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二章 不约而同(2 / 2)

温以恒扳过苏九冬的肩膀,将手里的纸张递给秦掌柜:“咳咳……秦掌柜,这是山秀公子所作诗句,还请一观二评,看看这首诗是否有资格能成为今夜最佳十首,于壁上题诗。”

秦掌柜欣喜的捋着长须,笑道:“好好好……你们两边同时将诗句奉上,在下确实需要好好评判一番了。”

秦掌柜的这句话,让原本许多埋头奋笔疾书的文客都停下了手中的笔,齐齐望向高台。

皆因秦掌柜收诗句时都是冷淡的情绪,时常面无表情,鲜少见他表露如此欣喜甚至殷勤的情绪。

以至于台下听到的文客门,不由得猜测高台上送去诗句的人是何许人也,竟能让秦掌柜肯费心评判。

“既然是顾公子先送到,那在下就先看看顾公子的诗句罢。”

秦掌柜将纸张平铺于桌面,细细阅览起来,苏九冬这时候也终于有机会能看到这位顾公子究竟写了什么内容。

同样是生宣的纸张,顾公子在纸张上写到:“江上又通舟,头边唤醉醒。蝉声秋色来,陇头秋月明。”

苏九冬先粗略看了那首诗,再细细一读,不由得为暗藏其中的玄机而瞠目结舌,苏九冬下意识望向温以恒,二人对视,目光幽深。

秦掌柜并没有注意到左边温以恒与苏九冬二人的动作,正全神贯注顾公子的品评诗作。

“顾公子的细笔书法应该是取从于王蒙吧?字体结构匡正有力,运笔勾勒有雄浑之势,风格出众,值得细品。”

“再观其诗作,显然取材于此情此地……”秦掌柜望向顾公子,悠然一笑:“顾公子在此诗句里又藏了诗句,取递增双韵,将‘江边秋月’藏于每行诗句之中。”

苏九冬听到秦掌柜直接将“江边秋月”点出,心下一颤,下意识往后退了一步,左肩悄悄紧贴着温以恒的胸膛。

顾公子即刻对苏九冬的举动注目,目光融融。

秦掌柜看着顾公子的诗句,评论兴味正浓:“此诗遣词造句重在清秀婉转,更借通舟、蝉声、秋日明月这些意象渲染了苍凉戚戚之感,实在是难得的佳作。”

顾公子收回目光,对秦掌柜执手行礼,以示尊敬:“此诗不过容某随手一作,能得秦掌柜的厚爱夸赞,受宠若惊,愧不敢当。”

高台下的文客听到秦掌柜对顾公子的评价如此之高,不少人甚至放下了手中的笔。

高台之下,颓然之声显现:“秦掌柜都给出了如此高的评价,估计还是那位顾容顾公子拿第一,那我等还在此写个什么劲儿?没意思。”

旁边有另一位文客将毛笔重新塞回那位文客的手里,劝道:“拿不了第一,还有第二可以争取,我看你的诗作与书法都不差,说不定能拼一拼,半途而废不可取。”

又听其他文客刺道:“还想争取第二?异想天开,估计第二说不定还是台上另一人的……刚才他们路过我身边,我瞥到那人的书法可厉害!”

众人又将目光投向高台,屏息静听秦掌柜对另外一人的评价。

秦掌柜命伙计将顾容顾公子的诗作收好,才开始评价苏九冬所写的那副诗作。

“山秀公子的‘月晖’一词,明写月光皎洁,暗中却表达变季的寒意,入目只有悲凉的景象,细细品读后更能读出其中的悲苦愁思。”

评价完诗句后,秦掌柜便将目光落在了字里行间,微讶道。

“而且……此诗与顾公子的诗作取同一种递增双韵,藏于每行诗句之中的藏句居然也是相同,这究竟是何种缘分……”

“真有此事?”

远远立于书桌右边的顾容大步一跨来到书桌前,审视起苏九冬的诗作,抬头便用双眼锁定了苏九冬,眼中光芒大盛:“天下竟有如此巧合之事…”

苏九冬面色一滞,从顾容的目光中知晓他已经认出了自己,便讪笑道:“是呀,小女……鄙人不才,竟能与顾公子使用了同一种体裁,藏了同一个连句……”

高台下顿时炸开了锅,讨论之声沸反盈天。

“刚才我就说了!第一第二肯定是从他们俩之间选!现在连体裁藏句都一样!居然打得不分上下!”

“你说这会不会是他们俩提前商量好的?哪有人能从体裁到藏句都撞到一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