这房子装的也太好了吧,两人齐齐在心里想。

现在谭会计两口子住的房子,是老方单位分的两居室,因为没有买房的压力,两人挣的那点钱都花在了日常花销上,两人又都是有点油水的岗位,现在时髦的电器,他们家也是有的,但要跟这种暴发户比,谭会计还是自愧不如。

国家就应该打击经商,让这些暴发户比国家干部过得好了,还有天理没有,谭会计如是想。

这几年国家鼓励经商,以前明明让人看不起的个体户,现在都能摆上台面了,日子过得比国家干部还好,谭会计心里这样想着,未免就有些不愤,甚至脸上都带了点出来。

钱大嫂见天热,就问了一句:“客人们喝点什么,是泡个茶还是要来点冰水?”

谭会计这一路顶着个大太阳走来,热的够呛,一点都没客气的跟钱大嫂说:“来个冰水吧。”

钱大嫂打开冰箱,从里面抽出来一个装水的罐子,倒了两杯冰水出来,放水的时候目光看到了两*人带来的礼盒,有些好奇的多看了几眼,这年头国家干部给个体户送礼,真是世道好了哈。

等她出去了,冯燕文这才从卧室里出来。

见到是谭会计,还是带着礼物上门来的,冯燕文有些意外。

“您这是来找我?”下意识的,冯燕文以为这是来找她谈孩子读书的事,这一年来不少家长找上门,但像谭会计这么客气还带着东西上门的,也不是没有,于是她下意识的客气了几分:“您坐您坐。”

冯燕文冲着谭会计客气的说。

这是一个很优雅的女人,如今小肚子微微凸起,听说怀孕几个月了,年底就会做母亲。

谭会计自己也是做过母亲的,很了解女人的心态变化,哪怕以前怎么把这个养女当做宝,有了自己的孩子以后,对不是亲生的那个,怎么着都会疏远几分,她把刚才内心的那一点小别扭收了起来,又对说好这个媒的信心更多了几分。

“最近天倒是很热。”

“是啊,中午都出不了门。”来者是客,冯燕文把吊扇打开。

“北方就是这样,白天特别热,我看你这房子的朝向倒是好,晚上倒是会凉快点?”

“嗯,还不错。”

“今儿过来是有件事情跟你商量一下,听说你家闺女,高考考完了,未来要干点啥不,有没有计划?”

冯燕文觉得今儿这情况很奇怪,谭会计怎么会关心起她女儿来了,她跟徐梦好像还有过节吧,之前还为了仨孩子的福利,在街道办干了一场来着,这事儿有些蹊跷。

不过,录取通知还没下来之前,她也不打算把女儿的成绩拿出去讲。

就是怕万一女儿的事情没搞好,以后出门就是邻居,有些人家难免喜欢看人笑话,凭白给女儿招麻烦,所以全家几乎都达成了共识,连钱大嫂都不清楚估分的事儿,碰到有人来打听,也只是笑笑说考的还不错。

“还没报志愿呢,还不知道将来怎么样,考得好就去读,考不好也打算让孩子复读一年。”这其实也是冯燕文的心里话。

这话其实也戳中了谭会计的心事,自从上次跟儿子大吵了一架,方帅就跑奶奶家住去了,听说估分的结果都没跟家里人讲,不过谭会计估摸着儿子能上个比较差的大专,以她儿子的成绩,继续复读似乎也没什么意义。

于是叹了口气,跟冯燕文讲:“咱们做父母的,哪有不为儿女着想的,我家儿子也是跟徐梦一个学校的,说起来考的也不太好,这阵子我也是烦心死了。”

冯燕文没办法跟她共情。

说句欠打的话,她现在焦虑的是怕给女儿报错了志愿,害她上京大的分读了外语学院,或是掉档,并不是女儿考不好什么的。

“嗯,是呢,养孩子都不容易。”

“你肚子里的这个,是一月份生?”

“是啊,还不知道到时候怎么着,冷得很,他没选好日子。”

老方坐在一边,听着两个女人不咸不淡的扯谈,找了个理由,出去抽烟去了,出去的时候还使了个眼色给谭会计。

冯燕文是这么精明的人,这种小动作未必看不出来,她心里一面疑惑,却也没把谭会计当回事,她现在越发确定,谭会计过来肯定是有事儿来找她。

果然,谭会计开口说:“我也不跟你打马虎眼,孩子读书不也是为了以后找个好工作吗,我这里就有个好机会,我们单位领导家的儿子,条件是真的不错,但人家要求也高啊,我上回给他家提了一下你家姑娘,他们家挺满意的,想让我介绍给他认识,让两个年轻人先处处。”

啥?

冯燕文以为自己听错了,目瞪口呆,她女儿是要读书的,怎么能这个时候嫁人。

“不是,我们家徐梦才十八,而且我也没打算让她这么早结婚。”听说高考结束以后,很多人家里都忙活起来了,找工作的找工作,介绍对象的介绍对象,但京市到底是个大城市,是个开放的地方,很少有人想着压着婚龄把孩子嫁出去。

偏谭会计不懂,她本来就傲慢看不起这些干个体的,如今有了徐梦考差了的消息,就更觉得这件事情十拿九稳。

“我也是好心,人家条件是真的不错,他们一家都有单位的,日子肯定比我们家过得还好,他家老二年纪虽然比你家姑娘大一点,但大一点能疼人啊,你说呢?”

“不是,你来找我,是来给我女儿介绍对象的?”

“这也没什么吧,高中毕业也有十八九岁了,咱们国家的法定婚龄是二十岁,处个一两年结婚,或者先把酒席办了,到了年龄再去领证,不都可以吗,咱们做人可是要现实一些,这个年纪了谈个对象也没什么了不起的,关键是男方家里条件真的好。”

冯燕文信了她才有鬼。

这个谭会计她之前听家里几个孩子说过,眼高于顶的一个人,她会来好心给徐梦做媒?

冯燕文又不是十几岁的小姑娘了,才不会信这种鬼话。

“那就不劳您费心了,我女儿以后要谈什么样的对象,我还真干涉不了。”冯燕文摆出要请人出门的架势,这是不想留客了。

谭会计也不是什么好性儿的人,见她这么不给自己面子,顿时也恼了:“你可不要耽误孩子的前途。”

冯燕文的语气更加冰冷起来:“她的前途得靠她自己。”

“你这人怎么这么固执呢?”谭会计没想到这人这么固执,索性把话摊开了说:“真是软硬不吃,你跟你爱人都是做生意的,也是活泛人,应该知道结个有实力的亲家,对你有多大的好处,别的我还不敢保证,但以后你们两个的生意,有他们的照看,也是个保障。”

“你什么意思?”

“我们家领导的儿子,看上你家闺女了,说实话你肚子里的这个才是亲生的,再说了我们领导家的儿子看上你闺女,是你们家孩子的福。”

这就是要她拿女儿换利益的意思?

活这么大,冯燕文都没想过,会有人把这种话摆到明面上来说,还说的这么难听,而且在他们全家不知道的情况下,这个女的有可能带着人,已经“相看”过徐梦了。

这种被人窥视了的感觉让人很不舒服。

冯燕文的脸更冷了:“不过就是个屁大点的官,还要挟上我了是吧,你真当我没见识是吧,咱们这边儿一砖头砸过去,没砸中一个带处的就能砸中一个带局的,还跟我摆上了,好走不送,另外把你带来的那些垃圾给我带出去。”

怀孕以后冯燕文的脾气也见长,屋外放着一把刚钱大嫂拿来搞卫生的扫帚,她跑出去就拿了扫帚,就要赶人。

老方正在外面呢,见冯燕文拿扫帚,还以为她要打人,手忙脚乱的就要去拦。

他这一拦,刚好被从外面进来的徐梦看到,她一眼看到正在家里的谈怀里跟她爱人两人,觉得是这两人上门来找麻烦了,伸手就要去扯老方。

老方也是个体面人,什么时候跟俩女的打过架啊,竟然华丽丽的被徐梦拉了个趔趄。

徐梦可不管三七二十一,拉着两人就往屋外面扯,把人扯出大门口,叉着腰骂:“什么人啊,敢来我们家撒野,我看你是活腻了吧,下回还要来我家骚扰我妈妈,看我不放狗咬你们,还有你你你,是叫什么会计的来着,你来找我妈干嘛,为什么要趁着我家没人来我家找我妈麻烦!”

她的风格一向是走自己的路,让别人也无路可走。

徐梦是个什么性格,那是又护犊子又不愿意吃亏,尤其是这一年来,脾气是越来越大。

谭会计指着她:“你你你,你们母女两个都是不识好歹的,有你们好受的。”

冯燕文这会儿也缓过劲来了,平常斯斯文文的人,这会儿看着跟个母老虎一样:“什么破烂玩意儿,都敢来我们家,我都不好意思说你,早点滚远点,这样的服气你自己受着吧。”

谭会计没想到她这么不识好歹,来之前一点心里准备都没有,这会儿就被人给打蒙圈儿了。

一气之下,说话都说不圆了:“你你你,你泼妇。”

徐梦也学她:“你你你,你王八蛋。”

老方不跟女人干架,但都忍不住想揍她,就没见过这么欠的女孩子,他冲着屋里狠狠地“呸”了一声:“不识好歹的东西,以后有的是你们受的。”

说罢夫妻两个扬长而去。

第139章 报志愿

等王栓柱回来,才知道家里刚经历过的这么一场闹剧。

冯燕文现在想想还有些不安:“老王,你说这些人,不会对梦梦怎么样吧?”她最担心的其实是女儿的安全。

王栓柱是回来以后听她们说起这件事,起初觉得荒唐,徐梦学习成绩这么好,怎么可能这个时候嫁人。

但回头想想就啼笑皆非,这段时间冯燕文母女三缄其口,长春巷的邻居们私底下都议论徐梦,都认定她高考肯定搞砸了。

“你也别生气,什么人都有,要不然这段时间梦梦出门就别自己一个人了,你也少出去晃荡,这阵子天热,在家里待着不也蛮好,反正你也考完了,现在没事儿,就在家多陪陪你妈。”

冯燕文也觉得这个主意好:“你说说你,一到暑假就没见人影。”

徐梦往嘴里塞了片西瓜:“家里哪里呆得住,我跟您一样也不爱看电视。”

王栓柱抱着四分之一个西瓜,就坐在门口,拿勺子一口一口的吃,他喜欢这样吃才过瘾,冯燕文因为是高龄产妇,控糖就控的比较凶,西瓜的糖分太高了,她不太敢吃,但她又很想吃,很想吃什么东西吃不着的时候,人也就特别暴躁,晚上吃了一小片,看着两人你一口我一口的,她心里烦得很。

于是看谁都不顺眼:“王栓柱,你吃西瓜的时候注意点,西瓜水掉地上了,招蚂蚁。”

王栓柱看了一眼地上:“我待会儿用水冲一冲,刚好把地面热气给带走了,晚上你出来散步凉快一点。”

转过头来她又念叨徐梦:“还有你,吃东西就吃东西,看什么书,看书你不知道去外面看吗,屋里的光线不好,不怕成近视眼,不对现在这个时候不许看书了,到鸡上笼的时间了。”

这段时间冯燕文总这样。

徐梦默默的把书合上,问:“咱们得罪了他们,不会真有啥事儿吧?”

冯燕文凶得很:“我还怕她?”

真这么厉害,干脆上门抢人来好了。

王栓柱说:“这里可是京市,天子脚下,别说他们家这个官儿不算怎么回事,就算是大官儿,在京市这种地方没人敢乱来的,你就把心放回到肚子里,他们使不了什么坏。”

徐梦也知道,京市的治安要不好,那华国就没治安好的地方了。

这里可是吐一口痰,都会被红袖章大妈揪着去批评教育一番的,这家的那个什么二儿子,就算是真看上她了,也不敢明晃晃来抢人啊,人家不是还拎着东西,上门来提亲做媒了吗?

但徐梦没考好这件事,不光长春巷的邻居们这样传,就连徐家人也知道了。

要知道王美丽母女两个可是一直都关注着这边,不仅仅是关心冯燕文母女过的好不好,最重要是要关心他们过得不好,她们就开心了。

就比方说徐佳,这次考试连大专线都没达到。

其实徐佳一出考场就知道没戏,但还想好日子多过几天,就连学校组织的对分数她都没去,而是偷了她妈的钱,去津城玩了几天,人还没回来,徐家就炸开了锅。

起初王美丽还以为钱是丈夫偷偷拿走的,跟徐老二一通好吵。

等弄明白过来是怎么一回事以后,徐老二又跟王美丽吵。

“你是怎么教孩子的,徐佳现在成这样,劝赖你!”前几天被批的有多惨,徐老二心里就有多气。

王美丽不甘示弱:“你还好意思说我,孩子就是我一个人的了?”

徐老二更生气了:“都是你惯的,一点亏都不肯吃,现在看看把孩子惯成这样了,你看看人家冯燕文是怎么带孩子的,亏没少吃,但也没见损失个什么,你你你,我真是不知道说你什么好了,上回舞弊的事情出来,我就说要揍她一顿的,你倒好,给了她钱让她躲去你妈家,现在倒是尝到甜头了,一有事儿就跑个没影儿,我都不知道是造了什么孽,碰上你们这对母女。”

王美丽也气:“孩子是我带大的,就是我一个人的责任了吗,现在倒是怪起我来了,觉着我贪小便宜,你倒是大气,也没见你混出个什么名堂出来,你们家这一群男的,从你死了的爹开始,就什么都不干,什么都干不了,孩子你不带,教坏了就都算我的,你可真行啊,冯燕文那么香,当年你怎么没想到要娶她?”

徐佳刚好从外面回来,听见父母在屋里争吵,直接回了自己屋,连灯都没打开,直挺挺的躺在床上。

这时候夫妻两个才察觉出来家里来人了,应该是徐佳回来了。

两口子这会儿也不吵了,冲到徐佳房门口。

徐佳知道,她回来了肯定要面临着父母的责骂。

“吵什么吵,不就是考差了吗?”徐佳的声音懒洋洋的:“我出去玩玩怎么了,高考都紧绷一年了,也没见怎么样啊,而且这趟去天津玩,是一个姐姐请我的,钱我没花,都还你。”

说着甩了一搭钞票出来。

王美丽一把就把钱抓在手上,数了数确实没少多少,马上就不气了。

她自来是爱占小便宜的性子,知道女儿好像在外面交上了一个了不得的朋友,五一前还送了她一张演唱会的门票呢,那么请她去津城玩,也是有可能的。

“你自己是怎么打算的,大学没考上,高中文凭还怎么找工作?”王美丽坐在女儿的床沿上:“初中毕业的时候我就劝过你读中专。”

中专毕业至少包分配。

但徐佳看不上眼,她当时成绩还不错。

“怕什么!”徐佳毫不在意的说:“我已经找到路子了,而且你们没听说过吧,徐梦考砸了。”

王美丽顿时就感兴趣起来,目光闪烁着:“你说她考砸了,什么时候的事儿,准确吗?”

徐佳:“我从她住的地方打听的,人家说她亲口说的,考砸了,她也不比我好到哪里去!”

本来还想着偷录取通知书的心思,这会儿也没有了。

而王美丽,在听到徐梦没考好以后,心态也平和了下来。

报考志愿的前一天,韩季明从西宁打了个电话过来,在电话里他说:“你就报京大吧。”

走之前他说会帮徐梦打听一下,这话不假,他跟徐梦说:“我听到些风声,今年的题目比往年更难一些,还去了四中和清大附中几个学校打听了一下,目前还没有450往上的成绩,你这个分数报京大是稳的。”

聪明人说话不绕弯子。

韩季明的这个电话是离开西宁之前的最后一通电话,他又要暂时失联几天。

“下一站应该往海南走吗,海南那边没有什么大的镇子,大概要等到了德令哈,找个机会再跟你联系。”

“那你小心一点。”

从德令哈出发到格尔木,要走很长一段艰难的野路,从德令哈开始海拔就要开始拔高了,这会儿还没有高速公路,有些路段都是越野车走国道,九十年代进藏进西南地区虽然已经通车了,但国道只有一条独路,碰到塌方的时候,都是装甲部队过来拆路边上的路障。

青海进藏的道路,比四川进藏的环境要略好些,但这个年代也都是非铺装路,除了冻土路会在化冰以后,地面造成凹陷的不平整,就是我们日常说的搓衣板路,其他的路端就是山路,徐梦就听说那边堵个车能堵好几天甚至一个月。

“那你们多带点吃的和淡水,尤其是到了海西,那边都是盐碱地很缺水的,沿路说不定连淡水资源都没有。”万一在海西抛锚或者堵住了才是最要命的,过了青海湖再往西就是海西,沿路开始出现盐湖,没有城市在的地方,几乎没有淡水资源。

韩季明笑道:“我们有好几辆车,后备箱装的最多的就是饮用水,沿途也不是一点补给资源都没有,我们路过的地方以前也是走过的,有些牧民跟我们都熟悉了。”

徐梦这才放下心来。

很快到了报志愿的日子,徐梦把第一志愿填上“京市大学”。

章老师问了又问:“真不改了?”

徐梦郑重其实的说:“您帮我看好了,不要被人改了就行。”

章老师显得比她还激动些,点了点头:“放心好了。”

报完志愿,还在学校看到了徐佳的身影。

张晓宇高高兴兴的告诉她,徐佳只是胡乱报了几个学校,她则是靠着本科线的边儿,报了一所并不起眼的大学,张晓宇的成绩考上本科也悬,所以她在大专院校这里下了点功夫,报了计算机专业。

“我听你的,既然学校挑不着好的,那就在专业上下功夫。”张晓宇问:“你呢?”

徐梦说:“我报了京大,现在还没对外面说,你不要跟别人讲。”

张晓宇吓了一跳:“可我在班上听徐佳说,你考的很不好呢。”

徐梦挑眉:“她倒是挺关注我的,连我考的不好的事她都知道了。”

这些事儿是从长春巷传出去的,刚开始她听到也挺惊讶,不知道这个流言的源头是哪里,但她也懒得去打听,被人惦记着当个出头鸟不好,还不如像现在这样保持低调。

而且她总算是明白了,那天谭会计说的话到底是什么意思。

敢情是以为她没考上大学,跑来她家里做好人好事去了,徐梦竟然觉得这样也不错。

张晓宇说:“她倒是得意了,说是交上个什么朋友,可以帮她搞定工作,所以大学什么的读不读没什么关系,你说她还真有这个本事,能搞定工作呢?”

徐梦冷笑:“谁知道呢。”

两人正说着话,就看见徐佳正在跟人说着什么,眉飞色舞的样子,很是得意。

徐梦:“或许真的是吧。”

前世徐佳不就有“贵人”相助吗?

两人正在说话,背后出现了一个个子高高的男生,憋了半天跑到徐梦跟前,小声说:“徐梦同学你好。”

徐梦觉得他有些眼熟,一时半会儿没想起来他是谁,就冲他点了点头。

方帅特地在她班级门口等她,没等到人就特地跑出来找,结果在理科班这里碰到了正在跟人聊天的徐梦,他鼓足勇气递上一封信:“我一直都很喜欢你,给你的。”

塞到徐梦手里就跑了。

徐梦莫名其妙,信被装在一个很漂亮的信封里面,信封上面还写了她的名字,字迹很是一般,徐梦毫不在意的把信封塞到书包里面,这已经是今天她收到的第五封信了。

张晓宇嘿嘿一笑:“魅力四射啊,美丽的女士。”

徐梦:“呸,我就不信你没有。”

张晓宇:“你都不问问对方是谁?”

徐梦:“有什么好问的,我都有对象了,我估计他们也没有想过我会同意,只是想给,那我就收下呗。”

这也是冯燕文跟她说的,好好接受人家的心意,如果别人只是送你一封信,或者一件小礼物的话,对方其实并不太在意这件事情的结果,他们只是想让你知道他们的心意。

张晓宇感慨:“我觉得你长大了,跟以前不一样了。”

徐梦说:“咱们都变了,不是吗?”

两人正说着话,魏香就过来了。

第140章 有熟人好办事

跟之前在学校相比,魏香是又黑又瘦,眼睛珠子倒是亮晶晶的。

今天全校师生都很放松,报完志愿的也不着急走,三五成群的拉着熟悉的同学说话,有些已经开始约起来中午跟晚上的饭局了。

徐梦在这个学校玩的好的不多,她只打算跟张晓宇和魏香聚一聚,,刚好看见她过来,两人齐齐朝魏香挥手。

魏香就是冲着两人过来的,小跑了几步,走到两人面前,两人见她一口气都不喘,脸蛋红扑扑的,就知道这段时间在家吃的好,养的也好。

张晓宇说:“你是不知道徐梦的魅力有多大,就站在这里一会儿功夫,就有四五个同学给她递情书。”

徐梦:“说这些干嘛,你不是说中午要出去吃饭吗?”

张晓宇说:“对了,京大那附近有家火锅店,生意可火爆了,但我估计今天去聚餐的人多,去晚了都没位置了,要么去等一等,要么换一家?”

她还挺想吃火锅的。

徐梦心念一动:“你说的不会是状元桥吧!”

张晓宇说:“对对对,就是这个名字,高考完了以后,那边生意简直爆了,好多来京市旅游的都去那边吃饭,说是图个好彩头,那些外地来的,把人京大清大当旅游景点来逛,不过我是听说那家的火锅味道好,价格也不贵,很适合学生消费,要不去那家?”

魏香有点心动:“我都可以的,徐梦呢?”

徐梦:“我随你们,那我们就晚一点去,一点要换桌,会多出很多桌子出来。”

要等时间才能吃饭,三人干脆就在学校四处转转,可能是因为要离校的忧伤,几人的心情又雀跃又忧伤,一想到告别魔鬼高三,自然是开心居多的,但高中也是一段不错的回忆,而且以后三个小伙伴是要分开了。

魏香说:“我打算报师范,学费便宜些,而且当老师也挺不错的。”

张晓宇点点头:“是很好的啊,你看看杨老师夏老师那样的,每年红包跟补课费都赚不少了,我听说夏老师被学校给批了一顿,还记了个教学事故,是因为你告了他的状是吧。”

老师被记了教学事故在档案上,是很不好看的,终身都影响升迁。

徐梦很意外:“我还以为最多被学校骂一顿呢,难怪刚才我没在你们班看到他。”

魏香也觉得解气,只是不够解气,她有事情要找徐梦。

“对了,你家那个停电宝我们家卖得差不多了,我小哥想在县城租个柜台卖,以后固定找你叔叔提货,现在流动摊点,还是有些人不敢买,你问问你叔叔会不会长期做这个。”

“啊,这么快就卖完了?”

“什么东西?”张晓宇问。

魏香说:“停电宝,其实大部分都是村里人卖掉的,这东西在我们农村用处比在城里大,早上我们出去捡菌子,晚上出门赶水,家里备上一台很实用,我们村跟我们家关系不错的,几乎都拿了一台,当初我们村长买回来还不肯告诉我们在哪里买的,我小哥拿着停电宝,晚上在外面晃一圈,结果就有好几家想要买。”

她家的日子会越过越好的!

徐梦说:“倒不用太着急去租柜台,你们先在县城摆摊卖着嘛,提货的话找我叔叔就行,一次也别提多了。”

魏香眼睛更亮了:“你是不知道停电宝多好卖,刚开始只熟悉的人买走了几台,大家用过几次以后,觉得光亮大又不费电池,慢慢的买的人就多了,我觉得做生意未必是要多厉害的嘴皮子,方法也很重要,而且徐梦你教我的几招也很管用。”

“什么招?”张晓宇对做生意不是很感兴趣,但听到是徐梦教的,也愿意多听几句。

————

报完志愿,就等着结果了,也是一个揪心的暑假。

状元桥火锅店的生意,却没有因为气温和学生放假受到影响,一进入暑假以后,生意却越来越好。

火锅料销售打开以后,越来越多的人也知道了状元桥的来历,刚开始是猎奇的心态过来吃一顿“朝圣”的火锅,来这里吃饭的大多数是外地来京旅游的学子。

暑假一到来,京市的旅游也一时之间起来了,但凡有父母带着孩子来京旅游的,大部分就会来京大这附近转转,来了就会来吃个状元桥,这名字起的好,意头也好,所以本来张明卿都安排好了的暑假淡季给员工的休假也泡汤了,营业时间还要往长了延,好在她店里的生意一向不错,员工们倒也习惯了这些节奏。

而这边一忙起来,找工厂的事情就耽搁了。

现在火锅料还在原来的地方加工,地方不大,就算是多招几个人,加工的量也有限,工厂做起来已经是迫在眉睫的事了。

这段时间店里的生意也好,张明卿想给自己喘口气的时间都没有,忙的脚不沾地的。

刚巧听人说徐梦刚刚带着人吃完饭,张明卿就追了出去,正巧赶上了跟人才分开的徐梦。

“徐梦,你还没走啊。”张明卿三步并作两步的跑来,一边跑一边还气喘吁吁:“志愿报完了吗?”

徐梦点了点头。

张明卿也懒得跟她废话,一把就拉住了人的手:“你去帮我看个工厂,有朋友给我找了几间厂房,我这都没时间去看,你去看一眼,能做车间的话,这段时间就要定下来了。”

要不是刚才去过她店里,还真不知道生意这么好了。

“行,我跟谁联系,你给我一个联系方式。”

“你跟我去一趟店里。”

张明卿说完,就把人往店里领。

这会儿店里已经开始收拾午市的桌子,新招来的员工比较多,大多数都不认识徐梦,刚才还是宋霞瞧见了她,才去告诉张明卿的,徐梦没想到自己吃个火锅也能被抓壮丁,心中有些悲愤。

等到了张明卿的办公室,她从办公桌的抽屉里面翻出来一个小本子,她又拿出一支笔出来,用嘴下了笔帽,填了几个联系方式给她:“这几个,你跟这人聊一下,主要是看车间有没有地方可以垒灶,厂区的环境怎么样,还有车间是否能用明火这些跟这些。”

徐梦看了扶额,这么多地方,要一个一个去看,那肯定要花不少时间。

“行吧!”

张明卿顿时就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没办法,现在销量变大了,光咱们那个地方,换成两班倒,都忙不过来,现在那边只能做加工厂和仓库,光打包的都有三个人,地方太小了,产量也受限,招人我都不敢海了招,你介绍的那个人是真不错,京市这边的销售,光她一个人就占了三成。”

说的是虎子妈。

一部分是代理商直接找店里提货,另一部分就是虎子妈带的这些人,在火车站和景区专门找外地人销售,刚开始生意还不是很稳定,但高考前后,生意一下子就好了起来,光这一部分的提货量就翻了倍。

本来想的事,谁会在夏天吃火锅。

但明显客人不这样想,店里面热得厉害,张明卿只能在店里加装了两台空调。

春兰的窗机,大几千一台,贵得厉害。

徐梦拿着那一连串的地址,深感现在国企开始在走下坡路,南方的工厂和小企业,对这些工厂的影响也挺大的,大部分都是国营企业关掉的车间或者仓库,有些公司周转不灵的,就想要租掉一些厂区,缓解缓解厂里的经营压力。

拿到了小笔记的徐梦,当天就安排去看厂房。

大部分都是跟工厂的办公室联系,一个电话打过去,有些态度比较好,愿意在电话里面简单的讲一下情况,有些脾气比较暴躁的,三句两句都不愿意多讲,一言概括就是让你先过来看一看,电话里面是一句都不想多讲。

这些人首先被徐梦排除了,哪怕厂房合适,以后跟这样的房东打交道也是够闹心的。

电话里面能沟通的,先问清楚想出租的厂房多大,能否开明火,有些厂房是以前做仓库的,出租的又是楼上的房间,肯定不能垒灶台,这些也要排除。

刚开始跟人打交道也有些张不开口,说着说着就说溜了。

等打了五六个电话,徐梦被人挂断电话也不会生气了。

排除了一圈以后,徐梦锁定了几个地方。

一个是棉纺厂的食堂,南方小工厂兴起以后,对国营的棉纺厂打击最大,棉纺厂早就不是炙手可热的国营单位了,这几年厂里的人口也缩减了很多,其中一个食堂就空了出来。

徐梦马上给张明卿打了电话,说:“我看着这个厂子是最好的,以前就是食堂,灶都是现成的不用垒,关键是地方太大了,加上工人们吃饭的地方,一共有一千多平方。”

“租金多少?”

“月租金三千。”

“你等等。”张明卿在那边直起身子,拿起笔记录:“位置在哪?”

“棉纺二厂。”

“棉纺二厂,他们厂怎么会有房子出租?”

“厂子效益不好呗,我仔细问了一下,人家要不避讳我,这几年厂子里少招不少人,退下去也不接班了,厂里一下少了好多人,以前二厂好的时候,厂里食堂都有三个,现在用不着那么多,觉得空着浪费,就租掉一个,现在租出去的这个是最小的,最大的比这还大三倍。”

棉纺二厂可是个大厂,最多的时候职工都有上万,加上家属有几万人,占了好大的一个厂区。

这个年代的人心里都有一张地图,张明卿是老京市人了,自然知道棉纺二厂,这也是京市的老牌好单位之一了,她小时候就很羡慕棉纺厂的朋友,家里总能搞到碎布头,没想到这样的厂子,居然也要开始出租食堂。

“其他的,有些我打电话问情况,别人都不想跟我多说几句,我想着这么拽,那以后也是不好打交道,这些就首先排除了。”

“你做的没错,先在电话里问问,也不跑空路。”也是这段时间太忙了,张明卿早就该想到的。

早知道徐梦这孩子脑子里有划算,不知道原来她这么有成算,早就该叫她帮忙了,毕竟是小年轻脑子也灵活,待在家里就把事情干了个大半。

这样想着*,张明卿就说:“团团最近也在你妈妈那边上课呢,你带着她多玩玩。”

冯燕文当初一开班,张明卿就首先报名支持她,从寒假班到暑假班,一个都没落下,这孩子其实平常比较内向,结果在外面还挺放得开的,还交了不少朋友,上个学期张明卿就没怎么管她,尽把孩子丢冯燕文那了,结果期末考试成绩一出来,人家还进步了十几名。

“团团还小呢,跟我玩不到一起。”

团团跟黄晓莹倒是玩的来,还给黄晓莹排的那个小品做指导!

两人在电话里约了下次见面的时间。

负责联络的是棉纺二厂的办公室副主任,在电话里听着有些年纪了,徐梦对他恭敬一点,他语气也会更温和几分,尤其听出来是个极为年轻的小姑娘,语气就更温和一些,两人很快就把时间敲定好了。

这头约好了马上就叫来张明卿过来看,两人到了棉纺厂,说明来意,门卫很快放行。

果然,廖主任是个六十来岁的小老头,长得慈眉善目的,个子有点矮,带着一副近视眼镜,看人的时候喜欢眯着眼。

“廖主任你好,我就是在电话里跟你联系的徐梦,这是我们老板张老板,这位是廖主任,棉纺厂办公室副主任。”

“廖主任你好。”

“张老板你好。”

张明卿眼尖,一眼就认出来了廖主任:“廖主任,廖红旗是您什么人?”

廖主任怔愣片刻,然后恍然大悟:“你是红旗的同学?”

又说:“红旗是我儿子,也在厂里上班,可我看你的年纪也不大啊。”

张明卿保养得当,看上去也就三十出头。

廖主任的儿子中专毕业以后也是进了棉纺厂,虽然也是坐办公室,但男的不注意管理体型,后期一发福,人就老了十岁不止,所以廖主任看着张明卿,也觉得跟他儿子不是同龄人了。

张明卿很熟络的讲了几个廖红旗小时候的趣事,跟对方对上了暗号。

这年头有熟人就好办事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