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老板先不用着急。天下之大,若由我们自己去寻马匠人,无异大海捞针。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将马匠人主动吸引到我们这里来,诱他自己来找我们,事情就容易得多了。”
山不来救我,则我去救山。
温以恒的计划听起来似乎并无奇特之处,与往常同样的开店经营等候生意一般,如果是一般人提供便是噤若寒蝉。
但温以恒一转攻势,将败露的可能性直接抛给马匠人自身,反而为他们增加了自身的优势与筹码。
温以恒的时间继续卡在关键时刻:“姨娘曾说,这位马匠人最是爱护自己的名声,由于他独来独往惯了,平日里更不愿接受他人的帮助馈赠。”
“正巧以如今西受降城内突发旱灾情况,眼下便是如果我们趁此机会借用他马匠人的名义,设立粥厂赈济灾民的好机会……”
隐次归听到“赈灾”二字的字眼,当即没有过多挪动脚步。
旁人此时也许在笑话他为了一点点的银子与粮食而不配合官府的合作,而他早已想到了如此与官府联合开办粥厂的各种情况了。
灾荒时机,开设一间粥厂也不算是一件简单的事情。不过开办二字从温以恒嘴边蹦出,那边是另一重保障。
温以恒虽不是本地的官员,但官大一级压死人,温以恒这位官位最高权最高位的宰相想到了开设粥厂的办法,想必在后面隐次归要向官府争取开办粥厂的资格时,大有运作的空间。
隐次归是商人。商人皆是逐利之辈,若能借此机会搭上官府及贵人的东风,往后与人进行交谈买卖时,腰杆子都有足够的底子而坚守。
经过了前后一番深思熟虑的考虑后,隐次归最后还是一咬牙一跺脚,点头同意了温以恒提出的开设粥丈引马匠人上钩的计划。
眼见计划算是制定完毕,温以恒便把目光放到了方才隐次归前来拜访求见温以恒时,带进来的一小箱珠宝以及数十张面额巨大的银票。
这些东西都是隐次归想用来巴结讨好温以恒的。尽管来之前,石一清曾多次对隐次归表述了温以恒的为人,隐次归依旧坚持要带着这些东西前来找温以恒商谈。
“求人办事就应该有求人办事的样子。”隐次归是这样回复石一清的。
而且隐次归也在见到温以恒后当面付诸行动,将那些珍宝与银两悉数送进了温以恒设置在府衙内部的账房里。
刚才温以恒愿意为隐次归出谋划策,更同意收下了隐次归的谢礼。
此时温以恒将那些数额银票塞到隐次归手中,郑重说道:“想必隐老板如今也正处于危急关头,所这些花费所需的费用,就算本相捐给粥厂建设所用吧!”
晚饭时分到来前,温以恒按时回到了行辕,静静享用苏九冬静心搭配的药膳晚餐,也把今日隐次归来府衙找他商议解决问题的事情。
“他真的对我的身份没有半点怀疑?”听温以恒说完后,苏九冬的注意力首先放在了不算最重要的地方。
温以恒摇摇头:“我看那隐次归一口一个道长的叫着,估计是没有对你的身份,及突然现身当铺典当贵重物品的事情起疑心。”
苏九冬不由得附和道:“也是,今日你建议他开粥厂,想必往后他的注意力就更在粥厂上,更不会计较我这位突然不知从何处冒出来的身份了。”
温以恒分析道:“隐次归愿意接受我提出的建议开粥厂,想必对马匠人与这两件珍宝都势在必得。人若是利益熏心,被眼前一点蝇头小利蒙住了双眼,判断力就会恨着一起下降了。”
“虽然隐次归一直跟着我们设定好的步骤走,但还是不能掉以轻心,要保证接下来的每一个步骤都如日冕一般精准的走着。”苏九冬也是难得的没有选择当即进行小庆祝一番。
温以恒到没有苏九冬的小心翼翼,轻松道:“如今粥厂的事情有石一清牵头开办,隐次归就负责往外掏银子而已,无需他劳心费神从中联络,所以他的警惕心应该已经放松许多。”
苏九冬依旧小心问道:“你在粥厂那边设置如何?城中有粥厂要开,其他几位富户是否有所动作?会不会过早暴露我们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