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警惕的看向四周,没发现有异常,几人又分开往胡同两头追去了。
元春和向毅,背靠着院门,听到了脚步声渐行渐远后,两人滑坐在了地上。
元春道,“向毅同志,我也不问你去那户人家做什么,你就现在我家待会儿,等他们消停了,你再出去。”那群人跑走不一会儿,又返回巷子,来回游荡了两圈,遇到下班放学住在附近的居民,他们还会用探照灯一般的目光,紧盯着对方看半天。
遇到陌生人,他们还会拦着对方问出人家的祖宗十八代。
这些都是某些组织的人,他们在县城横行霸道,无人敢惹,大家看到他们,都会吓得远远躲开。
元春释放出精神力监视他们,见他们对她家这边没多关注,她这才邀请向毅进屋喝茶。
跟表姑表嫂两人介绍了向毅同志后,她让表姑去多炒两道菜,她要留向毅同志在家吃饭。
又吩咐表嫂,“表嫂,后院长了一个秋西瓜,我看差不多熟了,你去摘来咱们吃了它。”
“表妹,我洗了一篮子小柿子,你吃不吃?”
“吃,装一盘来。”
“好嘞。”
表嫂端了一盘小柿子放在桌子上,“向同志,这小柿子是新品种,可甜了,你尝尝。”
“谢谢李同志。”
“不用客气,你是我表妹的朋友,那就是自家人。”
李雨菲放下小柿子,又去了后院摘了个大西瓜,不一会儿,她又端了一盘切好的西瓜进来。
“向毅同志,你吃西瓜,这是秋西瓜,也是新品种。”
都是李春兰研究出来的新品种。
不管是小柿子,还是西瓜,都比普通的好吃,口感不但甜,清脆,味儿浓。
向毅看向慵懒的吃着小柿子的小女人,好奇问道,“宋同志,这小柿子和西瓜的新品种,都是你家研究出来的?”
“是啊,我表姑研究的,她在家没啥事,成天研究地里种的吃的。”元春拿了一块西瓜啃,“这新品种的西瓜,我这也是第一次吃,清脆爽口,也够甜,味儿真不错。”
顿了顿,若有遗憾道,“就是可惜,种的少了,种了十粒籽,出了三株苗,只活了一株,长了这么一个西瓜。”
向毅微笑,“那我真有口福。”
“那可不,也就是你身上这身衣服我喜欢,不然我可舍不得切西瓜给你吃。”
向毅啃了两块,还想拿第三块的时候,元春又说话了,“你少吃点,留点肚子吃饭,我表姑做的饭可好吃了,跟原师公的厨艺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向毅放下刚拿起的西瓜,笑着道,“看来,我真得留着肚子尝尝你表姑的厨艺。”
“嗯嗯,错过了这个村,就没了这座庙。”
晚上,李春兰做了香辣鱼杂,大盘鸡,肉末豆角,蒜蓉青菜,再装了一碟辣白菜,一碟糖醋蒜,切了几个咸鸭蛋。
摆了满满一桌子。
主食是二米饭。
大米多,小米少。
元春把满满一碗饭放向毅面前,又给他到了一杯茶水,笑道,“向毅同志,我家可没酒喝,我给你倒杯茶吧。”
向毅早就被这一大桌子菜惊呆了。
这个年代,能随手出三四个肉菜的可不是普通家庭,就是他家,帝都的高干家庭,也不一定能随时做得出来。
而且,宋元春对她表姑表嫂的态度,嘴上喊着长辈,可那使唤的慵懒语气,绝对不是对长辈,而是对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