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74章 过犹不及(2 / 2)

诡三国 马月猴年 2594 字 4天前

『欲加之罪,何患无辞!』陈滨有些愤怒的说道,『骠骑仁德,却落得个假贡之名,欺君之罪!』对于陈滨来说,既然王昶到了许县,他就要担负王昶的安全责任,若是王昶在许县被害,那么无疑是对于外交制度的一种破坏,也等同于是陈滨等人自身也是存在了危险,因此陈滨这愤怒之中,多少也有些担忧和害怕。

许据说道:『那么不如我们揭开此项,就说丞相有意扣留!届时定然引人愤恨,知其卑劣!』

王阖在一旁却说道:『这曹氏挟天子之事,还用得着我等叙说么?再者,弹劾乃是火药为假,我等就算是说是人质之事,又有几个明白事理,知晓其中关联?』

王阖年长,办事老成,此言更是中肯。

吃瓜群众哪里管究竟根本原因是什么,还不是有瓜就啃?

有几个会用脑袋思考为什么瓜会掉下来的?

到时候漫说人质讲不清楚,说不得还真落得了一个『假贡欺上』的名头!

王昶皱着眉头,片刻之后忽然展颜一笑,『某倒是有一策……既然说是假贡,便论假贡就是!』

……(?▽?)/……

另外一边。

郭嘉一手举着酒葫芦,一边摇头晃脑。

『古今之大学问者,今寡矣。』

『学问,名乎为学,且疑问之,故较之学问也。何以学问之事,乃可与名学者乎?学者,可究何物,乃以治学,勤勤勉勉,审慎万般,方才下笔数语,唯恐有误之……』

『究学术以明世知道,难之矣!』

荀彧在一旁皱着眉,『奉孝你……这是什么意思?』

郭嘉没理会他,而是继续说道,『古之学问,必有志求之,方可与之,故治之少也,贵且珍也。今之学问,以乱淫之,资财以慰己,窃德以市侩,多不以为耻反以为荣是也!哈哈哈哈,学问啊……今古学问之道,可谓异也!』

荀彧看着郭嘉,沉默不语。

荀彧知道郭嘉之言,表面上说的是学问,但是实际上又不是学问。

若是一个社会,在学问层面上出现了道德沦丧,仅仅是在学问上面的问题么?

当看到有人在做好事,最先反应的不是这个人在做好事,而是先想着这个人为什么要做好事?是不是圣母婊?是不是做了什么亏心事?在这样的情况下,仅仅是因为圣母的问题么?

『奉孝……』荀彧说道,『何必如此……』

郭嘉哈哈笑了起来,『何必如此?确实何必如此!』

『主公行此策,乃山东人心浮动,不得已而为之……』荀彧缓缓的说道,『若是天下平定,自然会重于学问……』

郭嘉只是笑。

荀彧声音则是低了下去。

要建设很难,但是要破坏,却很容易。

这一点在学问上面是如此,在其他方面上也是如此。

郭嘉笑得似乎是没什么力气了,停了下来,喘息了片刻,然后说道:『关中青龙寺大论,如今已经临近结束,正经正解,天下为正……好啊,真好……文若啊,伱可知这正经正解之中,又有多少今文古文,山东山西?』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荀彧沉默着。

这个答案,不需要郭嘉叙述,他也知晓。

『大汉……』郭嘉轻轻拍着桌案,『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难道大汉不应该是如此么?为何不是如此呢?』

郭嘉虽然说智慧过人,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他去过了一趟长安的原因,使得他如今觉得阴谋诡计并不是值得夸赞和荣耀的事情,反倒是阳谋更让人敬佩,也让人无法抵御。

毕竟阴谋有时候小心一些,谨慎一点,不贪便宜,就基本上可以避免了一大部分了,而阳谋是那种即便是再如何小心也无法避免的,只能是按照对方的步伐节奏来走,多少会让自诩聪敏的郭嘉感觉到了无奈。

作为曹操的情报头子,郭嘉清楚在长安的青龙寺的一些变化,不过越是了解,郭嘉心中便越发的感慨。有人言,文为心声,那么对于一个国家来说,何尝不是如此?当社会上主流的文学是什么的时候,这个国家的『心』是什么,多多少少也就看得出来了。

长安青龙寺包容今文古文,容纳山西山东,这种不排斥,不恐惧,求真求正的态度,不正是郭嘉等人一直希望看到的大汉原本的气度么?

泱泱大汉,岂可如若宵小?

『也罢,不说文,来说武……西域肯定出事情了……虽然说现在我还不是很清楚究竟发生了什么……』郭嘉缓缓的说道,『但是如今西域商货,价格猛涨……这肯定是有问题……再加上吕奉先此人……呵呵……可是,文若你可知晓,这西域都护府吕奉先,妻儿老小皆在西域!骠骑没留一人!没有留一人啊!』

荀彧依旧是沉默着。

『还有刘玄德!』郭嘉摇着头,『这交趾山高水远,瘴多豸众,按照道理来说,将刘玄德等人家小留于川蜀,又有什么不妥?便是任凭谁来,都有道理可言!可偏偏骠骑就没留!听由自便!若是说刘玄德此人多少还有贤名,但是吕奉先呢?哈哈,这骠骑怎么敢,为什么就敢这么做?骠骑就不怕边疆反叛么?那么为什么不怕?』

郭嘉盯着荀彧,荀彧却回避着郭嘉的目光。

凡事都需要一个度的。

过犹不及。

华夏本身是很讲究这个问题的,中庸之道也并非仅仅是和稀泥。

对于官吏的监视和管控,郭嘉认为必要的举措是应该的,毕竟大汉一开始就有御史制度,有刺史制度,有地方上的监察制度等等,都是为了确保官吏不会执行上出什么问题。可是日常的这些御史监察是公务上面的,以公对公,是必要的一种过程管理,但是以家人为质么,就多少有些让人觉得过线了一些。

不仅是过了,而且效果也不好。

项羽抓了刘邦的父亲作为威胁,可是有用么?

不仅是不能让刘邦屈服,甚至还背了骂名。

除非是那些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