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些年政策不明,秦氏倒是不显山不露水。八十年代后,它便渐渐崛起,涉足许多领域。
其中最为人所知的就是化妆品。它打的牌子是中外合资,实则就是秦氏海外分支跟留在国内的分支一起,开拓国内这个巨大的市场。
“看不出来啊?豪门千金。”宋静芝夸张地打量了秦蓁两眼。
秦蓁摆手:“我小时候就是弄堂里的普通小囡,后来我叔爷从海外回来,我爸才跟他们一起开了公司。”
“我有两个哥哥,已经进公司历练了。我们家……”她摇摇头,“比较传统。尤其是我爷爷,总说女生向外,当年我姑姑所托非人,还差点害了一家人。”
她耸耸肩:“所以我大学毕业后肯定不会进公司的。至于上班,累死累活一个月那点收入,家里人估计也不愿意让我为了那点工资去看人脸色。”
“那咱们一起读研究生啊,到时候一起到大学里当老师。”宋静芝抓住她的手道。
秦蓁摇摇头:“我也不是搞学术的那块料。”
大学老师这个职业,在这年代远不如后世那般受追棒,只能说清贫,而不是清贵。
如果没有学术研究成果,还凭不上职称。高校也不是象牙塔,为凭职称也是各凭手段。
秦蓁当初是被调剂到中文专业的,她没有写作天赋,对文学的兴趣也不大。确实不适合到高校里当老师。
想起一些新闻报道,叶嘉宜问道:“你刚才说你姑姑,她是不是歌星?”
秦蓁有些意外。
她点头:“是的,秦歌,我姑姑。”
宋静芝又吃了一惊。
秦歌是著名歌星,八十年代走红,出了不少唱片,开过演唱会,上过春晚,又有传闻她是某唱片公司老板。
家底子都差不多抖搂出来了,秦蓁不介意再多说点:“林意如,是我妈妈。”
宋静芝瞪大了眼:“就是那个拍《北回归线》的导演?”
“对。”
叶嘉宜倒是不意外。
秦蓁聊天时会透露出她对娱乐圈的熟谙。她对影视作品比对文学作品还熟悉。显然家里有人从事这方面的工作。
“我不想把小说版权卖给别人,我想以后开一家影视公司,签一些艺人,拍摄自己的作品,并把逐梦文学网的优秀作品影视化。”叶嘉宜说出自己的打算。
“秦蓁,你愿意跟我一起吗?如果愿意,你大学毕业后得去当一段时间艺人助理,然后当经纪人,之后咱们才能开公司。这条路会比较辛苦,必须得有兴趣你才能走到经理的位置上。”
叶嘉宜看中了秦蓁的性格与能力,她之所以怂恿秦蓁当班长,进学生会,就是想让她锻炼自己。
如果两人大学毕业还一直这么合拍,秦蓁又愿意,叶嘉宜想把她拉入自己的阵营里,一起开影视公司。
秦蓁显然没想过这些,愣了一愣,眼眸渐渐有了光亮。
“哎,我怎么没想到?这还真是一条适合我的路。”她笑了起来,笑容十分灿烂。
她从小就跟着妈妈去剧组,小时候还客串过一些角色。圈里很多人她都熟悉。最重要的是,这个行业是秦氏不曾踏足的。
她姑姑那个唱片公司很小,是专门为她服务的。自从姑姑生了孩子,生活重心渐渐转移到家庭。那个唱片公司现在就只剩了个空壳子。
而且,影视公司跟唱片公司完全没有竞争。
“我现在就可以去当助理。以后寒暑假都可以去,锻炼锻炼自己。”她道。
“你真要自己拍啊?”宋静芝吃惊地看向叶嘉宜,“拍电影很烧钱的。”
她还有句话没说,扑街的电影电视比比皆是,那些钱扔到里面就打了水漂,连声响都听不到。
这年头,也就人傻钱多的煤老板喜欢投资电影,拿钱不当钱。
小姐妹写小说赚的这俩钱,怕是请演员的片酬都不够。
“看到了吗?”叶嘉宜指着窗户外面的嘉禾奶茶店,“嘉禾奶茶店,我去年七月开的。”
又指指不远处的嘉禾房产中介门店:“嘉禾房产中介公司,我去年九月开的。”
她又指指墙上挂着的电视机,上面正好放着东盛服饰的广告:“东盛服饰,我爸开的。”
宋静芝愣愣地看着她,身体一摊,脑袋磕在桌子上:“完了,就我一个穷人。”
她咬牙起身,朝着旁边大喊:“服务员,我要加菜。”一副要吃穷两人的样子。
秦蓁倒不意外。
她向来觉得自己这位好友不是一般人。只要往深里聊,就会发现,叶嘉宜见识的广度和深度,跟班里同学完全不在一个层面上,倒跟她的两个哥哥很像。
要知道,她是老来女。大哥今年三十五岁,二哥今年三十二岁,大学毕业后就在商界摸爬滚打了。
宋静芝狠狠加了两个最贵的菜,这才转过头来,哀声叹气:“三个人,就我最废。”
叶嘉宜捏了一把她的小圆脸:“我们等你以后成为宋教授后罩着我们呢。”
宋静芝头一偏躲过她的魔爪。
余光瞥见窗外,她“咦”地叫了一声:“帅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