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5章 孙策的真实想法(2 / 2)

每个人都在为了更加美好的明天而行动。

“主公志向远大,亮愿意永远追随。

尽一份力气。”

诸葛亮长身而起,拱手向孙策深深一拜。

“当初我见到主公的第一眼。

就知道主公是一个伟大的人。

云也愿意追随主公。

云不会智谋。

但有一身武力。

会为主公清除一切阻碍。”

赵云抱拳大声说道。

荀攸、贾诩、甘宁同样站了起来。

向孙策恭敬行礼。

皆是表达了自己的支持之意。

孙策嘴角微微上扬。

自己的心腹没有让他失望。

造反这种事情都敢跟着干。

孙策的目光落在贾诩身上,笑道。

“我已经做出回答。

不知道你问这个问题是为了什么?”

“回禀主公。

您想要建立一个新的王朝,取大汉而代之。

肯定会有很多人反对。

所以这个过程要一步步来。

不能统一天下后。

直接一步到位。”

贾诩说道。

“属下建议主公先封王。

试探一下哪些人剧烈反对您。

也来,也是让天下人逐渐适应您的野心。”

孙策明白了贾诩的意思。

汉高祖刘邦在位时,与刘氏诸王以杀白马方式订立的盟约。

即“非刘氏而王,天下共击之”。

可以说,封王和称帝的本质差不多。

都是造反。

只不过称帝是直接造反。

封王是隐晦造反。

如果孙策封王。

那么肯定会有一大批反对的人跳出来。

孙策就能知道知道谁在反对自己。

孙策可以除掉他们。

让他们不成为阻碍。

当然,封王最重要的目的不是清除对手。

毕竟孙策直接称帝。

照样可以清除对手嘛。

孙策百万大军在手,无论何时何地,都不惧怕敌人。

有敌人跳出来。

孙策就敢杀。

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

就是这么霸道强势。

那么封王的目的何在?

更多的是让天下人认可,或者说习惯孙策的存在。

举个例子。

一个小偷每天偷一家超市一包方便面。

一开始商家震怒。

但如果小偷坚持不懈的偷。

时间一长。

商家会在不知不觉中习惯。

有一天小偷偷了两包方便面。

商家顶多惊讶一下,不会为之所动。

这就是习惯的力量。

哪一天小偷不偷方便面了。

商家还会奇怪呢。

孙策的情况也是如此。

先封王。

让天下人知道孙策的野心。

一开始,天下人肯定接受不了。

会反对,会反抗。

但时间一长。

天下人就会习惯,默认孙策封王。

哪一天孙策称帝。

天下人也不会惊讶,反抗也不会激烈。

如果孙策不称帝。

天下人反而要奇怪了。

简单点说,孙策封王。

就是要用习惯的力量。

更加平和的过渡权利。

让新的王朝取代大汉王朝。

除了甘宁这个纯粹的莽夫。

诸葛亮、荀攸、赵云都不傻,相反很聪明。

很快便想通了贾诩的计划。

“主公,我觉得挺好。

先封王,再称帝,给天下人一个缓冲时间。

让他们接受、认可您。

这样您的天下将会更加稳固。”

诸葛亮说道。

“明天上朝。

我会上奏折,请求陛下封您为王。”

荀攸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