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六章 尘埃落定(2 / 2)

如今阿日斯兰与达兰台皆被温以恒擒获,大胤朝与苏金国在漠北对峙了数十年的情势已然发生逆转,苏金国的国土最终还是被划入了大胤朝的国境范围。

持续了三个月有余的战事终于得到平定,这三个月以来,活紧张或激动或徘徊惆怅,如今终于得以尘埃落定,所有人皆是松了一口气。

温以恒作为行军大元帅的身份,从巴雅城内释放了原先一批被俘虏作为人质的大胤朝西受降城百姓,更遵从阿日斯兰的意愿,下令胤军将领士兵不可伤害城中无辜百姓。

然而经过一夜休整之后,原先与一共四十二万胤军作战的六万守城苏金军,如今只剩不到五千人。在温以恒的默许下,苏风澜命人将剩余的五千余苏金军拉入峡谷中击杀。

苏九冬对温以恒的命令有些意外:“全杀了?你不是已经向阿日斯兰许诺过,不伤苏金国百姓么?这些苏金军也是苏金国的百姓。”

温以恒脸上满是漫不经心:“我只向阿日斯兰许诺了不伤城中无辜的百姓,并没有把话说满,仍然留有余地…这些苏金军也杀了我们不少士兵,他们并不属于无辜的百姓。”

“回首我们从卓特城一路或追击到巴雅城,沿路全都是苏金军士兵的尸体。为什么要杀他们,只因他们也残杀了我胤军的将士们,一报还一报而已。”

苏九冬犹豫许久,最终还是忍不住圣母心态,从牙缝里挤出一句:“冤冤相报何时了。”

温以恒的语气里透着令人不寒而栗的冷意:

“我不杀城中手无寸铁的百姓,只杀手持武器的苏金军,已然是克制。国与国之间的斗争,本就是由一代代世仇积累起来的鸿沟,难以跨越。”

“即便不杀苏金国士兵,往后他们依旧会对我大胤朝人怀恨在心。以前还有更凶残的占城后屠城之举,你没见过而已。”

苏九冬见惯了温以恒温和的一面,现在第一次见到冷血如斯的温以恒,只觉得他整个人都散发着阴郁狠辣的气息,连说话的语气都透着一股无情决绝的意味,隐约可怖。

“我确实没见过你这模样…”苏九冬不禁在脑海中想象,万一以后她因为某些不可控的原因,与温以恒闹到不堪的境地时,温以恒是否也会如今天这般杀伐果断、狠辣决绝。

这么一想,苏九冬脑海中有关温以恒原先温柔和煦的形象,顿时变得寒冷可怖,连带着他身边都飘起了虚幻缈弱的黑色雾气,仿佛能随时将人悄无声息的吞噬…

“不!不不!”苏九冬忍不住挥手想驱赶走脑海中温以恒的黑雾。

温以恒见苏九冬的举动,知道自己一番话吓到了她,便缓和了神色,重新将苏九冬揽入怀中,试图用宽厚温热的胸膛将她抚慰:“往后我定会护你周全,不让感受斗争的残酷。”

苏九冬半信半疑的开玩笑道:“就今日的情况,我还能信你么?你这许诺确定是靠谱的?没有再给自己留有后路余地?”

温以恒笑了,以手指天发誓道:“我这次对你的许诺是发自内心的,天地日与夜可鉴。”

苏九冬没再不依不饶,转身投入温以恒温暖的怀抱,埋头在他心口,声音闷闷的:“既然你要杀了苏金军,那城中的百姓要如何处置?”

温以恒淡然回答道:“自然是留在原地继续生活。对他们而言,不过是换了地方名字而已,往后不再叫苏金国,估计是苏金都护府之类的…他们会习惯的。”

…即使不习惯也会被逼得习惯,最后那些苏金国百姓也无法逃避被大胤朝的文化同化的结果。

苏风澜走入宫殿中,苏九冬与温以恒二人看到苏风澜便如弹簧一般自动弹开到合适的男女相处距离。

忙活了一整天的苏风澜已经满头大汗,汗湿重衣。现在只拿袖子粗糙的擦去额头的汗滴,向温以恒汇报情况:“那五千名苏金军都杀了,可是却发现后门还有逃兵。”

“看样子应该是在我们攻城后藏在城里的,想等着我们撤退了才出来。估计是知道我们把苏金军都拉去峡谷杀了,知道怕了,所以才现身要从后门溜走。”

苏风澜见惯了生死,今夜领兵在峡谷中对五千余名苏金军行刑时仍能稳若泰山。所以现在对温以恒提起杀了敌军的轻描淡写,也不由得让苏九冬暗自心惊。

果然这二人实在位高权重,见过的大风大浪太多,轻飘飘几句话就能定人生死。

苏风澜煞有介事的瞥了苏九冬一眼,压低声音向温以恒征询意见:“你打算怎么处置这批人?这些人也不多,就六七百人,是赶去和城中百姓留在一处,还是一起拉去峡谷杀了?”