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3章 报告!我们缴获了一辆坦(1 / 2)

第133章 报告!我们缴获了一辆坦

2月28日。

正午。

红旗一兵团在昼夜不间断的强行军下,主力部队成功抵达了沂水西岸。

对日军侧方补给线,形成了强有力的威胁。

指挥所内。

张虎正在调度兵力部署。

吴光胜大步走进:“炮兵部队已准备完毕,随时可以投入战斗!”

张虎点了点头:“好,先等一等,静观其变,先看看鬼子的动向。”

相当于一个旅的兵力横在沂水西岸,哪怕一直按兵不动,也够鬼子喝上一壶了。

这次长途奔袭,红旗一兵团携带了16门九二式步兵炮,以及4门九四式山炮。

白天作战,为了减少空袭造成的损失,只能分散布置。

吴光胜:“刚才有一个骑兵跑来传信,军团使用了后备密码本,目前已经恢复了电台通讯。”

“第一道命令下来了,长官要求咱们兵团固守在此地,至少三天时间。”

张虎应了一声,扭头下达了战术口令:“各级部队立刻准备,今天鬼子就算是把牙崩折了,也不可能让他们拿下阵地!”

吴光胜领了命令,转头快步离去。

十五分钟后。

嗡——

头顶传来一阵呼啸声,尖锐刺耳,几架九七式重爆机在低空掠过,在投弹的同时,三挺7.7毫米重机枪向下疯狂扫射。

哒哒哒——

子弹跟不要钱似的,击在地面迸发出阵阵尘埃。

“隐蔽!快隐蔽!”军官躬着腰在战壕里奔走,维护战场秩序。

红旗一兵团是王奉手中的头牌精锐,老兵作战经验丰富,就连新兵也不差。

能从预备役分配到红旗一兵团的兵,都是一等一的好苗子。

基层军官扯着嗓子大吼:“分散!分散反击!”

“机枪手!机枪手!还活着就吱一声!”

机枪手抖落掉盖在身上的泥土,忙不迭说:“长官,还没死呢!”

军官仓促大喊:“小鬼子上来了,点射!朝最前面的打!”

机枪手拉动保险,手指扣动扳机:“去他娘的小鬼子!”

黄澄澄的弹壳从枪机中飞出,弹药手在一旁严阵以待,子弹打完后,立刻安装上新的供弹板。

九二式在火力持续性上强差人意,最大容量30发的供弹板,点射时,不到一分钟就能全打出去。

轰——

日军祭出了惯用的三板斧,原野上重炮齐鸣。

不到半个小时,在十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倾泻了近一吨炮弹。

事实证明,在强大的火力压制下,再落后的战术,也能打出不错的战绩。

指挥所内。

张虎放下望远镜,目光盯向前方,嘴里恶狠狠道:“他娘的小鬼子,是不是打鸡血了?”

“怎么这么猛?”

吴光胜站在一旁,咧嘴惨笑:“我们可是帮了友军大忙,听从临沂出来的侦查兵说,现在鬼子只围不打,将矛头全转到了咱们这边。”

张虎:“看这架势,河对面至少有一个联队的鬼子,还有一个战车中队。”

“咱们的大部队到哪了?什么时候能抵达战场?”

吴光胜看了一眼时间:“估计得明天了!”

张虎心里暗自思忖。

明天?

看来不能继续这么打下去了。

得想个办法,让鬼子疼一下。

张虎扭过头:“各部伤亡情况怎么样?”

吴光胜快速说:“战斗刚进行不到一小时,还没统计出来。”

张虎皱眉,走出瞭望孔,看向钉在墙上的作战地图:“部署在两翼的部队,是哪两支?”

吴光胜想了想:“是四大队和五大队?”

张虎用手指在地图上画了个半圆:“命令四大队,绕了圈子,迂回到日军侧翼进行袭扰,其余部队分散阵型,将缺口补上!”

在两支部队间,他选择了四大队。

出色完成强行军任务,却是让他刮目相看。

吴光胜摩挲着下巴:“我看可以,让四大队多带些掷弹筒,以应对不测。”

河对岸不过只有一个联队,在别的部队看来,至少需要一个师的兵力防守。

但这是王奉军团中,最精锐的第一“红旗”山地战术兵团。

别说一个满编联队了,就算再来两个大队,也能应付得过来。

听着吴光胜的建议,张虎点了点头:“行,就这么办!鬼子飞机一走,立刻行动!”

作战命令快速下达。

五分钟后。

头顶的日军战机在倾泻完所有弹药后,匆匆离去。

趁着这个空档期,红旗一兵团迅速展开行动,战线虽然长达十公里,但支撑点式防御,用不上太多的兵力,抽调走千余名士兵,对防御没有丝毫影响。

下午三时。

茂盛的草丛中,千余名士兵躬腰前行,布鞋湿透透的,一脚踩在地上直往外冒水。

窸窸窣窣!

一名军官走到袁烨霖身旁:“长官,咱们应该去哪?”

“这附近好像没有鬼子!”

袁烨霖扭头看向身后,招了招手,压低嗓子:“过来!把地图拿给我看看!”

被喊到的士兵立马上前,从身后的背囊中扯出一张地图。

抻开后,袁烨霖目光扫去:“大个!往那边点,挡光了!”

身旁一名的士兵挠挠头,应了一声,向后退了两步,魁梧的身躯在草丛中行动不便,弄出一阵哗啦声。

袁烨霖核对着地理位置,心中思索起对策。

为了确保万无一失,四大队选择的渡河位置很偏,彻底远离了战场。

不出意外的话,方圆一两公里,都不会出现鬼子兵的踪影。

确定了所处的地点后,袁烨霖合上地图:“继续往前走,前面应该有一条干道,是鬼子运输补给的必经之路!”

“去那干他一票!”

身旁的士兵点点头:“是!”

随即分散出去,将消息传递给下级部队。

几分钟后,部队继续启程,再借着草丛的掩护,向日军腹地推进。

此刻的日军,还没有意识到有一支军队,正向己方的侧翼快速迂回。

指挥所内。

联队长松井庆平站在瞭望孔前,将刀鞘立在地上,双手往刀柄上一搭,眯着眼睛望向对岸。

负责进攻红旗一兵团的,正是第二师团中最精锐的部队——第4步兵联队。

“战况进展到哪一步了?”松井庆平侧过头,问向一旁的参谋官,声音低沉沙哑。

参谋官答复说:“敌军的抵抗非常顽强,我们的多次进攻被打退,目前还没有取得实质性战果。”

松井庆平点了点头,嘴角略带笑意:“搜嘎!”

“不愧是支那精锐部队,只有这样的战斗才能体现我们第4联队的英勇!”

他可太了解国军普遍是什么鸟样。

虽然是第一次直接参与对华作战,但他的履历可不浅。

和师团长冈村宁次是同时代的军官,二人也合作过很多次。

1924年江浙战争时,他便跟随冈村宁次到中国,做孙传芳的军事顾问。

也就是这次经历,让他真正了解了中国军队的战斗力。

土鸡瓦狗,不值一提,打仗和小孩子过家家一样!

毫不夸张的讲,在松井庆平看来,随便从士官学校拉一个学生出来,军事素养都能超过中国绝大部分师级军官。

即便过了十几年,也没什么明显长进。

参谋官跟着笑了笑:“阁下英明!后勤补给站送来消息,又有一批补给送抵前线,还有一个八九式坦克。”

松井庆平应了一声。

上午战斗时,战车中队损失了一辆编号为“21”的坦克。

为了保证进攻队伍的完整性,临时补充上来一辆无可厚非。

松井庆平想了想,指着作战地图上的补给线:“让后勤辎重中队派兵接应一下,支那军队狡猾的很!”

参谋官应了一声。

松井庆平:“下去准备吧,冈村阁下电报中说,半个小时后会有更大口径的重炮投入战斗。”

参谋官有些惊讶:“更大口径?”

先前的进攻中,重炮旅团已经使用了九一式榴弹炮进行支援,105毫米的口径,杀伤力已经足够骇人。

更大口径的重炮?

松井庆平笑了笑:“是大正四五年式榴弹炮。”

参谋官连连咋舌:“大正四五年式榴弹炮?如果战斗顺利的话,今天晚上士兵就能在河对岸宿营!”

听着下属的赞誉,松井庆平抚摸着刀柄,嘴角也不禁扬起笑意。

大正四五年式榴弹炮,口径达到了惊人的240毫米。

这种口径的野战攻坚重炮,在整个帝国军队中,也只有关东军会少量列装。

第二师团就列装了两门。

重达38吨,只能拆卸成大大小小十余个零件进行运输,就这样,还需要至少13辆卡车,以及上百头骡马才行。

在作战时,除了繁琐漫长的组装过程外,还要构筑火炮工事。

因为重量巨大,无法使用常规炮架,支撑体,只能就地挖掘出深坑,像要塞炮,岸防炮一样部署。

光是修筑炮兵阵地,就花了十天时间。

现在终于派上了用场!

得知大杀器即将投入战场,参谋官神情激动,匆匆跑出指挥所,向下传达作战命令。

240毫米

和海军巡洋舰炮,直接打到了临沂有什么区别?

经过一个多小时的隐蔽行进后,四大队在干道两侧埋伏完毕。

鬼子有点谨慎过头了。

为了防止两侧草丛突然窜出敌军,这些日子除了构筑工事外,还防火燃烧补给线两侧的杂草,硬生生创造出了一个三四百米宽的真空地带。

窸窸窣窣——

轻风拂过地面,吹动草丛发出阵阵声响。

袁烨霖躲在草丛中,悄悄探出头,用望远镜观察前方情况。

“长官你看!”

“是不是鬼子的运输队?”

袁烨霖放下望远镜:“别吵吵,老子看到了!”

“话说咋还有坦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