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1章 旁敲侧击幸好笑笑不像他们,这几年也……
只要一家三口在一起就行。
苏笑笑对他手里的刑侦笔记和刑侦方面的书尤其好奇,“这些东西都是哪来的?”
“更生给那边发电报,找首都的专家借的。”张怀民又补一句,“我抄下来看完就得还回去。”
苏笑笑震惊:“这么珍贵的东西只要一个电报?”
“我们想找没门路。”张怀民挺羡慕,“他祖父一个电话的事。听说首都市局领导以前跟他祖父上过战场。”
苏笑笑见他一脸感叹,安慰他:“再过二十年你想提拔什么人,给人找一堆资料,人家可能也会在家里说,谁谁谁以前在你手底下做事。”
张怀民乐了,“但愿是这样。”
“肯定是这样。”苏笑笑指着炉子,“一会儿你先洗,洗好去上面看书?”
张怀民点了点头。
抄到十点左右,张怀民困得睁不开眼才去睡。
一觉睡到自然醒,张怀民发现屋里很暗,拉亮电灯一看六点半,松了一口气倒在床上。眯了一会儿,张怀民听到脚步声,朝门口看去,团团推开门进来:“张大猪,天亮啦!”
张怀民勾勾手。
团团蹦蹦跳跳到床边:“干啥?你要打我吗?我要告诉爷爷奶奶你欺负我。”
张怀民坐起来:“爷爷奶奶起了吗?”
团团点头:“妈妈和爷爷奶奶带着妞妞姐姐去厕所了。妈妈说从厕所回来就洗脸刷牙,天亮了我们一起去副食厂买菜。爸爸去不去啊?”
“你怎么没去公厕?”
团团摇了摇头:“我不拉屎啊。爸爸,快点吧,妈妈要回来了。”
“我也去?”
团团下意识问:“爸爸不去?”
张怀民经常领着他去副食厂,听了这话一时被问住:“爸爸当然去了。还以为妈妈让我在家看家。”
“锁上门就好了啊。”团团拽着他起来。
张怀民拉着他到楼下,爷俩蹲在一起刷牙,然后洗脸。
团团抹好雪花膏就把买菜的篮子和盛豆腐的搪瓷盆找出来。
张怀民把炉子拉开煮粥。
十分钟后,全家去副食厂。到副食厂门口正好看到门从里面打开。开门的职工经常看到苏笑笑,认识她,笑着打声招呼,发现老两口带着小姑娘跟她是一起的,而且三人看起来很面生,“苏主任,这几位是?”
“我公公婆婆和侄女。”苏笑笑介绍。
职工笑着冲三人点点头:“可惜今天没杀猪。”
“不买猪肉买海鲜。”苏笑笑对大侄女说,“想吃什么选什么。”
小姑娘仰头看爷爷奶奶。
罗翠红道:“先进去看看。”
到副食厂一看大螃蟹论斤称,大虾比首都的大一圈,但比首都便宜一大半,罗翠红就给孙女使眼色,想吃啥买啥。
小姑娘先指大螃蟹,后指长长的带鱼,试探地问:“大妈,可以吗?”
“可以!”苏笑笑点头。
团团撇嘴轻哼一声。
小姑娘很是不安,以为团团嫌她买的多。
张怀民笑着解释:“他不吃螃蟹也讨厌吃带鱼。别理他,我们吃。”
“团团喜欢吃什么啊?”
张怀民:“红烧鱼,油炸的鱼,或者鱼头炖豆腐,再或者用小海鲜做海鲜面。小海鲜还不能是怪模怪样的八爪鱼。他的头难剃着呢。”
团团听懂了:“我不难伺候!”抓住妈妈的手,“妈妈,我想正月剃头。”
苏笑笑把钱递给张怀民,让他付款:“又听谁说了什么?”
“三娃哥哥说正月剃头死舅舅。我不喜欢舅舅!”
找零钱的职工差点被口水呛着:“三娃子又胡说!剃个头就死舅舅,还要处理大事小事的公安局派出所干嘛。”
“不能啊?”团团很失望,“可以死姥爷吗?姥爷最坏!”
罗翠红不禁看向苏笑笑。苏笑笑拉起团团的小手:“这些都是封建迷信,没什么用。顶多让自己心里舒服点。”
团团就想反驳,眼角余光看到熟人,扭头看去确定没看错就大喊:“三娃哥哥,这里!”
钟三娃拎着篮子跑过来:“干嘛?”
“我妈妈说剃头死舅舅是封建迷信,只能心里舒服点。”
钟三娃点头:“对啊。我一不高兴就骂我姥姥姥爷爷爷奶奶。”
苏笑笑想笑又想问:“你还有爷爷奶奶?”
“有啊。不过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
苏笑笑张张口:“——就你会说!要不要海鲜?”
钟三娃看看,买几斤螃蟹就去买鱼。
团团拉着他妈跟上去。
张怀民趁着儿子走远又买几样。老张戳一下他的胳膊:“差不多了。”
“六个人吃三顿,不多。”张怀民给了钱去和苏笑笑汇合。
罗翠红跟上儿子:“你会做吗?会做跟我说说,回头我来做。”
“我不懂,让笑笑教你。”张怀民到苏笑笑身边付了鱼钱,就听儿子的话买两块豆腐,然后又买点干货,一家人就打道回府。
到家炉火上来,但粥还没好。张怀民就去收拾带鱼。
早饭除了粥和馒头,便是一碟醋溜藕片和煎带鱼。苏笑笑感觉带鱼很香,妞妞也喜欢,可团团不给面子,浅尝一口就只吃藕片。
罗翠红听说小海鲜留晚上煮面,中午吃鱼和大虾,而她会做这两样,就让苏笑笑去上班,她收拾厨房。
苏笑笑乐得清闲。
中午也没着急往家赶。
到家看到绳上有一双熟悉的袜子,苏笑笑不禁眨了眨眼睛,确定没看错,不确定地问:“妈,你把我的袜子洗了?”
罗翠红点头:“顺手洗了。我在家也经常给妞妞和妞妞她妈洗衣服。”
苏笑笑感觉她话里有话,好像点她。可她刚到家,还没来得及放下包,点她什么啊。苏笑笑想不通,就当没听见,“您拉炉子了吗?”
罗翠红点头:“团团上午还带我们去海边和山脚下转一圈。我还看到一群人在竹林里挖笋。咱们什么时候去看看?”
苏笑笑:“周末我有空。平时您要不跟没有工作的军嫂一起去?她们人都不错。不想跟她们一块,让团团带你去找小军的妈,她下午没事。”
以前张怀民在家里说过一次,要抽一天时间给他战友的孩子找高中课本。团团趁机插一句——许小军的大哥。所以罗翠红听到“许”感到很亲切,“我跟那个许小军的妈一起吧。可我怎么没看到锄头?”
团团从屋里出来,“奶奶,在这里。”指着放杂物的房间。
老张还在室内,顺着团团的手把门打开,发现里头还有铁锨和他只在电影里看到的江南水乡的人戴的斗笠穿的蓑衣,忍不住拿出来,“怎么还有这些?”
“都是前任房主的。”苏笑笑一边放下包拿掉围巾,一边跟老两口解释前任房主不在了。
老张听出“不在”是指人没了,顿时感觉斗笠和蓑衣十分沉重。苏笑笑见状安慰她公爹:“都过去了。妈,还没做饭吧?”
罗翠红:“煮了粥。虾和鱼收拾好了还没做。团团还要喝粥吃馒头就菜。”
“他不喜欢吃蒸米饭。我来做吧。”苏笑笑道,“对了,晚上吃面条,等我回来做。”
团团好奇地问:“奶奶不会吗?”
“奶奶没用过姜汁啊。”
罗翠红想起厨房窗台上有一瓶黄色的东西,“姜打出的汁?”
苏笑笑点点头就去厨房洗手。
家里有两位老人,苏笑笑不用担心团团一个人在家寂寞乱跑,饭后就去上班。
罗翠红把厨房收拾好,让团团陪她去许家,老张领着孙女在家等消息。
团团到许家门口就问:“韩阿姨,挖笋去?”
韩大菊以为苏笑笑今儿轮休,“去也行,我下午没事。”说着话出来没看到苏笑笑,反而看到罗翠红,“你是笑笑的婆婆吧?”
罗翠红诧异,心说我儿子是个副团长,儿媳妇只是邮政局的小主任,名气这么大吗?刚来就有人认识我。
韩大菊笑着解释:“你和笑笑一块去副食厂买菜,我看见了。我是卖豆腐的。”
罗翠红活了大半辈子,第一次看到许多种海鲜,眼睛不够使的,以至于没注意到她,“难怪我觉着你有点眼熟。”然后又问她去不去山上挖笋。
韩大菊点点头,叫小儿子许小军把工具拿出来。许小军扛着工具拎着篮子,问:“苏团团,你去吗?”
“去呀。”团团点头。
许小军十分开心,工具给他妈,拎着篮子拉着团团就朝山的方向跑。
到山脚下,俩小孩玩猜拳,等长辈们过来。
韩大菊带着罗翠红到竹林里,指着看起来没什么变化的地面说:“婶子,你找泥土凸出来一块,或者有裂缝的。”
罗翠红还没到老眼昏花的地步,一两分钟就找到一条缝。韩大菊挖给她看,挖下去二十公分,看到了笋尖,再往下挖,挖出一个三四斤重的大长笋。
拎着篮子的老张震惊:“这么大?”
韩大菊点头:“这个晒笋干。婶子,你看旁边竹子那么粗,根不可能只有这一点,肯定还有。你试试,我去旁边看看。”
罗翠红干活仔细,又年年整理菜园子,手上有准头,三分钟后挖出来一个一两斤重的。团团跑过去捡起来放篮子里。
过了半个小时,罗翠红叫韩大菊停下歇一会儿,老张看着几个孩子在不远处玩。罗翠红估计团团听不见,就跟韩大菊闲聊天,聊着聊着扯到刘大军等人身上。
韩大菊听人说过,苏笑笑的父亲吃相难看,以前还来这里找过她。她以为罗翠红知道这事,就跟罗翠红吐槽苏笑笑命不好,摊上一对奇葩父母。
罗翠红故意说:“幸好笑笑不像他们,这几年也懒得理他们。”
第62章 留下过年王素芬指着不远处:“看人……
韩大菊听到“懒得理”几个字就下意识点点头,夸苏笑笑孝顺,年年去副食厂买东西给公婆寄过去。随后又调侃罗翠红这几年是不是没买过菜。
罗翠红想问她什么意思,忽然想起以前苏笑笑和张怀民说过,中秋和除夕前会买一箱干海鲜给刘家的叔伯和姑姑寄过去。
罗翠红不反对儿子媳妇给刘大姑寄东西——她去苏家给苏笑笑晒被子衣服的时候听邻居赵大妈说过,刘大姑等人经常过来帮苏笑笑收拾院子修整屋子。
今年年初张新民写信告诉苏笑笑他爱人考上了。苏笑笑在回信中写到她堂弟也考上了,只是学校不吃香——地质大学。张新民难以置信,苏笑笑的堂弟小学没上完,紧急复习半年也能蒙上。张新民忍不住把这事告诉父母。罗翠红也不敢相信,老张夸那小子运气好,估计会的全对,又正好学校招不到人,录取分数一降再降,让他碰上了。
中秋前苏笑笑给公婆的信中也提到她表妹考上中专。罗翠红忍不住跟老伴夸苏笑笑老家人争气。
现在一想人家孩子比苏笑笑学历高,将
来比她待遇好,肯定不会像刘大军一样成天惦记苏笑笑的东西。罗翠红把解释的话咽回去,任由韩大菊误会,却也忍不住感叹:“就是太孝顺。”
韩大菊好笑:“儿媳妇孝顺还不好?”
现在看挺好的。罗翠红在心里嘀咕一句,嘴上说:“我和她爸工作几十年,有退休工资。虽然不多,我们老两口也用不完,哪用得着她孝顺。”
韩大菊心说,你就是不知足。
“婶子年前还回去吗?”韩大菊转移话题。
罗翠红点头:“不回去不行,要走亲戚,还要给老人上坟。大孙女也得给她姥姥姥爷拜年。”
张怀民的侄女离得不甚远,听了奶奶的话,不由得问:“今年可以不去吗?”
韩大菊问她:“这么喜欢我们这边啊?”
小姑娘抿嘴笑了笑。
罗翠红:“不行。我跟你爸妈说好了,过些天去车站接咱们。”
“你可以给他们发电报,让他们年后再去接我们啊。”
罗翠红想说苏笑笑和张怀民的粮食定量不够六口人吃的,又觉着妞妞会说她少吃点,“我不会发电报。”
“爷爷会吗?”妞妞忍不住找爷爷。
罗翠红:“不会!”
“我让大妈发。”
罗翠红脱口道:“你大妈也不会。”
“她不是在邮局吗?”
罗翠红:“她会寄信。这事得找你大伯。”
妞妞记下了。
晚上张怀民刚一到家,妞妞就请他给她爸妈发电报。罗翠红不待儿子开口就说先吃饭,这事明天再说。
饭后,团团领着堂姐出去玩,罗翠红告诉张怀民她腊月二十六回去。今年没有年三十,二十九是除夕。二十六回去罗翠红都觉着晚。
苏笑笑不禁说:“就是下周三?明天周二,总共还有一周?要不再住几天,过了年再走?”
罗翠红一点也不意外她这样说。
张怀民附和:“下下周,初五或者初六再走。到时候让笑笑调休送你们,到家正好周末,新民也好去车站接你们?”
罗翠红算算时间,多住一周苏笑笑应该不用找邻居借粮票。罗翠红就看向老伴,让他拿主意。老张了解妻子,真想年前回去的话谁说什么都没用。老张点头:“多住几天也行。怀民,明儿就给新民发电报,别买那么多菜,周末去给你爷爷奶奶上坟,还有笑笑的爷爷奶奶。”
苏笑笑来岛上这几年,头几年不能烧纸放炮,老张就过去跟苏老爷子和老太太说一声,苏笑笑和团团都好好的。革命结束,烧纸放炮没人管,去年年底老张拎着一捆纸和一盘炮去给苏家老两口上坟。至于苏笑笑的母亲去没去,老张不清楚,也不在意。
张怀民看向苏笑笑,这样安排行吗?
苏笑笑点头:“趁着时间还早把笋剥开收拾出来?”
罗翠红:“还能一夜长大?”
苏笑笑摇头:“会变老。今天不收拾明天也没空啊。您不是说小军他妈说明天还去吗?”
罗翠红:“说她家几个小子饭量大,猪骨头炖笋,一顿能吃两大盆。”
“咱家吃不了那么多,您别太累。”
罗翠红点点头表示她心里有数,就叫老张把她下午挖的一篮子笋拎过来。
张怀民教老两口剥笋,苏笑笑把铁皮架子和铁锅拎到客厅,在客厅里把切开的笋焯水,然后放筛子上,张怀民拿去楼顶上晾晒。
收拾好笋,张怀民一看手表八点半了,立刻喊俩孩子回来洗漱。
到楼上张怀民看一会儿书就犯困,揉揉眼睛问苏笑笑:“我这样回头怎么考大学啊?”
“政治和地理以及历史你不需要复习吧?你都能把地图画出来。”
张怀民:“需要考前看两遍。”
“如果考英语,咱们每天早上学的那些足够了。语文死记硬背,考前半年再背也来得及。”苏笑笑帮他算算,“最难的是数学,好在有数学资料。考普通院校肯定没问题。”
张怀民问:“你说我要是进了警局,上普通院校又有什么意义?”
“不是有警察学院吗?”苏笑笑问。
张怀民仔细想想:“首都好像有个政法专科院校?可这是专科。”
苏笑笑:“那你说公安局是认可这个专科学校,还是一般本科院校?”
“当然是政法学院。专业对口!”
苏笑笑瞥他一眼:“这不就行了。上大学的目的是多学点东西,给自己镀一层金。你需要绿色的金子,给自己镀一层黄色的,除了好看,还有什么用?”
张怀民点点头:“那就政法专科院校。”
苏笑笑怀疑这所学校是后来的公安大学。不过因为前世没关注过,所以不敢轻易下结论。“还看吗?”苏笑笑问。
张怀民:“你先睡吧。”
看了十多分钟,张怀民实在撑不住就关灯。其实以他的毅力硬挺能挺一夜,可他明天下午有训练,不能因为个人私事而耽误训练。
如此过了七八天,张怀民让苏笑笑给他做顿好吃的。
腊月二十七早上苏笑笑和他一起去买菜。晚上苏笑笑做了藕夹鱼肉和虾肉,又蒸了螃蟹,炸了小黄鱼,又做几个素菜和荤菜,把小饭桌摆得满满的。妞妞忍不住问,“大妈,今天就过年啊?”
苏笑笑递给张怀民一副碗筷,“你大伯今儿过年。咱们过两天过年。”
“为啥不一起?”
团团:“我爸爸要跟部队的军人叔叔们一起过啊。”
苏笑笑想想:“就像过年值班。”
“值班我知道。”妞妞看向她爷爷,“以前过年爷爷就要在单位值班。防止突然停电,大家找不到他。”
苏笑笑道:“那现在可以吃饭了吗?”
妞妞点点头。苏笑笑给她夹一个小黄鱼和一个藕盒。罗翠红不禁说:“她会吃。别管她,她想吃什么吃什么。”
团团不禁附和:“对啊。我们都多大了。”
苏笑笑:“以后自己盛面条?”
“那不行!”团团忙说,“我还小,不会盛汤。”
张怀民:“真是需要你妈你是小孩子,不需要她的时候,你就长大了。”
团团当没听见,叼着藕盒把面前的螃蟹移到他妈面前。苏笑笑无奈地摇了摇头,把盘子放在她和张怀民中间。
张怀民给他爸妈各拿一个,又问侄女要不要。
最近几乎两天吃一顿,妞妞解了馋就嫌螃蟹不好剥,所以摇了摇头,继续吃鱼。
翌日,苏笑笑去上班,罗翠红和面蒸馒头和包子。除夕当天苏笑笑还得上半天班,罗翠红就把小菜园里的韭菜割掉洗干净,又去副食厂买点菜,一切准备就绪,等苏笑笑回来做。
罗翠红其实不介意苏笑笑吃现成的。但她跟以前的王素芬一样,没吃过好东西,炒菜也狠不下心放油,味道总差一点,团团和妞妞都嫌她做得不好吃。
罗翠红前两天问过苏笑笑还有没有油票。苏笑笑告诉她,隔壁岛上有军官养猪,除夕前会给部队送几头猪,部队会匀给副食厂一头,每家限购两斤,不需要肉票。所以不用担心猪油吃完了只能吃寡淡的菜籽油。
听了她这样说,罗翠红还是不舍得放油,每次做菜就用筷子戳一点,不敢用锅铲。也是担心在这边吃习惯,回到家半个月把一个月的油吃得一干二净。
快十二点了,苏笑笑还没回来,罗翠红叫妞妞和团团出去看看,结果俩孩子一去不回。罗翠红心下好奇,让老张看家,她看看俩小的跑哪儿去了。
谁知哪也没去,就在东边不远处听人聊天。
罗翠红一脸无语地到跟前,发现儿媳妇也在,顿时忍不住好奇:“聊什么?”
王素芬指着不远处:“看人吵架。”
罗翠红顺着她的手指看过去,“没人啊?”
王素芬:“不吵了。”
“谁跟谁?”罗翠红听韩大菊说过她的几个孩子爱跟宋老师的孩子玩,宋老师家也在这边,就问,“宋老师吗?”
王素芬摇头:“不是。但跟她有关。我们这里有个沈团长,去年跟妻子离婚后一直单身。虽然四十多了,但他待遇好,副师级。咱们这边要是再空出个师长一准是他。他的两个女儿大了,一个寡母还有兄弟姐妹帮着照顾,谁嫁过去都净享福。”
“所以宋老师要给他介绍对象?”
王素芬笑着说:“不止宋老师。宋老师另一边的孙团长的爱人也要给他介绍对象。不过孙团长的爱人介绍的姑娘二十来岁,沈团长能当她爸。沈团长觉着不合适。孙团长的爱人让他考虑考虑。沈团长没当回事。没过几天宋老师给他介绍一个,那个女同志我见过,乍一看年轻又好看,离近了看也有三十七八。还离过婚。像她这样的再找对象肯定想好好过。”
罗翠红不禁说:“这个三十七八的合适。”
“对啊。前几天沈团长的母亲问我们合不合适,我们也觉着这个更合适。能跟沈团长过到老。沈团长就跟这个定了。没想到——”王素芬听到刚才沈团长吵吵的话就乐,“孙团长的爱人说沈团长年龄大,长得一般,那个女同志一看就是有文化的城里人瞧不上他。”
罗翠红不敢信,怎么军嫂说话这么难听,“人家不好她还要给人介绍对象?”
“她介绍的是农村姑娘,文化不高,可能小学都没毕业。沈团长气得骂,说难道我只配那样的。别人看上我都是人家眼瞎。估计怕误会,又解释不是宋老师在中间瞎掺和,很早以前他母亲就找过宋老师。说宋老师之所以拖到现在是因为人家知道掂量掂量俩人合不合适。”
罗翠红听明白了,“孙团长的爱人认为沈团长怪她不知道掂量掂量?”
王素芬点头:“还有呢。说她介绍的那个能给沈团长生儿子。沈团长可能认为孙团长的爱人嘲笑他没儿子,就来气,说要是没生出儿子,你赔我一个。孙团长的爱人也不会说话,说你生不出儿子是你没本事。还把钟团长拉出来,说人家有本事就生了三个。”
苏笑笑点头:“沈团长说连这一点都不能保证,凭什么觉着她介绍的人配得上自己。孙团长的爱人的意思他是看到宋老师介绍的好,才瞧不上她介绍的。还说宋老师没说给他介绍的时候,怎么没见他拒绝。后来三娃听烦了,吼两人一句,他俩才消停。不然就这么吵下去,他俩非得打起来。”
只听到三娃一声吼的军嫂不禁问:“沈团长真是因为宋老师介绍的更好才瞧不上孙团长家介绍的?”
苏笑笑摇摇头:“其实不是。”
王素芬点头:“沈团长一直说不合适。沈老太太觉着孙团长家介绍的图沈团长的日子,能跟他好好过。老太太也劝他考虑考虑。以前沈团长不听爹娘的话娶了他前妻,这么多年没过过一天舒心日子,这次估计想听他娘的试试,正考虑这事,还没给孙家那边答复,宋老师把人带来了。其实前后不到一周。算不上吊着孙团长家介绍的姑娘。”
罗翠红:“考虑考虑不是很正常?像我们城里介绍对象,见了一面之后也要找人打听打听秉性,过几天再给回复。有的姑娘一天见几个,哪个合适选哪个。”
王素芬:“话是这样说。沈团长也确实是因为宋老师介绍的果断拒绝孙团长家介绍的,可说出去不显得孙团长家很没面子吗。”
罗翠红想想:“孙团长的爱人介绍的是自家亲戚吧?”
苏笑笑很意外:“你怎么知道?”
“不是自家亲戚,孙团长家跟人姑娘说一声不合适,随便找个理由搪塞过去就行,哪用得着跟沈团长大动肝火。”罗翠红道,“连生不出儿子这种话都往外秃噜。”
苏笑笑点头:“是她表妹。”
“这就难怪了。”罗翠红话音落下,老张过来,还没到跟前就问,“还吃不吃?”
苏笑笑赶忙回家。
团团跟上他妈,拉着她的手问:“沈团长要娶媳妇了吗?”
苏笑笑:“是呀。他的两个女儿大的上初中,小的小学,虽然会做饭穿衣服,可是总要有个大人帮陪她们进城买衣服。沈团长的母亲年龄大了,沈团长也没空,他只能再娶个媳妇。”
妞妞好奇地问:“不可以找保姆吗?”
“保姆把沈团长的小女儿带走,沈团长上哪儿找去?她小女儿就像你这么大,还没你高。”
妞妞不禁点头:“沈团长什么时候结婚啊?”
“刚相亲见面,最快也要三个月吧。”苏笑笑看向跟她一块回去的王素芬,“您说她是首都的?”
罗翠红不禁说:“还是老乡啊?小王,回头你问问首都哪儿的。说不定我还认识。”
第63章 爱占便宜你要不要找个镜子来照照自己……
王素芬估计她不认识,或者接触不到。
“没说首都哪儿的。沈老太太说女方父母是工人。我看那位女同志的气质不像。沈团长要是早几年离婚,去年跟这个结婚,指不定谁是师长。”
苏笑笑:“早两年沈团长不可能离婚。他前岳父算‘黑五类’,他才不舍得放前妻回娘家受罪。”
“所以我说没争过钟师长是他自找的。
罗翠红听明白了,“你是说宋老师给沈团长介绍的这个大有来头?”
王素芬点头:“要是真能成,沈团长也算苦尽甘来。”
苏笑笑看向她婆婆,您可能认识吗?
罗翠红微微摇头,催她做饭去。
苏笑笑到厨房,罗翠红跟进去又忍不住问:“回头沈团长办婚礼,怀民是不是得去?”
“去吧。不过不一定大办。”苏笑笑根据这几年参加的婚宴推测,“大概一人出两块钱交给钟师长,钟师长换成暖瓶或者盆架脸盆给沈团长送过去。沈团长在食堂摆两桌。”
罗翠红:“不是说女方大有来头?”
“现在跟以前不一样,越有来头越低调。十里红妆啥的不符合人家身份。人家就算给闺女准备了几箱古董几处房子,也不会让咱们知道。”
老张在客厅里一个劲点头:“老罗,别一听说人家里不简单就想跟人攀交情。真像隔壁小王说的那样,人家什么人没见过?顺其自然!”
苏笑笑点头:“对,妈,做饭吧。”原本想说张怀民的事,一想八字还没一撇,便决定尘埃落定再告诉二老。
罗翠红担心弄巧成拙,饭后也没撺掇孙女去找沈家俩姑娘玩儿。
苏笑笑不知道婆婆所思所想,照常放团团出去玩。团团个小八卦精带着他姐直奔沈家。沈家刚吃过饭,碗筷还没收拾,他也不见外,到沈家小女儿身边就问:“你要有新妈妈了吗?”
沈家俩孩子早有心理准备,所以想也没想就点头。
团团拍拍人家的肩,“不用担心,新妈妈对你不好,我,我——”奶奶说人家大有来头,就是很厉害的意思,“我叫三娃哥哥,还有大娃哥哥,我们把你爸爸扔海里去。”
沈团长气笑了,放下刚刚拿起的碗筷:“新妈妈不好,你不扔她扔我?”
“对啊。”团团眼珠一转,想明白关键,“新妈妈是你娶的,你老婆不好,不怪你怪谁啊?”
沈团长哑口无言。沈母顿时忍不住把团团搂在怀里:“小团团真会说话!团团说得对,谁的老婆谁负责!”
团团脑袋一扬:“那是。我啥都懂!”
沈团长:“是夸你吗?”
“沈奶奶,是吗?”团团问。
沈母点点头:“是呀。团团吃饭了吗?要不要再吃点?”
“我吃饱了。我妈妈做了好多好吃的。”
沈母撑着饭桌起来,把前几天买的糖果找出来,抓两把,团团一把妞妞一把。妞妞跟她不熟不敢要。团团不见外,接过去就说:“沈奶奶,明天我来给你拜年。”
沈母忍不住笑着说:“好,明天等你来拜年。”然后把另一把糖果塞妞妞兜里,“你也来给奶奶拜年。”
团团点头:“姐姐,拿着吧。”
沈团长端着碗筷起身,朝他脑袋上一下:“都没你会说!你爸和你妈也不像你这样,跟谁学的?”
“你啊。”团团脱口而出。
沈团长噎住。沈母又哈哈笑,“快收拾收拾去部队吧。”拉着团团坐下,“冷不冷?要不要喝水?”
团团摇
摇头,指着围脖,“不冷。你摸摸我的手,热的。”
沈母摸摸他的手心不禁感叹,小孩火气旺,然后就叫俩孙女戴上围脖和帽子跟团团玩儿去。沈家老大比团团大几岁,跟他玩不到一块去,就去厨房给她爸搭把手。
团团带着沈家老二和他姐出来就朝隔壁喊:“大娃哥哥!”
刚吃过饭出来透透气的大娃吓一跳,扭头看去,冲团团招招手:“吃饭了吗?”
“吃过啦。”团团捂着衣兜一蹦一跳到钟家院里把糖掏出来,“沈家奶奶给我的。大娃哥哥,请你吃糖。”递出去一个就朝钟家屋里看,看到二娃,就冲人招手,一点也不见外。
四点多天快黑了,妞妞拽着团团回家,见着她奶就说:“团团一下午去八家,跟谁都聊两句,没见过这么不见外的,我都想找个地缝钻进去。”
老张和老罗双双诧异,朝苏笑笑看去。
苏笑笑点头:“他天天到处跑。有时候这家吃一口那家吃一口,等我下班回来人就不饿了。”
“我没有!”团团摇头否认。
苏笑笑:“没拿过宋老师给你的鸡翅?没吃过隔壁王大姐给你的炸丸子?”
团团张张口,没法反驳:“我要喝水!”
罗翠红给他倒水:“你咋这么不怕人啊?”
“怕啥?”团团不禁问。
罗翠红被他问住。
苏笑笑把包好的饺子放厨房案板上。团团看到她的动作问:“妈妈,晚上吃饺子啊?有没有鱼肉饺子啊?许小军家有猪肉饺子,有鱼肉饺子,还有虾仁饺。什么时候给我做虾仁饺啊?”
许家三兄弟饭量大,只包猪肉馅的不够许家老大一个人吃的。苏笑笑想解释又觉着没必要,“副食厂好像还没下班,想吃我现在去买?”
团团连连点头。
罗翠红不禁说:“包了韭菜和粉丝馅的,再包虾肉的,吃得完吗?”
“天冷能放到明天,吃不完明天吃。”苏笑笑问妞妞去不去。
外面风大,妞妞不想出去,苏笑笑拿着搪瓷小盆拎着篮子去副食厂。副食厂明儿不上班,职工正打扫卫生准备关门,苏笑笑在门口看到要收摊了赶紧过去。
买了一条鱼两斤虾,苏笑笑把鱼收拾好腌起来挂院中绳上就去剥虾仁。
罗翠红和一剂饺子面。
六点多,五口人就吃好。没有电视也没有收音机,室内也没有暖气,干坐着很冷,苏笑笑就带着俩孩子出去放小烟花。
玩到八点左右回来洗漱,除夕算过完了。
翌日早早吃过饭,团团带着他堂姐四处拜年。
妞妞回来又跟爷爷奶奶说团团去了多少家,然后指着她的两个上衣兜,里头全是瓜子花生糖果。
老张把孙子拉到跟前:“你的性子像谁啊?咱们一家没有你这么自来熟的。”
团团:“像我爸爸妈妈啊。”
苏笑笑摇头:“我可没你脸皮厚!我看都是跟你那些好哥哥学的。”
“不是!”团团大声反驳,“就像妈妈!”
苏笑笑脑壳疼:“像我,像我行了吧。过来我看看身上有没有汗。”
团团摸摸背,摇了摇头:“没有。妈妈,有没有人给你拜年?”
“没有。你要给妈妈磕头吗?”
团团摇头拒绝。
“不想要压岁钱了?”
“你给过了。”团团想一下,“明年再说吧。妈妈,我再去玩一会儿?”
妞妞忍不住问他又去哪儿。
团团挥挥小手表示不要她管。
妞妞十分好奇,犹豫片刻跟上去。
罗翠红一直认为团团很乖,见他出门就跑,忍不住说:“团团在这里比在家开朗。”
“这里小孩多,那边一个胡同里几个小孩还有一半嫌他小,不跟他玩。这里的大孩子小孩子都懂事,就算不想跟团团玩,团团非要跟上去,他们也不会撵人。”苏笑笑道。
老张:“毕竟是家属区,普遍素质高吧。”
“可能怕给她们的军人丈夫丢脸,比咱家那边的街坊四邻好一点。”苏笑笑朝外看一眼,见团团去了隔壁张家,就坐下同公婆聊天。
原本苏笑笑想干点什么,罗翠红只准她刷锅洗碗,连扫地都不让她干,说会把一年的好运扫走。
苏笑笑很无语,碍于今儿是年初一,不想惹她生气就听她的。
下午没人来拜年,苏笑笑又不爱出去,午饭后就叫公婆上去睡一会儿。团团上午逛半天累了也要睡午觉。但他嫌被窝冷,挤到苏笑笑床上。
苏笑笑睡醒起来就把团团叫醒,团团迷迷瞪瞪坐起来,揉揉眼睛倒下,蒙上被子继续睡。
这一觉睡到三点。
苏笑笑不敢让他继续睡,抱着他下楼。
妞妞在楼下嗑瓜子,扭头一看,摇着头啧一声:“苏团团,你多大了啊?”
团团打着哈欠说:“我七岁啊。”
“你八岁!”
“我还没过八岁生日,就七岁!”
苏笑笑头疼:“小点声吧。醒了就下来。我都抱不动了。”
“妈妈,再过两年我能抱动你。”
苏笑笑:“等妈妈老了不能走路,你再抱吧。”给他戴上帽子和围脖,“玩去吧。睡醒就在屋里坐着,你晚上肯定睡不着。”
团团:“我可以去大娃哥哥家吗?妈妈,我们什么时候回首都,让大娃哥哥去咱家啊?”
“以后有的是时间。”苏笑笑给他装一把瓜子,“打闹的时候不许嗑瓜子。今儿卫生室休息,卡到了只能去医院做手术。”
团团把瓜子掏出来换花生和糖果:“我不吃!”
苏笑笑无奈地说:“想吃什么吃什么。妞妞,去不去?”
妞妞很好奇堂弟下午还能去几家,就跟他一块出去。
罗翠红好奇地问:“团团喜欢那个大娃,让他过来玩就是了,怎么还要回首都?”
苏笑笑解释钟大娃在首都上学,除了他还有钟师长的养子钟更生和马振兴。其中马振兴上的师大离她家不到三里。
老张不禁说:“仨孩子都在首都?都是大学生?我的亲娘嘞,钟师长怎么教的?”
“老大更厉害,在东北。上的是最好的军工学校。”
罗翠红咂舌,“我还觉着你老家考上两个了不得,真是人外有人啊。怀民今年能回去吧?也不行,团团放暑假正好赶上大学放暑假,没法请他们去咱家玩儿。以后让团团多跟人接触接触,不能提高学习成绩,也能跟人孩子学学为人处世。”
苏笑笑点头:“您和爸走的时候要不要带点东西?要的话明儿我到单位问问同事,咱们找渔民买。自打上面提到‘对内改革’,这边对私下交易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什么都比副食厂卖的便宜。”
罗翠红一听“便宜”二字就心动,然后转向老张。老张叫苏笑笑给他找一张纸,他算算买啥。
苏笑笑到楼上找出一个没用的笔记本,又把钢笔和墨水拿下来。老两口在饭桌上琢磨半个多钟头,给苏笑笑个单子,又给她五十块钱。
苏笑笑震惊:“你俩咋带这么多钱?”
罗翠红带这么多钱过来自然是不想用儿媳妇的钱。大过年的罗翠红不想搞得大家都不愉快,就说:“这个钱是新民给的。让我们买特产。我原本想去副食厂看看。既然你说便宜,那就找你同事买吧。”
苏笑笑信以为真就把钱接过去。
初三晚上,苏笑笑就把公婆要带的东西准备好,整整两大包。老张犯愁,“被子怎么带?”
今日张怀民在家,听
了他的话便问:“家里没被子?”
“有是有。”老张点点头。
张怀民:“我休假的时候带过去。正好夏天,衣服薄,我们仨总共一包东西,两条被子带的下。”
老张一听这话放心下来。
苏笑笑想到张怀民今年不一定转业,“留爸妈年底过来用吧。年底没时间来我们就寄过去。被子薄,寄到首都花不了多少钱。”
老两口互看一眼,怎么忘了可以邮寄,亏得儿媳妇还是邮政局管邮寄包裹的主任。
罗翠红道:“那就先放着。不过年底再来不能在这儿过年。连着两年不回去,就算咱家亲戚没意见,妞妞的姥姥姥爷也该不高兴了。”
妞妞不禁说:“管他们高不高兴!我又不是不回去!以前年年去拜年,也没见我舅给我压岁钱。”
罗翠红:“你爸妈跟你舅妈说过,你舅妈不给你,他们也不给你表兄弟姐妹。”
妞妞哼一声:“我舅舅家三个小孩,我家就我一个,我妈给他们一人五毛,我舅妈都不舍得给我一块。年年被占便宜,我妈才这么说。还有我姥姥,每次给我压岁钱都要问谁对我好。好像我白拿她的压岁钱,没给她磕过头一样。”
苏笑笑:“这话在这里说说算了。回头让你妈听见她会很难过,认为你姥姥不疼她,所以也不重视你。”
“疼也不多。”妞妞摇摇头不想再提,“大妈,年底我还来,你欢迎吗?”
苏笑笑点头:“欢迎啊。每天你领着团团玩,省得我照顾他。”
团团大声反驳:“我领姐姐玩!”
“你小点声,双姐和王大姐都睡了。”苏笑笑看向张怀民,“休息吧?”
张怀民点点头,去厨房拎水壶,一家人洗漱。
又过两日,苏笑笑轮休,一大早吃过饭就领着团团拎着行李送公婆去码头。到码头等十来分钟船就开门了。苏笑笑带着老的小的到船上十多分钟船才开。
下了船直奔公交站牌。紧赶慢赶,赶到车站正好检票。苏笑笑庆幸这个年代拐子不多,团团跟在她后面跑也没人把他一把抱走。
老两口带着妞妞到车上坐下,苏笑笑长舒一口气。
团团拉住她的手:“妈妈,我们去候车室吧?”
苏笑笑点头:“这个时候回去也没船。我们先歇一会儿,再去国营饭店吃顿饭,再买几本小人书,几瓶墨水,笔记本,还有铅笔,再去码头船该开了。”
事实也如苏笑笑计划的一样,慢慢悠悠到码头正好乘船回去。
到家天快黑了,苏笑笑累了一天没心思做饭,就和团团煮半把挂面,随便吃点就去洗漱。
春去夏来,沈团长结婚了。沈团长的新婚妻子比之前那个有人气,苏笑笑去副食厂买菜,隔三差五就能碰到她。
苏笑笑说话有点首都口音,她听着亲切,每次都会和苏笑笑聊几句。苏笑笑觉着沈团长的这个妻子比上一个好看,她也喜欢长得好看的,所以每次都乐意跟她多聊几句。
几次过后,对方不禁问苏笑笑:“我脸上是不是有什么?”
苏笑笑下意识摇头。
“我冒昧地问一句,为什么总盯着我看?”
苏笑笑愣了一瞬间,顿时有点不好意思:“你好看啊。”
“啊?”对方顿时无语又想笑,“你要不要找个镜子来照照自己?”
第64章 很有成算你这人怎么不识趣呢?
苏笑笑当然知道她好看,但跟对方给她的感觉不一样,真要找个词形容,反而是苏笑笑上一世很不喜欢的三个字——松弛感。
“松弛感”一词刚出来苏笑笑挺喜欢,但后来什么牛鬼蛇神都用“松弛感”,明明在意的要死,还要故作清高洒脱,苏笑笑就烦了。
沈团长的爱人给她的感觉是真不在意,好像美貌是她最不值得一提的优点。在这份随意自在加持下,明明长相不是大美人,却总能让人忍不住驻足。
苏笑笑指着自己的脸,“看习惯了啊。”
沈团长的爱人失笑,打趣道:“要不要给你一张我的照片?”
“那,那倒不用。”苏笑笑下意识摇头,“我,我该做饭了,改天聊。”说完就走。
沈团长的爱人见她跟落荒而逃似的不禁笑出声。
张怀民在院里刷痰盂浇菜,见她匆匆忙忙进来:“出什么事了?”
“没,没事。”苏笑笑停一下就摇摇头往屋里去。
张怀民怎么看她都不像没事,痰盂放棚里,洗洗手把水倒了浇菜就进屋。
苏笑笑直奔厨房。张怀民跟上去:“还做菜?”
在客厅背书的团团抢先说:“做!”
张怀民从厨房露出头:“吃什么菜?蔬菜还是鱼和蛋?”
“妈妈做什么我吃什么。”团团不假思索地说。
张怀民哼笑一声:“生腌螃蟹、香煎带鱼,爆炒八爪鱼?”
团团不禁瞪他,您故意的吧?
张怀民是故意的,他转身回到厨房,再次问苏笑笑出什么事了。
苏笑笑白了他一眼:“你这人怎么不识趣呢?”
“谁调侃你了?”
苏笑笑面色微变。
张怀民确定他猜对了。既然这样,想必也不是什么大事。张怀民无声地笑笑跳过此事,“我去薅一把小葱,小葱炒蛋,再拍个黄瓜。”
团团眉头微蹙:“又拍黄瓜啊?”
张怀民从厨房出来:“那就做番茄豆角?园子里也长不出红烧肉。”
团团一想到猪肉要票,妈妈有钱也买不到,他闹也是胡闹,“好吧,好吧。爸爸,你要给我一毛钱。”
张怀民:“买什么?”
“好吃的啊。”
张怀民指着挂在墙上的包:“自己拿。”
“你告诉妈妈啊。”团团从里头拿两个五分的。
张怀民倚着门框点点头:“买糖?”
“我还没想好。我们学校门口有个推车卖零食的。许小军说啥都有。我想看看有啥。”
张怀民奇怪:“你没看?”
“我又没有钱,看啥?”团团瞥他一眼,光看不买不丢人啊。
张怀民想笑:“你还怪讲究。”
团团压低声音:“隔壁姐姐不让我买,说那人不好,投机倒把。爸爸,投机倒把是啥啊?”
张怀民:“就是找工厂买的东西转手卖给你。进价四分五,卖给你们五分钱,他赚五厘钱。”
“这么少还叫投机倒把啊?”
张怀民点头:“以前是这样,现在不是。报纸上去年提到改革开放,说的便是想做小生意的可以试试。上面不鼓励也不打压。”
“我也能试试吗?”
张怀民愣了一瞬间,怀疑他听错了:“你试什么?让你妈去城里批发几样零食卖给同学?不够来回车费。”
“他够来回车费吗?”
张怀民:“当然!他又不是只在学校门口卖,还可以去邮局门口,可以去村里,他不是有个小推车吗?可以推着走。你能吗?”
团团没有小推车,也不会骑车,他家也没有自行车。团团看看自己的小胳膊小腿,“我啥时候才能长大啊?”
张怀民:“你还是长慢点吧。不然病了去医院我都背不动你。”
“不让你背,我自己走!”
苏笑笑轻咳一声:“别跟他聊了,让他背书。”
张怀民问她要不要帮忙。看到苏笑笑摇头,他把英语书拿出来,坐在儿子对面默写单词。
团团一看爸爸要学习,顿时不好意思跟他瞎唠嗑。
妈妈可是说了,爸爸以后要考大学。不过妈妈也说不许告诉别人,爸爸想给大家个惊喜。
团团和张怀民的一番话让苏笑笑想起她姑不用担心她表妹和表妹夫一个农村一个城里,长期分居感情淡了闹离婚。
六月的翁洲岛跟首都的七月有一比,上午十点多,太阳炙烤着大地,室外没什么人,自然也没人去邮局寄东西。苏笑笑闲着没事就掏出信纸给她姑去一封信,提醒她姑留意首都市区有没有摆摊的。
如果担心被打成“投机倒把”就先卖自家的东西。她表妹夫可以趁着卖东西的时候顺路看看表妹。苏笑笑忽然想起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生意人被人瞧不起,又担心她表妹嫌她表妹夫丢人,特意补一句,赚钱养家不寒碜。
写好后苏笑笑就直接塞信封里封上。
吴双不禁问:“给你婆婆的信?”
苏笑笑:“给我姑的。之前来信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跟她说不知道。最近团团的爸把假条递上去,时间定了,我跟她说一声。”
“张团长什么时候休假?”吴双顺着她的话问。
苏笑笑:“七月底到八月初。您呢?”
“我们不回去!”吴双担心她家老二今年高考又白考,决定让他考中专。吴双要留下陪他考试,陪他等通知书。
家属区去年出了七八个大学生,她家老大上的还是大专,吴双因此瞧不上中专。可她发现自打张政委的大女儿考上中专,王素芬的样子跟闺女考上大学似的,吴双就纳闷,中专有这么好吗。
去年十一国庆节,吴双跟人闲聊,听说王素芬的闺女毕业后能进甬城市农行,还有可能分到甬城市辖区内的镇财政局,不出意外三十岁就能当个小领导,再想想江南水乡比北方大部分地区富裕,镇上的待遇赶上她老家市里,吴双就忍不住心动,也希望儿子留在当地。
苏笑笑不知道她的打算。自打王素芬经常找苏笑笑聊天,吴双便不再对她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因为你家老二今年参加高考吗?”
吴双摇头:“他高考容易紧张,跟小楚一样。我叫他考中专。”
苏笑笑下意识想说学了几年高中知识考中专可惜了。再一想吴双并不需要她拿主意,人家心中另有成算,“中专也好。选个好专业不比大学差。还能早点出来工作。你家老二要是分配到厂里,等人家大学毕业,他都该当上小领导了。”
吴双爱听这话,忍不住笑了:“我也是这样想的。”
苏笑笑点点头配合她笑笑。
傍晚,苏笑笑在厨房做饭,张怀民裹着一身汗味进来。苏笑笑被熏得头疼,让他先洗澡。
张怀民留着小平头,洗头加洗澡也不过十来分钟。苏笑笑还没做好饭,他又进来了。张怀民也不嫌热,拿着小板凳在厨房坐下。
苏笑笑回头看他一眼,“累了一天不出去歇息,在这里干嘛?不热啊?”
“客厅没有比厨房好多少。”
苏笑笑:“可以去院里。院里有风,太阳也下山了,不晒。”
张怀民一动不动:“吃凉面?”
“团团说凉面不如热汤面好吃。”苏笑笑说起挑嘴的小孩就一脑门官司,“我说凉面冰冰凉凉的不好吃吗。他说不如热面条香。他嫌热可以吃冰棒吃冰西瓜。”
苏笑笑想起水桶里还有一个冰西瓜,让张怀民先切一半解解渴。张怀民刚才顺手倒了一杯水,等不热了再喝。听了她的话就把西瓜拿去客厅,切好给苏笑笑一块。
苏笑笑一手煎鸡蛋一手吃瓜:“今天跟双姐聊天,说让她家老二考中专。我顺嘴恭维几句,中专选的好比大学有出息。你说她要知道我都是主任了还打算考大学,会不会觉着我吃饱了撑的?”
张怀民点点头:“还用问?”
苏笑笑:“幸好这事除了团团没人知道。”
“新民知道。”
苏笑笑摇头:“我的工作稳定,你还没有收到转业的消息,新民两口子知道也不信。”
“这倒也是。”张怀民道,“有没有写信告诉爸妈,我下个月下旬休假?”
苏笑笑:“你写吧。等咱们收到他们的回信也差不多了。对了,下周末我去城里买两块布,让二娃给团团做两套夏天的衣服。去年的衣服又小了。”
“谁?”张怀民差点被西瓜籽呛着,“大娃的弟弟,三娃他哥?”
苏笑笑好笑:“家属区不就一个二娃?”
“他才多大?”
苏笑笑:“人家早几年就会自己缝书包。别看人小,岛上干了三五年的裁缝都没他技术好。人家做的衣服我看了,特别好。”
“谁找他做过?”
苏笑笑:“段大嫂穿过。回头做好你就知道。”
以前苏笑笑看到三娃穿的衣服偏汉服风,一度怀疑早慧的二娃跟他一样。后来三娃跟团团玩的时候,苏笑笑试探两句发现二娃都没见过裙子,他之所以会做裙子,还是从以前的画报上学的,苏笑笑顿时忍不住唾弃自己多疑。
二娃真跟她一样都轮不到她试探。活了两辈子的林莹会比她先发现。这两年她就没见林莹往钟师长家去过。可见现在的钟家跟林莹上辈子的钟家一样。
张怀民见她推出段大嫂,估计这事是真的,“以前我以为大娃最有出息。没想到自立闷声干个大的。二娃最不显眼,岛上的孩子王不是他,最彪悍的也不是他,我以为他就跟大部分孩子一样平庸,所以宋老师希望他多学点东西,以后考不上大学也能干一些轻松的工作。”
苏笑笑:“你肯定没有仔细留意过。他的双眼跟更生一样机灵。只不过比更生还低调。真是七个孩子各有不同。”
张怀民想想钟更生帮他找的书,“确实没有留意过。那几本笔记我抄完了。等更生放假回来我就还给他,正好趁机仔细观察观察。”
第65章 事情定了合着炊事员都是扫地僧!……
听了他的话苏笑笑忍不住问:“书呢?”
张怀民:“重点内容也抄下来了。”
苏笑笑好奇地问:“看了这么多知道咋破案吗?”
“知道。以前干过侦查。虽然一个是查敌人,一个是查嫌疑人,但都是查人。”
苏笑笑在和平年代呆久了忘了张怀民就算没上过战场也查过特务,“像你这样要是考上大学也不用天天在学校待着。可以半工半读吗?”
张怀民微微摇头:“不清楚。到时候看吧。”
“爸爸!”
团团一步蹦进来。
苏笑笑和张怀民都吓一跳,回头瞪儿子。
团团看到妈妈手里的锅盖掉地上,缩缩肩,举起手里的冰棒:“我给爸爸买个冰棒。”
张怀民看着咬了一口的冰棒:“给我买的?”
团团点点头就递给他。
“自己吃吧。”
团团一点也不意外:“爸爸不吃吗?”
“爸爸不喜欢吃冰棒。这个答案你满意吗?桌子上有西瓜,别吃太多,一会儿吃饭。”
团团一听吃饭就把冰棒递过去:“爸爸咬一口,咬一大口!”
张怀民看出来他怕吃了冰棒又吃西瓜没肚子吃饭,所以一口咬掉三分之一。团团吃完剩下的冰棒又吃一小块西瓜解解馋就等着吃饭。
如此过了十多天,团团迎来期末考试。团团拿到成绩和奖状的第二天,在外上大学的钟家兄弟回来。傍晚,苏笑笑忙着做饭的时候,张怀民拿着两块布和几本书以及笔记领着团团去钟家。书和笔记本交还给钟更生他便在钟家坐下,等钟二娃给团团量尺寸,顺便趁机好好看看钟家几兄弟。
团团选好他喜欢的款式就挥挥手让爸爸走人。
张怀民无奈地摇摇头,把做衣服的手工费给二娃,就向钟家众人告辞。
苏笑笑听到脚步声,透过窗户朝外看,见两人去一人回,“团团呢?”
张怀民走到窗前,“要在钟家玩一会儿。”
苏笑笑:“钟家该吃饭了吧?”
“正在做。钟家人多,就算有现成的馒头,光洗菜炒菜也得大半个钟头。”张怀民看着案板上的茄子,很像从园子里刚摘的,“油焖茄子?”
苏笑笑点头:“月底回首都,油不用省着吃。你到钟家看出什么了?”
“兄弟几个都不简单。跟我之前猜的差不多,最老实的是马团长的大儿子。最莽撞的是三娃。这孩子将来够钟师长和宋老师喝一壶。”
苏笑笑摇头。
“不信?别看大娃跟他一样胆子大,但大娃有分寸。那个小的容易热血上头。”
苏笑笑好笑:“我的意思啥刺头往部队一扔不老实的跟猫一样?”
“对!”张怀民想想他的战友们,“不老实的都被扔去炊事班,天天和面切菜,急也急不得!”
苏笑笑头回听说这种事,不禁问:“合着炊事员都是扫地僧!”
“什么意思?”
苏笑笑忽然想起那本书可能还没出来。不对,算着时间该拍成电视剧了。“武侠小说里的人物。十年革命前我听同事说的,港城人写的。”
“不是名著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