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还顺便完成了文淑芬的拜托, 给知青们找一个轻松点的工作。
倒不是赵小甜更看好知青, 只是她想把合适人放到合适的岗位。
叫来陆琦,“知青点那边可能要招几个学问不错的老师,不论什么,有一技之长,有用的, 都行, 你负责这事吧。”
陆琦先是震惊, “教室这些问题都解决了?我们要出多少钱?”
赵小甜先卖了一个关子, “这事你以后就知道了,反正一分钱不用出,你可以先物色几个助手, 一个会计不够的, 但这件事我暂时也不能教给别人, 只能劳烦你操心了。”
这话也代表了赵小甜对陆琦的信任, 会计这种钱袋子工作, 肯定要交给信赖的人, 陆琦用实际行动证明她值得信赖。
其实赵小甜也是想借着这次招工的机会,看看陆琦对待陆军和李燕的态度, 如果满意,那陆琦就真的可以信任了。
不用操心钱,陆琦开始操心人。
她之前见识不多, 脑子也没想什么正经事,进了厂子后, 知道那点东西难免捉襟见肘。
赵小甜既然钱的问题解决了,那肯定是陈西华那边给解决的,联想到陈场长离开时满意的模样,不像是吃亏的,肯定也得到了好处。
场长和厂长之间交换了什么筹码呢?
很快,陆琦心中有了答案,行动起来。
赵小甜不是真想卖关子,而是事情还没到十拿九稳的地步,她不想提前暴露心思,万一被有心之人利用,那可不美了。
崔师傅和朱老六抓耳挠腮准备起教材,胡晓杰和李文月出去跑关系,动员周边几个公社参加修理班和拖拉机手班选拔,赵小甜则打算去镇上机械厂看看。
厂里只有一台玉米脱粒机,完全不够用,而且还有很多其他需求,赵小甜不想放弃这些机会。
再者说,陆琦已经拿出让她满意的方案,也不能食言而肥。
另一方面,无论农场本地人还是知青,能进修理班培训的一定是少数,还要想办法通过其他方式增加工作岗位,多吸收点农场的人,这样农场住着也安稳。
至于陈西华场长说得落户,说实话,赵小甜心动了,不过现在时机未到,现在落户,连一个水花都打不起来,完全浪费了这件事的意义,她想再等等,等大家迫切需要她的时候再提这件事。
就在她打算搭车去镇上的时候,陈西华捏着一摞子厚厚的信,黑着脸奔着赵小甜过来了。
说实话,赵小甜从来没见过老好人脾气的陈西华脸色这么难看过,心底顿时咯噔一下。
陈西华家中。
赵小甜端坐一旁,老神在在。
陈西华吹胡子瞪眼,桌子被棒棒棒敲得直响。
“哪来的捕风捉影,这不是歪曲事实吗!”
不怪陈西华生气,正值赵小甜要开展手脚,带领农场人发家致富的紧要关头,一连十几封举报信砸了下来,气得他在部队就拍了桌子,这事纯属污蔑!
说什么赵小甜靠裙带关系抢夺资源,还状告赵国庆拉帮结派,用美色腐蚀革命坚定份子。
陈西华猜测,这个革命坚定份子十有八九说的是曹振东,不敢指名道姓,就用这种含糊其词的手段,小人行径!
有一封是这么说的,隐射赵小甜德不配位,一个初来乍到的十八岁小姑娘竟然能在农场办厂,还大言不惭肩挑修理厂代理厂长,明显内部有猫腻,甚至农场场长陈西华有纵容、包庇、做保护伞之嫌。
当然,更难听的话也有,都是奔着陈西华来的,陈西华认为这有可能是看不惯他的人写的,和赵小甜关系不大。
但是第三封就让人火大了。
说赵小甜不热爱集体,要是有能耐,在双板大队为什么会默默无闻,来了军区以后为什么突然大放异彩,故而猜测,
赵小甜可能是特务份子,不然怎么能拿出这么多修机器造机器的想法。
对此,陈西华只想说一句,啊呸,自己蠢犊子还怪别人太聪明!
坏消息太多,陈西华一时都想不出来,究竟是哪个红眼病搞这恶心人的事。
言辞之刁钻,是他想破脑袋也想不出来的疯子言论。
之前他防备过可能有人小人行径,还专门去公社和部队报备过,甚至还给县里,师部去了信。
没想到,信没寄出去几天,锅先扣下来了。
他现在应该庆幸,幸好信提前寄出去了,不然现在他也成了赵小甜的共犯,她的裙下啊呸!究竟是谁这么恶毒。
陈西华觉得头顶都要冒烟了,这要是他爹还在,指不定一枪子崩了这人。
也就是曹振东不在,不然谁敢这么明目张胆欺负他对象。
姚清姿心里也不痛快,赵小甜什么样她不敢保证,可自家男人什么样她还不了解吗,说他乱搞男女关系,作风不正,还不如说他挖社会主义墙角,补贴穷苦大众!
一连三封举报信,部队那边压不住了,农场这边更是关系到陈西华这个场长,这下子,赵小甜的农机修理培训班,还有433机器厂和海城机械厂的联合都要推后,县里的农业局直接安排了调查组,在农场扯了横幅,上面写着,“433农场及机器厂调查大会,举报有奖。”
农场人还被蒙在鼓里呢,横幅拉上也不识字,听人读出来后才知道是什么意思,顿时炸开了锅。
“啥?陈场长和赵厂长有不正当关系?陈场长的t?私生女吗?祖坟冒青烟了,这么聪明的女儿,要是我家女儿,我太爷爷都得从坟地里跳出来夸我一句孝顺子孙。”
这明显是调侃,不管是男女关系还是私生女关系,这明摆着就是胡扯,还不如说贿赂靠谱!
调查员马上转移话题,“难道他们间存在金钱关系?谁来详细说说。”
好家伙,一句话就上纲上线啊,农场众人不敢满嘴跑灰车了。
说实话,大家还挺害怕的,谁不知道,革委会、红袖章、调查组,这些人来一次就有一次血雨腥风,一句话说不对,可能这辈子都完了。
陈西华被调查,大队长出面代表农场,“调查组同志,我们没啥文化,也不懂啥能说啥不能说,不过我们都是实在人,只要你们问,我们不会编瞎话。”
“陈场长和赵厂长之间有没有其他关系,我们不清楚,我们看到的,只有一心为集体,殚精竭虑,努力壮大集体的陈西华同志,还有人虽然不大,力气也不大,但愿意无私无偿帮我们这些伤残老兵改造自行车,自掏腰包送三轮车,主动扛着比她手臂还长的零件去修拖拉机的赵小甜同志,他们都是优秀的好同志。”
“你看到我们农场这边田了吗,我们今年多种了三十垧田,全依仗陈西华同志的兢兢业业,还有赵小甜同志的无私奉献。”
“说别的我们不懂,但是我们知道,今年农场所有人都不用挨饿啃树皮,挖草根了,也不用养猪十年,一口肉都没吃过。”
“我一个人说话可能没有威信,调查组同志可以去问农场的每一个人,甚至是知青,或者隔壁农场和公社,都可以。”
调查组同志嘴角抽了抽,他们也就走个形式调查,不料没调查出问题,倒听满脑子的歌功颂德。
如果这两个人真的是优秀同志,被举报也不足为奇。
别看调查组人见人嫌,但他们心底也有一杆秤,有的时候,好同志会被人眼红,坏同志会让人敢怒不敢言。
如果这两位真的是好同志,那也不能寒了好同志的心,调查组同志打算给县里去个电话,和领导说说这边的情况。
还别说,听到陈西华和赵小甜被调查了,最慌的不是当事人,而是所有人。
首当其冲的就是买了农具,还有租用农具这些人,机器还没用完,修机器的人别举报了,搞得他们都不敢用机器了,坏了怎么办,找谁修!
农场的原住民和知青也不开心,说好的,过一段修理厂和机器厂都要招工了,还要开培训班,他们还等着学知识,摆脱地里刨食的命运呢!
虽然不满,但调查组肯定是要配合的,可除了夸以外,多一个字都不说,生怕说错了。
调查组的人心情也不是很美妙,这些人嘴上很礼貌,眼神可不是这么说的,眼里的凶光都能把他们生吞活剥了,显得他们好像是真正的恶人。
省农业局局长笑了,扫过下面心思各异的几人,“查过了,各位还有什么想说的吗?”
县里农业局负责人,还有几位机械厂的负责人面面相觑,其中有一位干瘦的中年男人面上阴晴不定,但没说什么。
省农业局长陈平磊笑道:“那这次考察就算过了,我的意思各位明白吧,该查的也查了,该给的态度也给了,人家赵小甜同志就是经过验证的好同志,再有不三不四的风言风语,我这个做领导的,也该为好同志做一回主。”
说完,目光在某个干瘦的男人身上停留一瞬,片刻又挪开了。
被盘问的赵小甜丝毫没慌,陈西华受她影响,不安的神情也淡了,翘起二郎腿抽起了旱烟,美其名曰,平日里媳妇不让抽,好不容易有机会。
赵小甜:“”
她很想说,陈场长,你不可能一直被关在这里。
走形式盘问的调查组同志也一脸无语,这两个人到底有没有认清自己的身份,即使不害怕,也要装个样子,稍稍不安点吧。
再一看赵小甜捧着搪瓷缸子,还有闲心要热水泡红糖,另一个吧嗒吧嗒抽旱烟
调查组不能打,也不能骂,但是他们能打开窗户,再填一杯热水。
赵小甜笑眯眯的,“谢谢啊。”
调查组同志咬牙切齿,“不客气,为人民服务。”
赵小甜笑容更大了,陈西华也看出了门道,这下彻底不慌了,甚至觉得有些困,这几天为了办各种手续,可把他累坏了,休息会也不错。
第 57 章
调查组同志在帮赵小甜倒水的时候, 悄悄往她手心里塞了一张纸条,趁人不注意,赵小甜打开看了看, 嘴角一翘。
没错, 调查组同志,正好是前几天她在县里修理厂见过的人,当时她认识了钱学东厂长,厂长向她介绍了他们厂里最有前途的宣传员,也就是眼前的小伙子, 唐良。
不知道为什么他会被选进调查组, 可看到他那一瞬, 赵小甜就知道这次调查雷声大雨点小。毕竟她去过县里修理厂不是什么秘密, 要是她真有事,调查组的成员肯定要避开这些人。
和纸条上的信息一对,果然如此。
其实举报这件事她早就料到了, 甚至一定程度上是她自己放任这件事发生的。
她想在这片土地上搞事业, 还是七零年代初这个时期, 肯定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背靠大树, 上面挂名, 这些都必不可少。
可是她初来乍到,谁都不认识, 哪怕有点技术,也避免不了被人眼红,随时都有可能被人摘桃子, 这可不是她想要的。
上辈子为人做了一辈子嫁衣,这辈子谁也别想算计她。
暗箭难防, 虽然民风淳朴,但也要防备利益的纠纷,她必须找个机会,将她和所有人绑定,让农场所有人,包括某些干部,把她当作这个集体的一份子,只有这样,她才敢放开手脚作为。
机器厂,修理厂,从来不是她的目的,她只是想通过这些,让一些人知道她的价值,她要成为不可替代的那个。
既然要做特例,就要做最特殊的那个。
想要做修理厂和机器厂,一定会动某些人的蛋糕,她之前仔细看过县里和镇上各个厂子的情况,也把厂长的情况分析个透彻,这还要归功于大哥和曹振东提供的资料。
也不知道曹振东现在怎么样了,按照上辈子的时间,应该明年才会对上,希望他一切平安吧。
压下心底的担忧,赵小甜打起精神,迎向这场扬名的战役。
是的,扬名。
这次举报虽然声势浩大,但在可控范围之内。
无论哪一条举报,都不会查到真凭实据,甚至会让上面看到她的价值。
与此同时,农业局局长陈平磊敲桌子,“我知道举报的同志肯定在你们其中,或者你们肯定知道谁举报的,现在就睁开你们的眼睛看看,都查到了什么!”
资料洋洋洒洒落下来,县城修理厂厂长率先拿出一张,眉梢微挑,啧啧道:“英雄出少年啊!”
谁说人家在家乡不显山不露水,分明是家庭环境限制了人家发挥!
好家伙,凭一己之力,直接联动整个三八公社的纺织厂大改革,现在随便拉出来一个纺织厂的同志,谁不对赵小甜竖大拇指,人家愣是做好事不求回报,默默把细纱机给改良了!
当然,赵小甜本人肯定没做白功,只不过这些被张素厂长瞒得死死的,调查组根本查不到。
陈平磊笑骂道:“知道你和赵小甜同志关系好,吹捧的话别在这里说。”
钱学东一挠头,大声道:“是不是吹捧大家没有眼睛吗,凭心而论,在座各位谁有这个本事?反正我没有。”
所有人都哑巴了。
确实,有这个本事他们早就不在这个位置上了。
之前不信任女同志能干一番事业,用最恶劣猜测揣度赵小甜的人此刻红了脸,陈平磊这是明晃晃打他们脸啊。
其实,收到举报信之后,田青玄田老教授,还有外交部的刘国富局长,以及京市农业局的主任吴爱党都打来电话,用人品保证赵小甜绝不是特务,并且是有真材实料的。
这还不算完,这件事不知为何惊动了司令部,司令专线直接打过来催问进度。
这么多根正苗红的老同志作保,加上频频催问的大佬,这下县里的人都知道,这几封举报信算是捅娄子了。
明眼人准备直接冷处理举报信,毕竟也不是每封举报信都要严查的,明显的无稽之谈,查只会浪费大家伙的时间。
但是陈平磊一锤定音,“查,必须严查,不查个水落石出,有些人心底总会犯嘀咕。”
这才有了看起t?来一本正经,实际处处照顾的调查组。
赵小甜接到这张纸条正是钱学东写的,没旁的信息,就四个字,快点开班。
钱学东的隐藏信息赵小甜明白,是催她快点把培训班搞起来,他好送人来培训。
调查组来得悄无声息,走的时候敲锣打鼓,农场办事处上面的横幅马上被换下来,挂上早就准备好的,“正式任命赵小甜同志为433培训班主负责人。”
甚至还有调查组同志从兜里掏出鞭炮,霹雳乓啷好不热闹。
一辆高头大马的轿车驶入农场,陈平磊局长带着农业局负责拖拉机手培训的负责人霍明,还有几个零件厂的局长下车。
赵小甜也震惊这个排场,马上跑出去迎接。
充当介绍人的钱学东一脸骄傲,帮着双方引荐。
赵小甜受宠若惊,这是她不敢想象的待遇,“陈局长好,我是赵小甜,劳烦您过来实在太过意不去了。”
陈平磊哈哈一笑,“赵厂长,真心虚就多培养出几个像你这样能干的年轻人,也不枉我这把老骨头折腾一场!”
赵小甜一摸鼻子,完了,自己这点小心思瞒不过陈平磊这个老姜,被看透了。
钱学东偷偷向赵小甜要人情,“小甜,咱们也是老熟人了,培训班的名额,要多多照顾啊。”
赵小甜一脸无私,大声道:“放心,要求很低的,大家一视同仁,都要参加考试。”
陈平磊闻言一乐,“如果说考试,农场多数人都不认字吧,似乎这次考试范围只能针对知青了。”
农场的知青眼睛明亮,考试,他们行啊!
虽然不会种地,学习也算不上多厉害,但要看和谁比,和这些大字不识的农民比,他们很有优势的!
而农场土著表情就没那么美丽了,之前虽然知道要考试,但没想过要和知青比,这不是明摆着比不过嘛。
若说以前他们准备矮子里面拔高个,期待可能发生的一二侥幸,现在希望彻底破了。
农场土著心里不太舒服,甚至想,赵小甜到底不是本地人,不是一条心。
给大家足够的思考时间,赵小甜跳上高台,大声道:“各位,我知道大家肯定对考试心里都没底,甚至很多乡亲们忙于生活,根本没时间也没机会学习文化课,这能说明我们不优秀吗?不能!”
“优秀也没用啊,不识字照样没法考试。”
“有人肯定在想,为什么要考试呢,见谁优秀,就让他进培训班,以后当技术工人,这样不好吗?”
“当然不行!正所谓没规矩不成方圆,大家都很优秀,有人做饭好吃,有人种田厉害,还有人写字漂亮,这么多优秀的人,选拔进培训班的标准又该是什么呢?所以必须要考试!”
听赵小甜这么说,所有人都没办法反驳了,确实,不考试该怎么选呢?
怕是最后选谁都有人不服气。
赵小甜看到知青们嘴角挂上兴奋的笑,嘴角翘起,“乡亲们,我还没说考什么呢,大家就气馁了?想放弃?”
当然不会!农场有几个年轻人对机器和修理很感兴趣,可惜不识字,闻言马上道:“不放弃!可是不识字还有机会吗?”
“当然没机会。”赵小甜斩钉截铁,不管什么时候,技术这东西都需要与时俱进,不识字就很难进步,她没必要花心思教这些人。
不过她话没说完,“但也不是绝对,我明白的大家的情况,也明白大家都是热爱学习的人,只要有机会,文化课肯定会手到擒来。”
大饼画完了,赵小甜说出自己的目的,“第一次考试,不要求大家懂太多文化课,但至少自己的名字要会写,算数要会算,其他的考试内容,都是关于大家天赋的测试,我就不多说了。”
此话一出,农场土著满意了,都明白这条件明显是在照顾他们,要是还不满意,那就说不过去了。
不少知青明显有意见,但他们和赵小甜不熟,虽然赵小甜身边的几个助手都是知青,但那几个知青和赵小甜穿一条裤子,完全没缝插针。
不安分的知青敢怒不敢言,安分的知青早就被陆琦策反了,此刻乖顺异常,主动跟着鼓掌。
被扯大旗的陈平磊无奈苦笑,他怎么觉得自己成了小女同志的见证人了呢,能三两句话号召所有人都听话,确实有两把刷子。
显然,陈平磊对自己的定位十分准确,还没见过陈平磊,但田老早就通信告诉她,陈局长这个人能信,肯办实事,还是他好友,他们之间无话不谈。
提示到这份上,赵小甜要是不知道陈平磊局长是友军就太蠢了。
把人情先记账,扯大旗更不手软,“陈局长,我们一个月后开始第一批培训班学员考试,到时候还请您和感兴趣的人来做个见证。”
陈平磊:“”
田老真给他找了一个麻烦啊,但是,他个人也很感兴趣这个小姑娘能走多远,她现在所展示的才华,确实够他伸手拉她一把,于是笑道:“没问题,我就等着三个月后,小甜同志能交给我一个什么样的答卷了。”
赵小甜有些汗颜,这是送军令状,对吧,还是不能拒绝那种。
心底在打鼓,面上全是肯定之色,“您就擎好吧。”
陈平磊见她惊得瞳孔都放大了,笑呵呵地道:“我相信小甜同志不会辜负组织厚望的,拖拉机手培训班和修理技术培训班就全权委托给你了,几个修理厂和部分农业局相关部门的人随你调动。”
赵小甜眼睛一亮,这领导果然能处,人敞亮啊,这么轻易就放权了?
当然没这么简单,陈平磊继续道:“钱学东可以做你的副手,至于唐良,之前调查组的时候你们接触过,还算熟悉,他就当我们之间传话跑腿的。”
赵小甜明白了,这是送个督军,外加个传话筒。
不管如何,先表示欢迎,“感谢您的信任,我还年轻,经验不足,以后要麻烦各位多多指教了。”
陈平磊笑道:“放开手脚干,组织外领导组织内,这可是全国独一份的特例,我可是和领导打包票的。”
第 58 章
调查组走了后, 陈西华怕夜长梦多,又和赵小甜提了提落户农场的事。
“小甜,这事你好好考虑考虑, 没坏处, 以后你这厂子一定要做大的,到时候你的关系不在这边,很有可能惹出来麻烦事,还不如一次性解决。”
赵小甜道:“是这个么道理,可是场长, 农场也不是什么人都接收的, 这么好的农场, 我要是因自己的私事把关系私自转过来, 我亏心啊,好像只为了占农场便宜一样,不如这样, 我先把前面铺垫好, 等过阵子厂里需求的人就多了, 肯定要增加工人名额, 也能多帮农场这边创造点机会。”
陈西华听着心里舒服, 农场干部脸上也光彩。虽然他们不觉得农场有什么了不起的, 但赵小甜这么一说,明显是肯定他们的工作!
再说, 如今赵小甜也算是给了准话,保证落户优先考虑农场,凭赵小甜的本事, 做出点成绩也是早晚的事。
和其他地区机械厂互相学习是大事,哪怕赵小甜个人能力再强, 也没办法让人家高贵的机械厂低头。
只能等这次培训后闯出点名堂,多累点资本去谈判。
崔师傅和朱老六这段时间一直忙着修理机器和备课,没空做其他的,幸好另外三个女同志能力很强,直接将陆琦提出的玉米脱粒工作做强,又补了三台机器,招了三个腿脚不太利索,但力气不错的退伍士兵。
也许因背靠部队,农场的普通人也会下意识照顾伤残的战士,并没有提出什么意见。
修理技术培训的选拔考试有一个月的准备期,农场不知道是哪位小机灵,竟然主动找学问不错的知青给他们开班补习,当然,回报是知青的活,他们帮干了。
很快,选拔考试开始了,地点就设在农场的闲置学校,陈平磊如约主持考试。
还别说,报考的人还真不少,不仅有本农场的知青和本地人,还有其他公社的。
里外一算计,约莫得有上百人!
赵小甜摸了一把冷汗,幸好找陈平磊来镇场子,不然她可压不住北大荒这些人高马大的乡亲们。
条件艰苦,赵小甜没提前印试卷,而且她想考的东西,也不在试卷上。
农场的桌椅板凳不太够,幸好很多人都是自带家伙什来的,倒不用赵小甜操心。
赵小甜自己出的题,方才和陈平t?磊局长商量过,都认为可行。
考试的内容分三块,一块是基本的算术题,修理工是工科,数学不行很难走长,不过算数也不难,在赵小甜看来都是千以内的加减乘除,还挺基础的。
一块是作图题,赵小甜提前将六铧犁搬来,让大家根据实物描画其构造和原理。
最后一块是开放性试题,让大家说说自己的修理经验,举一个例子就行,实在不会写,那她也没办法了。
考试约莫半天的时间,大家都挺遵守纪律,不过很多人明显水平不够,写了名字后一个字都答不出来,偏生还执拗,不肯离开,那抓耳挠腮的模样,赵小甜看了都于心不忍。
陈平磊笑道:“这题出的好,不偏不倚,还能找出来天生吃这碗饭的人。”
赵小甜略显担忧,“我觉得不太妙。”
她就没见过几个人在埋头答题。
陈西华也跟着犯愁,他们文化水平什么样他清楚的很,加在一起还不如他呢,要不然也轮不到他做场长这么多年。
陈平磊倒是不悲观,“以前啊,穷苦人家想搏一条通天路,只有走上独木桥那一个法子,谁会管他们懂不懂手工活,也没人在乎上位者有没有那种能力。”
陈平磊说得含蓄,但赵小甜听懂了。
她要选有用的人,宁缺毋滥。
考完后,赵小甜面对一百多份卷子发了愁。
试卷没有标准答案,全靠她一个人,不吃不喝也要半个月才能看完。
幸好,作为农业局的局长,陈平磊抽调几个修理厂的高级技术工人帮忙一起批阅卷子。
考试结果实在惨不忍睹。
知青们算术没问题,后面两个实践题不能说毫不相关,只能说风马牛不相及。
但也别说,有两个知青让人眼前一亮。
一个是隔壁胜利公社的男知青,李彦明,还有一个让赵小甜很震惊。
农场知青李晓霜。
这姑娘赵小甜没怎么接触过,但名声在外,想不知道都不行。
就连不怎么说人闲话的胡晓杰,都说这姑娘心思浮躁,天天打扮的花枝招展,就想嫁男人,攀高枝。
赵小甜确实见过几次,李晓霜和大队长齐春的儿子齐武打得火热。
这些赵小甜都不关心,目光下移,停留在最后一道题。
李晓霜是为数不多完整答完题的人。
最后一道题,原则上是写自己的修理经验和步骤,李晓霜没做过类似的事,但她看过赵小甜修理机器。
坦坦荡荡,她把赵小甜的修理思路复刻下来,中间还夹着自己的总总结和想法。
李文月凑过来,不开心地瘪瘪嘴,“这不是明显投机取巧吗!”
帮忙批改卷子的钱学东不明所以,在他看来这份卷子十分出色,堪称第一了。
听过解释后,钱学东也沉默了,明目张胆参考阅卷人答案的,他还是第一次见到。
朱老六有惜才,也有不解,纠结半晌,实在给不出分数,询问赵小甜的意见。
赵小甜看了看她的答卷,直接问:“不考虑这些,她如何?”
朱老六毫不犹豫,“上等。”
赵小甜微微一笑,“那还纠结什么,她就是第一。”
“可是”这人投机取巧啊。
朱老六没明说,赵小甜明白。
这种答题手段确实出乎她预料,但不得不说,这是阳谋,李晓霜的下的注赢了。
天赋不错,日后肯定要和他们一起共事的,赵小甜不得不操心一下员工的人际关系,主动解释。
“这次选拔,想必大家看出来了,我只是想选有点天赋的人,至于文化课基础,还有旁的,我都不太在意,也没办法在意。”
她拿过李晓霜的卷子,指了指第二道作图题,“崔师傅,朱师傅,按照你们多年的经验,结构图画到这个份上,难吗?”
两位师傅踌躇半晌,不得不承认,如此详尽的结构图,他们画不出来。
赵小甜继续,指向第三道题,“我修理机器的时候,没避着旁人,农场多数人都来看热闹了,你们说说,其中有几个人能交出这样一份感悟心得?”
众人沉默,当时光顾着震惊了,最多只是记住修理顺序,日后若是遇到相似的,还能哪痛修哪,哪里有心计给各种小毛病归类。
经过赵小甜的提点,大家也明白,李晓霜这姑娘,是真正有天赋的人。
赵小甜本人都很羡慕她,她属于笨鸟慢慢飞,可是李晓霜呢,她再如何,也不能见到她第一面就开始准备。
最后,挑挑拣拣,除了第一名李晓霜外,又选了十五人,男女都有,不过只有四位知青。
赵孝天对这个结果还算满意,尤其发现李晓霜这个潜力股后,人更轻松了。
想做机械厂,不可能只靠她一个人,外面来的不好把控,李晓霜刚刚好。亲手把人培养出来,对自己肯定没坏处。
只是有点遗憾,如果现在能上大学,李晓霜肯定是个好苗子。
还有三年多的时间,只能按捺性子慢慢等了。
考完试第三天,赵小甜把成绩交给陈西华和陈平磊,自己联系拖拉机手的培训班,问问有多少人要来培训。
好巧不巧,县里不参加这次联合学习,只有镇里参加,正好也是十六人。
两方一合计,决定分开教学。
镇里先培训他们选拔出来的拖拉机手,培训结束后,和赵小甜这边的修理技工培训队进行交换学习,正巧两不耽误。
修理技术的培训不会那么快,赵小甜定了两版方案,一版是简易速成方案,只需要半个月的时间,并且有基础的人,很适合县里挑选出来的拖拉机手。
另一版是无基础方案,慢的需要三个月,快的需要一个月。
这就要看个人天赋了。
开班之前,赵小甜找来了成绩第一李晓霜,问道:“你知道自己是第一吗?”
考试没公布成绩排名,多数人只知道自己入选了,不知道名次。
其实李晓霜很忐忑的,这段时间吃不好睡不好,考卷上,她写了赵小甜的修理方案,这要是小心眼的,指不定怎么给她扣帽子呢。
不是没犹豫过,只是下笔那一刻,她下意识觉得,赵小甜不是小心眼的人,最多就是不要她,不至于找她麻烦。
即便这样,她无论如何也没想到,自己是第一。
那意味着,赵小甜非但没怪她,还认同了她的做法。
呼吸间,李晓霜道:“谢谢。”
赵小甜想听的可不是一句谢谢,笑了笑,“李晓霜同志,我是个俗人,不做踏脚石,也不做无偿好心事,我想要的,是可给信任,可相扶持,可以互借力,不抛弃不放弃的登天梯,你明白吗?”
略带一丝讶异,李晓霜没立刻回答,思索片刻,认真又郑重道:“从今以后,这里就是我的追求与梦想。”
赵小甜满意点头,不是跑到她这里来找男人就行,不是她想太多,是不能不防备。
相比于能力,人品更重要。
她主动释放善意,“你很有天赋,出乎我的预料,本来想着,这次选拔我本想培养一些像崔师傅和朱师傅这样的修理人才,但我觉得你可以做到更多,等过段时间我自己的机械厂开办了,你也能像城里那些有工作的人一样,体体面面,干干净净的上班了。”
这话可说到了爱臭美的李晓霜心底里。
她最不习惯的,就是农村灰扑扑的底色!
这么长时间,她算看出来了,女知青在农村太苦了,要不就嫁个庄稼汉,但也要下地干活,要不然就当铁娘子,她都不是这块料,要不也不会争取赵小甜这个不用上工干活的培训班了。
赵小甜战略性省略了修理工满身油污的事实,给还很单纯的李晓霜画了一个美好又真实甜美的大饼。
人上钩的十分痛快。
第 59 章
第二天一早, 赵小甜直接去了农场办。
五天后农场修理技术班就要开课了,有些事还没准备好。
今年有机器加持,农场的计划任务很快就完成了, 老少爷们没啥事, 都成了田间地头的乱串的猹,就像是天天盯着庄稼就能快点长似的。
农场的妇女也闲不住,开始到处开垦菜园子。
现在不种田的人也没有进城打工的门路和机会,城里的工作岗位也不多,一旦人闲了, 还真不知道做什么。
甚至有些人都觉得机器的出现, 抢去了他们的工作。
赵小甜很喜欢这代人的朴实, 这不, 主动帮他们排忧解难了。
农场办的干部也刚上班,拜赵小甜所赐,他们也闲得发慌, 谁知道机器的能力这么大, 他t?们竟然提前十天完成了春耕!
一看到赵小甜这个大忙人来了, 陈西华主动上前, 热情问道:“小甜啊, 有什么需要我们帮忙的吗?”
实在太朴实了, 赵小甜良心在隐隐作痛,但该说还要说, 赵小甜道,“那可真是帮了大忙了。”
陈西华&大队长:“”
其实他们只是客气一句,没想真做什么, 有这时间,还不如去地里转转, 看看还能种点啥。
陈西华苦笑,“我们都是大老粗,卖个力气还成,你们学习班子,我们真没办法帮忙。”
赵小甜道:“场长,你这么说我可就不认同了,咱们农场都是优秀的好同志,只要有合适的岗位,肯定能发光发热,你看,就连咱们农场的卫生,都是周边最好的!”
大队长脸色复杂,赵小甜不会想请乡亲们帮他们打扫卫生吧。
这事不是不行,可派谁都不合适,原则上讲,赵小甜这个培训班是几个集体联合办的,他们要是去当劳动力,难免内心不平衡。
赵小甜继续,“我想着,过几天就要开课了,咱们农场本地户还好,上课下课都方便,还能回家吃口热乎饭,可远道来的,就没这么好的运气了。”
“可我又不想亏待这些未来的栋梁,大家为了知识,为了更好的服务集体,不惜脱产参加培训,我们肯定要服务周到,不能寒了先进分子的心。”
三两句话,把选拔出来的修理技术员,上升到了先进个人,陈西华琢磨着,赵小甜若是早生几百年,换个性别,没准有白衣卿相之才。
她的目的是什么呢?陈西华有点不好的预感。
果然,赵小甜下一刻愁眉紧锁,“我就想啊,服务肯定要做好啊,毕竟是地点设在农场,不能跌份!”
陈西华试探道:“脸面也没那么重要吧。”
大队长有些意动,“我们能做点什么呢?”
递给大队长一个上道的眼神,赵小甜说出自己的目的,“我就想着,要不要效仿镇里培训班,我们也提供住宿和食堂?或许可以搞点不一样的,之前几个知青的免费扫盲班不错,不如咱们农场也抓抓学习氛围?”
大队长没想这么多,直接拍腿,“扫盲班不错,之前农场的年轻人都踊跃参加,你也说了,未来机会很多,扫盲班肯定人气很高。”
陈西华没那么乐观,直接问到了点子上,“镇里的住宿和食堂都是免费的,可咱们农场没这个实力,即便能住宿,伙食这方面也没办法解决。至于扫盲班,人家知青也有工作,劳累一天还让人家上课,也不合理。”
大队长立马道:“反正那几个知青也干不了多少活,干脆大方点,让他们脱产搞扫盲班好了。”
至于食堂和住宿,大队长摸摸下巴,不怀好意随口一说个馊主意,“都住在咱们农场了,也不能白住,劳动力还是可以奉献一下的。”
拿劳动换食宿,合情合理。
听到自己想要的,赵小甜一拍手,“不愧是大队长,思虑就是周全,我都没想到什么深,难怪大家都说场长领导有方,看到大队长这么踊跃帮助农场解决困难,我心里算是明白了。”
被架在火上烤的场长和大队长:“”
得,什么也别说了,两个老人精被一个小人精算计了。
可甭管人家算没算计,这确实是个需要解决的后勤麻烦。
陈西华太阳穴一突突,“小甜,这培训班不止是农场自己的事,咱们大包大揽,难免别人会有想法。”
赵小甜微笑,“也就是场长和大队长脑子活,能想到这么好的增收法子,还能增加工作岗位,如果场长想和别人分享这个想法,我也是没建议的。”
啥?咋就上升到工作岗位上了?哪里有工作岗位?
陈西华和大队长面面相觑,他们刚刚错过什么重要信息了嘛?
只听赵小甜道:“培训班确实小打小闹了,咱们农场一直都没有学校,而且我问了,周边几个公社也没学校,即便是有,也都名存实亡,场长能想到重办学校,是我非常敬佩的。”
没有需求就创造需求,机械化解放生产力,那被解放的人工生产力就可以创造更多的生产资料。
她见过后世,那时候大家都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现在没搞科技的条件,不过全面扫盲还是可行的。三年后高考重开,能多一个大学生是一个,这可都是国家强盛的源泉。
至于工作岗位,办学校当然需要工作岗位了,教室、食堂、后勤工作需求可多着呢!
以前陈西华不看重学校,不是不看重知识,而是农场疲于种田,没多余的劳动力分配到学校,现在不一样了,他们人闲啊!
陈西华心头火热,不行,他要好好计划计划,赵小甜都提点到这个份上了,农场要是再不能趟出条路来,那他们就该集体回家种田了!
农场办学校是大事,还需要跑关系,招教师,还要定福利待遇,这些都不关赵小甜的事了。
机械化种田一推广,解放的生产力将目光投注于精神层面必不可少,哪怕农场不做,其他公社也能看到这个机会。
赵小甜不操多余的心,反正她想要一个免费食堂和免费宿舍的目的达到了。
眼瞧着大队长指派几个队员去打扫宿舍,她赶紧回到厂子里,将农场里考上培训班的几个人召集过来。
“为了让大家心无旁骛地学习,我专门和农场申请了宿舍和食堂,宿舍可能对知青很有用,本地的学员可能要谦让一下,把宿舍让给更有需要的人。”
李晓霜马上道:“让厂长费心了,明明是你无偿教我们技术,还要操心我们生活,白吃白拿实在过意不去,不知道我们能做点什么?”
还别说,平日里看起来不太信得过的李晓霜也是个人才,主动给赵小甜抬轿子。
其他人也都附和,虽然他们可能用不到食堂和宿舍,可他们也是受益人啊,不回报些什么真的太亏心了。
赵小甜思索片刻,真心实意道:“回不回报的,我真没想那么多,不过你们说得对,无论是宿舍还是食堂,都有很多人服务你们,为了集体,为了大家,咱们也不能做那白吃白拿的白眼狼。”
“我看这样吧,大家都是学徒,上课过程中肯定会直接修理,或者做出什么东西来,做出的东西,就无偿交给农场办,也算是我们的答卷,如何?”
听到她这么说,学员们还觉得自己亏心,毕竟他们没想过自己能做出什么东西,不糟蹋好东西已经很不容易了。
旁听的陆琦突然道:“这些东西给农场办可能也用不了,大概率还要落到我们手上重加工,幸好厂长有变废为宝的能力,以后要辛苦厂长了。”
赵小甜摆手,“我也是为了壮大集体的能力,这些都是暂时的,等他们学成毕业后,各个都能开修理厂,到时候我们就没那么辛苦了。”
李文月一捂嘴,震惊道:“我是不是要失业了!”
这下学员们更愧疚了,明明什么都没开始学,就要饿死师傅了。
李晓霜道:“这样太委屈厂长了,你处处为我们想,我不能忘恩负义,这样吧,我仅代表我自己,不管学成后我什么水平,都愿意优先选择跟着厂长干,直到厂长不需要我为止。”
怕自己口说无凭,她还当场立下字据。
当然,热血上头的学员,并没有发现李晓霜的字据是提前准备好的。
此刻的学员可不这么想,终于听到了一个既能满足良心,还能毕业管分配的好事,他们此刻哪怕知道是陷阱也会跳进去。
自己开修理厂?想都不敢想,还是背靠大树好乘凉。
自己开修理厂哪有当工人拿钱来得痛快,要知道,每次机器厂发钱,他们都羡慕极了。
险些高兴的蹦起来,急不可耐的签字按手印,仿佛晚一刻,这个叫卖身契的馅饼就不复存在似的。
就在大家开心之际,赵小甜道:“很高兴大家能信任我,只要大家好好学,日后肯定都能当工人!”
“对了,食堂的事还在计划中,你们谁家里有厨艺不错的,可以推荐上岗!”赵小甜不急不忙补充道。
能考上学员的人都不笨,上岗两个字成功唤醒了大家的工t?人梦。
对啊,学员可以免费吃食堂,那是他们有贡献,还是厂长为他们争取的,可做饭的人不可能无私奉献啊,这是肥差!
大伙马上都想起自己的老婆孩子妈,自己就要当工人了,肯定要拔拉家里人啊,这可是厂长给他们的暗示,他们要小心保密,然后争取肥差!
等大家匆忙散去,憋了好久的胡晓杰粗粗松了口气。
私下里和李文月嘀咕,“你不讲义气,看你们一唱一和的配合多好,显得我就像傻柱子。”
李文月一脸无辜,“我也不知情,全靠临场发挥。”
二人目光齐齐看向陆琦。
陆琦与李晓霜对视一眼,扑哧一声,纠正道:“你们说什么,我们听不懂。”
众人:“”
第 60 章
整个农场都在讨论农场要办学校, 并且招工的事。
上次赵小甜招工有要求,他们达不到,也不去想, 这次不一样啊, 老师他们不惦记,但食堂、后勤这些他们可以的!
家里有孩子的,操心更多了一层。
赵小甜招工时的文化要求,到底给这些家长心里敲响了警钟,现在看起来上学用处不大, 念书不如下田干活, 可以后呢?
不仅普通队员讨论, 陈西华也在琢磨这事。
姚清姿道:“霏霏偏科, 也就英文和俄文还行,学校招老师,她应聘的可能性大。”
陈西华有点担心, “当老师确实好, 可英语和俄语这东西用处少, 怕没学生想学这一块。况且, 我总觉得小甜心里藏着大算计, 开学校对她也没好处, 她至于拐弯抹角提醒我?”
姚清姿想法简单:“管她想法是什么,咱们就这么点智慧, 抓住能抓住的机会,选最适合自己的就好了。”
陈西华一想,是这个理, 赵小甜又不是某些红袖章,总不能挖坑害他们。
另一位当事人陈霏无语道:“你们要做强权的父母吗, 万一我不喜欢当老师怎么办?”
姚清姿白了一眼,“我是你妈,当然知道你不喜欢当老师,臭脾气更不适合当老师,你要当老师,我每天要吃斋念佛,防着你误人子弟,遭人埋怨。”
陈霏一脸幽怨,虽然她不想当老师,可也没这么差吧。
一嘟嘴,撒娇道:“妈,你都知道我不想,干嘛想这么多。”
姚清姿甩了陈西华一记白眼,“都是你惯出来的。”转身瞧见陈霏酷似自己年轻时候的小脸,严肃的神色没绷住,扑哧一声笑了。
“行了,再撅嘴成金鱼了。”
陈霏幽怨道:“长这么大我还没见过金鱼呢,天天听你这么说我,我都以为自己就是金鱼了。”
姚清姿叹息一声,“是啊,我们霏霏还没见过金鱼呢,也不知道有没有机会见了。”
也就这些年刚太平点,但物资紧俏,金鱼这种不实用的东西,肯定更不常见。
眼见父母情绪低落,陈霏立马化身为贴身小棉袄,“肯定会的,没准过几年我们可以随便走,生意可以随便做呢!”
陈家祖辈也是做生意的,经过这几年,哪怕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插手生意了。
见父母不信,陈霏也不敢多说,主要是事情太无厘头了,她自己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
这段时间她一直不敢出门,就怕遇上那个人,现在人走了,她刚好试探一下,“爸,前几天招工的时候,有一个叫霍明的人吗?”
闺女大了,老父亲敏感的雷达竖起来,“你怎么知道?看上了?”说到这,老父亲语重心长,“闺女啊,不能看脸啊,你看农场那些好看的男知青,都爱骗人!”
陈霏捂脸,以前她究竟有多不靠谱,才让老父亲这样想她。好吧,确实有点点恋爱脑,不过现在肯定不会了!
前些日子她做了一个可怕的梦,梦中她看过一本书,具体内容没记住,就记住她可蠢了,和女主角抢男人,没抢过还想用手段,结果被男主收拾了。
结果女主带领他们整个农场都发家致富了,却把任劳任怨的陈西华场长踢除在外,梦里的她带给家人巨大的麻烦!
陈霏本以为这是无稽之谈,但书中的女主角赵小甜,竟然来了农场!
她观察过一段时间,女主似乎没和男主相遇,还和部队的曹营长处了对象,书里的男主叫霍明,还没出场呢!
所以,霍明有没有在他该出场的时候出场,对陈霏来说很重要。
闺女执意要问,陈西华拗不过,只好说,“那个霍明确实条件不错,长得也不错,可是闺女,那小子目光一直黏在赵小甜身上,不是良配。”
呸呸呸,谁要男主角!她是想绕着走!万一她遇到男主后被降职了怎么办!
“爸,曹营长出任务都一个月了吧,什么时候回来啊?”
姚清姿心下一凛,拧眉道:“你不会真看上哪个什么霍白脸了吧?这段时间你没出门,什么时候见过的?还是姓霍的偷跑过来的?”
陈霏扁扁嘴,算了,在父母眼里她爱美色实锤了。
“就不能是因为我担心赵小甜同志啊。”
姚清姿一脸不信,“你除了吃和看脸,还有其他爱好吗?”
见闺女有点委屈,陈西华帮腔,“媳妇,咱闺女还会甩臭脸呢。”
陈霏:终究是她错付了。
话题越来越远,姚清姿旧事重提,“霏霏,不是我逼着你做不喜欢的事,只是你十八了,也不想嫁人,爸妈不催婚,但堵不住闲言碎语,你要是有一份工作,别人也说不到你头上。”
陈霏也明白这个道理,她虽然不知道那个梦是真是假,但总心有余悸。
肯定不能嫁人,可她真的不想当老师。
如果赵小甜真是女主,她去贴女主,应该没危险吧?
现在问题是,赵小甜明显是个事业脑,交朋友这条路就别想了,不如给她当个助手?她看赵小甜也有点颜狗,每次见她都暗戳戳多看两眼。
感谢父母给她一副不错的样貌,勾引,不,贴贴女主也不错。
培训班的事有着落了,赵小甜准备接触一下海城的机械厂,胡晓杰和李文月动用家里的关系才接上的线,总不能白白浪费。
正想着,她突然连打三个喷嚏。
陆琦送上杯水,关心道:“厂长,身体重要,这些资料晚点再看也行。”
不得不感叹,时间是个神奇的魔术师,之前火车上她和陆琦还吹胡子瞪眼不对付呢,现在陆琦就像个年纪轻轻的老妈子,管吃管喝,还得操心穿衣睡觉。
赵小甜笑了笑,“陆琦,你知道大家伙读书有什么用吗?”
陆琦歪头想了想,说实话,她不知道,只是下意识相信赵小甜的决定。
赵小甜问其他人,“你们知道吗?”
众人摇头。
赵小甜不觉得遗憾,如果李晓霜在这里,也许她能明白一二,不然不会与她配合的这么默契。
知青对学习这件事感触不多,毕竟知青都有文化,都念过书,土生土长的崔师傅和朱老六倒有点不同的看法。
点了根土旱烟,朱老六道:“小甜,我年纪大,见过的事多,有点事必须和你说说,你要是考虑过这件事,就当我放屁。”
赵小甜忙道:“朱师傅,说这话你就折煞我了,有事你们尽管说,我们也是一个集体,就要畅所欲言。”
朱老六笑了笑,相处这么久,要是还不明白赵小甜主意正,决定的事八匹马都拉不回来,他就白活这些年。
他是真心实意觉得这姑娘不错,有私心,但不坑别人,还愿意托别人一把,太难得了。
有些事,也许是他风声鹤唳,但也不得不防,“小甜,你看看他们,是真的来建设农村吗?”
朱老六指了指几个知青。
知青们脸红,无论是陆琦她们,还是其他知青,说实话,下乡后哪里是建设农村,养活自己都难,全靠集体养着呢。
朱老六也没指责大家的意思,身边这样的比比皆是,有赵小甜才是他们的福气,也不等赵小甜说什么,他不卖关子,“我没文化,懂得不多,但我知道城里工作岗位不多啊,农村除了种田,工作岗位就更少了,种田需要啥文化呢?安分守己就行了。”
赵小甜沉默,朱老六说得有道理,但这些,他们无力改变,甚至很难一锤定音这个时代的性质。
他不知道几年t?后会高考恢复,不知道光明马上就来了。
这些她都不能说,只能捡眼前的利益讲。
“抛开其他不谈,朱叔,首先我很感谢您的推心置腹,”赵小甜目光扫过几个陷入迷茫的知青,她知道,这些人的认知正在与信仰斗争,“我以前念书的时候,听老师说过一句,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我们都没办法做到那个‘达’,我只想做一个无愧于心的‘穷’。”
她的力量很小,不能拯救世界,甚至改变不了这一个小小的农场。
她也不是圣母,不会做没利益的事。重办学校,确实有好处。
单说眼前的,她的厂子要扎根农村,甚至很长一段时间都不会变地方,在这个路遥车马慢的年代,人才只能在身边吸纳。
她不敢说上学的所有人都有机会进工厂,但至少对大家是条出路,想来别人也能想明白,并且做出取舍。
所以,她从来没把学校这件事担到自己头上。
崔师傅开口,“老六,陈场长值得信任,小甜也是个有远见的人。”
两位师傅家里都有孩子,凭心而论,他们也想让孩子读书识字,万一有机会改变命运呢。
陈西华是个实干派,也不知怎么争取的,竟然镇上专门给433农场批了款,支持他们建学校。
当然,上学肯定不免费,本农场的,可以用公分抵扣,其他公社农场的,只能用粮食抵扣了。
最让人震惊的是招工消息,农场这边先下手为强,招工都是优先农场本地人,其他农场只能看着眼馋了。
消息传出来的当晚,赵小甜将农场所有知青召集起来,“办学校要招老师的事,你们都听说了吧。”
还在苦苦和田间地头奋斗的知青们眼睛发亮,“听说了,小甜厂长,我们是知青,也能当老师吗?”
“大家都是农场一份子,都有机会,不过机会能不能抓住,就要看你们自己了。”
知青们齐齐道:“我们明白!”
赵小甜摆摆手,“叫你们来,要说的也不是这件事,你们能当工人,也没那么容易,还是陈厂长看李文月她们几个姑娘干得好,才给你们一个机会,你们明白吗?”
不少男知青顿时羞愧,他们居然借了女生的势。
赵小甜想提点的不止这些,“既然知道机会得来不易,就要好好为人民服务,不要藏小心思,农场人朴实,也不是傻子。”
打发走了知青们,有个人偷偷回来了。
赵小甜哑然,“李晓霜,还有事?”
李晓霜眼眶一红,“我以前没想过攀高枝,就是想活得轻松点,以后不想了!”
话说完人就跑了。
赵小甜:“”
陆琦嘴角抽抽,追了出去,“厂长放心,你的意思我懂,我去解释。”
赵小甜:这是什么渣男发言。
她心思多简单啊,还不是看有的知青动了歪心思,想让自己过的更好,就打算嫁娶加入农场。
赵小甜并不看好这样的关系,等过两年知青能回城了,小家该咋办?
能避免还是避免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