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4章 理工学院(1 / 2)

第214章 理工学院

王奉大步走进学校,在院内东张西望。

这会儿功夫,应该是赶上了下课时间,学生从教学楼纷纷从教学楼里走出,熙熙攘攘,一窝蜂向食堂涌去。

看着这些洋溢青春活力的面庞,王奉不禁有些恍惚。

在穿越之前,他也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每天上着无聊的早八,上课盼下课,上午盼下午,每天在拥挤的人群中去食堂抢饭,生怕晚了一步。

汽车兵在一旁介绍:“长官,您面前的是教学楼,行政楼在那边!”

说着,他把手指向另外一侧。

王奉顺着看去,一栋低矮的三层砖瓦房矗立在院墙边上。

“这些都是新建的?”

“我记得之前这个中学没多大啊?”

汽车兵解释说:“应该是还征用了一部分民用建筑。”

王奉“哦”了一声。

进来之后他四下打量了许久,整座学校的设计布局,和前世的学校相当类似了,有独立的教学楼,行政楼,甚至还有一排由民房改造而来的科研区域。

这并不奇怪。

王奉还记得,两三年前自己还是晋绥军414团团长,有一次闲聊时宋文杰曾问过自己,国外的学校都是什么样子。

可不管是前世还是今生,自己都没出国留过学,当时为了糊弄过去,不知道是为了维持住“高级知识分子”的形象,还是对记忆的怀念,反正就把前世学校的基本模样讲给他听了。

没想到这家伙还真记心里了!

现在回想起抗战之前发生的事,还真有种说不清的感觉。

王奉转过方向,向行政楼走去。

恰逢此时,几名身着中山装,西服,看着就很像知识分子的人从楼内走出来,一边走一边谈论,看上去很投入。

下台阶时一个踉跄,连路都顾不上看。

王奉挑了挑眉毛:“这些都是什么人?”

汽车兵挠挠头:“应该是教授吧.长官我读书少,不太清楚.”

王奉讪讪一笑。

以往这个时候,陪在身边的都是赵方远,他平日里代替自己处理各种日常琐事,一些细枝末节的东西,已经习惯问他了。

毕竟上下这么多人,还有工业,教育,后勤方面的事,要是时时都需要自己来过问,那还不得被累死。

况且就连赵方远也不是自己一个人干,背后还有整个参谋部在撑着。

王奉刚想切到俯瞰视角,看看这几人的身份。

这时对向走来的人群中,一名学者打扮,带着圆片眼镜的中年人注意到了王奉,眨了眨眼。

一旁正说话的人注意到了他的表情:“李教授,怎么了?”

李教授快步向前,一边小跑一边伸出手:“长长官?”

王奉通过俯瞰视角上的介绍,知道了眼前人的身份。

原来是晋东南理工学院的副院长。

“李宏教授,你好你好!”

见长官记得自己的名字,李宏喜笑颜开:“长官您这是来.”

王奉:“碰巧路过这里,过来看看。”

二人说话时,身后的众人也走了过来,

“王长官?”

“快快快,快过来,王长官来视察了!”

人群围成圈,将王奉包在中间。

李宏:“长官,我给您介绍一下.”

话说到一半,突然有一个身着正装的中年人冲出来,伸出手:“长官您好!”

当着众人的面,王奉不方便直接切到俯瞰面板,疑惑的问:“这位是?”

李宏赶忙介绍:“长官,这位是咱们学院的物理学教授,邴启文.”

王奉“哦”了一声:

“物理学?”

“这个学科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当下抗战进程紧张,恐怕没有多少安稳发展的时间,你们可要抓紧努力了啊!”

相比于物理学类这种耗时耗力的基础理科,应用工科貌似更能适合现在的发展。

这些专家学者都是从【系统面板】里“变”出来的,有正式身份,背景的人。

既然是人,就免不了有自己独立的思想,任何的科研都要为国家服务,现在物资匮乏,一旦走错了方向,船大难调头,继续研究下去,成果于抗战无力,中断研究,之前的投入又都打了水漂。

邴启文:“长官,我所带领的太行山实验室,目前已经成立了一个武器研发课题组,只要经费充足,最短三五年就能看到成果!”

一听是太行山实验室,王奉挑了挑眉毛。

记得这好像是个国策决议?

原子能研究?

提起这事,王奉顿时来了精神:“什么武器?具体说说!”

李宏赶忙接过话茬:“长官,外面风大,咱们不如进去说。”

王奉欣然同意:“好,我倒要听听,邴教授的武器项目,到底是怎么回事!”

说着,便向行政楼内走去。

身后,邴启文走到李宏身旁:“院长,咱们不去委员部了?”

李宏挥了挥手,一副恨铁不成钢的模样:“最高长官都来了,还去什么委员部,我跟你说,要是你的武器项目能抓住王长官的眼球,别说五十万的科研经费了,就是五百万,那也有的谈!”

邴启文一拍脑袋,快步跟上队伍的步伐。

————————

一间私密会议室内。

几名研究员抱着一大摞技术资料,像山似的堆在王奉眼前。

邴启文:“长官,这就是我们武器项目的全部资料,还请您过目!”

王奉划拉着纸张:“你们准备的挺充分啊!”

“哪里哪里.”李宏生怕邴启文一个人搞不定,在一旁助力,“士兵们在前线浴血奋战,连命都不要了,我们这些在后方的,不管做什么工作,都要对得起那些牺牲的英烈啊!”

王奉笑着合上资料。

这太复杂了,他根本看不懂。

他前世本科都没毕业,学的专业又不对口,这么多年过去了,学的知识早就跨时空还给了老师。

真能看懂那才是奇怪了!

王奉:“你们把这个武器项目,概括的总结一下。”

根据国策树上的信息,他非常肯定太行山实验室的研究目标,就是原子能武器。

没吃过猪肉,还没见过猪跑吗?

虽然不懂详细技术,但也懂个大概,对很清楚大致的研究方向。

科研就是这样,最怕的不是课题有多难,而是怕选错了方向。

只要能一直沿着正确的思路走,技术人员的水平再低,也能鼓捣点东西出来。

邴启文:“长官,我们研究的这款新式武器,通俗一点讲,就是一颗体积很小,但威力巨大的炸弹,如果能研发成功,一枚炸弹,只需要一枚炸弹.”

他伸出一根手指,在王奉面前来回比划:“一枚炸弹的爆炸威力,就相当于几万,甚至几十万吨TNT爆炸的威力!”

见他演示的如此投入,王奉装作震惊:“几十万吨,这到底是什么原理?”

邴启文笑了笑:“今年德国有一项重要研究成果,简单点说,就是在研究铀核的时候,发现了原子裂变现象,一个单位的铀原子,所爆发出的能量极为巨大”

他竭力的解释,想让王奉理解什么是“原子裂变”。

王奉并没有打断,而是耐着性子听完。

“铀?”

邴启文点点头:“对,就是铀!”

王奉:“那你这个新式武器研究,进行到哪个阶段了?”

邴启文心中犯了难,如实说:“目前才刚刚开始,世界对铀元素,尤其是铀原子裂变的研究还是一片空白,研究这款新式武器,我们没有任何的可参照对象.”

“当下最重要的问题是,我们没有足够量的铀矿来进行研究。”

李宏补充了一句:“铀矿在山西非常少见,我们学院科研部门估算过,想要研发出这款新式武器,至少需要上千吨铀,甚至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