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他自己选择的道路。
既硬要逆天而行,那便要做好被天收的觉悟。
一切尘埃落定,燕景焕轻柔牵起沈星晚的手:“走,我们回家。”
他弯下腰,俯身抄起她膝弯将她打横抱起,穿越满地狼藉血迹,踏出这片杀戮炼狱。
走出甬道口时,天色微曦,漆黑暗夜终于过去,天际泛起金色曙光。
晨曦穿透翻涌乌云,映照着破败的宫墙,一抹金光洒落,散落在两人交握的指尖上。
第113章 报应
因果循环,报应不爽
晨光破开夜色,薄雾尚未散尽,甬道出口处,一片死寂。
燕景焕双手稳稳抱着沈星晚,血腥浸染的玄色蟒袍拖拽在地,溅落一路斑驳暗红。
他步履沉稳,蜷缩在他怀中的少女面色苍白,纤细指尖紧攥着他的衣襟,仿佛生怕一个不小心,便会抓不住这份安全感。
藏身在甬道密室中的太后与张嫔,亦被搜查押解而出。
太后一身素白长衫,华冠倾斜,面色惨白,双眸混沌茫然,显然已失了心气。
她低着头,仿佛一夜间苍老了十多岁,连步伐都失了往日端庄威仪,只是木然地向前挪动着。
张嫔亦步亦趋地跟在她身后,始终垂着头,身形颤抖,看不清面上表情,只觉衣袖下紧握着的双拳,极力忍耐似地微微发颤。
一行人沉默前行,直至太后与张嫔即将踏出甬道之际,变故骤生!
张嫔匆匆往前跑了几步,同沈星晚擦肩而过的瞬间,猛然暴起,似一头绝望的母兽,泪水模糊了双眼,尖声嘶喊:
“贱人!赔我儿命来!!”
寒光一闪,一柄锋利匕首自她袖中疾刺而出,直直朝沈星晚胸膛扎去!
几乎是本能反应般,燕景焕骤然转身,长臂一收,将沈星晚牢牢护入怀中。
那匕首带着锐利的破风声,狠狠扎进了他的肩头,血花绽开的瞬间,溅了沈星晚满脸!
“燕景焕!”沈星晚尖叫出声。
四周死士同时动了,几乎是瞬息间,张嫔已被扑倒在地,死死按住。
她疯狂挣扎,口中咒骂不休,声声凄厉。
“狗男女!你们不得好死!沈星晚,你害死我儿!你害死我儿!!!你这个毒妇!你这个贱人!该死的是你!是你”
死士咬牙狠狠捂住她的口鼻,将呜咽挣扎不止的她拖了下去。
哭嚎咒骂声在甬道中回荡,悲凉凄厉,越来越远,终于淹没在泛着腥甜的晨光中。
太后被这突如其来的变故惊得一怔,回头一看,面色霎时惨白如纸。
她哆嗦着唇,几度欲言又止。
燕景焕站定,左手护着沈星晚,右手紧紧按住流血不止的肩伤,冷眸锁定太后,声音低沉冷冽:
“太后娘娘,你能历经两朝,自然是个聪明人。”
“早些认清现实,对大家都好,你说是么”
他微微一顿,唇角勾起冷笑,眸光森寒,泛着凛冽杀意。
“识时务者为俊杰。”
“您若安分,仍可高坐太皇太后之位,享尽尊荣,颐养天年。”
太后心中一凛,浑身力气仿佛被这一句话彻底给抽干了。
她深知,如今到了眼下这般光景,大势已去,已无任何选择可言。
若再执迷不悟,只怕下场连张嫔都不如。
她闭了闭眼,良久,颤声道:“哀家老了老糊涂了悉听摄政王安排。”
燕景焕微微颔首,却不说话,直静静望着太后,似乎在等她表态。
僵持许久,太后见实在捱不过去了,终是叹息一声,冷声吩咐道:
“张嫔言行无状,得了失心疯,着打入冷宫,永不得见天日。”
跟着太后的宫人俯首领命而去。
燕景焕眸中杀意渐渐淡去,语气也温和了几分,淡淡吩咐道:
“太后娘娘受惊,送太后回宫休养,派人好生守卫照顾,不得有误。”
“是!”
立刻有死士走上前去,对太后做了个请的手势,太后无法,只得垂下头去,由死士引着,缓步离去。
沈星晚伏在燕景焕怀中,听着这一切,心中百感交集,很不是滋味。
她自然明白,所谓打入冷宫,便是软禁致死。
张嫔,恐怕连今夜,都活不过了。
而留着太后,不过是为新帝登基之时,保留一线尊脉血统,顺天应命的表象罢了。
她虽知晓皇位之争,历来如此,却仍无法不感叹这其中的残酷。
一场宫变,生死算计,血流成河,到头来,仍是胜者为王。
她抿唇,颤着手撕开自己裙摆上最柔软的纱料,小心翼翼地替燕景焕包扎肩头的伤口,指尖止不住地颤抖。
她眼眶泛红,咬着唇,哽咽道:“别逞强了你在流血快去医治好不好?”
燕景焕望着她泪眼婆娑的模样,心下一紧。
他温凉指尖抹去她颊边的泪水,柔声道:“嗯,听你的。”
话音未落,他俯首挨近她,轻柔吮去她腮边泪珠,“别哭了,不疼的。”
两人相携而行,晨光渐盛,照亮满地未干的血迹和四处横陈的尸骸。
远处沈云朝所统领的援军大部队高举旌旗,殷红鲜血同银色甲胄交相辉映,硝烟滚滚中,大军压阵,如同翻涌而至的山海。
整个皇城,都在浴火重生。
四面八方,不时传来兵戈交击之声,那是尚存的各方势力,试图趁乱夺权,却又被铁蹄无情碾碎的绝望挣扎。
燕景焕环顾四下,眸如寒潭,杀意翻涌。
“乱臣贼子不降者,格杀勿论。”他冷冷下令。
“是!”
随着一声令下,死士飞奔前往传令,大军登时分作数股,迅速扑向尚未肃清的角落。
沈星晚怔怔看着这一切,仿佛置身于杀戮末日,又仿佛身处黎明前的最后一场暴风雨。
她回头望向身侧的燕景焕,只见他满身血痕,面容苍白,肩上仍在渗血,却宛如一尊不败战神,决然挺立在这纷扬乱世中。
她鼻头一酸,忍不住扑进他怀里,低声呜咽。
燕景焕一手拥紧她,箍紧她微微颤抖的身子。
晨光穿透血雾,照得宫墙高耸,鸦雀无声。
“回家。”
他揽紧了她,护着她避开满地血迹,一步步向外走去。
沿途,死士们已将各处叛军余孽清剿得七零八落。
宫墙之下,瘫仰着许多衣衫不整、手持兵刃的宫人侍卫,那些心怀鬼胎之人,无一幸免。
宫门外,早已抵达的援军黑压压的一片甲胄森然,旌旗猎猎,银甲将士们整齐列阵,恭迎摄政王。
看到燕景焕揽着沈星晚走出来,众人齐齐单膝跪地,山呼:
“参见摄政王!参见王妃!”
沈星晚被突如其来的肃杀气势震得心中一颤,忍不住攥紧了手指。
燕景焕低头安抚望了她一眼,抬眸挥手示意众人肃静。
“肃清宫城,彻查叛军党羽,抵抗不降者,就地诛杀。”
他声音不高,却清晰如雷,穿透硝烟,传遍四野。
众将士齐声应诺,声震宫阙。
沈星晚抬头,看到不远处沈云朝身着戎装,策马而立,眉眼冷峻。
他虽也满身是血,神色却冷静如常。
她与沈云朝的目光在空中交汇,只一瞬,便心照不宣地确认了彼此的安全。
今日之后,一切将尘埃落定,只待君临天下。
燕景焕低声在沈星晚耳畔道:“我送你出宫,外头有邢舟的人护送你回府,你先回府休息。”
沈星晚猛地抬头,脸色惨白:“那你呢?你还伤着!”
燕景焕轻笑,眸光宠溺,抬手指尖点了点她眉心,“我还死不了。这乱局,总得有人收拾。”
“那我等你。”沈星晚眼眶发酸,哽咽道:“早些回来。”
他眸光深深,喉结微动,“嗯。”
言罢,他亲手将她交给赶来接应的邢舟,目送着她乘上马车,缓缓离去。
直到那抹纤瘦的身影彻底消失在晨雾尽头,他才收回目光,浑身的冷意如潮水般重新蔓延。
“诸将士听令!随我,清剿余孽!”
他一声令下,身后银甲如滔天浪潮般呼啸而动。
破败冷宫中,张嫔被拖拽至一处破败不堪的寝殿里,扔在冰冷潮湿的砖地上。
她已被折磨得几近癫狂,批头散发,眸中仍恨意滔天,疯魔捶地,哭嚎不止。
而太后,则被燕景焕的死士一路送回了寿康宫。
寿康宫中早已撤去一众伺候的宫人,只余一座空落落的大殿。
太后步履踉跄地走进殿内,四顾无人,凄凉无比。
她踉
跄着走到高座前,扶着扶手缓缓坐下,面色惨白,手指无力地颤抖着。
“给哀家奉茶”
偌大的冰冷殿宇中,无人回应,寂静的可怕。
太后怔然许久,茫然望着不远处桌案上早已凉透的茶壶,有些恍惚。
她眸光迷蒙,思绪仿佛回到了数十年前,那些万众仰望的风光时刻。
只可惜,如今已物是人非。
她唯一能保住的,不过是一具空壳般的尊号,一纸哀荣。
她嗤笑,茫然喃喃道:“真是世事无常哀家,终于也到了这一步啊”
话音飘散在寂静殿宇里,无人应答。
夜色将至,宫城彻底肃清。
燕景焕仍是那一袭染血玄蟒,肩上裹着沁血纱布。
他站在乾清宫前的御阶之上,俯瞰整个皇城。
杀戮已止,万籁俱寂。
只有风,卷着血腥硝烟的气息,萦绕在苍穹之下。
他深吸一口气,沉声吩咐:
“传令下去!”
“明日,册立新帝。”
“昭告天下,清君侧,肃国贼,奉天命,扶正十四皇子,承继大统!”
众统领皆恭谨跪地,朗声应道:
“是!”
第114章 新帝乱世将尽,盛世可期
宫门之外,一辆不起眼的马车悄无声息驶出皇城,专沿着小道一路疾行。
车内,沈星晚坐在柔软坐榻上,身侧摆着微敞的小药箱。
她的手仍在微微颤抖,眸中满是担忧。
“王妃,前方便到摄政王府了。”邢舟策马来到车窗边,低声禀报道。
沈星晚回神,嗓音发涩:“辛苦了。”
邢舟神色恭敬,一点头,垂头策马去最前头开路,警惕观察着四周的动静。
此番巨变,她心力交瘁,能撑到现在,已然是极限。
马车缓缓停在王府大门前。
门前早有一众护卫跪迎,府中管事疾步迎上来,见她安然无恙,动容抿唇拱手行礼。
“王妃,您回来了快请进!”
沈星晚点头,强打精神下车往府门走去,身后,邢舟低声吩咐侍卫守好门禁,层层设防,片刻不敢松懈。
她一踏入摄政王府,未曾卸下披风,便径直转往后院。
风卷檐下花枝微颤,绯云卧在临窗的小榻上,披着软软的薄锦毯,脸色虽仍苍白,却已不复那夜满面惊骇的模样。
见沈星晚匆匆而至,绯云一惊,旋即眼眶通红,挣扎着要起身行礼:“小姐”
“别动。”
沈星晚疾步上前,伸手按住她纤薄肩头,语气一如既往的沉静,却多了几分温柔,“你伤的厉害,好生静养,万不可乱动。”
绯云眼泪簌簌而落,“奴婢命大,能活下来,已是托了小姐的福。”
“那夜若非小姐拼死请得太医救命奴婢奴婢真不知该如何报答才好”
沈星晚眸中泪光微动,她缓缓坐下,手指轻轻替绯云理顺鬓边微微散乱的发丝。
“你陪了这我许多年,历经风雨,若无你真心相护,我也走不到今日。”
“若我连你都护不住,那我独活着,又有什么意思?”
绯云哭得更厉害了,嘴唇哆嗦着,却再说不出一句话来,只能握住她的手,用尽力气握紧她。
沈星晚也不劝,只温柔拍了拍她的手背,轻声道:“你伤在要害边缘,好在避过了关窍,好生静养调理,定能康复如初的。”
“你放心,无论需要什么天材地宝,我都会命人替你去寻来,你只管安心休养。”
绯云点点头,红着眼眶应下:“多谢小姐,奴婢一定好好养伤,不叫小姐担心。”
沈星晚望着她那苍白却渐渐恢复生气的面容,心头紧绷的弦总算稍稍松了半分,微一点头:“你好生歇着,若还有不适,立即叫人去请太医。”
说罢,她替绯云将被角掖好,又叮嘱了几句,这才起身离开。
出了院门,廊下早有管事侯着。
沈星晚缓下脚步,看了他一眼,“十四皇子现下何处?”
管事立即低头回道:“回王妃,十四皇子在宫变当夜便由摄政王亲自下令秘密转移了。”
“属下亲自送上的马车,现下已入冬苑,重重护卫,安全无虞。”
沈星晚静静听完,只是轻轻点头,面色未变:“好。”
管事又顿了顿,小心补充一句:“十四皇子离开时,执意一并带走了小铃铛母女。”
沈星晚神色微动,却并无惊讶,只淡淡应了声:“我知道了。”
她转身欲行,又顿住步子,眸色沉了几分,回头道:“十四皇子处加派人手照顾好起居,一切饮食皆需查验,不得有失。”
“属下明白。”
吩咐妥当,沈星晚这才缓步往内宅而去。
廊影斜长,微风吹得花枝轻摇,花瓣纷扬而落,掠过她如瀑青丝。
回到房里时,屋内香炉燃着袅袅香烟,灯火柔软。
她解了披风,整个人仿佛终于卸下了盔甲,一步步走到榻边坐下。
疲倦像浪潮般自四肢百骸涌来,方才在绯云面前尚且维持的镇定,在这一刻终于溃不成军。
她扶额闭眼,只觉浑身酸痛,眉心沉郁。
大局虽定,皇权初稳,但内乱余火未平,朝堂上下仍暗流涌动。
可今日见绯云安然,十四皇子亦被妥善安置,小铃铛那对母女也无恙,她的心,终于能稍稍松快些许了。
沈星晚缓缓躺下,倚在软垫上,长舒了一口气。
安息香袅袅飘散,安抚着她疲惫不堪的神思。
她阖眸,低声喃喃:
“还好都还活着。”
不知过了多久,外头忽然传来急促的脚步声。
迷蒙睡去的她猛地惊醒抬头。
门扇被人从外推开,燕景焕满身尘土血污,步履坚定地走了进来。
“燕景焕!”
她几乎是本能地起身扑了过去,双手紧紧攥住他的衣襟,眼眶瞬间酸涩湿润。
燕景焕见她眼里噙着泪光,眉心一紧,抬手覆住她的后脑,将她牢牢抱入怀中。
他声音低哑,带着劫后余生的颤意:“我回来了。”
沈星晚死死攥着他的衣襟,嗓音颤抖,关切张望着:
“伤口呢?我看看你的伤!”
燕景焕本想拒绝,却被她强硬拉到榻边坐下。
沈星晚亲手解开他肩头草草裹着的纱布条,鲜血早已将纱布浸透,皮肉翻卷,伤口骇人。
她眼眶发热,指尖微颤,抬眸怒瞪他:“你你怎么”
燕景焕勾唇,无所谓的笑了一下,嗓音疲惫又宠溺:
“没事儿,不疼。”
沈星晚心头一酸,险些落下泪来。
她深吸一口气,端来早已备好的上药用物,努力稳住手,细细替他清洗伤口,敷上药粉,再一圈圈认真地缠上绷带。
燕景焕始终盯着她,眸中情意浓得令她心悸。
她强行稳住心神,终于包扎好最后一圈,这才稍稍松了口气,垂首靠在他怀里,轻声道:
“你以后不能再这样了。”
燕景焕抬手抱紧她,低头在她耳边应了一声:
“好,听你的。”
屋外,夜色沉沉,风声渐息。
屋内,一盏暖黄灯烛微微摇曳,映出两人交颈相拥的身影,温柔得仿佛连天地都化作了春水。
次日天光破晓,晨曦出绽。
魏国朝堂内,身着朝服的一众臣工肃穆而立,文武百官整整齐齐列阵,万千目光,皆落在阶前高台之上。
今日,是新帝登基的大典。
昨夜血雨腥风,已然随风而逝。
今晨,整个皇城洗净尘埃,焕然一新。
殿外红毯铺地,钟鼓齐鸣,禁军侍卫肃立两旁,肃杀气息犹存,却被初升的朝阳柔和了几分。
沈星晚身着华贵朝服,随着燕景焕缓步而上。
她特地选了个不甚起眼的位置,既不喧宾夺主,也便于观察局势。
燕景焕肩头的伤口虽已包扎,但他脸色依旧有些苍白病气,薄唇紧抿,更显凉薄。
即便如此,他一身玄色金蟒,腰佩玉带,仪态沉稳,从容自若,仿佛昨夜那场生死厮杀从未在他身上发生过似地。
他微偏头,对沈星晚低声道:“别担心,我撑得住。”
沈星晚攥着他衣袖的手指微微一紧,轻声应道:“我陪你。”
燕景焕眸光微动,低低一笑,眼底皆是柔情。
高台之上,十四皇子魏子辉立于龙椅前,身着新制的明黄色龙袍,小小的身影单薄却倔强。
太后被搀扶着缓缓而来。
她一身素缟,头戴太后冕冠,神色淡然。
经历了昨夜变故,她仿佛一夜之间苍老了十几岁,眉眼松弛,步履蹒跚,却仍强撑着最后的威仪。
太后捧着册封诏书,亲手为魏子辉加冕,颤声宣告天下:“今奉祖宗之命,册立十四皇子魏子辉为新皇,继统大统,永绥社稷!”
宣告落下,天下已定。
魏子辉缓缓抬起头时,目光清澈坚定,眉宇间尚带着少年未褪的青涩,却硬生生压着一股沉稳的帝王之气。
文武百官齐刷刷跪下,山呼海啸般的呼声震彻九霄:“恭迎新帝!万岁万岁万万岁!!!”
声音一浪高过一浪,宛如雷动,久久不歇。
沈星晚微微仰头,眸中微光流转。
她看到燕景焕站在台下,神色沉静如山,一手扶剑,一手负在身后,微微昂首,似一尊历经风霜的神像,静静守护着新帝,也守护着这来之不易的皇权。
魏子辉在礼官的引导下缓缓登上龙椅,颤着手接过了传国玉玺。
金光乍现,玉玺在晨曦下光华流转,昭示着新的朝代自此开启。
少年紧紧握着那沉甸甸的玉玺,唇线紧抿,额角渗出冷汗,却没有退缩半分。
他跪拜天地,跪拜列祖列宗,清亮坚定的声音在宫阙间久久回荡:“朕以冲龄,缵承大统,自今以后,罢苛政、恤黎庶,举贤才、兴礼教,期与天下共臻太平。”
声音虽不算宏亮,却透着不容置喙的威严。
朝堂山呼,再度响起。
沈星晚望着这一幕,心中百感交集。
就在前几日,魏子辉还是个躲在摄政王府中,怯生生唤她沈王妃的少年,而今,他已然披上龙袍,背负起了王朝兴衰的重担。
燕景焕静静凝视着龙椅上的少年,眸底深处,有欣慰,也有一抹藏得极深的疲惫忧虑。
局势虽定,乱臣贼子已除,可真正的稳固江山,还需长久经营。
燕景焕垂眸,唇角微不可察地勾起些许弧度。
似乎终于完成了肩上的重任。
沈星晚却心中微涩,攥紧了他的手。
她知道,从此以后,燕景焕再不是单纯的摄政王,他将成为这个王朝背后真正的无冕之主。
大典之后,燕景焕谢绝了群臣劝留,只带着沈星晚悄然离开了朝堂。
宫外,暖风微醺,金光洒落在宫墙上,耀眼极了。
燕景焕肩头的伤口已渗出血迹,血色浸透了玄色衣料,虽不明显,却触目惊心。
沈星晚心疼得红了眼眶,低声嗔道:“说好了要保重自己的,非要站那么久,快回去换药罢。”
燕景焕轻笑,温柔抬眸望着她,嗓音微哑:“好。”
沈星晚眼眶湿润,扶着他缓缓上了马车。
马车缓缓驶出宫门,宫外沿途皆是昨夜留下的痕迹,断壁残垣,血迹斑斑,焦土之气弥漫四野。
可即便如此,已有百姓三三两两走上街头,试探着恢复往日生活。
燕景焕倚着车壁,面色苍白,语气却松快,轻声道:“乱世将尽,盛世可期。”
沈星晚轻轻握住了他的手,郑重地点了点头。
这一刻,风吹拂过破败的城墙,吹动两人额前的发丝,仿佛在无声诉说着,真正的春天,终于要来了。
这一夜,整个京城欢庆新帝登基,彻夜不眠。
而沈星晚,终于依偎在燕景焕怀中,阖眸安然沉入久违的梦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