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什么时候就进去了?他怎么就进去了?他为什么就开进去了?”张全教授的声音和表情都完全变形了。
与杜新展‘闹了’一阵,恢复正常思维时,发现此刻方子业已经将四仰八叉的家兔脊髓腔给打开,而且把脊髓外的硬脊膜和蛛网膜都已切开!
然则即便作为整个鄂省,乃至放眼全国都称得上是专家的张全教授,也发现自己只能看懂脊髓被打开的这一幕。
现下方子业在做的操作,已经迈入他的思维盲区。
更重要的是,他还丢失了方子业打开脊髓第一时间的视角,这让他即便想要通过操作推断方子业的意图都没机会了。
杜新展滑了滑略有些褶皱的隔离服鬓角:“这么关键的时候,什么时候进去还要给你特意提醒一声么?”
“张教授你明明知道操作关键,还要找我干架,你早干嘛去了呢?”
张全这一次都没有回头,背着手的他在说完话后就已经‘禅定’!
冲动误事,已经误了事情的第一时间,现在的他可不愿意再和杜新展逞口舌之利。
一个小小的杜新展,他哪里懂什么脊髓?
他根本就不懂这个手术、这个病种治疗的真正含金量,与他吵架,即便是吵赢了,错过了后续的见证,那输得都大了。
方子业在术前都未做过什么解释,此刻更不可能停下自己的操作,讲解手术思路。
这是动物试验,操作做完后,还有比较多的手术复盘时间,到那时候,再根据手术操作,手术术中的图片,手术的路线具体地讲解理论和思路,时间多得很。
毕竟兔子的家属不会上报医务科造成义务纠纷……
时间继续前进二十分钟左右,方子业看着已经被暴露的脊髓,略作停顿,说了开台后的第一句话:“脊髓是可以被打开的。”
王鸥点头确定了方子业的论点,可压了许久的疑虑终于从他的嘴里飘出:“方教授你是什么时候学会脊髓开腔术的?”
“莫不是从哪里学过?”
王鸥更加在意的是,方子业如何可以对脊髓的手术步骤如此熟悉。
方子业应该没有做过脊髓相关手术才对。
“王教授你教的啊。”方子业的声音非常平静。
王鸥一时间语塞,看着方子业,心情久久不能平息——
所以,方子业看了自己几次手术,就把脊髓开腔的手术给学会了。
所以,方子业的天赋竟然如此之高。
当然,这才符合实情。
如果方子业的天赋不够好,看了几遍还没有学会的话,那方子业才有问题。
这样蹩脚的天赋不足以支撑起方子业在骨科的江湖中翻云覆雨,一次一次地创造奇迹……
王鸥并未夸奖,也并未再继续追究原因,而是低头等待着方子业的继续开路。
脊柱相关的手术,王鸥教授都是熟悉的,可到了脊髓区内的操作,可没有前期的经验,也没有任何参考可言。
全世界对于脊髓区内的手术,也仅限于从脊髓内部取“异物”,如国外的子弹,如全世界都广泛存在的脊髓内肿瘤。
但这台手术,并不是病损切除或者异物取出术。
方子业则看向了廖镓,继续停顿:“廖教授,你看清楚了吗?”
“与MRI比起来,这样直观的局部病变应该会更加精准一些。”
廖镓比王鸥的表情更加严肃。
家兔脊髓损伤的模型是他搞出来的,是根据临床现有患者的核磁情况复刻的。
但方子业之前,从未打开过患者的脊髓,所以廖镓也不知道患者脊髓内的具体损伤情况。
也就只能根据目前对脊髓损伤的相应理论和损伤机制,通过操作‘复刻’出与症状相对应的损伤。
这样的‘损伤’,终究与现实病人存在一定的误差,虽然误差不大。
可于病种和手术而言,差以毫厘谬以千里。
廖镓并未进行商业互吹,而是邀请道:“可目前的损伤,依旧是我人为处理出来的。”
“并不具备临床复刻性,如果有机会的话,我还是想多看几例真实患者的脊髓内情况!”
制造动物试验模型,除了基础试验课题的模型,只要做好相应的处理。
与临床课题相关的动物模型,最好是要基于患者本身!
如之前的毁损伤,廖镓可以在临床中随便看。
甚至可以去其他医院看患者毁损伤后被截肢下来的肢体局部,仔细体会后,从而通过一定的形式,将毁损伤的具体情况搬运到动物体内,作为试验操作的素材。
可脊髓损伤不是毁损伤,损伤不如毁损伤那么直观,家兔的损伤情况,也只能根据理论来猜测,来复刻,与真实的临床还有一定距离,还需要优化。
“会打开的!”
“到时候也会邀请廖教授你去看的,但在打开真实患者脊髓之前,我还是要先多做几例动物试验,做到熟练后,才能将其搬运到临床中。”
“我也是最近才想明白一件事,或许脊髓区域,也不是那么高贵,也不是不可以打开。”
“而且,在打开之后,我们在做局部针刺电极的微电流刺激时,范围可以更广,点位可以更加精准,部位可以更多,也能够抢救出更多的功能。”
“通过家兔马尾区域的周围神经电刺激,我们可以确定,脊髓区以下的周围神经的走形和电通路是完好的,它们并没有像糖尿病那样,已经对周围神经造成损伤……”
对一个新病种的治疗研发之所以难,就是难在,有时候不知道该如何入局。
患者的脊髓不可能被切掉!
手术术者也不可能轻易打开患者的脊髓区。
都不能看到患者的具体情况,如何作针对性的治疗?
如果是在动物试验中作切开术练习,家兔的脊髓区域是正常的,哪怕是切了下来,又能有什么用?
因此,廖镓可以将临床病种复刻到动物身上,就成了很好的破局点。
让方子业大概先能知道患者是个什么样的症状,然后根据症状,再通过打开脊髓区局部,具体地去看内部的情况,从而积累打开脊髓损伤家兔脊髓区的经验。
有了经验之后,再回到临床,然后再优化动物试验模型,如此往复多次,就形成了良好的正反馈,而且也不会对患者造成不可接受的‘毁灭性’打击!
临床中有一项原则叫不伤害原则,就是说不管是手术也好,药物治疗也罢,都不能对患者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
这一点原则是最不好控制的,也是将大部分临床课题拒在了门外的主要原因。
找到良好的破局点是关键。
“活体的脊髓与死亡后局部萎缩的脊髓是完全不同的生态!~”廖镓在阅读着患者的脊髓区,不断地搜集着自己觉得关键的部份,以备后用。
“廖哥,视频已经拍下来了,你也已经看过了这么久,如果你看完之后,我就要进行开放下的局部微电流刺激了!”
“在没有找到脊髓区可置换的替代物和手术之前,我们不能随意地对局部的脊髓区域进行切除和置换处理。”
“这个时候,我们要找的思路,就是促进局部功能的再生,可能需要通过物理、药物等手段。”
“我的想法是,第一,我们先做一批针刺电极恢复的模型。”
“第二,我们做一批局部注射生长因子或类生长因子集群素的动物模型。”
“第三,我们做一批营养神经药物局部灌注的动物模型,以此来观察三者之间的区别!”
“如果效果比较好的话,我们再根据具体的情况进行联用!”
方子业目前的脊髓、神经治疗术只有3级水平,他能做到的,也就是为脊髓损伤的治疗先提供一些思路!
想要治疗的整体水平再有精进,除非是方子业找到了关键的‘突破点’,如某个关键性的技能得到了大突破。
或者是自己的思维闯入到了非常敏感的节点,使得脊髓、神经治疗经验获得比较大的突破,激活新等级或者是进度条!
这需要自己不断去试探,也需要自己不断去思考。
毕竟自己的这个面板,它不能随意地“无中生有”,否则的话,有这么多学识点,莫说是脊髓损伤。
哪怕是渐冻症,方子业也能把它捅穿了……
突破一个病种治疗好,获得更多的学识点。如此不断地正向反馈,哪怕目前只获得了面板几年,临床上也没有几个病种还能留下空白,除非是有新发现的、没有被定义的病种……
方子业只是说了思路,并不代表今天就必须要把这些操作都做完。
今天方子业要尝试的,依旧是脊髓局部区域被暴露打开后的针刺电极的微电流刺激术。
因为脊髓区域已经打开,所以方子业同时可以上上去的针刺电极的数量并不少!
一次性上了八根针刺电极后,方子业又费了接近四十分钟的时间才将它们固定好:“脊髓区才新开,虽然针刺电极可放置的数量多了,但空间就这么些。”
“越多的针刺电极就越挤,并不容易完成固定。”
“好在是搞完了。”
方子业说完,偏头看向了达博公司的宋亭祯:“宋经理,我给您提一个建议啊,你们可以设计一款比较特殊的针刺电极,看是否可以同时装下多个可转向的针刺电极群。”
“如此一来,更加方便固定的同时,还能多放置一些微电流刺激的节点。”
“我可能表述得不够清楚,但它的原理就是类似于充电宝的一拖三或者一拖多,这样可以节省很多空间。”
宋亭祯闻言,眉头先紧皱,而后舒缓下来,快速地将方子业的想法记录在了笔记本上:“好的,方教授,我一定将您的思路回报给我们的科研团队和工程师团队。”
“不过要完成这种思路,应该需要不短的时间。”
方子业当然知道要花时间:“没事儿,慢慢等就是了。”
“调节参数开始微电流持续刺激吧,我们先直视下看一会儿!微电流刺激的情况。”方子业对动物试验室里的工作人员吩咐。
“方教授,参数还是参照上一次的么?”‘巡回护士’问。
她作为试验室里特意为方子业课题团队配备的巡回护士,每项数据都是进行了详细地记录的,而且试验室对她提出来的要求就是必须对每项数据如数家珍。
否则她可以去其他团队……
但,方子业所在的临床试验团队,每天在动物试验室里的‘消费’都是十几万、二十万起,这样的业绩于她而言也是一笔非常不菲的收入。
她自然是必须十分细心和上心的。
这是一个特殊的机缘。
“是的,依旧参考如前,2.8mA,频率95!”方子业回道。
在家兔试验中,微电流的电流量是可以比临床更高的。
在临床只用一点几毫安,是为了最大程度地保护患者安全,可在动物试验中,就是为了追求有效,在有效的情况下,试探安全阈值!
这就是临床试验之前动物试验的意义所在,也是试验室小兔兔和小鼠鼠们为人类健康做出的贡献。
电流连接后,家兔并未产生特殊不适。
自然也不会马上就产生功能效应。
否则的话,微电流刺激就不是治疗探索,而是治疗神技了,它需要一定的持续时间。
需要慢慢跑!~
看了十几分钟,依旧没有太多的反应,方子业便道:“这边先跑着吧,也先不缝合了,跑个两三个小时,再看具体的情况。”
“我和廖教授继续去下一个区域看看。”
“对了,黄总,我刚刚所说的那个生长因子集群相关的激素,你们公司好像是有现货的,你到时候调一部分过来吧!”
“多调一点啊!~”方子业看向迈瑞公司的黄仲夏。
其实并不是迈瑞公司比较擅长制作生长因子集群激素,而是迈瑞在这方面的资源会相对更多。
“好的,方教授,要多少有多少。”
“如果您要得急的话,应该三个小时左右我就可以走空运调过来。”黄仲夏非常肯定地回复。
可谓是非常配合方子业的工作。
这哪里是配合,这是方子业直接喂饭吃啊!!
脊髓损伤的治疗,一旦成功,那得是多大的市场量?
甚至能让公司的市值暴涨几倍!
只是可惜,公司不能直接给方子业投钱了,否则的话,买瑞公司都想独资这个课题。
可方子业现在可不缺这点研发费用,再加上方子业叫来了一群老家伙,而且他自己本身就在国家自然科学科研基金会里面有一定的份量。
方子业要几千万的经费,在有前期研究的情况下,是没有任何难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