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70(1 / 2)

第61章 盆栽离谱,什么盆栽会种出南瓜来啊?……

苏毓将自己跟“特等奖”的合照发到朋友圈和企鹅号的说说上。

她的朋友圈基本是亲戚和朋友,他们早就在苏毓父母的宣传下知道了这头蓝塘猪是怎么一回事,也知道苏家会在苏毓奶奶的七十大寿宴上用这头猪来做一道菜,因此那些收到邀请的人很是淡定。

和朋友圈不同,苏毓混迹的二次元、汉服圈,基本都是通过企鹅号联系的,这些同好们纷纷在她说说下留言——大家一起穿着汉服去鸡笼岭森林公园参加中秋游园会,为什么只有她能抽到特等奖,这是什么逆天的运气?

当然,也有一些人对蓝塘猪不感兴趣的,但他们别说特等奖了,连三等奖都没得到——因为他们参加了活动但是没能得到优胜,只拿到了安慰奖一枚书签。

有汉服圈的同好看到很多好友都发了说说,就在群里发问:【大家都去参加游园会了吗?都抽到了什么奖品呀?】

【游园会都过去快两个月啦,你现在才看群消息吗?】

【三次元的工作有些忙,我都没空看群。】

百余人的大群里,群员们这么你一言我一语地聊着,很快就热闹了起来,一起去参加游园会的人纷纷晒出了自己在中秋游园会的奖品,还有人将群友们参加活动录制的视频、合照等剪辑为一个视频打码发上来。

直到有一个群员发了一张南瓜图,大家疑惑不解:【@小菜菜菜养花已经不能满足你,开始种菜了吗?】

群里很多人都知道,“小菜菜菜”在现实生活中是个公务员,而且是岗位比较清闲的那种,因此她有很多业余时间去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她一直都很喜欢汉服,所以加入了这个圈子,偶尔会参加一些汉服圈的活动。

但她还有一个大家都知晓的爱好,那就是养盆栽。

她家的盆栽有不下三十盆,有很好养的绿植,也有一不注意就养死的娇花,她水群的时候经常跟群友分享她精心呵护的盆栽。

大家都说她不像一个二十多岁的年轻人,像六七十岁退休的老年人。

这是她第一回分享花草绿植之外的植物,所以大家才会打趣她。

小菜菜菜回复说:【这是我参加游园会抽到的,当时也不知道是南瓜。】

苏毓看到后,问:【挑盆栽之前没说是啥种子吗?】

【都是随机的,工作人员也不知道长出来的会是什么,他们说回去浇水就行了,一天浇三次,不用施肥,也不要添加乱七八糟的土壤,只能浇水。等它的苗长到五厘米左右就能换一个大一点的盆了。这个建议也可以不听,但之后会种成什么样,他们也无法保证。】

小菜菜菜一开始觉得工作人员的态度很敷衍、栽培说明也很儿戏,不同的植物需要用不同的方法去养护照料,怎么可以只浇水呢?

但抱着森林公园不会无缘无故这么叮嘱的念头,她决定按照森林公园的建议试一试。

她家客厅的监控是可以照到阳台的,她把这个盆栽放到监控拍得最清晰的位置,记录下它的生长过程。

本以为这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但第二天她下班回家给盆栽浇水时,发现这小盆栽的种子发芽了,还长出了五厘米的小苗。

要不是查了监控,她还以为时间被加速过。这萌芽的速度堪比豆芽,该不会里面就是豆芽吧?

反复检查盆栽里的小苗,她终于确定,这是南瓜苗。

没想到千挑万选,居然挑了个南瓜。她哭笑不得,按森林公园工作人员的提示将它连根带土一起移栽到了新的盆里。

新盆里的土也是森林公园送的,说是鸡笼岭的土。

“小菜菜菜”不以为意:都是土,能有什么不一样呢?

结果还真的很不一样。

至少需要四个月才能长成的南瓜,一个月就长出了几朵黄色小花,又过了一个月,每朵小花下长出来的南瓜的个头就有两斤重了。

要不是她确定自己没施过肥,每天只浇水,她都不敢相信这南瓜居然长得这么快!

苏毓好奇地问:【只长了一个南瓜吗?】

小菜菜菜缄默了片刻,说:【长了四个,但前两天晚上做饭吃了一个,还有两个被我妈送人了,只剩这么一个。】

小菜菜菜姓蔡,在单位人人都喊她“小蔡”。前两天她父母从村里出来看她,刚好碰上月底清账,这是她们单位最忙碌的几天,她为此加班了两小时。

回到家才发现父母做好了晚饭在等她。

“怎么不先吃饭,不是说不用等我吗?”小蔡说。

小蔡爸说:“我们当时不饿,现在吃也还不晚。”

小蔡妈拿了碗筷出来,把放在锅里热的饭菜端出来,厅里瞬间瓜香四溢。

“这是……南瓜的香味?”小蔡看到桌上的排骨焖南瓜,再看阳台上少了一个的南瓜盆栽,顿时哭笑不得。

虽然父母没问过她就摘了南瓜来做菜的行为不太恰当,但想到他们为她做了晚饭,还专程等她回来再吃,就算了吧。

“哎,囡囡,这南瓜真好吃,是什么品种的啦?”小蔡妈忽然抬头问她。

小蔡也不知道是什么品种的,说:“鸡笼岭那边送的,看外表应该是什么奶油南瓜吧!”

小蔡妈跟小蔡爸说:“老头子记一下奶油南瓜,下次去农批市场看看有没有这个的种子,我们买点回家种。”

好会儿都没得到回应,小蔡和小蔡妈扭头一看,好家伙,小蔡爸一直不吭声是因为只顾着闷头吃菜……别的很少碰,光吃南瓜了。

小蔡妈顿时着急了:“哎,给我留点!”赶紧把南瓜往自己碗里扒拉。

“爸、妈,你们慢点吃,不够再摘一个来炒呗。”小蔡觉得父母的反应太夸张了,直到她也夹了一块南瓜吃。

她瞬间被打脸。

南瓜本来就好吃,可是为什么能好吃到让她恨不得把舌头都吞进去的程度?

小蔡很久才从南瓜的美味中回过神,她看到见底的盘子,忙说:“爸、妈,你们给我留点汁——”

“年轻人多吃点肉!”小蔡妈将排骨夹到小蔡的碗里,把最后一点南瓜汁都倒进了碗里,混着饭吃。

小蔡:“……”

第一次觉得什么父女情、母女情,都是假的,塑料的!

“这南瓜为什么不在生态餐厅的菜单上?!”生态餐厅没有供应这么好吃的南瓜,简直不科学!

这一顿晚饭吃得一家三口肚子溜圆。

小蔡的父母临走前薅走了小蔡两个南瓜——小蔡每每想起,就恨不得时光倒流去扇说不够再摘一个来吃的自己。——剩下那一个是她强烈抗议才得以保留的。

小蔡在群里说:【这盆栽不应该是二等奖!】

群友:【嗯,我也觉得,有养盆栽爱好的人并不多,谁会挑盆栽啊,应该放三等奖。】

小蔡:【它才应该是特等奖!我吹爆它,它真的太好吃了。】

群友:【……】

小蔡忽然有些舍不得吃最后一个南瓜了,吃完就得等明年才能再长出来了吧?

话说,南瓜里面不是有瓜子的么,她把那些瓜子收集起来栽培,不就可以得到很多株南瓜苗,然后再种出更多南瓜来了?

她回厨房翻垃圾桶,发现她爸妈走的时候把垃圾袋都提走了。

大抵是以为她舍不得那两个南瓜,小蔡接到了小蔡妈的微信语音:“囡囡呀,那个南瓜子我都带走啦,等妈种出更多南瓜,再给你送一些过来。”

小蔡叹了口气,还能怎么着,南瓜再好吃也只是南瓜,她总不能因为几个南瓜就跟父母置气。

不过,暂且不提南瓜。森林公园的工作人员说盆栽种子都是随机的,就跟开盲盒一样,她多买几个盆栽,有没有机会种出别的蔬果?别的蔬果也会这么好吃吗?

她决定去碰碰运气。

然而森林公园最近的盆栽销量很好,小蔡被工作人员告知盆栽缺货了。

小蔡:“???”

不是,以前怎么没这么多人买,难道都是跟她一样发现了盆栽好吃,不是,盆栽种出来的蔬菜好吃,所以才来回购的?

她跟另一个同样碰壁的游客打听,对方跟她唠:“我种出来的是番茄,那叫一个茄有茄味!”

小蔡:“番茄不是本来就有番茄味?”

“你多久没吃过番茄了?我跟你说,现在的番茄也不知道是怎么种的,一点风味都没有。以前番茄炒蛋不用加糖都很好吃,现在不加糖吃不下口。以前一咬一口汁,现在番茄皮硬得能磕坏牙……”

这番话引来了旁边围观的大婶,大婶附和:“就是啊,现在的番茄吃起来都没味道的,听说是激素打多了。”

游客叹气:“只可惜我那盆番茄才长了20斤,一眨眼就吃完了。我就想着它还会不会再开花多长一些,结果不仅没能再长出番茄来,还慢慢地枯萎了,浇水施肥都没用。”

“什么叫‘才20斤’?一株苗能长20斤番茄已经算增产100%了好吧。”小蔡吐槽完,又问:“这难道是一年生的?但也枯萎得太快了吧。”

“我刚问了,如果是一年生的植物,在结一次果后就会枯萎,需要重新栽培种子。运气好买到多年生植物,能结好几次果。”

小蔡:“……”

意外合理。

想起自家准备用南瓜子来培育南瓜苗,小蔡亲自去询问工作人员:“用你们的种子种出来的南瓜能留种吗?”

这是工作人员未曾设想过的问题,她选择直接打电话去问路引。

路引猜到了是怎么一回事,说:“可以留种,不过种出来的南瓜可能没有之前那么美味。”

她也是种了一些盆栽在她居住的集装箱公寓外头的,这些种子是她从外面买回来的普通种子,生长周期之所以会比普通的种子短,且不用施肥就能养活,还能种出美味加分的蔬果,全因这些种子、土壤是被山灵们照顾过的。

鸡笼岭赠送给买了盆栽的游客的那袋土其实就是“养分”,不用再另外施肥。一旦这些蔬果结成果实,这些土就会失去养分,变得跟普通的土壤没有区别。

因此,南瓜可以留种,但它也只比普通的南瓜种子抗病性好那么一点,在它生长的过程中同样需要浇水、施肥、除草等,种出来的南瓜也只是普通南瓜。

小蔡有些失望,但这也在意料之中,毕竟鸡笼岭能把这么小的盆栽跟卖出了几百块一张的CD放在一起作为二等奖,就已经说明了它的稀罕之处。

第62章 增加登山梯给游客一点小小的震撼。……

盆栽爱好者,尤其是家里还种着田的游客多次在官方账号底下留言,无比希望鸡笼岭森林公园的盆栽种子能量产。

但路引想也知道不可能,山灵们的能力有限,真去栽培那些能种上几十亩、上百亩的种子,非得把它们累死不可。

路引希望游客们能把目光聚焦在鸡笼岭,因此不管是特产的山货、自养的禽畜,还是盆栽,都仅在鸡笼岭内供应。

这导致每天都有游客到游客中心问:“有盆栽了吗?”

初次来的游客见别人问得多了,也不免感到好奇:“这里还卖盆栽吗?”

对盆栽求而不得的游客们齐刷刷地回应:“不,这里不卖盆栽!”

笑话,让别人知道这里的盆栽十分稀罕,来跟他们抢盆栽的人岂不是更多了!

游客:“……”

他们越是这样,初次来游玩的游客对盆栽就越是好奇,有些玩小红薯的人很快就在上面刷到了别人发的盆栽图片,底下的文案和tag就提到了鸡笼岭。

再看那些评论。

好家伙,几十条评论里有四成是交流栽培心得的,三成是羡慕博主买了这么多盆的,两成是乱入的,还有零星几条是质疑鸡笼岭买推广的。

大抵是有人从游客对这些周边产品的态度中窥见了商机,森林公园外,摆卖盗版公仔、盆栽、空气的小贩多了很多。

只是有不少精明的游客清楚这些盆栽肯定不是出自鸡笼岭,就少花了一份冤枉钱,至于袋装空气,就更少人会去当这个冤大头了。

只有鸡笼岭出售的空气比较特别,外面卖的这些空气在鸡笼岭也能呼吸到,花这个钱还不如直接捐给鸡笼岭,让他们用作环保基金。

随着森林公园火出圈,里面不少东西都成了热销货,而紧跟热点的摊贩也越来越多,只有做饮食和手工艺品的那一批小贩依旧不改初心。

郑信冉就一直守着他的快餐摊子,由于饭菜干净又是当天做的,游客吃完不会闹肚子,久而久之,口碑就有了。他还开发了送外卖的业务,很多在生态餐厅排不上队的游客一个电话,外卖就能送到门口。

虽说生意做大后需要多雇两个人帮忙,人工成本增加了,可同样的,营业额也倍增。

刚开始那会儿他每个月只能盈利一两万,现在打底有三万了,越到节假日,挣的越多。

和忙碌的他相比,他母亲林友燕的工作倒是轻松简单。

虽然中药植物园的草药扩种了,还开放了一些区域给游客参观打卡,但她的工作基本没有变化,只有需要采收金银花的时候需要加班。

今年采收金银花的季节已经过去,但林友燕接到路引的通知说巴戟天可以开挖了。

一般情况下巴戟天要长成至少需要两年,可金银花才种下三个多月就能采收,巴戟天已经长了半年,或许也可以采收了呢?

林友燕总觉得在鸡笼岭,根本不需要常识这种东西。

她跟值班的植物园同事一块儿挖长在地里的巴戟天的根,没挖太深,就看到一节拇指粗,像老树的虬枝似盘结弯曲的巴戟天根茎。

林友燕生怕不小心挖断了,小心翼翼地继续往下刨土,等这根巴戟天根茎完全从土里露出来,她才惊讶地发现这根巴戟天根茎居然有她小臂那么长。

嚯,这不得大半斤重?!

每一根都有这么重,亩产肯定能超过2000公斤。

加工过炮制成中药的巴戟天现在的收购价是六十元一斤,一亩药田大概能产出1800公斤左右的巴戟天根茎,但抽芯晒干加工过后的中药巴戟天只有300公斤左右。

巴戟天还没正式上市,之前抢购金银花的那批游客就闻风而动了。

他们拿出了那股抢特价鸡蛋的劲,一大早就来到森林公园打听:“巴戟天有预售吗?我看别人的店都搞预售,怎么森林公园不搞预售?”

“什么时候可以在网上买这些东西啊?你看你们的账号橱窗空空荡荡的,不打算把蓝塘猪、三黄鸡、白鸭,还有什么山货都上架吗?”

游客扭头看旁边的人,哎哟,还是熟人。

“你上次买的金银花吃完了吗?”

“没呢,金银花的功效这么好,当然是有病才吃,没病吃了不是浪费吗?”

“哎,早知道我也省着点煮了。上个月我女儿带着外孙回来,那孩子挑食又积食,我给他喝了点金银花露才好。后来我女儿走的时候带了一罐走……哎,希望这次的巴戟天不要再限购了。”

“怎么可能不限购,那中药植物园不大,所有的草药都产出有限。”

“唉,我原本还以为巴戟天的功效针对的人群比金银花少,不会有这么多人抢购,没想到还是这么多人。”

“咳咳,巴戟天的用途大,男女都用得上,而且还能祛风湿。”

光是祛风湿这一点,就让不少人争先购买了。

有了金银花的功效对比,他们坚信巴戟天的功效也一样好。

林友燕就一直惦记着郑信冉的风湿,虽说在鸡笼岭待久了,郑信冉的鼻炎和风湿情况大有改善,但他到底不是天天待在鸡笼岭内部,加上要忙着做菜,身体改善情况远没有在鸡笼岭上班的她好。

她五十多岁的人了,在鸡笼岭天天弯腰干活,腰腿也不怎么酸痛,每天精气十足,原本头发斑白的她还长出了不少乌发。亲戚间聚会时,大家都说她看起来年轻了很多,纷纷问她要保养秘诀。

她也是这时候才惊觉自己竟然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如此大的变化。

这种变化是细微的,润物细无声的,只有很久没见过她的人才能一眼看出她的变化,要不是别人的提醒,她自己本人和整天跟她生活在一起的郑信冉都没有发觉。

……

鸡笼岭不搞商品预售的那一套,哪怕采取实名制限购,也会有人用全家甚至亲戚的身份证来囤。若人人都囤个十几份,网速不好或消息滞后的游客能买到的巴戟天就会少,所以还不如现场销售,让每个来鸡笼岭游玩的游客都有机会购买。

到时候用塑料罐分装,每罐100克。

路引一共种了三亩,预计能产出一千来公斤干巴戟天,即一万罐左右。

每人依旧限购两罐,每罐售价72元,即360元一斤,价格与金银花持平。

森林公园的员工卖金银花时已经卖出了经验,这次路引就没操心。

沈星过来汇报了一下“骑行线”的施工进度,并提议增加一条登山的路径。

现在能登上平云山山顶的只有一条从森林广场东边上去的登山梯,虽然路引已经让人修缮,增加了一些防护栏,但是随着森林公园的游客越来越多,登山的人也突增。

以前人少,一米五宽的登山梯一边上去,一边下来是绰绰有余的,现在人多的时候,想要错身都难。

要不是平云山顶的风光迷了游客的眼睛,这登山体验肯定要大打折扣。

路引没有经常爬山,所以她并没有发现这一问题。

听沈星这么一汇报,路引才意识到的确要增加一条登山梯了。

增加登山梯的规划本来就在鸡笼岭森林公园的五年规划里,只是森林公园开发的进度跟不上游客增长的速度,才导致这个问题的出现。

好在骑行线的铺设已经到了尾声,等它竣工,游客想要登山不仅可以走登山梯,还能走骑行线——这条路的称呼虽然是骑行线,但并不是只能骑行,那些觉得楼梯太伤膝盖的游客也有多一个选择。

至于新的登山梯,从东边的山脚开始修,从东门入园的游客就不再需要跑到森林广场才能开始登山了。

随后再增加原登山梯的长度,一直修到雾甘顶,给喜欢挑战登山难度的游客一点小小的震撼。

……

不用等到登山梯修好,现在的雾甘顶就足够让游客震撼的了。

因规划“骑行线”时,将雾甘顶也考虑了进去,所以骑行线的路基基本平整出来后,就有游客蹭施工队朋友的工程车进入了雾甘顶。

骑行线的路不会到达最高处,基本只修到半山腰,因此剩下的路段还是得爬梯。

目前还没有登山梯,但雾甘顶的南面不算陡峭,徒步都能走上去。

这名叫廖寅的登山客其实刚下车,就已经被四周的景色给吸引了目光。

鸡笼岭属南岭山脉的支系,因此站在高处可以看到连绵不绝的山岭。

和植被茂密的*平云山不同,雾甘顶从山腰开始,植被就逐渐稀少——并不是完全没有绿植,而是高大的树木植株比较少,灌木、野花和牧草还是颇为茂盛的。

没有植株阻挡视线,廖寅的视野一下子辽阔起来,也感觉离笼罩在雾甘顶的云雾更近了一些。

他以为越高的地方风会越大,但是出乎意料的,这里的风不大,却不会给人一种闷热的感觉,如同在山脚下所能感受到的气息一样。只是还没有多少人踏足的这里,给了他独享这一份风景的快感。

他没有在原地停留太久,而是拿出了自己的登山杖开始徒步爬山,有时候在某个角度发现了新的风景,他就会驻足拍照。

一个半小时后,他终于来到了雾甘顶的山顶。

他看到了地势较为陡峭堪称悬崖的北面长着一棵无数次出现在游客们口中的华南五针松。

据很多没来过鸡笼岭的游客说,自从他们看了鸡笼岭的直播,头天晚上就会做梦梦到一处可以俯瞰整个鸡笼岭的地方,那儿像是一个悬崖,长着一棵华南五针松。

由于有这样说法的人太多,虽然被认为这是迷信和跟风,但还是引起了很多路人的关注。

最后大家在鸡笼岭官方账号一开始的宣传视频里找到了这个地方,于是那些人的梦都有了解释——一定是你们看过宣传片,但是忘了,只是睡觉的时候刚好做梦激活了这个记忆,才会梦到这里。

廖寅当然也是相信科学的,况且他来这里就不是为了这些游客所说的梦。

他放下登山包,拿出自己的无人航拍机,调试之后就开始拍摄。

尽管已经有不少人航拍过鸡笼岭了,但和他一样站在最高处进行拍摄的又有几人呢?

他刚调试好无人机,就发现不知道什么时候云雾更浓了,他就想骤然掉进了一个云池中,下半身浸在云雾中,都朦胧模糊了许多。

他挠挠头,这样可不好拍摄啊,拍到的肯定全是云雾,鸡笼岭的影子都看不到了。

这时,他在半山腰感觉不明显的风势忽然大了起来,吹得他的耳朵全是风灌进来的声音。

这样的环境肯定是没法航拍的了,他只好暂时放弃航拍计划。

鸡笼岭某处,风灵哼了哼,只有它能航拍鸡笼岭全景!

第63章 雾灵整活雾灵:我只是在认真工作。

即使无法航拍,廖寅也没有闲着,他拍了很多张照片。

看着这浓厚的云雾,他慢慢地就陷入了沉思。

古人对修仙的追求会不会就是源自于大自然能给他们带来内心的安宁呢?

他脑中浮现了张养浩的《双调雁儿落》中的散曲:“云来山更佳,云去山如画,山因云晦明,云共山高下。”

脑中所思所想不由自主地念了出来。

话刚落音,眼前的云海却突然平整地从中间分开,远远看去,像是一把长剑将云海劈成了两半,由下往上,又像是一把斧头将天空劈开了来。

阳光穿过云层,形成丁达尔现象,而站在云缝中的廖寅被阳光打在身上,整个人好像渡了一层佛光。

他本人发现后,用自拍杆疯狂拍照,然后发朋友圈:【终于轮到我飞升上界了!】

他的亲朋好友:【……】

病的不轻。

廖寅是在玩梗,但他的身影被正在平云山山顶摄影云海分割这巍峨壮观画面的摄影师们拍下。

摄影师将画面放大几十倍后,依旧能清晰地看到他的身影。

在别人的镜头下,廖寅像是沐浴在肉眼可窥见形状的强光里。

网友点评:【不像是在飞升,像是UFO来绑架地球人。】

【都教授?】

很快,网友就刷到了鸡笼岭森林公园官方账号公布的一则通告,告诫游客不要进入未开发区域,并附了一张照片,是森林公园的保安正在对一个被打码的男子进行批评教育的画面。

网友认出了这就是廖寅,他们狂笑,开始给廖寅搞表情包:

【我飞升了。飞升失败,被抓回批评教育.jpg】

【外星伙伴来接我。飞船被保安击毁,我被逮了.jpg】

【修为再高,也怕镣铐.jpg】

【森林公园:正义制裁.jpg】

“……”

廖寅也在平台发道歉声明,至于网友们制作的表情包,他接受良好。

随着表情包流传范围变得更加广泛,网友们都被他的事逗乐了,但也有网友注意到了山脚下的游客拍摄的小视频。

【等一下,只有我一个人觉得这云海不是被劈开了,而是沉睡已久的远古神灵睁开了祂的眼睛?】

站在雾甘顶的廖寅和在平云山的摄影师们因离云雾太近,因此在他们看来,云海是被劈开的。但山脚下的游客却能看到它的弧度,并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以鸡笼岭为中心部分的云海散去的速度越来越快,慢慢地出现了一个半圆弧的形状,如果从怪石林和飓风谷的角度看去,就会看到一只巨大的云眼。

【呃,一旦脑中有了这是眼睛的印象,就再也忘不掉了。】

【我*,鸡皮疙瘩都冒出来了。】

【我是罗市坑仔镇的,听家里的老人说,鸡笼岭是有山神的。】

【都什么年代了,别搞迷信了。这要是山神睁眼,那台风的风眼算什么?】

【是呀,别大惊小怪了,气象学专业的我可以从多个方面来解释它的形成原因。】

森林公园,园长办公室。

看到那些气象学学生的评论,路引松了口气。能用科学解释就好。

雾灵说:“我就说路引你太紧张了。”

路引扭头看它:“你没发现你的灵设越来越走向崩塌了吗?”

雾灵:“……”

菇灵问树灵:“树灵姥姥,灵设是什么?”

树灵回答:“灵设就是咱们山灵凹的形象设定。比如你是天真可爱又懵懂孩子气的小蘑菇,老身是成熟稳重,充满了智慧的古老山灵……”

光灵:“……您现在都开始这么不要脸了吗?”

树灵一树丫子抽走光灵。

光灵飞回来,薅走了树灵一块树叶,顶在头上当遮阳伞。

菇灵又问:“那雾灵姐姐的灵设是什么呀?”

风灵思考了片刻,说:“是个戏精。”

水灵羞答答地说:“也有点中二病。”

菇灵恍然大悟:“那我知道了,雾灵姐姐还自称是忧郁小王子……现在该改成忧郁小公主了吧?”

土灵:“其实是个抖M。”

众山灵震惊地扭头看向土灵。

天,土灵居然会说这么多话!

路引:“?”

“不是,我震惊也就算了,你们为什么也这么震惊?”

众山灵:“,”

土灵:-0-

雾灵淡定地飘在半空:“我只是在工作而已,用得着大惊小怪吗?”

在场的山灵大部分都是诞生相当长一段岁月的,它这点说辞焉能骗过它们?

光灵琢磨了下,发现雾灵最近上班很是积极,不仅认真地履行管理官网、官博的工作职责,还会把网友的评论都录下来分别归类,方便路引在收集游客反馈时,对游客的需求能一目了然。

现在的雾灵,比外头那个兼职前台的园长助理还像一位助理。

光灵恍然大悟:“你这是看到大家的专属景点都上过热搜,而大家对你的讨论度很低,所以你好不容易遇到一个游客去雾甘顶,就想整活刷存在感!”

雾灵一下子变成了一朵粉色的云团,它说:“瞎说,我认真工作有什么问题吗?”

“你就嘴硬吧,你看小台风当初不也嘴硬?最后还不是真香了。”

突然被cue到的风灵抬起头,扇了扇双翅,欲言又止,最终却没有说什么。

雾灵突然戏精上身,它的豆豆眼变成了泪花眼,喊着:“你们不要再逼人家啦!”然后就一溜烟地从窗户飘了出去。

路引:“……”

她盯着“罪魁祸首”的光灵。

光灵心虚地说:“萤火虫森林那里游客太多了,我根本就走不开,先回去了。”

树灵说:“哎,山果园那边老身还得去看着呢。”

路引哭笑不得地宣布散会。

等山灵们都溜了,雾灵才慢悠悠地飘回来。

它看到路引在看游客拍的云眼,正想说些什么,路引忽然说:“要是以后能每天换一幅云图,不重样的,游客一定会觉得很新鲜吧!”

雾灵问:“你不是说我这么做会崩灵设吗?”

“山灵包袱不用这么重,一旦接受了你的新灵设,就发现你的举动其实对鸡笼岭是非常有利的。但关键还是在你愿不愿意去做,我是不会强迫你的。”

雾灵意动:“只是换云图吗?”

“你还能整别的活?”

雾灵不假思索地说:“和太阳上演一出虐恋情深的戏?”

路引难得没吐槽,说:“你跟太阳的虐恋情深不是每天早上和傍晚都在上演吗?”

雾灵:“……也是。那还是先专注构思云图吧,必须要给游客们小小的震撼!”

于是细心的游客很快就发现,鸡笼岭的云有点特别,第一天是伸了个大拇指,正好指尖部分挡住了落日,使得这个大拇指看起来会发光。

第二天,阳光穿过厚厚的云层落到地面,留下一个清晰的笑脸,并被航拍的风灵给拍了进去。

第三天,一对情侣登上了平云山的山顶,男生在亲友的见证下,掏出戒指向女生求婚,并请山川日月云海为他做见证。

当他念完一堆誓言,忽然一道打着×的影子落在他们的身上。

众人抬头,发现一朵×型的云正好飘到他们头上。

被求婚的女生懵了:“……”

这是云神在警示她吗?

不然怎么会在男生念完请山川云海见证的誓言后,就出现了这道单独飘在他们头顶的云?

女生果断地拒绝了男生的求婚。

这时,×型云朵被风一吹,变成了一个带着弧度的√。

女生认为她的选择果然没有错,又一鼓作气地说:“我们分手吧,你看,云神都不支持我们在一起。”

男生:“?”

登个山,求婚不成,还被分手,离谱,离大谱了喂!

男生回去后就把这事给发到了网上,有人同情他,说他女朋友或许早就想跟他分手了,只是没找到一个理由。也有恶意揣测说是女生劈腿了,给他带了绿帽子。

当然,大部分人的重点都还是在这云上。

【这也太巧了吧?求婚就打×,分手就打√,就算是风吹的,也吹得太巧了点。】

【卧槽,你们看视频,原本天上是没有云的,是男的说完‘请山川日月云海见证’后,这云才慢慢聚拢的。】

【是巧合还是真有山神在帮女生鉴渣?鸡皮疙瘩出来了。】

后来有人扒出男生是个海王,并且在游戏群里说过很多侮辱女性的话。

而女方的朋友回应,其实并不是女生迷信,而是她早就发现了男生的劈腿行为,只是女生是个颜控,比较吃男生的颜,男生又对她颇为体贴,因而一直都未能下定决心分手。

这次恰巧遇上“云神”的指示,最终才做出分手的决定。

打这以后,有一小撮网友们虽然觉得做人不能迷信,但遇事不决的时候,还是会选择跑到平云山山顶去问灵。

大部分时候,雾灵是懒得回应的,但遇到一些沙雕游客,比如有人问:“我去割痔疮复发的概率有多大?”

雾灵随手变出一朵辣椒云。

“继续吃辣椒就会复发?”游客下意识夹紧屁股,又问:“不做手术行不行?”

雾灵给他打了个×。

最后游客哭丧着脸去割了痔疮,并在医院的病床上渡过了杀猪般的三天后,暗暗发誓他以后都少吃辣的。

……

不管怎么说,雾灵算是怒刷了一波存在感。

不是没人觉得这云太过灵性,但大部分听着各种神话故事长大的国人对一些事物的接受能力都颇为良好,至于那些只相信科学的无神论者,就更不会去怀疑了,他们只会用各种科学来解释这一现象。

只有路引提了提:“小雾灵呀,你悠着点,不能将更多人往山顶引了,本来登山梯就不够宽,新的登山梯也还没修出来呢。”

雾灵点点头:“行,从今天开始,我就是钮钴禄雾!”

路引:“……”

第64章 路引往事和山灵们早就认识了?!……

进入十一月后,各地景区的旅游热度不减,鸡笼岭森林公园这边则迎来了开园以来的第一批团体游客。

虽然之前有失眠群的群主组团来采风,后又有大学组织采风活动,但他们是在森林公园正式收门票之前过来的,因此并不能算是真正的团体游客。

而这首批团体游客是来自于罗市的一所小学。

他们是来秋游的。

一般小学的秋游时间在九月、十月,这所小学原定时间是在十月下旬,以每一年级为一个批次,分批去秋游。

学校原定的计划是去游乐园的,但十月底某个知名游乐园发生了过山车碰撞事件,导致上面紧急取消了所有学校的游乐园秋游计划。

罗市的所有游乐园也都被要求检修所有的游乐设施。

虽然可以取消秋游计划,但该小学的校长觉得还是有些可惜,毕竟孩子们盼了这么久。

最后经过开会讨论,向教育局申请更换秋游地点,定下了到鸡笼岭森林公园。

这里安全、自然,有趣味,关键还不需要花太多钱——门票学生半价,园内没有需要花钱的游乐设施。

而且还能进行安全教育,比如教孩子们辨别有毒的菌子和无毒可食用的蘑菇,教他们在林子里迷路了要怎么求救等,最后再带他们去参加植树——山果园的树。

这所小学每年级一共有六个班,每个班四十几位学生,这一批来的是五、六年级学生。

他们正值对什么都好奇,但是也越发不服老师管教的年龄段,来了鸡笼岭后,就有些按捺不住。带队的老师一不注意,就有两个顽皮的学生悄悄溜走了。

这时,带队老师发现旁边出现了一只短尾猴,正对着她比划。

学生们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接触猴子,再也维持不住队形,纷纷围了过来。

不过短尾猴早一步突出重围,朝着那两个溜走的学生离开的方向一步三回头。

带队老师看了眼学生,再看短尾猴的比划,立马就懂了,然后联系了负责后勤的老师。

很快,后勤老师就提溜着两个学生回到了队伍里。

“等会儿就可以自由活动了,你们着什么急?如果你们不听话,现在就擅自离队,那可以回到车上,老师让司机把你们送回学校。”带队老师生气地说。

其余学生都噤声了,两个学生却不以为意。

短尾猴站在带队老师的身边对这群学生指指点点。

带队老师忍俊不禁,故意板着脸跟学生们说:“你们看,公主都认为老师说得对!”

所有学生的注意力都放到了短尾猴的身上。

有学生好奇地问:“老师,为什么叫它公主呀?”

“它的外号叫公主,也可以叫它鹰嘴,你们想知道为什么吗?”带队老师卖了个关子。

学生们异口同声:“想!”

“你们不排好队,擅自离队的话,老师就不告诉你们了。”

学生们纷纷按照原来的队伍排起队,连那两个顽皮的学生在纠结了半秒后,都回到了队伍里。

带队老师十分满意,然后跟他们说起了短尾猴鹰嘴的身世。

鹰嘴:“……”

那是假的,假的!

算了,谁让它的剧太火了呢!

它现在可是知名猴星。

接到山灵们的任务,鹰嘴一溜烟地跑了,没一会儿,它举着一支小旗子回来,身后还跟着藏酋猴及几个小猴子。

小猴子按学生们的队形也排着队,然后大摇大摆地从学生面前路过。

学生们的队伍险些又乱了,直到带队老师说:“你们看,猴子们都能乖乖排队,你们要向猴子学习。”

有学生提问:“老师,我们什么时候才能自由活动呢?”

“上午先集体活动,下午才能自由活动。我们的第一站是蘑菇林!”

不同班级的第一站是不一样的,这样避免了同一个地方人员过于密集,而且学生太多也不好管理。

所以五年一班和六年一班的学生首先去蘑菇林体验捡菌子+学习识别菌子安全食用知识。

二班的学生去怪石林,学会看地图及如何辨别方位。

三班的学生去山果园植树,形成环保意识。

四班去植物迷宫,园方会给他们提供一份地图,先让他们靠自己的能力画出正确的迷宫通关路线,再让他们拿着迷宫地图通关迷宫。

五班去露营地学扎帐篷;六班去参观平云山瀑布。

每个活动大约进行半小时,这样就能确保所有学生都能体验完全部项目。

而且等他们都消耗了大部分体力,下午自由活动时就不会漫山遍野地乱跑了。

学生们丝毫不清楚老师们的安排都蕴含着怎样的深意,他们活力十足、兴致勃发,尤其是每一个团队都有一只猴子充当领队猴,有车来了,猴子举着旗子往路边走,学生们就主动往路边靠,根本就不需要老师的提醒。

带队老师:“……”

老师的威望还不如一只猴啊!

园长办公室,山灵们围在风灵的手机面前看它通过航拍,拍下的学生秋游画面。

路引没想到它们会对学生秋游这么感兴趣,问:“你们很喜欢小孩子吗?”

菇灵说:“不是哟,只是想起了小路引小时候呢!”

路引一愣,茫然地看着它们:“听小蘑菇这话,我小的时候,你们就已经见过我了?”

树灵吃惊地问:“你不知道吗?”

路引:“……我应该知道吗?”

一人七灵陷入了沉默。

光灵解释说:“其实你继承森林公园后,来这儿考察,遇到我们那次并不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在你两岁的时候,我们就已经见过面啦。”

对此,路引完全没有印象。

小蘑菇说:“是的呢,那时候的小路引可比这两个学生顽皮多了。”

路引忙问:“我两岁,即二十五年前,这里都还没有开发吧,我怎么会来这里?”

“是小路引的爸爸妈妈带你来的哦。”

二十五年前,国内已经有了多个著名的国家级森林公园,并且国家将旅游业作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开始大力发展旅游业。注1

在这股风向下,路引的姨婆吴月光便把目光放在了开发森林公园上面。

她跟合伙人四处考察,最后定下了鸡笼岭。

这时的吴月光虽然跟家里的关系闹得很僵,可路引的母亲同她还是有往来的。

得知自己的小姨要开发森林公园,于是在某一天,路引的父母就带着她来鸡笼岭。

当时的路引已经会跑会跳,她的父母一个没看住,就被她钻进了山里边。

还未开发的鸡笼岭到处都蕴藏着危险,偏偏她不知道害怕为何物,看到面前有一条蛇,直接伸手去抓。好在那条蛇是一条草花蛇,且刚进食,被她甩来甩去完全失去了攻击力。

担心她受到伤害的树灵都准备出手救她了,见状,转头想办法将那条蛇从她的手里解救了出来,并用自己的树枝代替蛇塞进她的手里,她浑然不觉,依旧在山里跑。

在这个过程中,树灵替她赶走了三条眼镜蛇、一条黑脊蛇和一条烙铁头,等于将她从死神的手中抢救回来了五次。

并且眼瞧着她越跑越偏,光灵不得不出现,靠着发光吸引了她的注意力,把她给带到安全的地方去。

但也正因这样,她看到了山灵们。

“哇,小蘑菇。”小路引一把抓住跟她掌心大小的菇灵。

小蘑菇:“不能吃菇灵,菇灵不好吃QAQ”

小路引:“咦,蘑菇会说话!”

她兴奋地大喊:“爸爸妈妈,蘑菇会说话!”

“嘘——”

不知道哪儿来的一团棉花云堵住了她的小嘴。

她“呸呸”两下,把棉花云吐了出来。

小蘑菇说:“不能在山里大叫哦,不然会有野兽来抓你的。”

小路引问:“野兽是什么,是怪兽吗?”

“是很凶很凶的老虎、豹子,它们会嗷呜地叫,然后扑过来,一口把你吃掉。”

小路引完全没在听,她的注意力已经被棉花云给转移了。

她松开了小蘑菇,一把抓住棉花云,揉来揉去,最后“噗”地一下,棉花云消失不见了!

“棉花没了!”遇到蛇没害怕,迷路也不害怕的小路引这会儿急哭了。

然后一棵小西蓝花走了出来,问她:“孩子,你叫什么名字呀?”

“哇,是西蓝花,我不爱吃。”小路引立马不哭了,她回答说,“我叫路引,今年两岁了。”

已经在父母有意的培养下开始学习写自己名字的小路引在地上歪歪扭扭地写下自己的名字。

“两岁,比我还小。那我以后就叫你小路引吧!”菇灵高兴地说,太好了,它终于不是最小的啦!

山灵们在这里陪小路引玩,而小路引也玩得不亦乐乎,直到她姨婆找过来。

“你怎么一个人跑来了这里?你爸妈都急死了。”吴月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