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方远所言极是。
部队都打到这了,马上就要到家门口了,这个时候突然下达命令,要麾下士兵掉过头继续和日军血拼,士气低落事小,作战不利,伤亡过大,进而耽误了接下来的作战才是大事。
王奉揉了揉太阳穴。
通过军事手段阻拦日寇这条路,基本是走通了。
还能有什么办法?
王奉:“目前第五师团到哪了?”
赵方远:“大概还有两日就能抵达兰封!”
王奉嘴里叨咕着:“兰封.兰封还有两日抵达兰封,差不多再过一个星期就能抵达郑州.”
“徐州会战日军接连失利,即便还能再打下去,各参战师团也继续休整,在没有华北方面的支援下,华中方面军必定不会冒进,如此说来,我们至少还有一个月的时间.”
赵方远挠挠头,疑惑的问:“长官,一个月好像不够咱们部队休整的啊”
王奉挥了挥手,心中想到了主意:
“不,阻拦华北日军行动,有时并不需要军事手段!”
赵方远更懵了:“不需要军事手段?”
王奉:“你还记得淮北战役结束后,那个日本人给我发的贺电吗?”
赵方远想起来了:“是那个日共的代表,野坂参三?”
王奉点点头,站起身:“我记得上次我问过你,最近在日本国内,日共被法西斯政权打压的厉害,我们或许可以在这上面做做文章!”
赵方远:“长官,您的意思是支援日共,让他们国内搞动乱?”
王奉笑了笑:“此计能不能成,还要看这群日本人,能不能领悟到能高的革命真理了!”
赵方远:“什么真理?”
王奉扭过头看了眼地图:
“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日本国内的情况很复杂,日共未必能成了大气候,但闹出短暂的骚乱却不难,我只需要一两个月的时间!日寇企图深入武汉,补给战线越拉越长,国内的武器供应稍微出现些问题,对前线的影响都是巨大的!”
赵方远皱眉:“可单靠日共这点力量,未必会对日军的武器供应造成太大影响毕竟在东北,日本也有不少军工企业”
王奉咧嘴一笑:“倘若再加上苏联呢?”
赵方远有些惊讶:“苏联?苏联人会为了帮助我们,去和日本人直接开战?”
王奉摇摇头:“自然不会,但如果苏联自己的利益受到侵犯,还真有可能与日本爆发边境冲突。
日俄在地缘政治上的冲突很大,据我所知,自民国二十四年开始,日本关东军驻海拉尔的部队以历史遗留的“边境问题”为借口,多次对苏联进行挑衅,至少双方的直接战争,我估计不远了!”
他说的自然是诺门坎战役。
想要促成苏联和日本在一个月内开战不现实,但在双方中间煽风点火,只要苏联能在东北边境稍微对日本施加一些压力,国内战场就会轻松不少。
虽然受影响的是关东军,但日本的军工产能比不上欧美列强,东北多用一点,华北,华中用的就会少一点。
再加上军事戒备。
拖一个月问题不大。
赵方远:“但是目前咱们和苏联人联系不上啊,要不让老谢回一趟苏联?”
王奉:“算了吧,他在苏联本来就是要被清算了,现在回去,岂不是让他再在火坑里走上一遭,联络苏联的事,等我去重庆就任后再说吧!”
赵方远应了一声。
王奉抿了一口凉茶:“联系苏联不难,关键是应该怎么联系上野坂参三。”
日共在国内,几乎要被军国主义打到土里了,核心成员分散在各地,组织结构只是一个在野党,又不是合法政府,想要和他们取得联络,并提供军事援助估计要费上一些力气。
赵方远忽然想起来一件事:“长官,或许我们可以找八路军帮这个忙,我记得那个野坂参三好像还是什么.共产国际的一个委员!”
王奉点点头,放下茶杯:“好!你先去立刻去联络386旅.不!各纵队继续在濮阳休整,你领着警卫营和我回长治!”
“现在就走!”
赵方远脚跟一碰,敬了个礼:“是!”
——————————
6月8日。
傍晚。
郑州。
委员长行辕。
常凯申拄着拐杖,在屋内来回踱步:“颂云,王奉真是这么说的?”
程潜站在身后,低着头一副认罪模样:“是的.他让我带句话给您,说是要要您三思而后行.”
“此事是卑职办事不利,还请委座责罚!”
常凯申气的浑身发抖,用奉化口音怒骂:“王奉小儿!欺人太甚!”
“不管怎么样,这次我必须惩办他!”
程潜低着头,一句话也不敢多说,见没有责怪自己,顿时松了一口气。
常凯申站在窗前,看向街道地面上散落的彩旗,上面还写着“保卫黄河”四个大字,不由得怒火更盛几分。
“王奉小儿拥兵自重,目无中央,颂云,你是一战区长官,你说应该怎么办?”
程潜心中犯了难。
他是一战区司令长官不假,但王奉并不直接隶属于第一战区啊!
程潜在心里嘀咕着:“建立那个什么守备分区的命令,还是你亲自下达的,现在出了问题,发现“新晋系”尾大不掉,势头更盛,又来让我出主意”
想是这么想,但嘴上不能这么说。
沉思片刻后,他缓缓开口说:“委座,依我看,王奉并非韩复渠,龙慕韩之流,兵力强盛,在民间威望甚高,此事还需从长计议啊!”
程潜又把问题抛了回去。
“从长计议.从长计议。”常凯申冷哼一声,“你们所有人都说要从长计议,那眼下黄河掘堤一事到底该如何是好!”
程潜语塞。
前夜报纸发出之后,全郑州一片哗然,经过一日的发酵和有心人的暗中推动,目前已经传遍了大半个国统区。
几乎所有人都在关注黄河大堤,这个时候动手,先不说时刻守在堤坝上的守备军士兵,单说社会舆论,一人一口唾沫,都能把自己这些人钉在历史的耻辱柱上。
可等过了风头,日本人就打过来了,一切都晚了。
常凯申叹了口气:“你先回去吧,军中诸多事务还需要处理!”
程潜敬了个礼,快步后退,离开了这间办公室。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